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平面设计教学是传媒和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很多高校专门开设平面设计专业,以应对社会对于平面设计的需求。在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其形成创造性思维,对于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强调事物内在关系的逻辑性思维重视程度不足。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围绕平面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思考方式,该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在平面设计中,逻辑思维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尽管教师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有助于创造,但是逻辑思维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认识到平面设计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本质属性,才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无尽的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其实,在学生平面设计的学习任务中,已经启动了脑中的逻辑思维,只不过没有被教师刻意强调。

1平面设计教学概述

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某种特定的语言符号,设计者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软件、材料和工具等运用智慧和经验,创造出某种视觉效果,让受众通过视觉效果,体会到某种情感、观点和态度,平面设计的用途包括标志、出版物、广告、海报、网站和商品的包装。平面设计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平面设计的系统知识、经验,传授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平面设计教学围绕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铺开,这些元素可以说是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具体包括创意、构图和色彩。构图和色彩是创意的表达方式,也是平面设计的外在表达方式,而创意是设计者的思路和灵魂,必须借助构图和色彩来进行表达。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常用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如Photoshop、CorelDRAW等。

2逻辑思维能力的概述

逻辑思维类属于高级思维,它的形成建立在已经积累的某些经验和知识之上,以此去推理和判断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逻辑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考方式,它与“模棱两可”相对,在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者判断的过程中,它时刻都保持着确定性,最终形成一个确定性的概念。逻辑思维主要由两个类型组成,分别是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进行反复试验和论证得出客观规律、概念、定理、原则等。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概括性,适应范围较广,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很难与实际事物直接发生关系,需要加以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把规律、概念、定理、原则融合起来,形成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同于各类感官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知识积累,才可以逐渐形成。

3逻辑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习惯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即通过符号、文字编排方式、图像等元素,表达某种思想和意识形态,而没有充分意识到逻辑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逻辑思维在平面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包括:

3.1逻辑思维在平面设计课堂上“话语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平面设计的教师只是一味地传递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这就让具有理性色彩的逻辑思维在平面设计课堂上“话语缺失”,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3.2在平面设计元素连接中逻辑思维未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逻辑思维主要是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发现事物间的区别和本质属性。但在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平面设计的元素并没有通过逻辑思维的思考方式实现连接,而是以形象思维实现发散性连接,即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从各元素的本质属性出发,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是对不同的元素进行概念上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元素“是什么”,接着从“是什么”直接升级为“怎么用”,学生只能通过形象思维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揣摩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4逻辑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逻辑思维未能引起重视的现状,平面设计教师要在教学中增加逻辑思维的运用频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此,可以采用“ABC”分析法,即通过A事物的视觉表达效果,将潜在的B事物与之联系,通过对潜在B事物的深入挖掘,达到最终的C效果。例如,广告中的经典案例——脑白金,其宣传海报主要通过语言和视觉形象来表达脑白金的使用广泛性。“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语言配合两个老年卡通人物,直观地呈现出A形象,这就是作品本身的表面意义;接着用户看过A形象,会情不自禁地与电视广告具有动态形象的B事物联系起来,两个卡通老人又唱又跳地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通过A形象,揭示人们意识形态中潜在的B事物,接着由B事物推理出“收礼要收脑白金”的观念,达到平面设计的效果。除了上述“ABC”分析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把逻辑思维运用在学生的艺术创作之中。在平面设计中,物体的长宽高、文字的位置、大小的比例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组合。在第一次排列时,学生可能会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即按照个人的喜好进行设计。对于同一类型的内容在多次设计之后,学生就会形成较为稳固的设计思路,其设计作品不再是形式多样,而是趋于比较类似。原因何在?关键在于,经过反复的设计,学生逐渐掌握了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进行关系表达,如何把各元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设置和安排,这些都是逻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5平面设计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5.1引导学生在平面设计中建立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式

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式是逻辑思维的表达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研究中进行分解和整合。在平面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设计内容,在分析和判断中运用逻辑思维。对于设计内容,学生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要素、步骤或者环节,分别对每一个要素、步骤、环节进行分析,掌握分解的内容,然后再将每一个要素、步骤或者环节按照一定的设计原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组织内容。

5.2引导学生在平面设计中掌握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归纳与演绎是逻辑思维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归纳法,就是遵循从个体到一般的顺序;演绎法与归纳法完全相反。平面设计的教师在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在安排学生设计环保标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到生活中的各类污染物、污染源,他们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对这些污染物、污染源进行概括和综合,寻找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或者图片,引起人们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

6结语

平面设计并不是完全依靠设计者的感性认识,还需要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理性认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是相互分裂的独立个体,而是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矛盾体。在平面设计中,学生可以通过形象思维延伸出各类想象,在延伸想象的过程中,就是采用了逻辑思维让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某种合理的艺术设计关系,而形象思维可以延伸想象,它建立在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界定与判断的基础之上,是通过逻辑思维对客观对象有清醒的认识之后,才开始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为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两者的辩证与辨析,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积极融合逻辑思维的训练内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未来“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杨旭.平面设计——《西大印象》[J].文化与传播,2016(05).

[2]姚田.互联网时代平面设计如何与新媒体融合[J].新闻战线,2017(04).

作者:丁力 单位: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