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当下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重构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造型训练、技术实验、技能实习及应用实训四个模块,将项目竞赛纳入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能力培养;项目;竞赛;校企合作

当前,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并引发了深刻的文化和观念革命。艺术设计也不例外,不论是设计实践还是设计教育,其思想、观念、方式相应也产生了一系列变革。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核心任务,这一任务决定了实验教学必然成为现代设计教育关注的重点,实验教学质量是评价设计类专业办学水平的标准,它的改革和创新是构建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些观点已成为当代设计教育界的共识。

一、当前设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合格设计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教学正是以此为依据展开,主要由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模块构成,在这些构成模块中,实验教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设计实验教学大体有两类模式,第一类主要是沿袭美术实践教学理论,关注艺术观念、技法和创作培养,缺乏技术训练和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设计。这类传统的设计实验教学,越来越无法适应现当代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甚至成为新设计教育观发展的羁绊。第二类是简单套用与借鉴理工科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概念认识模糊,缺乏对艺术设计自身专业特性的全面认识,简单地认为设计实验教学与理工学科类似,把设计实验教学仅理解为检验专业知识的手段,忽视艺术设计最重要的创新性、应用性专业特征。僵化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时代对艺术设计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谈不上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符合专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就更难确定。

二、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具有独特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等具有专业独特性。设计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环,其特殊性来自于对创造力的注重、思维的个性化以及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自由度。第一,设计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最大特点。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忽略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技术训练;也不能把实验教学变成实验艺术,而忽视技术、市场要素。构建艺术创造、技术训练、应用实践多元复合型实验教学体系,是设计学科综合性特质的内在要求。第二,设计实验教学具有创新性。创新性或创造性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命脉,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它都是关键,是设计实验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实践中有个普遍的误区,认为实验就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检验或验证,是学习活动的衍伸。这种观念完全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创新或创造特性,实际上,设计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验证,同时也是专业知识创新或创造过程的实施。第三,设计实验教学具有应用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知识应用的过程,这是由专业创新性、应用性本质所决定的。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块设计中,社会服务、设计生产的内容都是纳入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设计实验教学多元结构的创新和实践

(一)创新型设计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

1.造型训练。艺术设计脱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艺术,与艺术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学科的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其与艺术创作有着天然的联系。造型训练不仅是设计师艺术内涵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设计师实现艺术构想的表现语言,作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内容,自然也为设计实验教学所引用。因此,在实验教学基础模块中,纳入有目的性的素描、色彩、构成、图形等创意训练成为必然。

2.技术实验。设计专业本科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了解设计方法、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材料、技术进行加工和验证,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可视化的造型实体制作出来。设计实验教学中的技术实验包含的范围广泛,既有设计方法论的实践,也有数字技术的训练,还包括工具材料的尝试以及技术的验证等。

3.技能实习。从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技能实习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校内建立实习工场,校外实施产学研合作,寓教学于生产和实践。在校内,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通过实验教学,或开展实践模拟,或引项目进课堂,使学习者在训练中,掌握设计要领、了解工艺和材料特性。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将实验课堂搬进生产车间,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生产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

4.应用实训。应用性和实践性是艺术设计类学科的最大特点,其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实施“项目+竞赛”,将项目引入课堂,模拟设计案例,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以竞赛检验教学效果,在实训中获得市场经验。

(二)探索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方法论研究

1.创新“项目+竞赛”实验教学改革,将项目、竞赛纳入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知识的传授和考核是传统设计教学所注重的中心,“竞赛+项目”模式的实验教学则强调实践和应用。将各类科研项目、企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日常教学体系,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树立教学课程、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同等重要的课程观念,积极探索以“竞赛+项目”为载体,以实验教学为抓手,将项目、竞赛实践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培育“建、教、学、用”系统化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在设计实验教学中,科研项目、企业项目或专业竞赛变身为实践教学内容,被纳入教学过程,将实验教学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寓教学于生产开展实践活动,以设计竞赛形式或项目实施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这种方式,改变了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播,不再依赖传统的师传生受,创造了新的教与学机制,将学生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做”,强调在项目、竞赛实施的竞争与协作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让“教”和“学”在实验教学中有机统一。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竞赛+项目”实验教学方式,是新时期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实践特性的方法论探索新成果。这种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阶段。面向本科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半学年,强化造型和形式基础能力的培养,把组织学生参与艺术类、图形创意类等竞赛和项目作为整个模式的基础,培养的目标是艺术素养和造型水平的提升。二是中级阶段。面向本科二年级下半学年,以“竞赛+项目”为依托,巩固学生对设计基础技能的掌握,展开创意思维开发,强化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将模拟或引入项目的训练纳入日常实验教学,为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社会项目和设计竞赛”等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三是高级阶段。本科三、四学年,学生进入主干课程学习阶段,设计创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任务的中心目标。在实验室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科前沿性课题研究的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增加学习动力和并检验学习成果。

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校方和企业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这是校企合作的基本概念,它体现的既是提升设计教育质量的方式,也是企业发展推力。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的需要是设计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内力,建设适当规模的设计教学实验区,打破专业界限,让学生在实验基地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同时,可以与外部企业产学共建,联合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实验教学基地及创意产品生产基地,最终创建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关注学习者应用能力养成的新型设计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有双创基地、项目进课堂、订单培养、共建实体等形式。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是多方共赢的机制,一方面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验证,教师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合作中自身专业竞争力也获得了提升。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让师生走出教室进入车间,将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设计师、技术专家引进课堂参与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市场主体实习,把设计项目以实验教学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委派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指导研究,建立系统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产学研”共建实验教学平台。

3.加强教学研究,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

什么是“双师”,教育界有“双证、双融、双能”等多种解读,其实双师的本质是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和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具备优秀的专业应用能力,既是教育者也是生产者。在实践性强、创新特征明显的设计类人才培养中,双师型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尤为迫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体系的构建。鼓励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深化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双师型”实验教学教师的培养。二是实践能力的养成。制订实验教学团队的实践培训计划,安排教师参与设计生产,邀请企业家、设计师指导教学,通过校企互动,培养师资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实现设计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

设计实验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殊性,但是科学有效的管理仍是提高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根据目前国内的现状分析,设计类实验教学管理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和师资管理三个模块。首先,实验教学管理要求设计实验教学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规划实验课程、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教学环节。其次,实验室管理主要涉及硬件管理,如实验室规划建设、设备管理、运行制度等。最后,加强师资管理,规范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行为。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规范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教学平稳运行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3]杨国华,徐毅.仪器设备调剂报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60-163.

作者:刘勇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