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三角板模具设计论文

铝合金三角板模具设计论文

1三角板热锻工艺性分析

该锻件中央大面积区域的厚度均为7.7mm,周围筋板厚度为24mm,较薄的中央区域在锻造过程中的温降较大,而结构复杂的筋板则容易出现终锻充填不足等锻造的缺陷.为此,采用与终锻件外形轮廓相近的坯料进行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的成形质量.

2三角板热锻模具设计

2.1中间件设计

根据铝合金锻件的工艺设计原则,采取下料→预锻→终锻→切边的工艺流程,其中预锻主要对三角板中央大面积薄壁区域成形,终锻主要对筋板和凸台成形.铝合金锻件在温度为300~350℃时的收缩率为0.8%,以此分别设计预锻和终锻件.此外,对预锻件的长度和宽度尺寸进行缩小,比例因子均为0.9%;对预锻件的高度尺寸进行增大,比例因子均为1.1%,以保证终锻中锻件充填完好.

2.2模具设计

利用预锻件和终锻件设计铝合金三角板的热锻模具.将预锻模腔和终锻模腔安排在同一个模块上,其目的是减少锻造过程中锻件传输时的热损失.其中预锻模腔和终锻模腔在模块上采用对角式分布,这是为了减少锻造过程中模具的受力不均衡.为了保证锻件不出现塌角等充填缺陷,将预锻件的飞边厚度设计为2mm,终锻件飞边厚度设计为1mm,同时三角板上的凸台在预锻中不锻出.

3有限元模拟

基于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三角板的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坯料的材料为6061铝,单元体为78000个,最小网格尺寸为0.5mm,网格比例因子为2.在模拟中开启重划网格选项并进行体积补偿,上下模具设为刚体,模具材料均为H13钢.其中,上模具为主模具并设置运动速度为50mm/s.当预锻飞边为2mm时,上模运动停止;当终锻飞边为1mm时,上模运动停止.

4模拟结果分析

对三角板的热锻成形过程实施数值模拟,分析预锻和终锻过程中的成形载荷、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成形缺陷,以研究工艺模具设计的合理性.

4.1温度场分析

由于预锻中锻件的温降较大,锻件中央大面积区域的温度普遍低于256℃,最低温度为181℃;而终锻中锻件的温度变化不大.这是由于锻件长而薄,导致锻件与模具之间产生大量的热传递,从而使得锻件温度快速降低;而终锻过程中锻件变形量小,工件与模具接触时间短,故少,温降小.可以通过提高模具预热温度来解决工件温降过快的问题,但温度过低会使成形载荷剧增且锻件容易表面开裂,温度过高会导致锻件性能下降,合适的锻造温度为450~480℃.

4.2应力应变场对比

预锻中锻件的等效应力范围为112~140MPa,而终锻中锻件的等效应力主要范围为82~141MPa,说明在预锻和终锻中,锻件的变形能力基本一致.预锻件和终锻件的等效应变分布可见,锻件在预锻和终锻结束时的变形主要发生在飞边附近,而此时正是成形载荷急剧上升的阶段,表明飞边厚度对铝合金锻件的成形至关重要.本文选择的预锻飞边厚度为2mm,终锻飞边厚度为1mm,兼顾了成形载荷和锻件切边变形等因素.

4.3锻造缺陷分析

因为铝合金三角板锻件因其壁厚不易出现折叠,终锻折叠角<211°,因此锻件不易产生折叠缺陷.锻件内壁和飞边区域的破坏因子较高,表明铝合金三角板锻件极易出现开裂,甚至导致锻件报废.同时,应该合理设计锻件的温度和坯料尺寸,避免大变形造成锻件表面的开裂.

4.4成形载荷分析

在预锻和终锻中,模具的最大载荷分别为2320t和2830t,且上下模具的载荷一致.尽管坯料外形与终锻件的尺寸匹配较好,但由于铝合金锻件飞边厚度较小致使锻造载荷较大.此外,由于该锻件筋板较薄,厚度尺寸为7.7mm,在锻造过程中,模具传热使得锻件温度大幅降低,金属变形抗力上升,引起锻造载荷急升。5结语通过对铝合金三角板锻件进行工艺性分析,设计了薄壁铝合金锻件的中间工序件和模具,进而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模具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对于薄壁铝合金锻件,合适的锻造温度为450~480℃.温度过低,会使成形载荷剧增且容易导致锻件表面开裂;温度过高,会导致锻件性能下降.2)铝合金锻件的预锻和终锻飞边厚度分别设置为2mm和1mm时,锻件的成形载荷分别为2320t和2830t,能够兼顾成形载荷和切边变形等因素.

作者:陈凯 刘淑梅 王星星 刘雅辉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