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探讨

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下,新能源汽车因较为节能并性价较高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新宠。本文旨在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和人群定位,根据其需求去推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针对消费者购买时对车内空间大小和设计品质的考虑,分析他们对汽车内部空间的功能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设计进行优化。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设计;乘坐空间;储存空间

绪论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及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大众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其发展也逐渐比传统汽车更具有成本优势,成为如今国内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因车身中装载发电机,尺寸具有一定的限制,处理车内空间时,需要设计师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使其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的分析,结合空间功能的需求,从驾驶空间、乘坐空间以及储物空间这三个方面提出全新的设计观点和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现状

新能源汽车现今分为两类,一种是纯电动汽车,一种是混合动力汽车。虽能源形式不同,但内部空间设计较为一致。在驾驶空间上并没有过于明显的改变,整个空间的布局大部分延用了传统汽车的空间设计和操作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前驾驶空间相对比较独立,区域划分不清晰,易受到其他空间的影响。后排座椅与后备箱相通相连,拓宽了后排座椅的空间,却减少了后备箱的空间,内部储物空间也相对减少。新能源汽车的空间设计与传统的动力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空间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例如:特斯拉的ModelS取消了庞大的内燃机以及复杂的传动装置后,拥有了比其他同级别的车型更大的车内空间。ModelS有前后两个行李箱,后备箱可以容纳两个儿童座椅,实用性相对于奥迪、宝马等同级别的汽车要强得多。但其内饰相较于同级别的汽车,用料和做工就逊色了一些,ModelS选配的Performance座椅,同样是黑色真皮搭配红色点缀,宝马M的红色缝线效果要略胜一筹。ModelS的内饰质感有待改进,但其外观与科技感仍领先于其他同级别的汽车。在购买汽车时,车内空间作为汽车最为实用的部分,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充足的空间和合理化、人性化的内部空间设计,会让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额外加分。

二、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一)人群定位

根据市场调研得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购买力是工作3-15年的工薪阶层。他们工作节奏较快,消费水平不高,无法购买昂贵的品牌车,但也愿意追求品质的生活,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有着开放的消费思想,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上下班用车的性价比。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去选择更加实用而舒适的汽车内部设计。从经济市场分析,这样的工薪阶层人口基数较大,已构成一定程度的需求量,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人群;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较高,作为家用车和上下班的代步车,可以满足其低成本出行的需求。

(二)发展趋势

纵观新能源汽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最初考虑的重心是能源方式,不断改善的电池技术。如今,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外观造型设计的要求,因此不断有新兴的车型涌入市场。当汽车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时,就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需求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项需求。用户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对产品本身来说,是从基本的功能需求出发,满足人们的出行和驾驶安全需求。而后三种需求,则更加注重用户的心理体验,也是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一个思想体现。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将会越来越注重客户的心理体验,越来越贴近人们的心灵,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与汽车的共鸣。

三、空间功能需求与设计

根据人们的需求,将车内空间功能分为驾驶空间、乘坐空间以及储物空间三大空间。驾驶空间受到车身尺寸、车内尺寸以及人体工程学的限制,不能进行较大的改动。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作为消费者主要需求空间,将着重分析并加以优化。

(一)驾驶空间

驾驶空间是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部分,必须要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如今的汽车驾驶内部空间设计趋于相同,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形式不同,其内部空间设计可存在着更多的变化。在车身尺寸的限制下,要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设施配置,在结构设计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而且无人驾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点,若将无人驾驶结合到新能源汽车当中,驾驶空间也成为了一个休息空间、娱乐空间或是工作空间。在设计时,将驾驶座位设计成为不固定式,在用户需要时,便可以将驾驶空间进行转化,融入到乘坐空间中。

(二)乘坐空间

1.空间设计

乘坐空间作为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的核心部分,占据了50%到80%的内部空间。厂家在制造新能源汽车时,追求较轻的车身、较少的电池、较小的马力以减少生产成本。出于对城市交通的拥堵和较高的出行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很多家庭也会选择一辆小型的代步车,新能源汽车正是有着小型的车身和较低的出行成本,从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消费者仍想拥有较大的车内空间,较小的车身限制往往使得后排空间显得狭窄。设计乘坐空间时,要更侧重于空间与视觉上的拓展。椅背的灵活调节和宽敞的后座,可以让用户得到更加舒适的休息。除了正常的乘坐空间,当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就需要格外注意这类特殊人群——婴儿的需求。现在很多家庭都会配备婴儿安全座椅,但是另加的安全座椅会占据后排大部分的乘坐空间,在为这些家庭考虑时,可以在驾驶位后排设计嵌入式婴儿安全座椅,从而节约并形成较大的活动空间。

2.视觉设计

汽车内部空间在视觉上往往会受到色彩、造型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内部空间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所以在颜色的选择上,要避免鲜艳度过高的颜色。一般的汽车内都会使用黑白灰等视觉刺激较小的颜色作为主色,从而让用户感受到视觉上的舒适。恰当地利用一些轻快明亮的颜色,例如淡黄色、天蓝色、浅米色等色彩进行点缀,也可以减轻视觉疲劳,减少事故的发生。在造型上,人们越来越崇尚简约的风格,市场也在慢慢地摒弃繁杂呆板的车内空间设计,开始大量运用流线型设计,操作界面也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汽车内部空间从视觉上看也扩大了许多。

3.触觉设计

出于安全考虑,设计师应避免使用容易导致人们受伤的锐边、尖角、凹凸不平或较为凸出的材质,而尽量采用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新材料。不同的材质给人们不同的触觉感受,新材质不断地研发和使用,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打造一个环保、舒适、轻松的汽车内部空间。

4.嗅觉设计

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来看,少了汽油发动机带来的空气污染,但车内装饰材料、车外空气等带来的污染仍依然存在。空气净化器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的,可以通过对先进的纳米技术、高效率催化和光催化净化技术的使用优化空气净化器。

5.听觉设计

新能源汽车没有内燃机和发动机,已降低了汽车内部噪音,但车外噪音依然存在。可使用哑音材质作为隔音屏障,有效地隔绝外部噪音。车内微小噪音,如空调动力噪音等可做消声处理,尽量给乘坐者和驾驶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驾驶环境。

(三)储物空间

汽车的储物空间有两种,一种是后备箱,一种是车内小空间。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比传统汽车的大,但它的储物空间并不能合理地利用。以特斯拉ModelS为例,车门拉手处只能放置少许物品,杯托的位置显得不合理,手套箱空间也就变得十分狭小。只有前排中央的游艇底板区域设计得较好,便于摆放物品,但是容易堆积灰尘。车内储物占据的面积不大,但能让用户物尽其用,也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储物空间按区域可分为仪表盘、副仪表盘、门内板、座椅、顶部等几个部分,也可以从驾驶空间和乘坐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来设计车内储物空间。

1.驾驶空间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能探身取物,在为驾驶员设计储物空间时,应在驾驶位置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既能保证安全的驾驶姿势,也能迅速地取得物件。在方向盘的侧边,设立开合式储物盒,用色彩或肌理来强调隐藏的储物空间,内部可设置照明系统增强其视觉效果,使驾驶员能快速便捷地找到所要的物件。中控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储物需求,在满足人机交互功能的基础上,对中控台的剩余空间进行整合设计。

2.乘坐空间

对于乘客所需要的储物空间,则要考虑放取物品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人们在车内放置物品时,较为随意,不会细致地考虑到物体摆放的位置。所以,对储物空间的设计要足够易简,不能过于复杂,让放取物件变得简单。在车内设置带开关的独立储物柜,扩展座位两侧的储物格,在座位下设置隐藏储物空间,通过座椅的灵活变化来拓展车内的储物空间。同时将这些储物空间变成可拆合式,以便于清理车内垃圾和灰尘,使物件收纳更方便,车内空间不过于凌乱。后备箱是最大的车内储物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装卸物品时的车内高度、便利性以及空间的大小。设计储物空间,要将储物空间作为车内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考虑,车内布置符合车身整体的布置形式,不破坏汽车的整体结构。同时也可以从室内和建筑的设计中汲取更多的理念和设计手法,人性化地设计这些小空间,给用户带来合心的体验,使车内空间变得干净整洁。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未来车内空间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原本车内空间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进行改良设计。本文所提出的设计结论,也需进行灵活的运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加适合定位人群的使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空间设计,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良,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晓云,孙晶晶,史逸飞.基于设计事理学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探讨[J].工业设计,2016,(09):102-103.

[2]高云凯.车辆空间驾乘舒适度综合量化评价[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5.

[3]杨骁.新能源汽车造型及内外饰设计[D].东南大学,2016.

[4]朱敏慧.自动驾驶时代的内饰变革延锋汽车内饰推出内饰概念车ID16[J].汽车与配件,2016,(15):36-37.

[5]李斌.汽车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133-134.

[6]杨昭君,何昀轩,贾璇.浅谈汽车内饰的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J].南方农机,2017,48(20):104.

[7]谌璐,刘业宝.汽车内饰造型创新方法研究[J].设计,2017,30(19):18-19.

[8]包涵.汽车内饰设计趋势研究[J].设计,2017,30(21):58-59.

[9]黄博渊.增强现实技术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6,29(7):58-59.

[10]高云凯.车辆空间驾乘舒适度综合量化评价[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5.

作者:花月明 储蕾芳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