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交往空间设计浅析

高等院校交往空间设计浅析

摘要: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类高等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中。高校院校无论是从功能需求、空间形态,还是建筑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高等院校交往空间设计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交往空间

引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命脉,一般情况下,高等教育都是在特定的场所进行,随着教育层次高度的普及,及受重视度的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场所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交往空间则是最能反映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高等院校交往空间能够更好地体会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及方向。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个国家想要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那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高等校园作为人才输出的直接出口,对国家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我们一生当中受教育最为系统的教育机构,在当今教育事业越来越国际化与开放化的年代,教育观点也在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教育观点的变化也是交往空间发展和推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平时的了解当中,学生在高等学校接收教育的时候,高等院校内设计合理的交往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交流、在学生思维方面也有帮助,所以,我们想对高等院校交往做一定的研究与分析,以便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还可以依经验推广到我国其他的教学建筑当中。

二、我国高等院校交往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的萌芽,在20世纪初期,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期,高等院校一部分是从传统的书院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创建而来。那时的教育理念还是受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思想影响,各方面都比较传统、保守,所以在教育建筑风格上也相对的传统、保守。并且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并不发达,高等教育场所就更加的缺乏,北京大学教学楼虽然四优于合院形式的书屋,但是从整体的格局来说还是比较保守。之后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我们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高等教学建筑的设计上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式迈向世界发展,从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不断的派出学者与世界先进的国家进行及交流,学者们将优秀的建筑经验、建筑设计带回祖国,对当时高校建筑风格走向影响非常的大。西南交大当时受到国外建筑思潮影响不论是整体格局、还是建筑的宏伟度,较之前我国教育建筑而言都是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培养和发展开拓性人才的今天,高等院校不论是从规划布局还是建筑设计上,交往空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高等院校交往空间的类型

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在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当中底层架空、中央大厅、开放式通道以及屋顶大平台等形式都较为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为大量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例如社团活动、演讲排练、课间沟通等活动都可以在以上这些空间中完成。以上这些交往空间可以归纳和总结为以下三种:

3.1聚合性空间形态

聚合性空间是现代高校交往空间设计当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设计类型,这种设计对于设计地点的空间没有太大的要求,可大可小。许多高校把这一种设计类型作为学校设计的主体,或者作为整个设计的主体依托。聚合性空间设计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点状教学空间,一种是教学建筑和其他设施构成的围合性、或者半围合性空间。其中围合式空间形态又分为对称式围合形态、对称式半围合形态、自由式围合形态、与复合式围合形态。聚合性空间可以是室外空间也可以是室内空间,具有明显的向心性,适合用于各种大小型聚会、表演等。

3.2线型空间形态

线型空间形态是以线条联结的建筑群体布局所构成的长条形状的空间形态。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很少有单纯的、狭长的交往空间,一般都是兼具交通功能。最常见的线性空间形态为走廊、连廊等,这类交往空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流动性,不适合集会等人流比较集中不动的活动,比较适合作为辅助展览和短暂沟通交流所用。

3.3网络型空间形态

当我们从校园功能角度或空间艺术的角度来看,线型的布局讲究主次;聚合型的发挥空间大小的优势,而网络型的规划结构则是与其他类型的设计类型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设计中出现单调的问题,才能创造出更加生动的校园交流空间。在高校的交往空间设计上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空间网络构成方式,将聚合性空间形态和线型空间形态结合起来,互相弥补不足,既可以方便学生出行,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交往空间形式。对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校园之间的交流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高等院校交往空间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交往空间的分析发现,高校交往空间应该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4.1教育性

作为高等院校的空间之一,教育应该成为其首要目的。高校交往空间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场所,更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在其中学习、思考,肩负起课外教育的责任。

4.2可变性

高等院校交往空间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弹性,可以多功能的使用,满足各种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活动的空间要求。

4.3可复制性

对于高等院校的交往空间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交往空间作为现今高等教育院校当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种空间形式,我们对于它的研究应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只有可以使用的产品才能够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当然,可复制并不代表着千篇一律、一模一样,而是遵照其基本特性设计适合各类高等院校特点的交往空间。

五、结束语

从最早的大学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高校教育建筑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的保守、封闭等等形态,慢慢的转变为了开放、自由的方向,这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历程。

作者:程文思 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沈国尧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理论探讨,建筑学报,1991(3)7-12.

[2]李麟学《公众空间的本体表达——四川大学新校区第一教学楼》《时代建筑》2004,1

[3]吉志伟高校教学建筑中的交流空间——谈山本理显得大学设计,华中建筑。2002,(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