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释义

 城市是人类文化必然的产物,是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们在共同感知的事物。城市的发展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并且是可以被视觉感知的。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由于视觉感知是人们认识环境最基本也是最初始的通道,所以视觉化倾向的形成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对人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和判断。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也开始借助视觉这一信息传达手段展现自己的魅力。城市视觉形象是指城市的公共生活环境,即普通人能够在城市空间中体验到的城市景观。著名的社会学大师丹尔贝早在1976年曾说过:“现代美学如此突出地成了一种视觉美学,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在如今的城市中,这种“视觉文化”特点显得越来越突出。概念中城市视觉形象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客观物质文化的一面,如城市建筑的形态、空间的环境、公共设施、植被绿化的营造、户外广告的规划以及城市活动、事件等;二是指人们对这种城市物质形态转化为视觉形式的主观感知,如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的亲和力、人们的归属感等。所以说城市视觉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城市视觉形象的形成是通过视觉要素的设计来完成的,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城市信息。人们通过整合各种感官特别是视觉感知接收到的信息,便形成了关于这座城市形象的认知。这种认知把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当这种认知与当地鲜明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时,城市的辨识度便会提高,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会大大增加,从而形成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内容的组构

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形象设计系统中最直观也是最为基础的视觉表现,是城市精神、内涵、个性等外在表达的重要载体,它将城市最具特色的因素集于一身,因此它就成为整个城市形象系统中内容组构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基于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器官能够直接感知这一因素,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内容组构主要包含有城市的建筑、景观、户外广告、广场、道路铺装、绿地、雕塑、公共设施、水景、照明设计以及城市形象标志、色彩、吉祥物等,这些视觉上的要素,主要是以构筑物为主体的人工环境为主,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为直接的因素。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曾经说过:特色有地域的分界、是历史的构成、是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的凝结、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典型的表现。其中“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一定时间、地点的典型事物”,每个词都反映出“地域文化”是创造特色的关键之所在。一座城市若没有自己的特色,便难引起公众的注意,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其有效的解决之道应当是以当地的地域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通过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向公众迅速、准确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

三、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

特征迥异的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本与灵魂。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当地域文化借助于某种视觉要素的载体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城市的识别形象就容易形成,并且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历史延续和象征。从地域文化包含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看,地域文化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体现为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特定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中各视觉要素的形态、空间、色彩、材质甚至尺度都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视觉要素的设计又会提高整个城市的识别度与品位,显示出个性特色。地域文化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地域文化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本,是城市文化观念的自然延伸。一切决定城市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的、隐性的东西,都可以列入城市文脉的范畴,如重要历史建筑、艺术、人物、事件、诗词及考古挖掘的历史文物等,这些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精髓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蕴,代表了这座城市的风格和文化风貌。当今的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更需要有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这一理念,通过对历史遗留下的元素进行保留与重现、对功能进行利用与置换,使得城市历史文脉在视觉形象的层面得到延续。在历史元素的保留与再现方面的,日本的城市景观设计堪称是典范。东京的银座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许多百年老铺与本土品牌的发祥地,与巴黎的香谢丽大街,纽约的第五街齐名。其中始建于1881年的和光百货就位于银座繁华高级商业区的十字路口,建筑顶部的时钟塔一直是它的象征,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一直留存至今。可以想象,如果和光百货从银座消失了,银座的商业历史也就意味着中断。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彼得拉茨教授夫妇把废弃钢铁厂改造成颇具震撼力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设计上作者遵循和利用了生态原则,深入挖掘了该场所的历史文化,通过改造与再利用和保留、置换的设计手法,延续了典型的前工业时代的历史画面,体现了尊重工业时代的历史延续和现状的设计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北京798艺术区的建设。厂区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随着80年代北京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798厂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随着原有的工业外迁,需要在闲置的原址上有更适合城市发展和定位的新型产业。于是艺术家和文化机构纷纷入驻,在对原有朴实无华及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工业厂房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工业厂房在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他们带来的是对于原建筑和新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尊重历史文化遗留,艺术区的名称仍沿用了原北京老厂区的名字798,并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悠闲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和个性特色的艺术聚落,成为了北京都市化进程中文化的新地标,在国内外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不仅是庞大的建筑,城市空间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要素都可以成为保存城市历史与文脉的重要因素。如韩国庆州公园内的“缸状”垃圾筒、首尔仁寺洞木质的户外广告招牌、苏州老城市区灯笼样式的路灯等,都细致地向公众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2.地域特征的表达

如果说城市的历史文化代表了纵向时间层面的城市文脉,那么城市的地域特征则代表了横向地区层面的城市文脉。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恰当地表现出对古城苏州地域特征的充分研究与理解。新馆安静地嵌入于一片传统民居聚集区,紧邻拙政园、忠王府等名园,所以在设计上借鉴了苏州传统民居与古典园林艺术的表现方式,以墙和小庭院围合的建筑群构成非对称布局,体量上“不高、不大、不突出”,与周围传统街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相互整合的观念是对于江南传统文化中内敛、含蓄的情感因素的表达和对周围民居的建筑特质与生活精神的反映,传统苏州园林独特的意境在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现代设计语言中得到了诠释。巴渝人有着“磐石般”坚强的性格,其文化中包含对“山”的描述和赞颂随处可见。从重庆市大型彩色浮雕“岩之魂”作品,可以透视到当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浮雕采用不同的自然石材和硅酸盐石质加工材料,来呈现岩石和重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通过各种艺术处理手法,揭示重庆人和城市衍生及其发展的过程,成功地表现出地域特征和巴渝文明的渐进史。重庆独特的巴渝文化以城市雕塑为载体得以传承和发展。作为地域特征的延伸,民俗是一个区域的集体记忆,是生活、文化与历史的统一体,是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嵌入进一个城市的肌理中,具有自身的特色与魅力,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并加以维护。

3.彰显人文精神

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文化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它的提炼需要尊重其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通过标志性城市视觉形象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认定。日本在历史上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国,地理资源环境单纯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景观敏感而细腻的表现,文化发展至今尚具有鲜明的特色。日本的城市景观设计平静、和谐、平衡,设计中他们将平凡的自然提炼出来,变换投射到精心组织的城市景观空间中,充分体现了日本禅宗的空灵、简单朴实、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珍爱,也表达了他们传统而独特的审美意识。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设计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在以距离地面7米的“空中之林”为主题的城市广场上,栽植了220棵榉树。营造出具有展望和商业功能的“森林的休闲廊”交流广场“、下沉式广场”“、草之广场”、座椅、屏障标志、台阶状跌水等空间。试图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对话和“人与自然共生”的都市广场语言,将自然提炼与升华,与枯山水的意象一致,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每位来这里的人都能产生“人与自然的共生”的共鸣。佐佐木叶二用这片极具生命张力的榉树林,表达了对自然的偏爱,也表达了日本人文精神中对于“真”的审美需求。当然,真正能够彰显人文精神的因素并非形式本身,而是来源于地域空间意境的感知蕴含了社会、文化、历史、自然及风土的内涵。如果对一个城市地域的历史文化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不可能对一个地域人文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地域性的人文精神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地域性的人文精神。

4.回归生态的理念传达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传统,并以此来判定自身的归属。自古以来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蒙•得•瑞恩曾经说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不谋而合。“天人合一”的生态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一方面关注的是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对地域特色资源进行保护,设计上采用独特营造手段和技术、使之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注意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如废弃地的改造、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地域特色的再现等。日本千叶市的家乡公园设计,设计师运用了地域性特征的符号:水车、风车、农舍、农作物等可以营造农业空间特征的元素,公园被设计成进行人与自然共存的环保教育的场所,使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合肥的环城公园,设计上以环绕护城河的绿色植物带为基础,顺应自然,采用敞式布局手法,形成了线带状敞开式公园。由于环城公园绿树成荫,环状的水系恰似一条碧绿的丝带束在新城与老城之间,被人们形象地誉为城市的“翡翠项链”。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密集居住的城市环境,人们与自然隔绝开来。嘈杂的街道、耀眼的户外招牌、灰冷的建筑物……,在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生态设计”概念被日益重视,这也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结语

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有着自身的个性风格与特殊内容,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体现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与拼贴,应对其“内涵”进行归纳与抽象,以视觉要素为载体,掌握视觉形象的意义、设计传达的规律与方法,才能保持城市本身的特征。同时,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城市视觉形象应该是整体规划设计的,它既包括文化底蕴方面也包括视觉形象设计方面,各种视觉元素不管出现在城市的哪一个区域,彼此间都应有关联和呼应,形成整体。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不仅是对城市化进程中同质化现象的一种应对,而且能为现代城市形象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是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在城市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形象品牌塑造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王峡 单位: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