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论文范例

艺术设计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

1.打造更好的视觉效果

好的图形设计是通过最简单、清晰的方法表达出来的。在这个充满视觉冲击的时代,人们对新颖的、视觉冲击鲜明的图片更加地喜爱和关注。在图片创意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用简洁准确的图形设计来表达创作思路,并能够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的信息。在广告设计中,要突出图形本身与产品的联系,以及图形在推广中所产生的效应,因而,优秀的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在注重文字语言和视觉形象有机结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这也是文字广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独特的表现力和优越性

随着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发展,人们已经对传统的视觉感知麻木,在追求新鲜的好奇心驱使下,更加关注与众不同、表现独特的广告,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是营造视觉新鲜感的方式,同时,图形本身就具有直观生动性,在设计人员的加工处理下更加突出其趣味性和幽默感,这也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消费者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产品信息。除此之外,图形还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它突破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地域障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从而达到更有深度、更为广阔的传播目的。

3.准确传达信息

广告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大众能够对其内容和所传达的产品信息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相比较而言,图片所传达的信息更为准确直观,让人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轻松接受,代替了人们对文字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图像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准确直观,更直观地宣传产品,在传达广告的主题中占有直接有力的优势,有助于人们最直接地接受和理解广告的意图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4.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所谓的艺术性,就是对美有独特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并能够带领大众通过读取作品而感知其中的美感。优秀的图形设计,从创意到构图,到整个画面的协调及所处的视角,都是紧紧围绕图形创意本身展开的。用艺术表现的手法将图形的创意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巧妙、艺术地将图形所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吸引大众,从而实现信息传递。

二、图形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新应用要求

1.首先图形创意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想象力是创意的基础,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创意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人类的本能,先想象才能有创造,同样在广告艺术设计中首先要具有形象的思维模式。从想象是创造的基础这一角度来说没有图形的创造也就没有图形的创意,图形的创造是产生创意的基础。因此培养想象力就成为图形创意人员的必修课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并创造出新鲜的东西,打破现实常规,大胆想象,并灵活地发挥是整个创意过程的核心所在,正如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由此可见,想象在整个广告图形创意设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要有简单而突出的形式表现

大众对于事物的视觉感就是图形创意中要做到的视觉感,在创意中成功的图形创意在表达这种视觉感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于视觉感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图片所传递信息的联想效应,而且图片所能体现出的艺术效果也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如何确保人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信息,是目前广告设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3.图形应当具备视觉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图形创意首先应当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个性是特色的具体表现。人的个性往往是心理面貌的外在反映,个性会具体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来,而这种独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创作思路,作为一名优秀的图像创意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能够把自己的个性和产品的信息完美结合,其效果明显,对大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带给观者视觉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4.图形在广告作品中的表现

图形在广告中首先应当能够做到简单并且完整。图形运用的数量是影响广告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影响着作品的传播效果。一组优秀的图片设计,其形象应当特别鲜明突出,主题表达也应当清晰、完整并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图形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广告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众所周知,图形的重要性与图形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在渲染气氛方面面积较大的图形往往吸引力更大。尤其是对室外广告而言,特别需要形象生动的图片来抓住读者的眼球,从而实现瞬间传递的目的。另外,在加深读者印象中小面积的图片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邮寄广告、报纸广告等读者在阅读中有一定的时间准备,能够在对信息阅读时给予更加细致和精深的研究。

5.在创意图形的使用上应当注重打造精品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生存下来,尤其目前,偶像崇拜年代,人们对广告已日趋麻木,人们面前并不缺乏各种作品,而是缺少创意,缺乏亮点。创意图形的传播效果与作品的质量和新颖性有着较强的联系。形象鲜明突出的一幅图形,在表达广告主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消费大众在知识结构和理念上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作品的思想性已经和以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此广告设计中的图片创意必须做到打造精品方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和吸引消费的效果。

6.合理选择和使用创意图形的面积

正如以上所提到的,图形的面积不同也会影响图片的传播效果。相对于室外宣传,面积大的创意图形更加适合去投放,它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室外广告主要是面对大批流动人群,如果没有独特的创意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就很难发挥广告的效应,因而大型的室外广告特别需要新颖的图片创意的支撑,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视觉,提高广告艺术设计的影响力。

7.重视消费大众的视觉惯性和感情因素

视觉惯性和感情因素现已成为图片创意中的重要关注因素。这也是现代创意所提出的新的具体要求。设计者首先要站在大众的角度,去领会和遵守人们的习惯和情感规律,在此前提下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意才能更好地实现图片创意的价值,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可能欣然接受这种创意。

三、结语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2

(一)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园林设计多是室外设计,有着广阔的环境背景和天然的自然环境气氛,在园林设计中使用仿生学理念,不仅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匠心所在,还能使园林的自然感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都极具代表性,例如,长春和吉林、哈尔滨等地的小区园林设计中,经常放置仿生的小区景观小品,如假山、仙鹤、小鹿等仿生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使小区的园林景观更显东北物产丰富的状态,也使得小区景观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二)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应用于家居设计,是家居设计进入后现代设计阶段以后盛极一时的设计理念。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被应用到许多方面,大到房屋的室内设计整体构思,小到杯盘器皿,都有仿生学的痕迹。与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有所不同的是,室内设计的仿生学应用经常表现在材料和生物理念上,因此大多数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作品的美感在于体现出生命力,审美的价值在于传达生命的意义。例如,现代设计家居设计中的沙发座位是有意凹陷下去的,靠背也是不规则的内陷型,还有些阳台椅是明显的蛋形,这些家居用品都给人一种舒适、安全、被保护的感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使用感受上,都更像一颗“蛋”,这就是仿生学要表达的生命、安全的意义。

(三)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

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服饰审美标准的提升,服装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穿衣需要发展成为展示人们生活艺术的重要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仿生学也成为人们直接表达穿衣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态度的方式。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之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服装材料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主义的盛行使得那些直接使用动物皮毛的服装材料发生改变,仿生学理念促使动物皮毛演变成皮毛的仿制品;另外,在服装设计中,许多裙装的轮廓与花朵的形状类似,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女性如花朵般的美丽,还有些服装设计直接将仿生动物安置在衣服上,如蔡康永在主持“康熙来了”的节目时,服装上经常停着一只仿生的鸟儿,以此体现他主持风格的活泼和睿智,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二、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自然魅力

大自然的魅力在仿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界万物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并为设计思想的表现提供物的载体。师法自然,进而激发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火花,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态优化!合理的一面,再运用科技成果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的环境,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师借仿生设计固有的意义,将其出神入化地融合在载体意义上,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中理想的意境。仿生设计因其自然美妙的魅力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受到广泛的青睐。

(二)体现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蕴含着造物者赋予的自然美感。例如对称美、自然重复、无序排列、有序无序的构成等等。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身体蕴含着比例的美感,有“黄金分割点”的呈现等。人类诞生之初就受到自然物象的熏陶,也形成了人类对于生物外表一定的审美取向。仿生学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能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进行完美的展示,使人类的生活环境美感提高。

(三)使艺术设计的思想得以发展

仿生设计的运用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得到了人们一直的喜爱。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仿生设计运用在陈设设计里,完全是现代工业社会心灵的解药,艺术家们正逐渐把眼光由繁复奢华的创意,转向大自然赋予心灵平静的力量。仿生设计把大自然的力量附属在了人们日常最贴近的环境,让人与自然时刻都亲近,把自然的平静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让人感受和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质朴,宁静与温馨,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未来发展

(一)仿生学应用范围扩大

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随着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仿生学理念的理解而扩大范围。目前的仿生学主要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那些艺术作品中,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仿生学理念可能被应用在高精尖艺术设计领域中。

(二)用仿生学表达“人本”的创意理念

仿生学理念表达了人类对“自然性”的追求,因此,未来的仿生学将把“人本”理念的展示作为创意的基础,通过艺术设计去展示、追求人类需要中最基本的东西,使人们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共鸣不仅在于应用性,更在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和交流。

四、结语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3

在实践的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只有先按照现代社会的需求,从人才培训计划入手,先抓好各艺术设计专业的较为扎实的艺术素质教育,又有合理的技能教育,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待各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在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首先应该确定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模式应该是并存的,缺一不可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比较高的艺术素质功底和艺术创造能力,又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的。通过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加强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是当务之急。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行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庸俗化、简单化和遵从简单的实用主义。

理解“学以致用”要从精神之用和物质之用、间接之用和直接之用、即时之用和长期之用多角度去思考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工作。加强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就是强调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行为,从根本解决简单化、庸俗化去对待艺术设计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开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不能只讲究实用,更应从精神方面去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系,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使学生达到艺术和实用相结合,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我们应该知道,有很强艺术功底的人,学习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是很快就能掌握的,但一个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人才,要想很快地提高艺术创造水平,那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路应该先重点加强传统艺术基础课的训练和提高艺术素质,再施以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信息化处理和软件课程,两者相结合,才能造就适应社会的人才。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4

(一)卷草纹在纺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卷草纹的设计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它的造型是经过处理后,呈现出一种S形波曲状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因为花草的造型大多呈现出卷曲圆润的特点,所以就被称之为卷草纹。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卷草纹,到了唐朝以后,卷草纹达到了鼎盛时期,逐渐的摆脱了传统中忍冬花的造型设计,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线条的追逐,更加讲求丰满的肉质。卷草纹作为敦煌装饰艺术中具有特色的纹样,主要的设计是在卷草纹的藤蔓上配置牡丹花、茶花、莲花、石榴等形象,并且与连绵不断的枝茎相组合,再加上一些叶、花、果实的搭配,将飞禽立于枝头,表现出的景象就是一派生机盎然。在这种设计之下,卷草纹姿态就会有一种流动感,体现出一种婉转自如,似是而非,别具特色的花枝叶蔓。卷草纹在纺织艺术的设计之中的应用,就应该选取一些适当的图案,将其镶嵌到纺织品之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卷草纹的那种流动感,体现出它的婉转自如。对于纺织艺术的设计来说,应该学习的是卷草纹中对于肉质丰满的追求,不要仅仅停留在对线的追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工作,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纺织品。

(二)莲花在纺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莲花是佛教的四大古花之一,同时也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的九大象征之一,在佛教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称为圣花。莲花所表现出的是圣洁与吉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因此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佛教象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莲花的喜爱就没有停止过,最看重的当属其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因此,如果将敦煌艺术中关于莲花的因素设计进去,就可以提升纺织品的品味,提升其艺术性。

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慎重地选取设计的元素。敦煌艺术中涉及到的种类繁多,其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纺织艺术的设计之中,应该慎重取材,选择合适的元素设计到纺织艺术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纺织艺术中的敦煌色彩。比如。荷花,在印度就是坚贞纯洁的象征,而在日本则是祭奠亡者的意思。因此,对于纺织艺术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结合敦煌文化,更好的促进纺织业的发展。其次,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纺织艺术的设计,最主要的是为了让纺织品更具艺术性,取得更好地销售业绩。因此,要注意市场的消费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纺织品销售出去。敦煌艺术可以说是佛、道、儒的共同产物,所以在纺织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兼顾文化与市场,实现纺织业的更好发展。最后,要注重传承与发展。在进行纺织艺术设计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敦煌艺术之中,不仅要对敦煌文化进行传承,还要进行适当的发展。只有在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再进行一些适当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纺织艺术设计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5

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专业化被越来越多的强调进入各个细分行业。注重实用技术的工匠逐渐地将艺术从生活产品中分离,在生活用品的实际生产中人们也逐渐将设计放到了核心地位,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而满足了生活需要的人类的心理需求往往体现在对艺术的创造上,甚至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也是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的。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是具有前瞻的,但是艺术却具备了回顾。这是两者特有的个性之一。也就是说,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使人们对满足生存需要追求的目的,不过艺术的目的是使人的生活达到最高境界。虽然两者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与艺术特征的目的存在着明显区别,但在设计或艺术的发展路径方面,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辅相成关系。比如,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平面设计艺术就是通过图像和文字传达并产生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商业价值。等同于人的情感是通过两种意境的创造是注入,然后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艺术运动。

二、中国画与民族设计风格

中国的深化改革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我们的设计也出现在一个新的模式。设计概念是逐步缩小与国际的距离。说明当代的设计趋势就是好的设计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而且更要具有独特的文化哲学。我们普遍的认为国家以及民族灵魂是由文化体现的,而文化差异是各个国家的根本区别。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这个民族的根基,民族性就是体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文化交流。绘画意境中的民族传统艺术可以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画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的绘画语言不再是展现纯目的不是纯主观抽象的追求。我国传统绘画的永恒的创作原则是“中心得源、外师造化”。大多数的中国历代画家常以自然界中的借景抒情为主题来宽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这是中国独有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怀,散发出水墨写意的精神,巧妙地将主观与客观的理解融为一体,利用象征手法将自然对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将这种方式利用到现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进行传承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线条与水墨能够使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更加丰富,所以我国的绘画着重强调其重要性,线的曲直方圆,排列的紧迫性、刚柔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自己情绪的表现和抒情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的表达。为了了解中国绘画中线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必须掌握水墨的规律和方法,使我们能深刻理解内涵的中国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绘画语言的设计可以实现深远的视觉效果,能提高丰富的艺术内涵。“随类赋彩”这种技法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心理学上认为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在我国的绘画中早有体现。丰富的色彩通过勾金和重彩等技法表现,具有装饰特点。水墨的浓淡表现不同色彩是微妙的地方,颜色是简单而精致的。皴法不仅是凹凸表面纹理绘画表现,更形象的认识和再创造的“体面”和“肌理”。传承中国画的这些技术可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的艺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创造基础。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设计之邦,其传统审美将他们的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便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有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看来,这个时代的矛盾看似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实际是他们的完全融合,相互渗透。要发扬传统,只有在现代社会,现代设计中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提炼与学习,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使设计的审美价值。

三、学生的艺术素养相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当代教育认为艺术素养是创新设计的基本思想,它决定了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的广度深度。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可以体现设计师的质量,它更是不容易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对艺术的欣赏才可慢慢培养起来。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后,再不断的增加艺术知识的储备。这样一来对于艺术教育中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欠缺就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加上不断地艺术基本功训练通过创意的结合便能设计出具有审美创造力的设计。跨专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学有所成的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都能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出结论,这些历经现代设计市场考研的经验对艺术设计学习中国画教育是提高艺术设计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中国画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引用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画的概念,那么中国将如何借鉴艺术设计教学也很值得讨论。艺术与设计的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文字,学习和培训的技能,在中国画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纯绘画类中国画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设计和绘画中找到。画中国画课程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相关的中国画教学。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国画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

1.中国绘画与设计一体化的形式

中国画的形式和技术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这部分主要是关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风格教学。例如:在作文课上,文本元素如点,线,面。广告海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中国画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学生标志设计。

2.现代精神追求中的中国绘画和现代设计

中国绘画经常研究的是意象和表象的意义,类似于书写形式。中国画的主要思想包含的绘画活动的感受,人与自然之间,但天生的性格,也自然人格。因此在第二自然美的艺术美——人与自然。当今世界是和谐理念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推广,这也与中国画的精神遥相呼应,同时还设计了围绕这一思路,并以此为主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国画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是中国,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必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到底在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和洗千变万化,中国画更耐人寻味,这本身就是创新,创新体现活动。中国画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不同的纹理,使画面更具设计感。设计本身是由西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则,中国画独特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是设计形式的创新。中国画与设计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从新的角度,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画和艺术设计学生潜在的艺术和审美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论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6

一、课程的设置应该注意连贯性

学生在高校中学习专业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具体安排方面必须做到连贯性,素描和色彩作为艺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学生必须学习素描与色彩课程,学习造型和色彩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日后的设计专业会有很大帮助。在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素描色彩课程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绘画,之后让学生接触一些设计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等,让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大的概念之后再开设素描色彩的提高练习。比如通过素描课后期的精细素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产品造型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和更细致的设计;在色彩课中的色彩归纳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传达专业中设计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有部分高校会有一到两年的大类培养,之后分专业,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更明确自己的兴趣或者专长在哪一个专业,对学生选择专业有很大帮助。现代的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软件,而最常用的最普及的是《Photoshop软件设计》,所以在很多高校中都开设了该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软件课,应被安排在专业课程之前。但目前有很多高校都把《Photoshop软件设计》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时学习,有许多学生在入高校前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刚入校的时候学习《大学计算机》是必要的,而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软件的时候接触Photoshop软件,会很迷惑,很无奈,这对将来的学习有很大的阻碍。若在《大学计算机》结课后再接触Photoshop软件效果会更好。所以,同样是基础课,在课程安排上也得分先后顺序。

二、课程的安排要合理、科学

普通高校的传统课堂都是两节/次地安排,而在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知识或技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灌输,更多的在于自己动手设计。同时,设计课程是一个开放性思维课程,不推荐学生闭门造车,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针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讨论,也就是说传统课堂两节/次安排会使得课堂时间不够用,所以通常设计课程会以四节/次的形式来安排,这样在教师讲授之后学生可以分析讨论,并进行一些动手操作和设计。很多高校会将专业课与文化课程同时安排,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学期初到学期末一直存在,还有些高校会将专业课程集中安排,如一周五天的课程中,两天半集中上一门专业课,课时修满即结束,一周的另外两天半则平均分布公共文化课。这两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前者各专业课程不能被合理地连贯性安排;后者虽授课弹性较大,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设计想法,但通常课时修满也只需1个月左右。本文建议根据不同的课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排,比如艺术理论课程,不需要设计或太多讨论,考虑到授课教师的精力问题,可以以两节/次的形式安排;专业设计课程可以按照几天集中授课的方式安排,因为设计本身是需要灵感的,学生通过几天连续接触某专业某课程会激发更多设计灵感,同时因为时间连贯,学生可以带着老师灌输的知识和自己的灵感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之后再将调研的总结带人设计中,这样各个方面都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有一些技术方面的课程,比如设计手绘课,需要学生长此以往地练习才会出效果,故这种课程需要贯穿整个学期,甚至可以每个学期都安排。

三、实践教学需多样化

几乎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安排一到两次集体实习,一次是针对基础绘画方面的实习课程,另一次则是针对专业设计所安排的实习。通过外出实习,学生能开拓思维,尤其是很多高校会在实习期安排学生参观设计公司或生产工厂,这会促使学生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专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次两次的集体外出实习,更多的在于跟所学的课程相结合。近年来很多设计专业的院校都过于重视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应在每门课的教学中都参与实践活动,如《室内设计》课程,在讲授的同时应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室内设计以及材料市场;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应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认识植物,并参观比较有设计性的公共景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应带领学生到印刷厂等场所了解出图的方式等等。通过此类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各设计元素之间的连接和关系,对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设计行业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并不是个人设计就可以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所以在学习和实践活动安排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以分组的形式来设定完成,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在一个设计团队中的分工与配合方式。

四、设计专业课堂上应加强学生之间对于设计想法的交流

艺术设计的作品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要在乎其他人对于设计作品的态度和想法,现如今很多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设计出的作品都只有自己或者同组人以及指导教师了解,其他同学也都只对自己的作品比较了解,而此时同学们更应该多听听同水平的设计者们对于自己设计作品的意见。所以建议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多设立类似于答辩形式的环节,让同学们对于其他人的作品多提出建议。

五、结语

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设置和安排上都没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基本上都是按照理工科课程的设计思路来安排艺术教学,所以有很多的课程设置还需改进。

作者:毛艳莉 单位:江苏省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数字艺术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分析

一、本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1)本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改革方开放不断深入,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初具规模。然而看似学科门类齐全、教学秩序井然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某些环节仍没有达到自身的完善和相互连贯统一,然而,真正要培养出既懂艺术又精于科学的复合人才,着实不易。本地区有的高等学校“媒体制作与传播”、“动画”等数字技术专业的学生们,入学时大多是文科生,进校时英语、数学相对于去其它科目都较弱,四年间将计算机和艺术两个专业课程叠加起来学习,就显得比较难,又要学专业,同时更要兼顾英语和数学,因为所涉及的一些专业课程的软件是纯英文版的,如:AdobePhotoshop,AutoCAD,Ado⁃beIllustrator,MacromediaFlash,3DSMAX等,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对软件感兴趣的同学还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相反的学生就会厌学!共同的体会是学得既累又不精。多数学生对数码技术一知半解,对艺术规律的掌握也不透彻,这是阻碍他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主要因素。

(2)专业教师的观念有待转变,目前大家认为计算机只是图形设计的一种辅助艺术设计的技术和手段,认为只是工具,一些造型基础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手工绘制。没有将其两者有效结合,以此来促进教学。要知道随着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硬件、软件水平的提高,它已不是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主题——数字艺术。凡是数字化的艺术应用都可以称为“数字艺术”,而数字艺术设计是其中的一项,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绘画(数字插画、卡通、漫画)、数字动画(二维、三维等动画)、网络艺术(网页、网站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艺术(光盘艺术、互动多媒体、多媒体舞剧)、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以此看来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这一新兴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我们使用挂图,由胶片投影仪到光学幻灯机倒数字液晶,而投影仪也由固定式延伸到便携式一体机,查阅资料由到图书馆改为电子阅览、互联网、手机上网;印刷由手刻板到胶版发展到数字印刷,上课纸质讲义,也被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所代替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一切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已不再是传统艺术教育,今天的设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艺术行为和文化行为,这就要求艺术院校不断整合新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设计教育体系。我们作为设计学科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用发展的眼光把我们的设计专业科学化。

二、针对本地区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几点思考

(1)改变课程设置强调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对于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我们要持有“保持继承、借鉴与创新”观念,首先必须学会“继承”,在立足继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设计,应该深入研究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借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学习体系和相对科学的教与学的评价与评估体系。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应适应当代设计学科发展呈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融会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理念、方法,产生新思维用于解决各类设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合作能力来自于多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交融及创新。

(2)数字艺术对教学体系的影响不仅体现以上几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地方文化艺术产业对接,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是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联系,更是艺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拐点,其发展必须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艺术创作等领域积极与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互动。

三、总结

综述,要提升本地区教学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大的数字艺术教育与产业技术整体实力支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教育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21世纪视觉艺术的主流,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新的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能够非面对面的授课普及教育。数字艺术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的角度来看,从医学到科研,从工程到军事等等,数字艺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数字艺术走的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路,是发展的路。相信在越来越多数人的关心、参与、支持下,未来本地区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作者:李蒲洁 白石 单位:蚌埠学院

第三篇: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

一、理论依据

1.包豪斯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懂一些作坊的人都听说过包豪斯,他是过去那个时代作坊设计的领军人物之一。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对当今仍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他之所以把作坊作为艺术的基础,是因为在他看来,艺术是很难学得会的,但手工工艺是可以学得来的。而且他还特别重视实践能力,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多与有经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前辈的指引下能够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就是包豪斯的教学理念。

2.包豪斯工作坊的教育启示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为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提出的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所包含的三个方面有:研究、教学以及实践。也就是说在教学工作结束之后,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研究出可靠的理论依据。而这套理论,在很多西方国家被广泛采纳,延续至今。

二、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其成为全方位的人才。

1.在民办高校中,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以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员。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通常都是只注重理论基础,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而这种教育思维,应该在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中坚决的摒弃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坚持的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而且还要大胆创新,创建出具有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可以为民办教育事业争光添彩,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且要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能够让学生从发现的问题中寻求解决的办法。

(1)技术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计算机和外语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加方便的获得更具价值的专业信息。

(2)实践方面:

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在遇到问题后的公关能力等。

(3)科研方面:

主要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以便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还有就是要以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够为所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三、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民办高校的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说教师队伍是民办搞笑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创建一个结构科学、具有明显特色,并且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民办高校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若想让民办高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那么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具有过硬教学水平的教师团队。1.专业教师队伍特点因为行业特点的缘故,导致艺术设计类的教师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对于本科生来说,对实践与理论的要求都相当的高。而且学生若想体现出艺术设计的能力,往往又与学历不成正比,而是与学生的天赋有直接的关系。而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评判的标准上与别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准确的人才观才可以。

2.专业教师队伍的构建

(1)要在全国的范围内寻找优秀人才。

在人才观方面要摒弃过往的观念,这是民办高校必须要做到的。并且要把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的能力当作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话才能够构建一个拥有一定水准的教师队伍,以便增进教师队伍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拥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而在目前,依然存在着师资队伍年龄、学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完善。而在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老师本人的素质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好一个能够带领团队向前发展的引路人,并且尽可能的挽留住业务人才。

(2)区域性师资资源共享。

“借船出海”是民办高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常都是根据当地高校作为基础,然后招聘些有能力的教育家作为主干,这样就能够建议一个具有弹性的教师团队。而在这样的方式下,很多民办高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发展的一些相关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在全国的民办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速度比较慢。其原因在学校高层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不高,认识程度也比较肤浅。所以,要想让艺术设计专业能够得到重视,那么就一定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对此专业有所了解。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作品展览,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鉴赏水平。

2.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要依照社会需求培养设计人才,同时,也要求根据一些地方的特点,来实行教育计划,这样就可以有机会为各城市提供优秀的设计人员。另外,要依据学校的专业特点来对教育计划进行制定,而且找到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并最终根据教师的教育特点来进行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民办高校要尽可能的运用好教师的特点实行教育指导,以此来培育出优秀的设计人员。国家若想在科学文化方面发展的更加出色,就必须要做到精神文明与文明相结合。而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今天造福,同时也归纳和表现了艺术设计的自身魅力与悠久传统。并推进了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向前发展。而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师团队应该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力,运用集体智慧,在艺术设计专业革新的轨道上,紧追当下的潮流,推陈出新,从而让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迈向新的高度。

作者:张慧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第四篇:地域文化下的高校艺术设计发展探究

一、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很多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从表面上看,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实际上,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一,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不符,办学定位缺乏科学性和必要的教学特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二,一些高校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较为相似,缺乏地域性特点。其三,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较为关注,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四,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较为缺乏,学生对于企业实际需求了解不够,实践能力欠佳。

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走辽宁艺术设计特色教育之路

1.创新思想的培养

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想,一方面要传承好辽宁民间艺术,加强辽宁本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改进其目前的传承方式;另一方面要在高校中积极建立好良的教育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与此同时,还须注意有机结合民间艺术中的优秀设计元素,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辽宁的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于辽宁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知。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一些民间艺术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其引入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一些合理的专题实训项目,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包装的艺术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地方特产、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专题,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学习各类民间艺术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进一步提升其创新能力。在民间艺术实践中,学生能够解读其文化背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民间艺术视觉语言,实现传统与创新、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对辽宁地域文化的了解和科学运用,进而实现民间地域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3.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须注意充分融合地域艺术元素,从中提炼出区域特色元素,全面整合艺术文化课程体系。第二,课程体系应与文化艺术理论实现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产业经济相连接,实现校企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第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力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优秀教学人才的引入。第四,建立并完善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数据平台,跟踪调查地域文化创新人才的发展状况,以此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调整与改革。

三、地域文化资源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促进地方高校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

辽宁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地方高校建立教育新理念。地域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地域文化资源可在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也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地域文化的逐步融入可以增强教师对于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间紧密关联的重视度,在教学中逐渐建立完善、新型的教育理念。艺术设计领域发展在于推陈出新,满足社会需求,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其生命的活力所在。所以,地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新型教育理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地域文化资源的发展可以帮助促进新型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建立和完善。

2.促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变革

地域文化资源还可以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中,地域文化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辽宁各地区应依托人才、区位、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利用各类特色文化资源,为经济与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围绕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进行创新。

四、结语

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入可帮助地方高校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促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最终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作者:高昕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五篇:高校师生提高实践能力途径探析

1目前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

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进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走在教育转型的前列,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向大众型再向普及型方向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近些年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从1999年开始逐年扩大了招生数量,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比从原来的5%左右提升到了20%~30%,高等教育慢慢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然而,在这改革转型的时期,国民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矛盾,那就是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对等,出现了人才供需脱节的现象。学生在高校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生产所需,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要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才能真正上岗。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国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是世界经济往知识型阶段转型中出现的一个结果,是新时代下社会需求向传统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探索新的教育改革模式,尝试更为科学的培养策略,以应对新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2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至今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社会需求量大,艺术设计学科就业局面曾一度供不应求。但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出现,输出的设计人才与需求方的预期出现一定的错位,许多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后表现不够理想,尤其是在实践项目的理解与设计表达上表现不足。究其原因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2.1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在设计教育领域,传统教学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绝对主角,学生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统一讲授,学生整体的被动接受,中间缺乏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思考,更缺少问题的提出。这种施教方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如何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科打造多元的、能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培养模式,成为现代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2招生规模的扩大对生源及教育质量的影响

艺术设计学科而言,短时间内生源的明显扩大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一点从近些年学生入学的专业水平就能看出。学生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针对性辅导很关键。为了满足小班授课的需要就得增加教师数量,而符合条件的教师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只能降低教师的招聘标准,因而影响了师资专业化的层次。事实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能力的缺失所致。教师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下,许多大学生在刚毕业后就选择了进入高校任教,没有在社会中经历过实践性的工作历练;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教师因岗位的需要进行跨专业任教,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与专业的社会需求对接。

2.3高校教师传统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现在大学与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知识的获取渠道非常丰富,过去高校独占的资源优势在今天被完全颠覆。当今网络技术日臻发达,零成本的享受文化资源成为了可能。许多高校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否跟上社会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教育革新成败的关键。

3艺术设计学科师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通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专业实践技能,是设计教育连接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对教师定期进行职业培训。

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教师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除了自身的不断学习外,也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职业培训制度来完善。职业的培训必须与社会企业或设计单位建立联合,可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考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进驻设计单位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实现实践能力的学习等。

第二,开展校内外实践项目的合作。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学术研究与人才资源优势,多开展校内外服务项目的合作,通过项目的不断合作提升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就像社会思想家彼得•F•德鲁克所说,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也就是“做”——才能够获得。

第三,适当增加实践成果的绩效考核。

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制度多以论文、科研(科研结果也多以论文形式出现)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由于实践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方法还有待完善,致使实践项目内容在考核比重中偏少。在绩效考核时可以考虑适当加重实践成果的比重,以刺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室制度,强化实际课题的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头到尾都是整班上课,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保证对每个人的质量控制。目前许多高校参考国外的经验,实行工作室制度的授课模式,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按兴趣对学生进行专业工作室的分流,然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教授。这种模式尊重了大部分学生自身的兴致,有效保证了学生后期学习的质量。

第二,改进培养方案,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学科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中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加强实践过程的训练。

第三,加强与校外企业单位的合作培养。

在建立了与校外企业单位相互联合的机制后,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一线专家来校兼职适合的专业课程,交流市场一线信息和社会所需;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校外设计单位进行定期的实践课程培训。

作者:王增成 孙红梅 刘洪彩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

第六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教育

一、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当前艺术教育起步时间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势头逐渐迅猛,表现出的突出内容则是各类院校纷纷增设艺术学科,实现艺术门类的充分融合。结合历史原因分析,国内具备影响力的艺术院校,或多或少的受到苏、美等美术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高校开展艺术教育趋同化,无法实现自主创新。世界范围内对于艺术的诠释形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因民族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艺术设计类型更加倾向于对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与分析;德国人的思辨方式能够为艺术设计提供更加严谨的线条;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倾向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总而言之,在国际角度转向国内艺术教育,更应该积极发挥本民族所具备的文化传承模式,运用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提升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教育举措

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的作用不置可否。开展思维教育模式,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开展: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养在教育开展中作用明显。当然,兴趣也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满足创造愿景的提升。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艺术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诱导学生发现与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创造。首先,艺术设计开展中,将主体进行明确。结合培养目标与具体规划,避免由于单纯激发兴趣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发挥艺术设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创作激情的提升。例如教师提出选题,学生可依据主题内容开展想象,构造一个艺术空间;最后,教师制定具体策略,根据策略开展教学。兴趣需要培养产生,当然创新思维也是,在引发兴趣资源探究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创造出思维火花。

2、革新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革新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有力措施,该校艺术设计的实践性较强,长期的教学模式当中主要包括“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对于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更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教学手段创新。创新思维教育的开展,倡导互动式、民主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一种平衡机制。启迪、鼓励、引导学生开发想象空间,进而能够在良好的空间环境中发挥出创新思维的才能。打破常规,多角度探析设计艺术的深刻内涵。例如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实施价值明显。确定设计主题,让学生直接进行创作,运用个人能力差异寻找感受点的不同,在完成创作主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并不断弥补。另一方面,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与更新。运用该手段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终身学习的原动力。个性因素作为主观能动性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并探究宝贵的艺术魅力。开放式、导师制的教学方法简单可行,在高校艺术教育思维教育模式中应用效果良好。

3、增强教师素质

艺术设计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状态,同时也成为高校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坚实后盾。优秀的人才培养环境需要制定适合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出“人才强效”机制,加大培养力度。首先,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创造出个性化、独特性以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不断学习,革新传统的观念与教学思想,保持教学活力与教学激情,发挥想象力。其次,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实践者。创作实践,是教师锻炼自身的一次发展契机。对于不知道学生手中的作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现进行设计,在锻炼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发挥出指导以及榜样作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对教学成效进行设计与预见。最后,教师所表现出的示范作用能够直观的为学生呈现技术要点。教师具备专业素质,掌握较高的设计水准,能够发挥出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效性奠定基础。

4、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思维教育开展的重要渠道,但实践教育也是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现状而言,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设计愿景与社会实践脱节,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实践要求。基于此,高校应该具备应有的重视程度,探索实践教育渠道的革新,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保障。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各个门类,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到社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接受社会新鲜事物,使得创新思维得到升华。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学院设计学院推广的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与应用。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最终提高学生认知的深度,满足创新意识与市场意识的培养。

三、结论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7

元素解构是指根据自身的需求,把传统景观符号中不同体系、时代和地域的一些单体符号按一定规律或随机地加以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代表某种新的含义。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分裂、片断化、不完整化和持续变化的创作手法,使原有的视觉元素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元素解构打破了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强调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新整合体现出朴拙、大气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而浑朴的生命本质,加之动感丰富的空间构架,形成全新的空间语境。保留文化符号的某些肌理,通过对元素符号的重新解构,使人们在感受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领会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元素解构的设计手法为医院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表述方式,从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视觉面貌。如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不锈钢浮雕取材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汹涌壮观的钱江潮,既提示人们,医院位于被誉为浙江“母亲河”的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边,更提示人们要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勇敢精神面对病痛,又告知人们要以“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的坚毅精神战胜病魔。在钱江潮的浪花中还加入了C、H、O、N、P这五种构筑生物体的基础元素,丰富了浮雕的文化内涵。

二、夸张变形

以当代的艺术手法,将元素意象加以夸张放大,产生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在某种限度和原则指导下的夸大和强调。在设计中,夸张往往是对符号的提炼、分裂与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并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象征符号,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夸大的结果使人明白作品的“形”所强调的意义。如杭州市下沙医院住院厅背景墙石材浮雕“富春山居”意境清和,悠闲自在,宁静致远,取材于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以杭州富春江为背景所创作的、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三、借代手法

将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投射到当代医院公共艺术设计中,使其带有传统的文化信码,这样设计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西溪湿地是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城市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植被繁多,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睡莲、莼菜、菖蒲、野慈菇等。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石材浮雕取材自医院所在地——西溪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睡莲,有着矜持超脱、芳华四溢、迎着朝气、抛去暮气的意境。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的挑台阳角选用具有杭州地域历史文化气息的“良渚玉琮”造型,通过现代手法演绎,使空间凸显杭州地域特性。

四、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就是把历史事件或传说中的部分场景通过画面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这样能使人们联想起某一时代的生活、某个地域特定的传统景观,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感性。如杭州市下沙医院在电梯厅、候诊区、门诊和病区过道等公共空间陈设以杭州运河和余杭塘栖、富阳龙门、桐庐深奥、建德新叶等江南古镇村为题材的马克笔画、风景油画和石材浮雕等,将江南古镇村的沧桑之美、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之美展现出来,带给人们清美的视觉享受。

五、结束语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8

中国民间美术博大精深,从汉字、中医、武术这样的“国粹”到各地的代表性文化,再到各地各乡的习俗、风俗。“艺术设计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传达着某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展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质及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间美术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生动的设计元素,能够给予设计师巨大的灵感和启发,使得极具风情的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得以呈现和传播。我们所处的内蒙古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可以十分便捷地从本地获得艺术设计教学所需的各种条件:人文地理、历史典故、遗迹古籍、文艺项目、博物馆、各种校内外实训基地、民间艺术家和学者、专家等这些都是只有内蒙古才具备的特色教学条件和资源。我们地方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增加各种民间美术课程,如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传统工艺等内容,并且根据今后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能。在地方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结合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是针对本地教学模式单一的格局而提出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

二、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审美教育的共同性引入艺术设计教学

我区丰富、灿烂的民间美术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但大多数原生态形式并不适合被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筛选、解构,再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对其中的元素进行重构。笔者认为应以民间美术的典型性为教学重点,唯有这样才能做出兼具民间美术特色和现代审美要求、兼具实用性和技术性的设计。所谓典型性即所选择的教育资源应具有审美教育的典型性。草原民族在漫长的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他们产生了“对天神的崇拜,对蓝色和绿色的钟爱,对辽阔景象的憧憬,对动物灵性的感悟等”情感,也形成了独特的思维,“追求与苍天的呼应,思维境界自然率真,艺术格调自然质朴,群体性、参与性、应对性及宗教神秘性融入其中。”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地域特色文化中的造型观念,还要分类去看、参照着看。比如从艺术形式分类角度,建筑类、服装类等等;从造型特征角度,单单是马就有多种形态。还有最关键的一项就是“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们熟悉了基本绘制过程,加强了形象的记忆力、理解力,为获得多方面的想象创造了条件。将蒙古族民间美术审美教育引入艺术设计,不是简单的继承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民间美术。引入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步骤:一是“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深入了解内蒙古民间美术的精华和其蕴含的思想内涵;二是找到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二者相互转化的通道,从民间美术中精炼代表元素,再将代表元素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全新元素。这一全新元素既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又能表达传统民间美术思想;既开拓了艺术设计取材的眼界,又满足了现代人们返璞归真、崇尚本源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内蒙古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1.转变思想,对民间美术科学地传承与创新

黑格尔说,艺术的要务不是收集,是创造。因此,艺术设计学习的终极目的便是创作。艺术设计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保持民族风格是目前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是一种超越和升华——民间美术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艺术设计则因融入了民间美术而增强历史感和厚重感,两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教学双方都要对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有清醒的认识,二者的本质是相通的,仅存在表现形式的差异。我们要将民间美术最本质的、最本源的东西挖掘出来,再将其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依照这样的思路才能既继承了民族特色,又通过艺术设计表现把民间美术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民间美术是本源,是地下水;艺术设计是地表水,通过利用二者共同性的方法,是把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上来,让地下水不断补充地表水,这样地表水可以不断的有新鲜的内容推动其向前发展。依据本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则事半功倍;若是本末倒置必会误入歧途。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取内蒙古民间美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