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的应用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运用的意义,从直接搬用、提炼概括、解构重构、转换创新四个方面介绍了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以期在挖掘、传承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为木雕艺术开辟更加广阔的创作之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木雕艺术创作;应用

随着工艺品市场需求的发展,面对文化多元化背景,木雕艺术创作者必须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给消费者提供功能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多重体验,从而提升艺术品位,形成独特的个性作品。

一、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演变积淀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种类有思想、文字、语言,表现形式有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传统文学等。

(二)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表现为极具特色的事物、概念、图案和艺术造型等物质或非物质的承载,具有一定的文化延续性和传承性,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木雕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神体现。中国木雕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展现了传统文化意蕴。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创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内涵,对继承和发展木雕艺术创作意义深远。

(一)木雕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木雕艺术创作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在日益丰富多元的现代木雕作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实,现代和传统之间并不相悖,两者可以多元互补,充分交融。可以说,木雕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交融。木雕艺术是传统文化元素展示的载体,传统文化元素则是木雕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木雕艺术创作,才能赋予木雕新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传统文化元素为木雕艺术创作注入了生命力与活力,反过来,木雕艺术创作又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二者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相互提升。

(二)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木雕艺术创作的必要性

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对于木雕创作者来说,也是如此,必须靠作品说话、立身。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木雕艺术创作,并不仅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体现和灵感的具体表达,还具有丰富和深化作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1.丰富作品的文化韵味

木雕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和继承,也就是说,作为原始的文化源动力,传统文化元素往往是创作者获得艺术创作灵感来源的重要来源,借助木雕技法、语言体现出创作者所要反映的艺术理念、价值追求、审美理想和精神气质。这个艺术创作过程,是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丰富作品内涵和艺术韵味。

2.保护发展传统文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党的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多元要求创作者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要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从而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木雕艺术创作的题材、技法等日益多样,但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即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精髓而增添作品的内涵和厚重感。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传统文化元素是木雕艺术创作的源泉。如何正确应用、开发传统文化元素,是每个创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木雕艺术创作是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亦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内涵、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的一种方式。当前,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并加强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有助于提高木雕的艺术魅力。

(一)直接搬用

所谓直接搬用,指木雕艺术创作选用所需的人物故事、形象等传统文化元素,直接用恰当的技法表现作品主题,表达富有传统韵味的艺术理念,使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在作品中得以完美体现。当然,直接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必须在掌握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构思创作中。笔者经常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恰当地应用在木雕创作上,突出作品的意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如常见的观音、弥勒佛、罗汉等传统题材。妈祖信仰是福建莆田地区带有地方巫觋特色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创作《妈祖巡海图》《妈祖赐福》时,笔者直接搬用了妈祖的相关元素,并结合妈祖巡海、妈祖赐福的传说故事,用浮雕、透雕等技法使作品形成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此举发挥了传统文化元素在构建作品的完整性和吸引力方面的作用,让这一系列当地民间关注的妈祖形象具备一定的艺术感。

(二)提炼概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木雕艺术创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创作者要根据人们的审美眼光,提炼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优秀内涵,通过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概括和去繁就简进行重新构思,将其精华部分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如简化一些人物的脸部表情、动作或传统吉祥图案,省去其中较复杂的部分,保留原有的形态,经提炼概括后重新赋予新的艺术含义;既不失去原有的美感,又产生新的审美趣味。民间宗教信仰所倡导的忠孝仁义、好善乐施、克己利他、赏善罚恶等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如《如意观音》《佛陀渡人间》《济公》等作品,笔者首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提炼所需的元素,形成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然后以活泼自由、富于变化的技法,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艺术需求,使作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解构重构

不破不立,艺术创作实践总是在解构与重构中“重生”。木雕艺术创作中的解构和重构,即有意识地打散原有的一个或者几个传统文化元素,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组合,使传统文化元素富有崭新的个性和意义,从而超越其原定艺术意义和审美范围,形成相对个性化的木雕艺术语言。在这里,可进一步理解为:创作者以新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解构某种传统文化元素,并借助创作实践重构、表达作品的新主旨、新理念。解构具有反传统、反标准的破坏性,重构是建立新的构成秩序和系统,二者互为矛盾、互为依存。莆田地处福建中部,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典艺术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都、中国木雕之城。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名家辈出,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朴实无华和地域特色。如祭祀用的礼器和法器,以及宗教人物雕刻,甚至是小物件、现代工艺木雕作品,都透露出传统文化元素在莆田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创作者把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并巧妙地转化为一件件承载着主流价值观、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木雕作品。梅妃(710—756年)是今福建莆田黄石人,多才多艺,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笔者从描写梅妃的古诗《谢赐珍珠》入手,通过对诗句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形成构思,创作了木雕作品《梅妃亭》,凸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四)转换创新

当代人们的审美观既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又受现代观念的冲击,在木雕作品上追寻简洁、自然、实用、便捷的新审美文化观。这需要木雕艺术创作不断创新,并在创作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模式,创作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这要求创作者突破思维定势、转换视角,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激活自己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转换创新指将传统文化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符号或元素转换成现代人所熟悉的形象语言,成为具备现代观念意义的元素,具体就是用现代的审美观念适当地改造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转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元素,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领悟、发掘、创新、把握和传承。创作者要透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相去探寻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按照新的手法和技术呈现出来,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创新。如笔者的《春游乐•十二金钗》《兰亭雅聚》《十八学仕》等木雕作品,就是通过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人物故事,用传统文化元素来支撑和表现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其中,雕塑作品《兰亭雅聚》除人物脸部表情外,笔者还用精美的线条和图案勾勒出兰亭山水,作品的完整性、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该作品于2014年荣获第九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当前,各种艺术思潮给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者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元素艺术的独特性,又要体现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只有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木雕艺术创作,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与质量,让作品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新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装饰艺术创作[J].装饰,2005(08).

[2]文艺,走进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5-10-15.

[3]俞黎媛,谢金森.论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与和谐社会之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06).

[4]杨伟.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作者:蔡奇龙 单位:天下寻宝(莆田)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