中学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摘要:

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革新、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而为了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增强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的导向作用,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要协调一致,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历经数千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精神等各个领域。因此,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然而,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校对历史教学,仍然采取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向学生们一味的灌输历史教材知识,课下要求学生反复记忆背诵,导致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很难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今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在传统文化传承和育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从小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我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整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1]4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现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这时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引领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行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给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更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因此,在今后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融入传统文化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一门学问。中华文化延续五千余年,各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而其中有不少内容直接体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例如,初中教材中在介绍各个政治经济史后,必然会有1-2课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分2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介绍了文字、天文、历法、医学,介绍了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介绍了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在第三单元中,介绍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第四单元中,介绍了“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可见,在如今历史教材的编写中,编者对传统文化也是给予了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即使不是单纯地介绍传统文化的章节中,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资源。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严禁鸦片抵抗外来侵略“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天下为公”的孙中山,等等,这些仁人志士是传统文化塑造的结果,也是今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楷模。由此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革新

在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更突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加以归纳总结,吸收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传统文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传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教材内容的革新,要求历史教师不能一味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处理教材,补充有用课外知识。以前历史课程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单纯记忆上,而没有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串联起来。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阶段,大多都是考完即忘完,对这门学科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现在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要在历史课程中融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历史课程的活力,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例如:历史教材中会提到“礼乐制度”,历史教师在解释“礼乐制度”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前只提到“礼乐制度”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等刻板的解释,这时候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去讲授。例如“礼乐制度”之所以出现,根本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影响力,而如今我们所谈的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古代礼乐文化的“和贵”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这样的解释可以让一个个简单的历史知识点变得有文化渊源,更易理解和讲授。

(二)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从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1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在德智修养,将会对今后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再如,《论语•述而》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3]55表示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在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南宋时期会提到一个名人岳飞,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提到一个小人秦桧,秦桧心胸狭窄对忠臣岳飞进行百般残害。通过一反一正的对比,使学生们对君子和小人的人物形象能直观感知,从而让学生们学习君子高尚品行,远离小人那种心胸狭隘、心术不端的恶性。上述只是较为简单地两个例子,但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中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予以挖掘。当然,在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应予以抛弃的糟粕,对此我们要提升甄别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力,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不良的文化习俗。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巧妙设计教学课程。在设计教学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要运用到哪些传统文化知识?怎么样把这些知识更好的运用到这个课程中?课后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历史教育者去考虑。例如:历史教育者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鸦片战争对当时传统文化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行为工艺、仁义礼教等方面的影响,可以从思想文化上,分析鸦片战争对古老中国产生的冲击;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分析东西方文化冲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在介绍“洋务运动”时,可以分析传统思想文化在近代遭受到的挑战及其面对新的历史环境下的调适。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会更直观、生动、形象,进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并筛选《辛亥革命》课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电影和其他视频资料,再利用投影仪等显示器播放给学生看,一下子使原先刻板的书本、无味的教学变得更鲜活、生动、具体,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维想象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再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可以通过网络上关于这一章节相关的历史记录片,播放给中学生看,不仅使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的过程和影响、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以及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还能使学生们从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古代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制作教学PPT的时候,要灵活添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表格等教学资源,以此来增加历史教学课堂的生动趣味性。平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优秀传统文化影片,优秀视频公开课以及像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等,让学生们在趣味学习中感知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能达到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增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

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影响对青少年的教育。我国教育目前仍旧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孩子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存在不足。就连我们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都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青少年没有对传统文化产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别提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的开展,注重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培育,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最终使受教育者从心底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认识,真正做到了解、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二)充分发挥中学历史教师的作用

1.历史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所以历史教师必须要超越自我,具备新时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要在教学中根据时代的发展特色予以教学创新。”[4]104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进步的高点上,革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教学。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改变以前历史教学中刻板和无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2.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现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对教材的讲解,应该更多的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扩展教材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阅读更多的专业书籍,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加强历史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太平天国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前直接介绍历史发生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要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在里面。可以讲述在太平天国时期,他们在对待传统儒家文化上是不加分析盲目排斥的。他们采取激进的反孔政策,对孔子塑像进行破坏,对儒家经典书籍进行捣毁和焚烧,并且不准子民对儒家书籍买卖和藏读。这种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破坏。但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在政权建立后,仍旧实行专制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可见,他们在表面上反儒学,但实际上仍旧受着封建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又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使学生们去了解我国沉重的传统文化包袱对我国历史走向影响。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都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途径之一是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学校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举办兴趣小组、提供教改项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举行传统文化知识比赛等。家庭教育同样会影响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从现在中国家庭教育来看,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教育,都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智力发育之类,并不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就会造成学生情感的流失,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漠视,没有文化底蕴,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在的家庭条件大多比较优越,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很多误区的。所以,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教育方面,当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孩子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极大改变。价值追求上,他们更热衷于新颖性与时尚潮流;思维上,他们偏于急功近利,没有文化底蕴;生活环境上,他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围墙之中,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传统文化。现在信息资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的充斥,使得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富有传统文化教育的传统文化活动。所以,社会也要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机会。例如:最近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这些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电视节目,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与喜爱。所以在今后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社会上下要积极营造这种有利的环境,使得青少年广泛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去。

作者:姚德健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颜炳罡.大学释义[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1.

[3]罗振玉.论语述而[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4]李培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