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设计改革研究(3篇)

高校课程设计改革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改革

【摘要】

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需要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将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笔者就该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力求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

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作者:刘江宁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5]杨晓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8(11).

[6]孙会清.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8,28(4):205-207.

[7]孙丽芳,刘赞.谈协作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实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6,(8):136-138.

第二篇:高校税收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目的系为市场需要培养人才。税收课程设计及教学则遵循市场规律,服从并服务于市场,以税收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现就高校税收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略谈几点看法。

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在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生存、发展环境相对较好。又根据近些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跟踪调查发现67.32%财经类毕业生就职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财务部门是大部分高校财经类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落脚点、出发点。

二、市场对财务人才需求分析

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需求大致为三个层面:一是会计核算和涉税事项办理基本技能;二是控制财务风险、涉税风险专业能力;三是统筹运作,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管理能力。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兼具涉税事项处理技能的财务人员。另控制税负成本已成为企业又一重要管理目标。税收已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因此税务知识及涉税事项能力已成为企业财务人员招聘的重要考核部分。

三、高校税收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育、教学应立足于市场、以满足人才需求为己任。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计科学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够。二是课程内容混乱、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难度大,专业性不足。老师教学只能蜻蜓点水,学生浅尝辄止。三是教学实践环节非常薄弱。

四、税收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课程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系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之灵魂

首先在课程设置设计上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税收课程设计的“岗位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规律性”,同时要求课程设计遵循人类对未知事物从“认知”——“操作”——“运用”的自然规律,对课程按照一定的顺序性,递进式的开设课程。将税收课程系统的分为4个学期教学。课程时间安排要在学生基本建立会计知识框架体系之后方可进行,总体课时安排大概为200学时。4个学期的课时分配为48、48、64、36学时。这样的设计可以保障税收知识的连贯性、延续性,也方便学生知识的不断累积、沉淀。避免单一课程下,学过不用就忘的弊病。其次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以实体法为基础,税务条文的落实为课程设置的核心,保障企业利益为重点。将“税法”内容与税收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科目内容相联系,与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联系。一是将《税法》知识分割为税法一、税法二教学,税法一以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为重点。税法二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为重点。第二在税收实体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税务实务》课程,并根据税收程序法进行涉税业务的实训,课时安排为64学时。课程内容以如何履行纳税义务为核心,以税务机关要求的纳税程序为依据。如此可帮助学生熟悉税收征管的法律规定,熟知税务登记、变更、注销流程,发票领购、开具、缴销流程,纳税申报、交税流程,同时还将税一、税二单个的税种横向、交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办税能力。第三由于学生已经具有较为扎实的税收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办税技能,则可开设《税务筹划》课程,其课程开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税收统筹规划能力,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合法利益。同时还可利用外部、内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报刊等信息渠道,引领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接触真实的涉税案例,补充完善税收知识。

2.课程仿真实训、实践,系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之关键

税收课程,其课程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实作性,因此,税务实训要税收实体法为依据,以企业主要税种的纳税业务为核心,以企业办税流程为主线。必须尽快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仿办税流程的模拟实训室,采用纳税申报软件模拟网上申报、网上纳税。其二要有能跟进最新税收政策的实训教材,对学生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实训,开设如房地产行业、制造业、流通业等行业的主要涉税经济业务的实训。将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衔接,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系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之核心

在课程设计改革的基础上,引入慕课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将知识点、法律条文转化成工作项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是工作任务目标。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给定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由学生判断该项业务是否纳税以及如何申报纳税,最终要求学生拿出根据原始凭证通过核算得出的纳税申报表,完成税务处理,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中处理流程一致。还可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或工作任务中的关键点,以慕课教学的方式予以分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还可根据税收贴近生活的特征,让学生将税收知识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得抽象的税收理论知识通俗化、实际化。

4.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系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之手段

改革教学考核办法,引入社会认证评价体系。可将课程学分考试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接轨,参加此类课程的培训及考核认证考试通过者,可以申请相关学分,免试校内相关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认证培训学校获得更多知识。

五、小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税收必然更加深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效益。本文通过对高校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市场财务人才需求分析,揭示当前高校税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创新课程教学,提高税收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周鲲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燕.大学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白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2(5)(上).

[3]顾瑞鹏.高职院校税收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宁宇.关于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税法相关课程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6).

[5]周宇霞.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

[6]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

第三篇:高校体育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设计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也有了新的内容。其不仅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进行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学生从实际出发,对拓展课程具有全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进行分析,并对优化课程的对策进行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高校体育;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课程设计

自新课改全面推行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组成的部分。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包含了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但是在很多高校体育的教学中,其往往容易将拓展课程进行忽略。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学习任务还相对紧张,如果学生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体育课程上,会影响文化课的进程。但是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设计十分关键。

一、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概况

1.1训练课程现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目前训练课程设计已经在逐步完善。很多高校在体育课程中,逐渐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劳逸结合的学习,还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中依旧沿用的传统的学习模式,其在训练课程设计方面的意识还较为的薄弱,其更多的是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中心,让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所以,在国内高校体育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还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但是高校体育训练课程设计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其在以一种稳定的趋势进行完善,让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1.2训练课程设计的意义

拓展训练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不仅有体育学、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这些学科相互融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且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的体格进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较为的贴合实际,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训练课程的了解程度。其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其可以利用多种场景的变换模式,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感受到独特的创作性。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到全面的开发。其三:训练课程设计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因为在体育课程设计中,很多课程项目都是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在进行课程学习中,学生之间必然要相互帮助,这样在不经意间,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二、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2.1投资、训练场地还不足

在进行很多拓展项目中,很多高校依旧存在场地不足以及经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训练场地的不足,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训练强度。例如:一些百米冲刺课程设计以及长跑等项目在训练场地不足的情况下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发挥。但是进行训练场地的扩建对于很多高校也是一个难题。虽然部分学校将操场作为训练场地,同时还改为塑胶跑道,但是其对于训练场地并没有较好的改善。其次就是投资经费的不足,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的投资上还较为基础,甚至没有将其作为投资的重点,这就必然会让教学器材出现严重的匮乏。让很多体育器材出现匮乏情况。所以,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在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中的不足。

2.2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目前,很多高校在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中,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学。并不是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而是在课程的专业设计中,其还有一定的欠缺。因为拓展训练课程在设计中,一般会表现在多个角度,有心理学以及组织学等多门学科的融合,所以这就需要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辅导,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在体育拓展课程设计中的综合能力。

2.3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课程设计中,很多院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是“百家争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度有所偏差。例如:在很多院校,只要是上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基本上在这一堂课程上一无所获。如果是进行理论上课,部分体育老师也会让学生进行室内活动,这就让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未能学到实处。所以,让教学课程设计的合理,让体育教师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十分关键。

三、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3.1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

在拓展课程的设计中,其课程设计一定要合理。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前提,与此同时。还要对课程进行深入的解析。例如:在进行组织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进行组织体验。在笔者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曾经在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鱼钩,用这个钩去钓饮料瓶。这是对学生耐心以及决心的一种考验,在期间很多学生都败下阵来,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能够较好的坚持下去。每一次的坚持都有一种美妙的成就感,很多学生都将这种思想反馈到学习生活中,从而使得学习成绩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2要加强对拓展训练课程的综合投资

在很多高校,其体育设施好较为陈旧,而且在拓展训练课程方面并没有较好的训练方向。甚至一些学生都没有拓展训练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在拓展训练上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强大的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其二: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拓展课程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结语

高校体育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拓展训练课程设计十分重要。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训练课程进行综合性设计,然后制定合理的体育训练项目,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拓展训练课程中的综合实力。

作者:叶平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李晓婵,曲美儒.浅析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的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115-126

[2]王贤峰.试论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3)18-23

[3]凌占一.呼伦贝尔学院篮球拓展训练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8-42

[4]李晓婵,王治国,李辉.我国开展拓展训练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88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