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研究

美术课程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

在扩大内需,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示了非凡的意义。创新能力真正推动一个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在世界各国都有据可循。探析符合时代背景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对于有的放矢地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

文化创意产业植根于我国创新发展宏观战略之中,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明白地被写进09年中国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其核心是创造、创作、创新。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实用性和技能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艺术、科学、技术三种手段,竭力为人们打造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足的生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追根朔源,应该从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构建美术课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培育创新思维的体系着手。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这几个模块的培养,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一、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经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时代对于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要求。

(一)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包含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内涵当中。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和教育的结合,借助于艺术美和自然美来教育人,通过审美的方式来熏陶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它基本指的是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变化的过程。成长的个体因素受遗传、家庭教育等的影响。美术课程,又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重要和积极的一项,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审美修养、文化修养,使学生具备美术技能。技能的习得,使得学生可以用美术中的形、色等媒介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自我。而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开发,不仅可以平复和平衡学生的心理,升华情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美育中创新能力的实质,是运用人类创造出的和谐和丰富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自我完善,最终使学生拥有丰富、美好和充实的心灵。这不仅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契机。

(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完善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美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欣赏美,提高美的鉴赏力和感受力,净化心灵,完成美的修养,进而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创新能力根植于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习得的过程,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有了欣赏美的眼睛,和追求美的情操,就能够用大美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较为正确和全面的眼光理解万物,这种思维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产生,反过来,创新能力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作引导。藉由与美育有关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其认识到世界的美好,从而用对生活的热爱,去创造美好未来。美育提供给学生自我完善之路,由此可以进入自律、和谐、丰富的生命体验层次。美育教学,也离不开知识的累积,创新性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是博学的,更需要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鉴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发挥知识上的优势,还需要教师组织一个灵活多变的课堂,摆脱沉闷单调,使得学生在轻松和有生机的课堂环境中,智力和创造力得以彰显。在各种新的形势下,学生怎样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处于积极、活跃的氛围中,把单纯向学生讲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去研究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去研究讨论等多种不同的形式,使得对所学有个深刻的印象和感悟。例如,动物是小学生喜爱的作画题材,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力,创新力的好题材,画动物要把动物的特征画出来才,教育教学时运用硬件设备手段,让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动物整个体态的形状特点,说出头和身体近似什么形状,这样就有利于形成一个形象思维,留下直观的印象。然后,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由头通过脊柱到尾巴形成的动态线,并记住最有特点的姿态,做到对描绘对象有一个特征的印象,为下一步的描绘起铺垫作用。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诸多事实也证明创新型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源源不绝的动力。通过研究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少年阶段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说明在学生的学习期间进行美术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新型的创性能力培养教育中,,国家民族的发展才有动力,未来才有希望。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家板光彦说:“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所以,在美术教育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这个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中重要的内容。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为美术作为一门专门学科,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美术课教学中,教育者以创造性教学为目标,不满足于同一教案的复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这样就会不断想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对于美术教育来讲是很好的丰富。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只重于作画的技巧,就会注意让学生注意观察,观察范画,观察生活,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感悟多总结,才能有创新的基础。比如很多低年级学生在画画过程中,总是急于在画面上表达,如果教师在这时候能有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能对绘画对象的外形加以分析、色彩的规律加以总结之后,让学生带着感情,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作画,经过类似这样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自我感悟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再造进行的,在再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得以开阔,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只要充分活跃孩子的思维空间,结合实际动手的能力,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了创新能力,就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设计的大桥”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孩子自我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孩子设计出更多更奇异的大桥,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孩子:“大桥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的大桥呢?”有的孩子就会抢着回答,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大桥像彩虹”等等,然后在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制作他们心里的大桥,会有很多孩子做出更多不同样式的大桥,就出现了如恐龙桥等等不同形象的大桥,这时孩子将心里的大桥画下来,孩子的作业纸上就出现许多再造出来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创作正是学生创新力的一种体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课题,通过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提示

(一)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提示

1.继续修订和完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具有非考试性、非量化性的特征,并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性、民族性和个性色彩。因为美术课程不具备像科学知识那样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特征,所以要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与国际现行课程标准比较,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对比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和日本《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科》及《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科》,在相应的程度上我们的《课程标准》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下仍有不少中小学对于美术课程有小科意识,认为其不是重要的课程,所以美术课被语文、数学、英等其他课“占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提示

在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培养兴趣,着重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首先,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把握来指导教学。美的感知能力是学生知觉能力,心理发展状况,体能发展水平,美的熏陶以及生活经验的产物。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予创作自由,从兴趣入手,然后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其次,改变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多半是直接与想象的综合,随着知识的累积和年龄的增长,才慢慢变为直觉和理解的再现,因此,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重点不应放在培养绘画技巧和技能,而应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为目的的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这就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不应是绘画人才的评判标准,而是作品中有无真情实感,是否有新颖的创意,是否准去理解了老师布置的画题等等。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美术课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课堂,而应是开发智力,培养才干,鼓励创新的课堂。美术知识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教师可以发挥美术课程多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创新力的发展。例如,课堂上提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捕捉到民族服饰的相关信息。教学中,关于某一个主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创作空间,比如,关于看电视的创作,可以告诉学生,可以用平面绘画的方法去展现,也可以立体的方法,取一个纸盒,做出一个电视机的模型,还可以用平面的方法去实现电视节目。总之,无论是在教学方法的把握上,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以及环境条件调整教学内容,力求使课堂讲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多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力求重建一个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教材建设的提示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规定32: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应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并强调加强艺术课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教材审查和评选推出若干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艺术课教材,供各地学校选用。至2010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教材的现代化、多样化。

(四)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评估体系的提示

改革评价体系,对于设计艺术教育体制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不合理的评价标准意味着设计艺术创新能力教育改革只是空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也是无稽之谈。我们目前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分数至上,考试第一。评价方式简单粗暴,陈旧且欠公正,根本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给予综合素质的评分。

1.面向学生的评价体系。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学生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客观基础,兼顾评价和教学,强化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2.面向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既然有面向学生的评价,也应有面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估。建立一个美术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提高,同其他学科一样,可以建立一个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有教师、校长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促进美术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教学反馈,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落在实处。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应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比如在结束一单元的教学之后,记录下教学体会和需要改进之处。对教师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行为的评价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依据,而应该将教师的发展,教学的改革,以及职业道德考虑进来。避免民间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教学评比并以此作为教师晋升或者评优的依据。

3.面向学校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而言,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估无外乎是关乎教学决策和教学的运行。主要的内容包含学校制度、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教研活动、组织的艺体活动等。一般这种评价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社会共同监督并参与评估。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存进学校的全面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评价教师的体系相似的是,对于创新教育能力的评估,升学率断然不能作为评价的优先标准,取而代之的应是由教育部门组织的设计创意大赛,在类似的比赛上获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学校是否完成创新性教学目标的评价依据。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背景下,贯彻落实全面发展观,努力发展创新经济是每个义务教育的主体———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其中坚力量是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即加强设计创意能力教育,开展艺术设计创意教育相关实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嵌入艺术设计创意课程。设计创新教育宜从青少年抓起,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方可切实提升中国未来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后续的设计创新人才。

作者:付琳 汤瑾瑜 单位:安徽大学

(注:本文系安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G14153)

参考文献:

[1]周于荀.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J].艺术教育,2014,(12).

[2]张晓蒙.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策刍议[J].艺术科技,2015,(1).

[3]陈沫.浅谈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

[4]刘震.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思考[J].大舞台,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