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摘要:极简主义是建筑及其他领域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本文概述了极简主义从思想理念到生活方式再到艺术流派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对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和彼得•拉茨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两件极简主义作品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了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风格、材料运用的手法特点和注重整体性、尊重地域文化、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点,为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极简主义;设计;手法;理念;特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种类繁多,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需求,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内心的焦虑与空虚和资源消耗环境恶化,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慰藉心灵和恢复生态自然。应时代的需要,极简主义倡导的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可以起到资源节约、满足精神需求的功效。

1极简主义设计概述

13世纪后期到14世纪中期,西方正处于中古时代,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ofOccam)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又被尊称为“奥康的剃刀”,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通俗的可以理解为“简单有效原理”。他也曾在《箴言书注》中提到“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极简主义思想的萌芽。到19世纪,梭罗提出了“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瓦尔登湖自食自耕两年,根据他亲身走进大自然的经历,体会到了常人所领会不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著有《瓦尔登湖》一书,讲述通过极简的生活方式,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够一去不复返[1]。极简主义不仅仅诞生于西方,在东方文化体系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有实际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道家通过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师法自然,大道至简的思想。极简主义即简单即美在当时已成为人们推崇的一种审美理念[2]。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随着西方社会人们思潮的解放和工业革命人们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到了“丰裕型社会”,功能主义在当时受到严重质疑,“富足”的人们不再满足功能有限的价值,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感,在该种需求的促使下,极简主义诞生了,它追求一种简单、直接和明晰的理念,极简主义建筑或产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造型减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却注重简单几何造型的构成,往往用简单的几何形态促成典雅简洁的造型,成为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往往能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3]。极简主义与其他设计风格不同,其主要特点就是简洁,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整体风格[4]。这种风格适应了当今社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社会现状,成为人们追随的一种潮流[5]。与其说是一种室内设计风格,更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随着市场上商品的增多,往往给人造成一种眼花缭乱的既视感,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奔波中,常常出现审美和视觉上的疲劳,崇尚简约的思潮成为当代人们的一种需求。这种思潮在室内设计中的反应即为极简主义室内设计[6]。

2极简主义设计作品赏析

通过对两位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分析,从作品的设计理念到结构材料的使用,了解大师作品的风格特点,并加深对极简主义在设计中发展的理解。

2.1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是早期极简主义的引领者,密斯的作品在设计理念、结构、材料的使用方面,都对后来的极少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密斯曾经说过“我一直想让所有的东西都清晰、合情合理”[8],这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体现出来,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理性分析所有元素,突出设计的精髓所在,因此他的作品虽然精简但能直抵人心[9]。这种理性思维在他所有作品中都有体现,以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为代表,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为突出建筑本身的魅力”,整个展馆是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整个建筑平面布局是由简单的矩形排列分割构成,布局非常灵活简洁(图1)。密斯设计的展馆内部非常的精简,陈设的物品数量不多(图2),而是以建筑艺术的成就代表当时的德国。该建筑的的结构简洁且有秩序,从外观上看是一座供人观赏的亭榭,其本身就是做为展品来展示的,整座建筑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包括基座、展馆框架和墙体,基座根据当地的地势西高东低且西边道路东边广场的限制,做群组建筑安置于基座之上;展馆主要采用梁柱框架结构,工字钢梁骨架,泰罗尼亚拱枝附加钢梁十字镀镍钢柱,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墙体使用的材料包括大理石、玻璃,因受框架结构支撑,不需要承重,整个展馆墙体非常轻薄光洁,墙体根据需要可以自由布置,因玻璃和大理石材质不同,形成一种明暗、冷暖、虚实的对比(图3),整个空间既分割又相互连通,在穿插与衔接中引导人流,使人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室内和室外也是互相贯通的,没有明显的空间界定,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展馆在材料运用上,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钢铁、玻璃等,整个展馆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墙角转折光洁平直,尽显精确简洁之美。密斯的设计具有理性和标准化特点,设计要素之间的“少”与“多”的关系控制和各个要素的重构重组,勇于尝试新材料新技术,并发掘了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2.2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彼得•拉茨(PeterLatz)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对废弃的炼钢厂、煤矿及钢铁基地做出了新的诠释(图4)。拉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他的设计中保留了工厂原有的历史信息,并且赋予这些历史元素以生命力,例如在用料上利用废弃的熔渣铺砌地面、用磨碎的红砖作为骨料做成红色混凝土等。这样不仅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对装饰材料的使用,还使原有的“废料”得到妥善的处[10]。拉茨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受密斯“少就是多”设计理念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结构体系,拉茨的设计同样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顺序与理性分析,他认为“设计之初应尽可能采用一种理性的,结构清晰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首先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系统,即对于特定项目的观念和哲学的系统”[11]。在项目的规划问题上,随着项目进度的不断细化,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之中往往有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这就要求设计师需要做好统筹安排,还必须具备远瞻性的目光,能够预想到以后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杜伊斯堡的规划结构中,拉茨的生态主义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工厂遗留要素,并把它作为一种工业文化展现,这与密斯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发掘了建筑和景观的本质。在杜伊斯堡的规划建造中拉茨把工厂的现有要素进行了统筹安排,所有的要素可划分为不同的四个部分,包括水域区、道路、使用区、铁路和高架桥。这些区域既相互联系又可独立成一个系统。要想充分把这些区域联系起来,需要加上一些其他要素,例如连接道路和使用区的一些台阶、坡道等等。在功能上既可以满足人们需求,又可以获得视觉上的美感。材料运用上,同样考虑了生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建筑材料来源于原址上遗留下来的“碎石瓦砾”和“破铜烂铁”。例如上文提到过的红砖磨碎后制作的混凝土、用作垫料的焦炭矿渣等。拉茨还对工厂遗留的设备进行了改造,炼钢的高炉成为了游客登高望远的最佳场所,废弃的煤气罐成了潜水运动的乐园等等[12](图5)。总结,拉茨的设计具有理性、生态化、简洁化的特点,注重设计目标的自由发展,勇于发掘了景观建筑的本质,充分利用设计中的自然要素和已经存在的要素,并注重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重组,在规划项目时要有长足发展的前瞻性。

3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和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分析,在设计理念上都是理性主义主导设计从而形成严谨且简洁的结构和秩序美,材料方面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或新型材料,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就形成了极简主义室内设计。

3.1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手法特点

①空间组合方式的极简:在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大部分的极简主义中的各个元素采用数学几何方式排列,形成结构稳定的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进行解构与重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②设计风格的极简:在极简主义室内设计中,摒弃一切繁琐的装饰,只保留人们真正需要的必要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在保证室内动线流畅高效的前提下,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氛围;③材料运用的极简:极简主义室内设计在材料运用上追求使用天然的材料或者废物利用,例如木材、钢铁、玻璃等,在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选用最常见且价格低廉没有危害的材料,真正做到物美价廉。

3.2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理念特点

①追求建筑、景观、室内的整体性原则,在设计中追求和谐统一的表达,使人、机、环境能够和谐共生。②尊重地域文化,注重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质的表达,对特定项目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设计要素,追求设计的本质和品质。③与时俱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极简主义得以更好的实现发展。④树立生态观,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极简主义室内设计在材料的使用上,充分尊重材料的自身属性,使用常见易得的原材料,杜绝了天然名贵材料和不可再生材料的滥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两例优秀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为例,从设计理念、结构组织、材料使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极简主义的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手法表现特点和设计理念特点,为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作者:匡方舟 刘亚兰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