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类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初探

平面设计类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初探

摘要:平面设计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寻求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改革中采用“获奖案例教学法”、“情境带入法”,实施“创意加分原则”,并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增加“实践检验环节”,以期使学生能够充分锻炼实践与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平面设计类课程;创新培养;实践

平面设计类课程是传播学专业大学生学习平面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课程之一。该类课程主要通过学习平面设计软件以及平面媒体排版设计原理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基于平面设计类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与考核过程中必然区别于理论教学。此类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逐一介绍工具的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1]。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寻求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革以期使学生能够充分锻炼实践与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项目团队在多年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方法与考核环节的改革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体系,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在改革中采用“获奖案例教学法”“情境带入法”,实施“创意加分原则”,并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增加“实践检验环节”。这四种改革手段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在为期2年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一定问题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在“获奖案例教学法”中汲取创意精髓

平面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案例的选择与搭配是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优化案例设置是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提出“获奖案例教学法”是课程案例引入原则的创新尝试。“获奖案例教学法”即除书上的基础性小案例不变外,其它综合性案例更换为历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作品以及其他方面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真实案例。获奖案例与优秀作品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迅速使学生从精美的、创意感极强的案例中吸取其创意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起点。“获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共选用了15个经典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其中平面系列广告作品6组,平面海报作品4组,平面宣传单作品4幅,杂志封面与内页设计作品1套。15个案例穿插于各个教学章节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点的同时,明白一幅好的作品是如何利用这些所学知识点完成的,做到活学活用,让每一次综合性练习都变成完整的优秀作品的尝试和体验。使学生能够用优秀获奖作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每一次阶段性小作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课程结束的大作业中,学生基本能够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最终作品,优秀与良好两个分数段的比例较之于教学方法改革之前提升了近十个百分点,作品质量有明显提升。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部分案例涉及到的技术支持过多,需要在课程将近结束时才能拿出来进行实践。因此,该教学法提倡的创意与审美渗透相对晚了一些,大部分体现在课程的中后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始终关注获奖作品与社会上的优秀作品,以便及时更新换代并挑选适合在课程前期演练的案例,使这种案例教学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最大程度地加强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潜移默化。

二、在“情境带入法”中体验完整的创作流程

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良的同时,缩小课堂与专业市场的差距是实践类课程需要研究的问题[2]。因此,课程再次加入“情境带入法”。“情境带入法”即在阶段性练习与作业中,采用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选题让学生创作;或在“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大赛的依托下,在虚拟创业中让学生制作相关海报或创业项目LOGO等,用虚拟实战代替普通练习与作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共模拟了三次竞赛情境,其中模拟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选题2次,创青春创业大赛选题1次。因该类竞赛在春季学期,而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平面设计类课程在秋季学期,故此竞赛情景的设立以上届各项比赛的情境为依托,即要求学生以上届竞赛的选题与要求进行创意与制作。在这种情景带入法中,学生体现出了强烈的热情。较之于普通练习与作业,这种真实命题使学生激发出了更大的创意灵感与制作耐心,所完成的作品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练习。这种“情景带入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软件的技术与技巧,同时也使学生提前经历创新创业竞赛的创意过程、构思设计过程与制作过程,为学生春季学期以及今后的其他竞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调查数据显示,有87.6%的学生非常乐意进入这种情景带入的练习,并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练习对自己设计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同时,依然有12.4%的学生认为这种练习以上届竞赛的选题为主,无法激发自己的热情,因为下届的竞赛不会再出现上届的选题,认为这种创意过程是没有用处的。虽然这种想法是实用主义者的狭隘观点,但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今后的情境带入法中,还会适量加入一些自拟命题,使学生进入自己为自己拟定的情境之中,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兴趣重拾“情境”的价值。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的思考中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自觉转化。

三、在“创意加分原则”前提下加强创新性培养

在平面设计类软件的教学课程中,成绩的评定与考核体系大部分会以学生的软件操作水平来考察学习情况,于是,种种问题凸显。如,学生软件使用非常熟练,但是画面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为了展现其软件的使用水平,在同一作品中出现大量技巧的呈现,使画面过于复杂与绚烂,但却未必是一副好的平面作品;学生单纯使用技术技巧,作品没有灵魂,没有创意,等等。这些作品问题频频出现于老式考核体系之中,究其本质,不得不说这正源于其评分标准的制定偏向。也就是说,考核体系中的给分倾向是学生最终作品呈现的驱动力。如果考核标准偏重技巧的呈现,学生便把作品当做技巧展现的载体;考核标准偏重整体效果,则可以提高学生作品的整体效果;顺言之,如果考核标准偏重创新,学生则会更多地投入前期的构思与创意过程。然而,我们都知道,软件技巧与技术是平面设计的工具,而创意与创新则是平面设计的灵魂,它们共同构成了整幅作品视觉效果的呈现状态。因此,在考核环节中,考核体系不能舍本逐末,单纯考核工具的使用而忽略了创意过程。综合以上观点,在本次教学考核环节中,将创意引入到评分标准中来,并作为重要的系数,形成了“40%的技术展现+40%的创意构思+20%的整体视觉效果”的评分加权系数公式,意在体现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技术与平面设计理论知识的结合、视觉效果与内在灵魂的结合,意在从技术、创意、整体效果三个方面共同着手,考察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学生明确技术与创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将部分精力投入到创意的过程中,然后再使用软件技术将其设计构思呈现在作品中,这将极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0%的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使自己从“技术控”中解脱出来,不再考虑如何在作品中展现所有自己了解的技巧,而是更加关注视觉形象的寓意与比喻,更加关注构图与配色,更加关注画面的表达力量。总体来说,在新的考核体系中,加入了创意分,激发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整个课程变成一个创新的训练项目[3]。

四、在“实践检验环节”中使学生提升成就感

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传播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而检验实际操作的最好办法便是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即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平面类创新竞赛,用权威的奖项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平面设计类课程可以借助大量比赛来进行权威验证,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杯大学生广告大赛、省市各级举办的广告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秋季学期的平面设计类课程结束后,春季学期的各种竞赛将会纷纷踏至,这正是学生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时机。课程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通过真实的奖项来激发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成就感,同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再一次提高,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近两年的新教学法实践中,项目团队带领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6年、2017年两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共获得部级二等奖1项,部级三等奖4项,优秀奖12项;辽宁省分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5项,优秀奖53项。在“互联网+”与“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与校级奖项若干。近两年的获奖率比2014-2015年同期的获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提升了10.3个百分点。随着学生获奖数量的增多,学生的平面设计热情也在不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有43.6%的学生通过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取得了院级到部级的各类奖项,这部分学生在取得奖项后,89.2%的学生会再次参与各类竞赛,并期待取得更多成果。有78.3%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检验环节”可以使自己觉得学有所用,提升成就感与幸福感;另有68.4%的学生认为在已接触到的传播学课程中,平面设计类课程是实用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可见,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且“实践检验环节”的加入使学生强烈地体验到了前期努力所带来的巨大收获,提升了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与实践形成良好“回路”,出现良性循环。

五、总结

平面设计类课程是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平面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关键。从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性质与学习目标来看,实践是重点。通过教学内容的“获奖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情境带入法”、考核标准中的“创意加分原则”与“实践检验环节”,使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与测评均围绕“实践”来进行,教学从“实践”为起点,考核以“实践”为终点。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在为期两年的实践中,该教学方法改革是成功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入改革并探索更加科学与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加实际的锻炼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健.平面设计类课程创新技能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3638-3641.

[2]罗一.如何让平面设计课堂与专业市场差距最小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7.

[3]宋琳琳.平面设计类课程基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J].亚太教育,2016(26):130.

作者:宋琳琳 姜笑君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