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初步实验教学研究

园林设计初步实验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针对园林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特点,提出加强“手”的技巧训练、“脑”的思维训练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园林设计初步;实验教学;线性思维;情境思维

一、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比重大,内容丰富,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实验内容,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制图和设计思维方面起了显著作用,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实物与图纸之间的关联,并将优秀园林作品转化成图纸,将设计创意转化成图纸。但是,从目前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明显逊色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设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电脑制图,但手绘作为图纸制作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它更是设计思考、设计美感、设计能力的集合,综合体现了一个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样,作为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针对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手绘训练内容、学时和方法始终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所有设计相关的课程中一个共同的难题是设计思维的训练。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无形的东西,很难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因而,关于设计思维的训练方法莫衷一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基础和专业课之间的一个衔接课程,要求学生实现从观摩学习他人作品到学会自己创意思考的重大转变,其中思维方式的转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该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借鉴形态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但实际上三大构成本身是所有设计类课程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丰富而抽象,如何更好地与园林专业相结合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再者,关于设计思维的训练除却形态构成设计法则是否还有可供借鉴的其他理论,可以再探索。本文将围绕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一些课程改革建议。

二、教学改革思路

目前,园林设计初步的实验内容分布在Ⅰ和Ⅱ上下课程之中。Ⅰ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园林要素及其表现技法,平、立、剖(断)面图的绘制方法,渲染技法,园林制图规范,园林草测,实验总学时48;Ⅱ的内容主要是园林效果图表现、形态构成设计、园林模型制作和小园林设计,实验总学时48。梳理课程关系后,应该明确的是Ⅰ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讲课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园林制图的技巧,能够将真实的小园林转换成图纸;而Ⅱ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设计思维将设计构思转换成图纸。前者强调“手”的技巧训练,后者强调“脑”的思维训练。

1.侧重“手”的技巧训练

(1)内容设置

手绘训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设计初步Ⅰ,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改革将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线条、形体、透视的训练。由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什么美术基础,手绘表现能力较差,在内容设置上不能按照传统手绘训练的技法进行训练。新的内容将训练重点放在钢笔线条的应用、园林元素的形体表达以及画面透视关系上。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把握钢笔墨线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长短曲直、浓淡干湿、强弱虚实的变化维度,从而能借助线条的丰富表情进行情感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对常见园林元素,如植物、景石、小品等进行平立面的临摹加写生训练,由于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植物的种类和形态的识别比较擅长,该类元素的表现可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抓住植物形体特征进行手绘表现的训练。再者,通过对一点、两点、三点、散点、轴测、鸟瞰等透视方法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能将前面掌握的园林元素表现组织在一个画面之中。在手绘技法训练的过程中,还结合了园林场景测绘和园林制图规范进行内容上的组织。

(2)学时调整

字体和线条的练习侧重于熟练掌握线条的使用方法;园林元素的练习主要包括地形、假山置石、植物、水体、建筑、道路的训练,这是手绘训练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的训练打基础。草测与平立剖面的练习需要结合前两者,并在真实园林的草测中进行综合训练,是帮助学生建立实物与图纸之间联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设置单独的园林测绘模块,设置3周左右时长,总课时量控制在12~16学时左右。这也是手绘训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透视和渲染的内容主要是完成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马克笔、彩铅、水彩的渲染技法,为绘制效果图服务。由于手绘的训练成果非一蹴而就之事,尤其是园林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课堂学时外还可以增设建议完成的课后训练学时。

2.强调“脑”的思维训练

设计思维的训练既要学会“看”,又要学会“想”。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集中在Ⅱ,内容设置围绕“看”和“模仿”的模型制作和设计思维训练两个模块。其中模型制作,通过选取优秀园林、园林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和解读设计作品并将其制作成模型,使学生在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的训练部分包括了形式美法则为主导的构成设计思维训练、以行为\认知为主的线性思维训练和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情境思维训练,这是课程II的重点和难点。

(1)形态构成的设计思维训练

形态构成的设计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运用平面构成方法进行景观平面设计,用色彩构成进行园林配色设计,用立体构成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形式美为依据,通过构成法对园林元素进行统筹布置,以达到园林空间设计的美型。里面可以设置两个实验内容:①平面构成作品的转换应用。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平面构成作品,借用其构成形式,赋予其内容和具体元素形态,将其转化成园林中的铺装设计或场地轮廓设计。②抽象到具象的小节点设计。将点、线、面的组织规律运用于园林中的道路、节点、水体、绿化等的布置——道路可以是线、节点可以是点、分区布局(花坛草坪、水面、广场)可以是面,从形式美的八大法则的角度考虑园林元素组合的手法。色彩构成的设计方法可以和园林中的植物种植设计相结合,将园林中常见观色植物按照色彩构成的法则进行配色设计。这部分的实训内容可以是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配色训练和小课题形式的花坛的配色设计。立体构成是让学生更多从三维角度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空间设计。在课程中可以通过具象造型的概括提炼,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象征对象如人物、色彩通过提炼、简化、分解、重组的方法进行新形象的创造,以小园林模型的方式组织实验。

(2)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指的是按照线性线索进行连贯性思考的方式,包括了顺向、逆向、横向、侧向、多向、聚向思维。这里的线性思维主要训练学生通过对特定园林空间内人的行为和认知的了解,从而运用掌握到的知识进行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以往该课程设计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形态构成设计法,学生对园林设计的把握难免陷入纯粹的形式设计之中。其实,园林的设计更应该强调设计的实用性。通过特定园林空间类型的认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该类园林设计的基本内容,而行为的分析则可以使园林空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贴合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这是园林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为了更好地进行这种目的的训练,这里以儿童公园作为案例。首先,根据人们对儿童公园的广泛认知确定公园的基本功能(游戏、休憩、认知)和主要内容(一个主要的公园出入口、明显的公园铭牌、特定的游戏设施、休息设施、建立儿童认知的易教设施)。其次,根据儿童行为的分析——喜欢色彩鲜艳、好奇心强、精力旺盛、喜欢丰富的体验行为等,对公园进行具体的设计。这种基于行为和认知的线性思维,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儿童公园的共性设计;另一方能够找到设计灵感产生的线索,进而创作出有设计特色的作品。

(3)情境思维

情境思维安排在最后,这符合学习递进的特点,目的是解决设计过程中空间认识不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从二维过渡到三维,乃至四维。情境思维注重空间的体验,要求学生能够代入场景,模拟在情境中的行、驻、观、感;关注园林环境中行走的方向、舒适、安全,驻足停留中观望的兴趣点,看、嗅、触等多种感官体验。情境思维的训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园林交通空间的序列设计,要求学生对某一公园内的交通空间进行空间序列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手法组织交通道路的沿线空间,用空间组织视线,用视线组织园林元素,关注交通路线变化过程中人的行、驻、观、感的多元体验,创建一个个连贯的观赏内容相异的空间。另一个训练是园林模型制作,将前面思维练习的成果在一个完整的小园林案例中综合,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并将这一方案制作成1∶200—1∶300左右的模型,让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空间。实现小尺度到大尺度的过渡。

3.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法包括了动作示范、视频示范和书写示范等几个方面。示范教学贯穿在整个“手+脑”的训练中,手绘部分需要教师亲身示范运笔、设色技巧,在学生人数较多无法一一示范的情况下,结合多媒体录制手绘视频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情境思维的训练中也经常需要用到视频进行场景再现,让学生更生动地体验情境的维度。

(2)讨论教学

基于认知和行为的线性思维常常需要头脑风暴式的广泛讨论,如儿童公园中关于儿童的认知和行为的了解,需要将所有与儿童相关的线索罗列出来,然后一一构建相互关联,通过线索梳理形成儿童公园设计的主题、功能布局、空间组织。讨论的基础是阅读和经验,将个体所积累的知识通过交流传达给群体,群体将获得的碎片式信息综合,这是讨论的意义所在。所以虽然是课堂讨论,前提是资料的广泛获取,要求学生通过文献、网络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

(3)项目教学

针对思维训练改革过程中采用实践项目进行,所引用的多为2000—5000㎡的小型项目,涉及设计竞赛类和教师自己的社会实践项目。这类项目有明确的设计范围和目标,以及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至于太大,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小园林设计的训练。在最近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引用了一个口袋公园和医院景观项目作为课堂内容,通过为期3周12个学时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以快题设计的方法完成方案的构思。

三、教学效果

目前,这一教学改革还是带来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制图、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园林设计思维方面掌握了从形式到功能,从平面到空间,从表层到内核的设计思考方式。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多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90%的学生反映课程信息量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契合课堂教学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手脑相合的训练和思维方式将给学生带来越来越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吴刘萍,黄艳娜.感知•情景•体验:风景园林设计思维训练的教学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16.5

2.刘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中国园林,2009.11

3.梁艳.高校《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安徽农业科学,2009.29

4.刘娟娟.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中国园林,2015.5

5.马晓燕.形态构成与园林设计:浅谈园林设计初步课的教学.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4

6.孙得东.园林设计初步.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5

作者:王静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