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初探

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

该文以“形神兼具”为思路,分析总结了小城镇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以及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小城镇以“塑造物境、注入情景和融入意境”为内容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创造出“形神兼具”的道路景观体系,从而达到高质量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要求,最后以蒲城县城南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形神兼具;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蒲城县城南入口

城镇门户亦即“城镇入口”,它不仅是城镇内外的空间转换节点,也是展示城镇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特色的空间载体,发挥着交通、景观、标识、引导等职能。道路作为门户空间乃至整个城镇的骨架,其景观的设计对于整个门户空间的环境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联系城镇内部与外部的重要通道,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设计要求不仅是物质空间上“形”的塑造,更有对其精神内涵上“神”的需求。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范围不断向外扩张,将门户空间推向更远的郊区地段。然而这些地段往往多为村庄以及农田,道路景观环境质量低下,不仅没有“形”的美感,更谈不上“神”的升华,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城镇的认知要求,因此有必要就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特征进行梳理,明确设计中的“形神”要素以及设计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最终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与要素研究

1.1相关研究进展

在理论方面,基于诺伯舒兹所提出的“场所精神”理论以及凯文•林奇有关城市意象表达的理论,国内许多学者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特征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吕元提出城镇道路建设要肩负起传承文明,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任务;张玉芬[1]提倡城镇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与环境相融洽、景观利用及保护的原则;郑素兰[2]、李丽凤[2]针对中小城镇道路入口景观提出“情感设计”以及场景化的体验景观设计模式;刘永珍[3]、张震和陈兰荣[4]等针对小城镇道路景观从绿化、小品以及路面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法和原则;常堃[5]在总结小城镇道路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从人性化角度提出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方向;杨慧中[6]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指出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还应有“标志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小城镇门户道路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也日渐增多,如漳州市东入口道路景观设计规划,整体以“绿”为主,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融合,创造了漳州个性与特色的入口环境。常熟市的五大入口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常熟市的文化特色及现代化气息。综合各类研究可以得知,目前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实体空间形态设计方法的方面,以绿化、小品、道路设施等的布局设计为主,并且以地域文化和精神情感作为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研究较少,提出的内涵不够深入,缺乏对于“形神”要素和特征的提炼及其塑造方法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较为片面,因此有必要对于“形神兼具”的设计要素以及特征进行提炼和梳理。

1.2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特征

结合上文对于文献的研究,可以得知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形神兼具”的构思方向,对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其特征体系。

(1)“形态”特征

①具有地域特色。小城镇由于开发强度不高,大多保留着传统空间结构和社会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其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塑造,其景观内容取材往往选取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代表了人们对这些中小城镇的直观印象。②满足景观生态需求。小城镇扩张对生态的破坏使得处在边缘地带的门户区道路景观在为城镇提供观赏效果的同时,也起到生态缓冲的作用,确保了城镇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容量。③符合各种交通方式观察者的视觉特征。道路景观的设计须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视觉需求,如尺寸较小的物体在高速运动中往往被忽略掉,因此机动车道路景观应具有整体感强、绿化效果佳、连续性以及通视效果好的特点[7]。而在步行道路上,景观设计则以低速近距离为主,景观细节较为突出,参与性较强[8]。④城镇空间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作为小城镇对外结合的一部分,其设计规划也应服从城镇规划设计所指定的原则,具有与城镇规划相协调的特点,满足整体性要求。

(2)“神态”特征

①城镇文化与精神窗口。针对小城镇不同特征,向观赏者传达不同的文化以及精神,使观赏者对小城镇产生最直观印象的同时,体会到其所传达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这也是景观“传神”最基本的特征。②满足不同欣赏人群情感需要。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目的是传达小城镇精神,它在不同类型的欣赏者心中唤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目的。

1.3构成要素

构成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形”的要素包括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两部分,“神”的要素包括文化要素,生活要素和情感要素三个方面。而其中人工要素是完成“形”“神”塑造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在本文的设计方法中将重点突出对于人工要素的设计。

2“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2.1小城镇门户道路景观现状及问题

我国小城镇大多区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按照本文所提出的“形神兼具”的要求,经过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发现,小城镇由于经济限制,以及意识缺乏,其门户空间道路景观大多未作处理,或者仅作绿化处理,零星散布一些不具备系统性和联系的小品用作门户空间地标,城镇风貌特色基本消失。由于大规模快速建设导致完成任务式的建设方式,使人们缺乏对景观内涵的思考,造成了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系统性不强,内涵不深,特色不明等“形神缺失”的问题。首先在“形”上,由于处于门户空间,道路景观更应该具有美感和系统性,而小城镇中罕有涉及;其次在“神”上,就“景观”造“景观”的情况愈发突出,其门户道路景观仅考虑缺乏内涵的绿化和照明,与城镇地域文化没有形成关联,导致道路景观没有了精神情感层面的升华,达不到“门户”的展示目的。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梳理出找出小城镇的“形神”要素,从而明确“形神兼具”的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

2.2设计方法

在“形神兼具”的设计中,“形”的构建主要完成“物境”的塑造,“神”的构建完成“情境”和“意境”的赋予,包括文化内涵的赋予和精神情感的升华。

(1)景观“形”——物境的塑造

①总体形象定位。对于道路景观设计总体的“形”的塑造,应从城镇的实际出发,结合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融入城镇的历史文化,加强现代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语言的交流。②尊重自然,保护原有风貌。小城镇各具特色的地貌成为道路景观塑造的良好契机,尊重场地的自然环境,使得建成的景观与环境和谐共生,将远山近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尽可能纳入到景观设计体系中,保持其完整性,使人行走其中感觉与自然相融。③就地取材,体现地域特色。城镇门户空间的道路线性发展过程中,其景观的特色塑造将直接影响城镇形象的表达。小城镇在门户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软景观可以选用地区特色的植物,如关中地区的梨树、花椒树、石榴树等,或是借助原有水体,来营造人们所熟知的特色环境;硬景观可以采用地区独特或普及程度广泛的建材,将地域特色要素作为景观的取材原型,不仅仅是对地域特色景观的塑造,更是人们对城镇记忆的存留。④融入肌理,延续城镇空间。小城镇总体以传统风貌为主,呈现出一种几何状态,体现了礼制的影响,有着“街—巷—道”层次分明的城镇结构以及宜人的尺度和积极的空间。在其门户道路景观设计时,也应延续这一特质,形成层次分明与小城镇主题相协调的城市肌理。

(2)景观之“神”——情境的注入和意境的赋予

①情境的注入。道路景观设计中情境的注入是景观要素结合的关键。如果没有情境的注入,那么景观好比是只有血肉,没有筋骨,既不成体系也没有意义。a挖掘历史,注入文化内涵。我国小城镇在历史长河的孕育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成为地域精神和文明的象征。在小城镇门户空间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城镇历史中发生的名人轶事,民俗传说等深入人心的文化资料来获取,并将其中具有典型意义,能引起人们心中共鸣并且广为人知的元素应用到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中,以故事雕塑或是其他能够快速浏览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道路景观系统,增加道路景观的趣味性,而且对地域文化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b以人为本,融入人的活动。塑造城镇入口景观地域特色时,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吸引人参与其中,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引入到门户空间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小型的民俗活动引入到道路两侧的活动空间中,这也成为城镇门户空间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意境的赋予。意境赋予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塑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升华主题,赋予精神内涵。道路景观塑造的主要目的应高于实用层面的意义,上升到探究精神上的内涵,将物境和情境共同创建的主题延伸至人文精神的诉求。所以小城镇门户空间道路景观的主题最终应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城镇精神与人民需求所结合,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与民共荣”,倡导城镇和人民共同发展的精神目标。b回归本质,注重人文关怀。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回归人本质的需要,注重人文关怀,让人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可引起情感的共鸣,或是对家乡的归属感,或是对小城镇的向往以及憧憬,同时这也是门户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的本质目的。

(3)“形”与“神”的结合

通过上述方法,将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到实体景观中,门户空间道路景观不仅具有“形”美还具有“神”美,达到了“形神兼具”的设计初衷。

3蒲城县城南入口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3.1现状概况

蒲城县城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坮塬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地位于迎宾大道南段,南至西禹高速公路,北至西延铁路,占地面积330.32hm2,南北长约2588m,东西最宽约1977m,其中现状用地以村庄、农田为主,村镇建设用地为辅。

3.2“形神兼具”的设计方法

(1)“形”的设计方法

①总体形象定位。生态城迎宾大道段片区是从西南进入蒲城的重要通道,此片区的总体定位不仅要考虑功能构成,还要考虑蒲城的城镇形象。因此,本次规划对该片区的总体定位为:对外展示蒲城县城形象,介绍蒲城文化、感受蒲城城镇内涵,对内是联系老城与新区以及产业园的南北拓展轴。②尊重自然地形地貌。顺应自然环境,借助已有自然景观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利用西北高的地势将基地西北方的中水系统的水引入到基地中,并借助平坦的塬面打造视野开拓的景观系统。③就地取材体现地域特色,改善景观空间环境。a沿街建筑设计。尽可能用现有建筑设计,力求简洁和实在、沉稳外观色彩。统一采用茶色、砖红、土红、浅黄色、咖啡色等暖色系。大量使用砖、石材为主,外墙涂料选用耐久性长的涂料。底层商铺后退形成积极空间,并对其形式做统一设计。b绿化设计。片区内道路绿化带内以种植绿色低矮乔灌木为主,搭配栽种的乔木的高度以不遮挡蝶塔与花塔为原则。在西禹高速与转盘之间种植大片面积的椿树,以体现自然生态,寓意密林植椿。采用块状及片状的大序列种植,形成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c水体设计。设计中引蒲城中水系统的水至道路西侧的公园绿地之中,形成环状相连的水网结构,取蒲城特色梨树作为原型,设计梨花花瓣形状“梨湖”,又取蝴蝶落于花瓣之意在湖中设计蝶塔,呼应“生态水岸,绿水之滨”的形象定位。d小品景观设计。小品景观利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引入照明灯具设计。道路两侧的小品设计中融入蒲城特色建筑形式或者构造元素,如木构风雨亭,故事雕塑长廊等。④融入肌理。道路两侧门户片区将传统城镇中“大社区,小街坊”的城镇肌理继承下来,注重人的感受与需求,由大尺度大气势转为营造以人为主体的街巷空间,并以此来激发城镇活力。

(2)“神”的设计方法

①融入情境。a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融合。设计片区共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布置,主题依次为自然、生态、历史和人文。总体景观系统以蒲城三重门为线索,体现城镇形象。第一重门——以绿水为美,生态蒲城,以“梨湖望塔”为主景,以“蝶恋花”为原型设计蝶塔与花塔互望;第二重门——以历史为美,历史蒲城:以“将相迎宾”为起点与标志,在道路两侧设置蒲城历史人物雕塑,如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等,由南向北按照时间顺序而排列,使观察着产生“走在书画中,行于历史间”之感;第三重门——以人文为美,人文蒲城:以绿玉廊桥为标志,在道路两侧绿化带中布置蒲城人文典故立体画轴,如“杨爵拜水”、“太和题匾”、“蔡邓何守”等,使观察者不仅是走在美景里,更是走在故事中。b打造参与性景观,融入人的活动。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不仅是“只可远观”的观赏性景观,更有考虑到步道人群的参与性景观,如可以进入的画廊花架,草坪步道,还有专为人活动而设置的小型广场,在里面配以民俗活动雕塑,营造一种轻松开敞的休憩氛围。②升华意境。提升文化品味,最根本的就是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提升整体的文化素养。景观塑造面向的群体不仅是过往的游客,更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在景观塑造的同时,将文化宣传融入到整个景观塑造过程中,既有看得见的物质空间,更有看不见得精神寄托,无论是途经游客或是外来参观者,在物境和情境的影响下,可以对蒲城县城产生向往之情与赞美之情,使当地居民在一系列的景观环境下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结语

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设计是展示城镇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小城镇门户空间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它不能简单理解为道路小品的摆设或是绿化的覆盖,而更应该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本文“形神兼具”的设计角度出发,研究相关理论,对小城镇门户空间中的道路景观特征以及要素进行梳理,明确“形”与“神”的设计内容,并提出“形神兼具”的道路景观设计手法,最后以蒲城城南入口道路景观的设计实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小城镇门户空间中道路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作者:侯全华 王文卉 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郑素兰,李丽凤.中小城市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设计特殊性的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4-96.

3刘永珍.小城镇道路景观的规划.品牌与标准化,2009(2):39.

4张震,陈兰荣.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对策.发城镇化与城市发展,2006(7):228-229.

5常堃.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6杨慧中.城镇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7任娜娜.城镇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8舒沐晖.现代“城市门户”再解析.华中建筑,2007(10):44-46.

9王少丽.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设计.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