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应用研究(4篇)

风景园林设计应用研究(4篇)

第一篇: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摘要:

园林设计就是一种闹中取静的做法,在城市的喧嚣中如果有一片安静的地方,能够供人们歇歇脚,在烦劳的工作中休息一下,在一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后舒展一下筋骨。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同时园林也为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围城里,留下一片绿色的港湾,园林的设计就应该符合人们的需求,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因为园林的使用者是人,并是不城市沙盘上的一点绿色点缀,在其园林的设计景观上应该多考虑人性化的设计。

关键词: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设计的原则

园林设计是一项艺术,首先园林设计是从一种俯视的角度来看的,而居民在实际浏览园林时是采用正常的目光的,所以园林设计上可能出现设计不完美的状况。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多从未来园林的使用者出发,考虑园林的的设计的艺术,好的设计不仅从俯视的角度上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协调,也能在使用者的方面满足对园林的需求。

1园林设计的人性化取向

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城市不能全部都是钢筋和混凝土,需要一定的空间来中和城市过于单调的建筑风格,随着物质的增长,人们对一些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提出了拥抱自然的城市发展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的就开始兴起。现代原理设计的特点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有着重要的关系的,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虽然上升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还是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象征着中国的=就业者们不断的劳动。而这些人正是对园林最大的需求者,另一方面,园林的设计也是改变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环境是能够影响到劳动者的心情的,劳动者心情愉悦就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园林的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人们的休闲服务的,所以要在设计中彰显人文的魅力,园林的受到地产方面的制约,园林的空间和景观要相互协调,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让园林的景观更多,营造一个优良的休闲环境。

2园林设计的原则

园林设计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园林的设计要求,园林的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选址、景观设计、器材设备、以及日常维护等几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园林使用者对园林整体性、差异性、舒适性的要求。

2.1首先在园林的设计是要考虑园林的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园林的主题性,园林的主题可以分为娱乐健身主题,植物景观主题、生态环境主题、儿童主题等,不同主题有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且不可相互掺杂,尤其对对于一些面积很小的园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多种原始这是不现实的,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增加维护的费用。更不利形成园林本身的特色。

2.2园林使用者具有差异性,与整体性相对的就是园林的使用者具有差异性,园林不可能真的只向一种人开放,园林的使用者的成分众多,可能是学生、白领、老人等。在园林的设计中应该存在他们喜欢的元素,大师这样就会需要增加园林的风格,与园林的整体性不符,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权衡一下利弊,或者采用把园林分块的方式,既有儿童喜欢的游乐园,又有年轻人喜欢的一些娱乐设施。利于真人CS等,也有适合老年人漫步的林荫道等。至少保证大多数使用者能够满足需求。

2.3园林景观的舒适性。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得到了多个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猎奇文化为主体的原理设计,这些园林设计的舒适感较差,所以很多城市在规划时是拒绝这样的方案的,因为园林首先就需要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感,如果园林文化猎奇、恐怖,虽然可能会让一部分年轻人趋之若鹜,但是园林的主要受众对象更偏向于老人和儿童,所以此类不会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感的景观还是少出现为好,园林本质上不应该排斥一些另类文化,但是在主体上应该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可以在园林的一角开设一些另类项目,同时注意做好游戏项目介绍。

2.4园林的和谐性,城市园林需要实现景观的和谐性,和谐性就是景观的变换需要存在一定的规律,有些园林没有统一的风格,一会是欧式建筑风格,一会又变成了江南园林风格,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国大多数园林中普遍存在。园林的景色应该除了美之外,也透露出一种和谐的感觉来。这就要求园林的景观颜色、建筑风格、植物种类有一种渐变的风格,不要变换的太过突兀。和谐性是对园林使用者感官影响较大的,同时也是园林设计者容易忽视的环节。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加强生态化发展,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的是生态的发展,现在都市人们喜欢拥抱自然,而园林就是最快的拥抱自然的途径,所以在设计中构建一个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利用生态环境的提高园林中植被的品质,同时人工的修建一些水流,实现水的渗透作用,为植物供水,才建筑材料中选择不会对自然产生危害的环保材料。提高城市原理的形象,让园林的使用者处于自然环境的包围中,脱落城市的喧嚣,放松工作、学生紧绷的神经。

3.2为了让人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找到真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本土特色和长久性问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其本土特色,融入地方文化,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与当地文化相呼应的园林景观能引起使用者的集体记忆,能让人为之驻足停留,由此提高了景观的人性化程度。

3.3人性化设计还应该做到人文关怀,突出园林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理念。人文因素不但包括了人文环境,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居民的心理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更应该做好人文关怀。

3.4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充分发挥人性,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做好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设计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场所来显示不同人的特点,因而能够使人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园林设计的品质。

4结论

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园林设计的主体,以及园林使用者的性质确定园林设计的总体思路,同时也要兼顾其他使用者的感受,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了解各类使用者的需求,在园林的设计中主要的要求包括,园林的整体性、园林的差异性、园林的舒适性、园林的和谐性。根据要求设计者应该在设计中加强生态化的建设,在设计中充满人性化的理念,做到人文关怀。让人们能从园林中得到放松,以及锻炼的目的。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一定要完善,要做到100米以内一个垃圾桶,同时园区的广播保证每个地点都能清楚的听见,一些供人们休息的长凳等数量要充足,同时做好相应的环卫工作,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优美的园林环境。

作者:万伟达 单位: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郁琪.针对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探究[J].科技风,2016(4).

[2]静玉梅.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6(6).

[3]徐跟军.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6(8).

[4]何海军,王颖恺,李楠,樊乐.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2).

第二篇:工程化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

【内容摘要】

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建构合理的教学知识结构,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沈阳工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可持续增长理念,重点解析工程化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模式建构及发展的作用,指出教学改革需要探求一种更加务实并且灵活的教学结构。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工程化;教学改革

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在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有效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前景分析

(一)应用前景

2011年,风景园林学升级为一级学科,标志着行业发展的新契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这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同时具有生态性与艺术性并重的特征。针对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工程化思想为主导完成教学模式建构,有利于适应迅猛发展的行业趋势,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二)工程化教育理念植入的意义

设计是一项高度综合并且复杂的技艺,设计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蕴含着综合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然而传统设计课程的教学面对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不再适合前进的目标,目前,教师与学生正处于急于打破通过传统教授难以获得设计技能的局面。工程化教育理念在于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①以工程化视角研究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模式,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和思考设计过程,对于打破设计课程教学困境、建立完善的设计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教育现状分析

(一)国际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强调工程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各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或景观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均有自己的侧重点:或重技术、重应用,强调工程设计和实践,联系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或充分结合实践完成创造力、技术能力的培养;或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环境伦理道德,推崇生态与艺术的有机平衡。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赫斯特分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直接面对真实客户,将课程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直接对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竞争力。②

(二)国内教学改革分析

国内部分高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处理“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这两个复杂系统形成的综合问题,认为体验实际、提高设计直觉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体验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③部分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模块化技能培养方案。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包括作业体系模块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一体化,以及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融入学科发展的前沿思想和理论。部分高校发挥多学科协同作用,有效利用学校文理交叉的学科特色,完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体系构建。对比综合类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仅停留在关注课程本身,普遍缺少工程化教育体系的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与行业的实际就业接轨过渡期长,缺乏竞争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差距,极大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此外,部分高校在制造类、服务类、管理类及农业类等专业,均有工程化教学体系的实施和研究,但缺少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模式实践。因此,在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践行并开发工程化课程模式十分重要。

三、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生源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主要招生对象为三批本科学生。对比一批本科、二批本科学生特点,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低年级的授课目标主要集中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提升兴趣上。

(二)专业学习基础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始于大二上学期开设,学生在大一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未正式接触专业设计类课程。

(三)课程评价

专业设计类课程均为考查课,每门课程组织3名以上专业教师一起评定成绩。根据课程相应考核标准完成分值的评定,取平均分,最后选取评判为优良的结课作业(往往是造景方案展版)进行作业展览。

(四)授课情况分析

综合目前教学情况及对风景园林专业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笔者得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教师习惯于从系统性、科学性出发组织课程及内容,较少从设计需求出发,忽略了设计的工程性、实践性特征;第二,人才培养计划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课程间缺少自然连接;第三,学科内思维具有局限性,尚未打通学科间壁垒,建立跨学科、专业的联系,完成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及融合;第四,人文素质课程仅仅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出现,没有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

四、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建构

(一)工程化设计课程结构建立

设计类工程化课程体系模式建设,包括课程设计的原理规律、课题设定、设计调研、设计创意、设计思维培养、设计流程、设计结果等内容。强调设计过程的体系化、项目化和流程化,培养并建立学生的设计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重点培养。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完成“开放式”教学。突出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重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经过初步教学改革实施,学院已经建立起基于可持续增长理念的“链”式教学结构。沈阳工学院利用系列主题的教学内容完成课程间的有机链接,利用真实场地及项目引导学生完成景观设计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实践,着力提高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逐步形成“项目课程、任务载体、产学合一、情境学习”的教学模式。⑤

(二)设计思维的培养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根据课程知识点分布,合理设定课程主题训练,注重过程考核,强调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集中训练学生设计创新思维、设计思考能力贯穿至课程始终。针对设计主题,教师完成相应的小组报告及阶段性设计训练,并与学生完成共同评价与研讨,侧重整合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系统化体系构成。以知识为基础、以地域文化为内涵、以素质为目标,实现将实际应用知识与人文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地方产业文化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设计思维的创新培养。

(三)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经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可持续增长理念适用于艺术类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基本构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征的“链”式教学结构。将此教学改革成果践行于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融入工程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初显成效。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课程为例:

1.课程任务目标结合本地发展

各门课程任务制定均集中于地区区域发展目标,建立更符合地方未来发展的方向性目标。根据大的主题链式连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目标确定为:解决实际场地问题,建立适应当地区域发展的景观改造。在总体目标制定后,学生集合团队,选择学校临近城市地区的街道完成场地选取、调研任务,即自主选取设计场地,要求最终完成各项组成要素的集中总结分析,并制定改造目标。从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来看,不同位置场地的选取都围绕历史文化、区域经济等方面进行,学生主动思考场地与城市的关系,直观认识场地现状,通过结合相关规划的研究讨论,最终完成对场地的综合评价(包括场地自然状况、交通状况、人的行为、空间环境组织等方面)、初步完成改造计划的制定,并提取目标关键词。评价成果(图片、图纸和文字)对于后期的改造提供了基本的建议,并指出了明确的目标。

2.课程任务设计融入环境、文化理念

任务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改造方案,在前期场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自设计理念、设计场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改造方案的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改造方案需表达出主题想法,特征鲜明;(2)改造后的街道空间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解决提出的关键问题;(3)街道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必须通过某种设计形式得以传递;(4)改造关注环境问题,契合所在城市的未来环境发展方向。据此,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不断结合理论与实践,反复完成模型的推敲、构建,并对实际场地完成多次体察调研,真实践行了工作系统化的体系。

3.“开放式”教学提供良好思维发散空间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构架,主要体现在:场地选取、综合评价、研讨、改造进行、综合评价等主要课程节点的组织实施中。整个课程结构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教学,不同教学单元均由学生研讨会串联,通过设置灵活自由的讨论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设计实践的兴趣。最后的综合评价以“项目展示介绍+教师评价”的方式完成,用共同的思考作为整个设计改造任务的结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完善并检验设计想法的有效模式。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内容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日趋复杂、庞大。如何高效讲授专业知识、合理规范课程教学体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国际化设计意识亦逐渐在行业内凸显优势,更多设计思想关注国际化思维模式与本土设计的融合创新,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明晰工程化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模式建构及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探求一种更加务实并且灵活的教学结构具有切实的发展意义。

作者:安琳莉 胡德强 王宇 单位: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注:本文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578;沈阳工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527)

注释:

①谢海伟,王家良,文冰.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工程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25.

②薛晓飞.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赫斯特分校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5(7):31.

③刘娟娟,孙靓,李保峰.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J].中国园林,2015(5):33.

④刘志成,郑曦.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系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风景园林,2015(7):20.

⑤徐俊辉.实景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以建筑专业课为例[J].艺术教育,2014(10):169.

第三篇: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

【摘要】

本次研究我们立足于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原则以及植物规划原则这一个出发点,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阐述: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方式,同时还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个过程中存在的植物配置跟规划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花草丛木的有效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搭配方法以及美学艺术手法的有效使用等。所以,在配置以及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地域的实际风土人情特征以及实际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对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完成植物配置与规划活动,对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活动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规划

一、风景园林设计的几点原则

从根本上坚持生态性原则以及地域性原则,同时还要坚持统一性原则与均衡性原则,还有景观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及地域性原则指的是蒙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实现城市绿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在通过使用植物本身存在的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空气的精华,促使城市气候得到有效的调节等。统一性原则与均衡性原则则指的是植物搭配需要具备足够的统一性,同时还可以促使人们产生一定的遐想,将整个城市以及区域的整体特征表现出来等。景观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则指的是在使用姿态不同的画面的基础上促使风景园林观赏的价值得到明显的提升,促使四季的美观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几点植物配置以及规划方法

(一)有机结合花草丛木的有效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在规划以及配置景观园林植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花、叶两者之间的比例,做好绿叶配红花比,不要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单调的绿叶、单调的红花[1]。选择合适的比例,促使植物配置的美观功能彰显出来。例如:常青树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搭配映山红,红叶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搭配百合花,不仅如此,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对于其存在的不同景色构成的景色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从根本上有效地结合花草丛木比例,还需要严格按照四季的气候变化,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春季可以观百花、夏季可以享受荫凉、秋季可以品尝果品、冬季不树木花草萧条”,促使其风景园林设计效果逐渐提升[2]。

(二)多层次的搭配方法

如果在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保持错落有致的设计原则,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在发挥上述效益的基础上还可以促使其逐渐完成独特景观形状的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体现地域的实际特色,反应其地域植物形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搭配不同颜色树种,在上述的基础上也可以实现高低错落树木的搭配,这样一来就可以发挥以下效用:“红绿相间”、“缤纷多彩”、“错落有致”的搭配效果。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交叉配置、错落排列以下几种类型的树木:枫树、桧柏、红叶李、黄杨球,这种树丛景观可以直接对人造成视觉冲击,感受大自然的美,缓解郁闷以及犹豫。

(三)美学艺术手法的有效使用

美学艺术手法的有效使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美学艺术手法的对比以及衬托,在对比以及衬托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植物配置颜色和形态的基础上是最为重要的[3]。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人员感受显著的协调感,同时还可以促使园林的观赏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最为典型的对比就是绿叶配红花,或者是按照需要设置高地错落的树木,促使其形成典型的对比,进而形成是绝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实现动态跟均衡应用。例举例说明:如果选择枫树、石楠等类型,那么其就比较适合在道路两旁栽种。如果是柳树、松树这种类型,那么就比较适合栽种在空旷的部位。第二步是重视植物动态,其实质上指的是植物存在的四季变化,对其需要实现均衡的分布,因为一年四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趋势中,进而会导致不同效果植物的产生,这样就可以以实现和谐的效果。第三步是有效的使用层次跟背景凸显的方法,促使两者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实现不同品种花的有效配置,那么在开花的季节,虽有不同,但是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四季皆有花开”的搭配效果[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配置以及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地域的实际风土人情特征以及实际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同时还要促使植物四季不同变化得到结合,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分析。在园林景观配置以及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及重视结合城市景观用地面积情况。首要的工作就是实现植物生长习性的详细了解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结合土壤气候存在的实际特性,在分析特性的基础上有阵的选取那部分最合适的植物来完成规划以及布置,促使植物死亡跟植物迁移实现最大程序的避免。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园林植物涉及到的病虫管理工作以及场地管理工作等,在上述的基础上有利于风景园林跟人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和谐的发展,进而促使人们得到很好的视觉感受,促使其心情愉悦,心花怒放。

作者:杨颖 秦晓胶 单位:黔东南州林业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v.30;No.21701:93-99.

[2]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A].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5.

[3]林怡.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析[J].现代园艺,2015,No.27804:86.

[4]李旭东.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No.7112:236+242

第四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日趋深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风景园林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景观,成为社会大众寻求审美愉悦的场所。风景园林的低成本化建设也逐渐涌入公众视野,成为必不可少的思考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和意义,然后着重从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具体论述,最后以潜江市为例深入探讨低成本风景园林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既是美化城市的风景,又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美感,但从更实际的角度考量:其建造过程成本消耗巨大,很多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文中主要以湖北省潜江市的风景园林建设为例)甚至无法承担这种城市建设的巨大代价。因此,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城市景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设计时,设计师们也都力图通过园林的外观、内涵来彰显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风韵。如我们所见,各种出奇出新、斥巨资打造、华丽脱俗的园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我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担忧。于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成本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考量的重要元素。所谓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指的是在实现相同、相当甚至更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使付出的经济成本、资源代价等达到最低的设计形式。经济成本常常可以通过选用性价比更高的材料、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式来加以控制,它是清晰可见、易于操作的。而资源代价则要长远考虑,在设计之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最大限度保护资源环境为目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在为城市创造人文景观的同时,加入一些成本因素的考量,既能有效缓解经济压力,又是亲环境、亲社会[1]之举,意义重大。

2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

2.1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在风景园林设计时,我们号召的“低成本”并非为了减少一时的资金投入而使用廉价劣质的建筑材料,或采用其他可能降低园林品质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是在保证其品质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资源,使建设投入最小化,才是我们的追求。

2.2尊重自然规律,减少环境成本

当下,很多风景园林在设计中,为了求新求异、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忽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在既有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改造。不可否认,很多时候这种设计效果显著,实现了设计师们的预期,但为此付出的环境成本却是巨大的。因而,尊重自然规律是设计的又一前提。我国的环境发展战略要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要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是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

2.3注重以人为本,创造最大效益

归根结底,与其说风景园林设计是经济活动,是文化创新活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公益。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虽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气韵内涵,但从根本上来看,它只是人们的观赏对象,只是社会大众寻求某种意义的场所。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其实际价值是非常必要的。伸手摘星[2]固然美好,唯有脚踏实地、接地气的作品才更能赢得社会大众的心理认同。从现实出发,不难发现设计师们的灵感乍现为城市增添了很多富有设计感、有创意,却无法被广大群众接受的景观。风景园林设计本质上是要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如若一味追求创意的挥洒,却忽略社会公众的需求,实在是本末倒置。人是社会中最富能动性的元素,大众是园林设计活动真正的主体。只有以人为本,考虑并竭力满足人们真实的需求,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3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策略

3.1低消耗材料为主,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设计中,采选低消耗材料,减小经济成本是设计师们的重要目标。设计特点要与当地特定的风情地貌相融合,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方案自然成为首选。落实到选材方面,则指在不影响景观呈现的条件下,尽可能缩减购买资源的数量。如果以往建筑中的废弃材料仍有利用价值,重新加工不仅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实现经济、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一举两得。设计师还应鼓励尽多利用地方材料,在降低资源获取难度,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更能彰显特色的地方风情。

3.2设计过程低干预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纵观城市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先污染后治理[3]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无论污染治理是怎样的及时、高效,对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且不可挽回,所以这是人与自然环境的非良性互动。而若要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环境的低干预度是必要条件。在保障景观设计效果的基础之上,坚持建设面积最简化、改造力度最浅化、环境破坏最小化的原则,减少人类对于环境的干涉,让自然尽可能呈现出最本真的形象。

3.3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景观的低维护

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低成本化,除建造过程外,后期维护也需要考虑。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维护成本。例如,新型清洁能源[4]的使用:用风能、太阳能等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稀缺且污染较大的能源元素,使园林的能耗系统得到廉价却优质、充足的供给,实现低维护的效果。同时,对于人工园林的人员维护工作也可依照季节具体安排,防止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合理的资源分配能用低维护来实现最大的价值。

4以潜江市为例探讨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

前文主要探讨了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宏观概况,低成本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的具体策略。这些内容具有普适性,却无法进行具象化。因而本文将以潜江市为例,对低成本设计进行具体、现实的考量。潜江市坐落在湖北省中部,是一个无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内涵都不突出的“小地方”。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潜江市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在当地进行低成本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4.1潜江市风景园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设经费紧张,工程建设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像潜江这样的中小城市,面临着建设经费紧张、资源欠缺的窘境,而从潜江市近些年来建成的风景园林不难看出,多数存在质量方面的漏洞。一方面,资金紧张不足以购买优质的建设材料,同时,经费的欠缺也使其后期维护工作难于开展。总之,建设工程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2)绿化面积分布失衡,绿地不足。从潜江市内的绿化分布来看,城区绿地总量较高,但其分布不均匀,各个组团之间的绿化有较大偏差,主要公共绿地只分布在园林等个别组团,相比之下,其他组团绿地面积小,难以满足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休闲的需求。绿量不足也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建设加大了难度。

(3)脱离发展现状,盲目复制发达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模式。资源、经费等外部问题虽然显著,但潜江市风景园林建设最大的困境仍是方向性问题。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在园林建设方面独具优势,成为其他地区争相效仿的表率。但在实践工作中却发现,别人的成功是无法简单复制的。多数中小城市,潜江市就是其中之一,在建设时为了追求抢眼的政绩,脱离地方发展现状,盲目效仿发达大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模式,结果反而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没有学人所长,反而失了更多。

4.2潜江市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必要性

(1)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前所述,潜江是位于湖北省的中小城市,其地理位置不突出,经济发展也相对缓慢。经济形势严峻就意味着在风景园林建设中,低成本的理念更符合当地的发展需求。一方面,用更低的经费投入实现当地风景园林的建设与维护。另一方面,优质的园林景观也能成为当地经济的驱动器。所以,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从钱江城区的现有组团来看,只有两个有公园绿化场所,这种分布是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需要的。因而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一方面是对城市景观的有益补充,同时操作得当也能借此改善当地环境条件,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3)推动当地城镇化发展建设的需要。除了发展经济、改善环境,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还能作为促进当地城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资金紧张,维护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采用低成本的理念来寻求最经济的设计方法,对于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都很有参考价值。

4.3潜江市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

(1)弥补欠发达地区风景园林建设经费紧张的不足。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较明显的国家,除北上广深、各省省会及东部发达城市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城市及乡镇地区等都有着建设经费紧张的顾虑。而除去城市道路、绿化、防洪防涝工程等大型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之后,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经费更加有限。有限的造价、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在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极具现实意义。

(2)用低成本的设计使这种风景园林建设的方式得以普及。虽然很多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目前都面临着建设资金紧缺的尴尬状况,但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低成本的设计理念尚未普及。很多地区脱离自身的发展实际,盲目效仿发达城市的设计模式,导致环境资源被极大破坏,景观不仅没能更好地服务居民,反而成为当地自然环境的“杀手”。另一些地区则缺乏风景园林建设的意识,居民生活中缺失了这些愉悦身心的场所,当地也无法将园林景观转化成旅游资源,并最终带动地方经济。总之,低成本的设计理念一方面有助于摆脱这种不切实际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方式得以普及。

(3)借用这种低成本的建设理念号召社会关怀。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成五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求、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众所周知,园林景观是人所处的外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部分,而从需求层次的角度看,能实现作为人的众多需求。所以风景园林的建设对个人而言同样意义重大。而推动低成本风景园林的建设则是社会关怀的一种体现。

5结语

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是保护环境、亲近自然的善意之举,意义重大。关于低成本园林景观设计对于经济、环境的具体作用从潜江市的案例中便可见一二。而在未来,这样一种兼顾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的设计理念将会深入设计师们的工作章程中,成为指导风景园林设计一种趋势。

作者:丁凯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朱宝根,叶志明.风景园林低成本设计的研究[J].门窗,2014(04):275-276.

[2]景瑞慧.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分析[J].北京农业,2016(06):68.

[3]徐跟军.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6(08):107.

[4]黄艳丽.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