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究(4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究(4篇)

第一篇:开放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

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二年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项目教学示范课构架,实现课程设计内容多维度、教学相长、重视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转变,综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

关键词:

开放式;项目教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016年1月2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单,伴随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提出,风景园林学科未来的发展仍以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为主。作为学科内的主干课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特征。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结合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经验,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体框架,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1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教-学关系处理、教学方式转变、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集中解决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1机械思维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主动与被动之间“夹生”。学生学习不断受外界刺激,在教师直接的告知中失去主动思考能力,处于惯性思维下机械地重复学习,思维被限定在固有的经验及方法中,应对新的变化无所适从,导致潜在的能力被束缚,无法完成创新与进步。开放式的教学可以打破机械的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与学生正确处理教学关系,帮助教师灵活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破被动局面、培养学生兴趣想象力,建立更适应现时社会发展的教学观[1]。摒弃片段式、知识单点式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具有一定关联的系统的思维体系,便于与将来的就业接轨[2]。

1.2封闭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孤立、封闭的学习习惯,使更多的思维观念受限,有人固执地坚持自身的理念而寻找不到与他人互相交流开放的空间。但部分教学研究表明,创意往往青睐于那些具有开放性思维、喜或擅长于交流表达的学生[3]。封闭式教学带来的另一种弊端是样式主义。传统的学院派固然有其经典的经验总结模式,但传承不仅是一种沿袭,更需要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勇于探索设计的新出路。因此,开放式的教学犹如清新的空气,可以吹散因循守旧的“雾霾”。

1.3程式化课程考评

“关于这次设计方案,你完成了哪些部分?”在课程的评价考核过程中,教师常因判断学生作业的真假占据大量时间。这是传统的布置设计任务后,没有任何附加的教学管理带来的“后遗症”,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的各种造假手段。正常的考评模式,仅适用于自律性较强的学生,如何有效并正确地实施考评体系,是急需解决的教学关键点。开放式教学即在过程考核中引入考评行为,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过程的关注和重视,减少敷衍作业行为的发生;项目教学的实施,配合开放式考评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分解课程设计任务,明确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实施阶段性汇报评价,削弱最终结果的“终点式”评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评定内容采用开放式,可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而不局限于学生的设计或表达能力。

2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2.1教学目标设定

2.1.1知识目标

以前期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课程知识为基础,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园林植物美学观赏特色;(2)园林植物造景原则及选择;(3)园林植物造景类型及方法。重点关注学生设计基础知识的构建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后期实践应用能力,以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教育为目标。

2.1.2能力目标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程序;(2)现场解读分析能力;(3)解决设计问题能力;(4)学习应用能力;(5)综合设计能力。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设计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人文修养及学习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2.2教学内容及要求确立

2.2.1理论知识掌握

包括园林植物作为主要设计材料的使用特性、使用方法原则及设计程序。其中,设计方法及程序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以阶段设计训练为节点,完成重点知识内容的针对性训练。主要训练包括:园林植物功能应用及原则的设计训练;园林植物造型设计训练。

2.2.2项目应用实践

包括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考察和设计应用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及能力:(1)掌握基本理论:即学生在实践中要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园林植物美学特性、园林植物使用功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等;(2)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程序:要求学生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结合实际项目切身感受真实项目的设计过程;(3)现场解读分析能力:锻炼学生对现场调研、信息解读及分析等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4)设计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学生对设计问题进行挖掘和分析,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5)设计人文修养: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实施,培养学生对场地地域性的理解、对场所精神的把握,重点提高对设计中人文素质的认知度;(6)学习应用能力:课程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安排设计,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依托开放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应用中学习且不断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2.3课程内容结构

3具体组织实施

3.1课程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以下5部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基础知识;园林植物造型景观设计;场地考察调研;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Presentation。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要求,设定相应的阶段任务,建立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内容体系。在阶段任务中,注重启发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认知、感知和表达的训练,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丰富“理论知识-项目实践-分析评价”的综合组织体系。

3.2教学过程任务分解

3.2.1设计基础知识阶段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seminar、配置训练,让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点包含植物美学特性、造景原则、功能以及设计方法。代替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教学关系,设置分析讨论个体任务,串联知识内容,完成主动性引导学习。

3.2.2设计训练初级阶段

运用植物自身特点完成景观造型设计训练,加强学生对植物景观形态塑造的控制。设计任务完成后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设计方案,互相探讨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2.3场地调研训练阶段

通过到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场地中进行调查,完成对场地中植物景观的视觉与尺度关系感知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对场地中植物景观形成关键要素的掌握。从视觉、尺度变化、植物景观类型组成特点、植物材料使用特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借由分析、绘图报告完成该阶段任务的总结。

3.2.4设计项目实施阶段

以邻近生活为切入点,设定项目的选择范围,基于设计基础薄弱的特点,将设计项目尺度设定在中小尺度,有利于学生对设计程序的理解和把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实现3个开放式教学:场地选取自主权,设计场地的选取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个设计项目,要求不偏离教师确定的主题方向;场地调研自由性,教师给出设计任务目标,由学生自动分组完成所选取场地的实地调研分析,训练沟通、合作、分析能力;方案讨论的开放式,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设计意图,通过草图、模型等方式与教师、同学完成讨论沟通,时间自主安排。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安排多次的seminar,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的沟通、讨论及方案的确立,为锻炼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方案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可分组。

3.2.5Presentation阶段

开放式项目教学选择Presentation作为学生对整个课程学习的总结,亦是学生总体设计表达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学生系统地总结自己的设计任务,完成整体设计内容的展示汇报,同时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正式的交流。

3.3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理论课表现、项目解读和项目设计综合评定,出勤占20%、理论知识表现占20%、场地考察及解读占10%、景观设计占50%。考评方式结合学生各阶段过程中的表现及最终presentation完成,为避免主观性,由多名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考评,最终确定成绩。

4教学成果分析

4.1项目的开放性优势

通过项目式教学设定,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应用知识,设计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对设计形成初步的认知和理解,掌握设计的基础应用能力,以期为后续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完成新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开放的教学空间,切实联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场所在课堂、项目场地等多处设立,建立灵活的授课氛围;开放的思维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固有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潜在意识中的创新思维活动,通过各种任务的设定,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促进思维的拓展;开放的评价活动,不再以教师为主体完成成绩的评定,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学生积极努力与综合表现。经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设计中可以充分锻炼创新思维。

4.2建立设计项目库

教学内容彰显地域特性,教学课程项目实施与辽宁省城市用地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相关科研的实施与研究;依托风景园林工作室设计实践项目,推动教学实践进程,形成设计项目库。

4.3学生能力培养分析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类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促进整个教学体系的良性链接。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对植物规格的认知更加明确;学生对植物构建空间、组织空间等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另外,学生在各类省级、校级专业设计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采用开放式项目教学,在培养学生各种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专业设计知识。未来,教学团队会继续完善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国际化设计与本土设计的融合,聘请行业专家完善课程考评机制,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

作者:安琳莉 单位: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武峭山.论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0(3):133-140.

[2]李冠衡,郝培尧,尹豪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室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54-57.

[3]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1-5.

第二篇: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景观功能的安全性、规划的合理性、植物选择的美观性,是现代道路设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笔者通过曾设计过的项目——《山东涵翠苑周边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一些思考,结合设计项目中的一些设计理念,提出道路景观设计的建议与分析。

【关键词】

城市道路;道侧绿地;防护绿地;商业街入口

前言

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交通空间有了充分提升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相比与城市其他园林景观,被人们所接触的更加频率更多,形成印象更深刻而持久。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反映出市绿化的整体水平,更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能否有一个健康、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所以,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比其他的园林更加的直观体现城市的品质。前十几二十年,道路绿化的目标更多的倾向于隔离、屏障的作用,经历了几年的摸索。道路绿化提升到了以修剪丰富的下层灌木层次来展示城市干净、整洁、大气等特色的主要方式。而现如今,道路绿化的发展已进入了一点、线、面结合展示城市形象的高度。

1道路景观的空间环境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道路景观的优劣成为一个城市被认知的主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道路园林景观是道路最直观的环境元素,直接影响道路整体景观,对环境改善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前期,要对道路的整体环境有充分了解。

1.1道路背景/区域分析

滕州,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面积1485km2,总人口170万。地处黄淮冲击平原上,遥望龙山,荆河穿越而过与美丽的微山湖相连,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岚曹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本案中荆河街道位于滕州市市区中西部,因滕州的母亲河“荆河”而得名,是滕州市的老工业区、老商业区、老城区。荆河街道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本案为涵翠苑周边道路(涵翠苑北侧商业街、荆河东路北侧、龙泉路西侧、府前路南侧)景观绿化设计。设计总面积暂定为31970m2(其中3400m2为北侧商业街设计区域,2670m2为隔离带面积)。

1.2道路设计前周边场地优劣分析

1.2.1优势

(1)场地拥有已经形成规模的商业街区。场地北面主要有几个已建成的小区,远航国际、威达百合花园和涵翠苑,小区为当地中高档小区,周边商铺商业状况良好。

(2)场地周边道路绿化状况较好。场地现状是一条陈旧的带状绿地,有部分可以移植利用的乔木。(3)场地周边涵翠苑的高档品质定位。涵翠苑为当地中高档住宅小区,小区内部绿化配套较为完善。

1.2.2劣势

(1)商业街业态较为混乱,店面装修较为老旧,缺乏整体统一规划。现状商业街以低端的五金店、装修用品商店为主,商业格调与小区定位脱节,装修也较为简陋。

(2)商业街停车缺乏规范,摆放较杂乱,影响环境。现状停车位缺乏规范布置、管理导致车辆随意摆放,降低环境品质。

(3)种植区植物缺乏层次,配置凌乱。种植区内上层乔木以杀头苗为主,搭配缺乏层次,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机制。

(4)构筑物年久失修。构筑物在本次市政道路中已被取消。

(5)种植情况与荆河提升工程不符。现状道路中高达的悬铃木在市政道路的重新翻新中需重新迁移利用。

2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

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景观的视觉感受,使人们的心情得到平和舒缓,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通过植物的生态效应,改善道路空间的环境,使得场地的视觉效果与场地的功能需求、空间的艺术效果和参观者的切身感受相互融会贯通,以达到园林、风景、道路的融合。

2.2设计理念

涵翠苑周边道路是连接商业街区、城市道路、城市高档住宅的综合性绿地,既有防护绿地的功能,更是城市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志性城市绿地。我们将整个道路景观空间从单纯的道路绿化演变成集参与性、开放性于一体的道路绿化景观,利用精致美观、大气和谐的绿化布局,塑造一个更为鲜明的形象,使之成为城市居住品质提升的金名片。

3设计思路与设计成果效果展示

3.1有针对性的分类规划设计

根据现状情况,荆河东路道侧绿地宽度不一,我们将荆河东路的道侧绿地分以下几个类型:5m宽道侧绿地、10m宽道侧绿地、17m宽道侧绿地、25m宽防护绿地、北侧商业街入口绿地,根据不同类型的宽度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断面,其中,10m宽道侧绿地、17m宽道侧绿地、25m宽防护绿地。

(1)5m宽道侧绿地保留现状格局,大面积保留现状铺装,在局部可以扩展的区域增加种植区,形成生态停车场,并在车道、商业街人行道处放置移动花箱或者石档,规范车行和人行空间。

(2)10m宽道侧绿地在靠近商铺一侧留出可以单排停车的宽度,进行绿化,营造绿地+停车+商铺的生态空间。

(3)17m宽道侧绿地在商业街一侧增加2m宽不连续的种植区,进行阵列式种植,再设置行车、停车区域,剩余部分作为商业街区片状绿地进行景观绿化设计。该处绿地宽度较为富裕,适合做高档商业景观步行街。

(4)25m宽防护绿地该区域位于本案东侧,绿地西侧靠近住宅,没有商业建筑,是单纯的防护绿地,该绿地在设计中定位为简洁、大气的风格。并在龙泉路、府前路道路交叉口设置景观节点。

(5)北侧商业街绿地北侧商业街利用建筑格局的流线就行景观空间的划分,分为入口形象区、室外商业区、生态停车区等景观空间。

(6)荆河东路机非隔离带作为新入城口道路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道路的品质不仅展现的是小区的品质,更是滕州城市的体现,在本案的设计当中,我们利用大盆景的概念融入到机非隔离带的设计中,利用植物组团的概念对该隔离带进行设计提升,因为植物组团的配置需要现场精心搭配,本人在施工工程中重要端头节点会进行到场现场指导。

3.2良好的植物设计是场地空间设计的灵魂

道侧绿化因为其宽度局限性,周边环境需求的灵活变化性较普通大尺度的公园绿地复杂,因此,在准确、流畅的空间功能、交通布局的提前下,“成在绿化,败在绿化”。

(1)植物的选择。在选择当地乡土树种的前提下,适当引进新品种,比如,美国紫薇、林伍德连翘,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荆河东路绿地为商业街区,建筑一、二层为商业建筑,植物的空间布局选择以不遮挡商铺招牌、店面为主要要求,因此在店铺区域尽量少选择1.5~6m区域为浓密树荫的亚乔木和大灌木。龙泉路上25m宽防护绿地,利用高大乔木雪松、白蜡、黄山栾树等作为背景林,玉兰、女贞、红叶石楠作为中层亚乔木,前景利用成片的海棠形成花团锦簇的花带,搭配少量鸡爪槭、红枫和桂花,形成错落的空间,下层植物利用金森女贞、红叶石楠、兰花三七、铺地柏、春鹃等进行种植。

(2)植物空间细节摒弃以往对于商业街区道侧绿化的一带而过的简单粗略做派,本案的绿化配置要求彻底的因地制宜,利用好建筑与建筑的间断空间、凹角进行高大乔木的点状亮化区域,形成优美的林冠线。此外,盆景式绿化种植运用在道路绿化中,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重要,需要做到每块石头,每棵树都营造出自然生成的效果,因此,设计后期的现场配合至关重要,所以为了保证设计效果,本人在配合甲方选苗的同时,关键节点绿化配置尽量设计师到场指导。

4结束语

当道路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景观内容,充分发挥其生态效应的同时,使其充分提高观赏上的美学水准,是当今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的时期,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了我们城市园林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探索与创作出优美的道路园林景观。

作者:甘礼寒 单位:杭州人文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浩,谷康,赵岩,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浩,谷康,赵岩,等.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城市的人口众多,在加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的绿化以及环境逐渐变差。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并逐渐运用在园林绿化中。笔者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概念界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的相关设计原则。通过对影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自然气候、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城市文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园林绿化;微地形;设计;应用

一、微地形的定义分析

所谓的微地形就是相对来说的规模比较小的地形处理方式,这种所谓的微就是和传统的地理学中的大地形进行比较得出的。一般的大地形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其中的承载物也比较多,一般都会有相对较多的树木、花草、水体和各种建筑物等。但对于微地形来说,其中的承载物相对较少,就算是其中有一定的承载物,数量也相对较少。对于微地形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在会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进行分析,并确保其设计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大地形韵律感。对于城市来说,运用微地形设计可以使得园林设计具有丰富性,并有助于园林设计的多层次,这样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和设计后,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和艺术化。

二、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学价值,其在设计过程中基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自然性

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根据所设置的地点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后,结合设计的中心思想进行的自然化的园林景观变化。在运用微地形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场地本身的特点,结合景观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的全面综合分析和改变。自然性是园林绿化微地形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在设计的时候,进行景观变动和设计时,必须以合理布局以及自然情况为依托,以此进行相应的变化,进而实现空间立体化的设计和景观要素配合。最终利用自然设计的原则,呈现出一个较为自然而又具有艺术感的三维立体微地形景观空间。

2.协调性

城市的不断发发展导致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有较为统一的规划,这种规划一般都是以城市的发展为根本。但从景观设计方面来说,景观设计必须具有自然感的协调性,这是确保设计出来的景观环境和自然大环境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在进行微地形处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周围景观的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调整的根本要求就是和大景观之间协调性,这样才能保持微地形景观和大景观之间的三维协调。

3.生态性

在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微地形中的植物能够良好的生长,这就需要有较好温度湿度和充足的阳光。这样良好的环境可以提升人们在户外活动的兴趣和活动的时间,而且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只有对区域的景观进行综合性的三维分析,才能保证微地形中恶光照充足,对于每年的风向和风力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

4.人性化

景观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需要,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将人性化的因素考虑在内,并根据多种人群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设计出的景观园林中进行良好的活动。要将弱势群体和老年人的需要考虑在首位,并确保老年人和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科学性

微地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对于造景来说,要确保造景的科学性。如果仅仅重视微地形设计所得到的地形效果,对其本身的特点有所忽略,势必造成设计出的微地形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人们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出现不良影响。

三、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影响影响

1.季节气候

园林绿化的微地形景观需要结合季节气候的影响,必将绿化所使用的植物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温度对于植物的影响比对动物的影响要大得多。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自然的季节气候,并确保气候对地形的影响最小,确保微地形和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这样综合的考虑季节的影响,可以讲季节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地质地貌

从根本上来说,微地形就是对自然景观和风光的整改和利用,所以原始地形的地质地貌对于微地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进行微地形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地质地貌确保所设计的景观适合地质的根本特点。例如对于基地地质状况,岩石特性及深度等地质地貌的自然资料与地形的利用与改造、地形重塑、地形竖向设计等造景方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

3.城市文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历史,城市的园林绿化需要结合城市的本身文化历史进行设计,这样不但可以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将城市的特色表现出来。城市的文化其实也是艺术的一种,而且从根本上来说,城市的文脉可以看做是城市特有的因素,是影响整个城市发展和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分析

哈尔滨群力丁香公园位于群力新区东北部,是哈尔滨首个以丁香花为主题的丁香公园。该公园总占地面积40.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7.2万平方米。公园内大量的在草坪上运用微地形的变化创造景观。在平坦的场地内创造凸起的草坪,在有高差变化的场地,顺应高差的变化设置草坪。每片草坪上配置的植物乔灌相互结合,从外向内有层次的栽植。

五、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的传统发展和规划模式早就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城市园林绿化微地形的设计,可以试下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升级,并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情况,在未来微地形景观的应用将成为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石青 单位:包头市园林局奥林匹克公园管理所

参考文献

[1]肖飞,杜耘,凌峰,高爱雄,李元征.江汉平原村落空间分布与微地形结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12(10)

[2]赵荟,朱清科,秦伟,刘中奇,王晶,邝高明.黄土高原干旱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03)

[3]王璐,孙佳,刘海燕.微地形在园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4]周虎,钱多.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J].绿色科技.2012(02)

[5]季立刚,王波祥,李莹.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1)

第四篇:古典园林美学思想景观设计应用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各种造园手法,经过精心,使山水、风景、建筑加以配置的有机组合。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仍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

园林景观;自然;意境;现代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古典建筑史中不可多得的珍宝,它凝聚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社会审美意识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力求外观上的诗情画意及感官上的神形合一,要求园林建筑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将自然景观浓缩在一方小天地中,体现了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实践做法和意境营造都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古典园林的产生说法不一,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中提到在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满足狩猎为主的需求,兼供游赏,称为苑、囿,这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园林。在之后的朝代更迭中,园林一直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明朝中期,全民造园的风气开始盛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私家园林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精品私家园林,大多以小巧精致,色彩典雅为主要特点。私家园林由于受文人画影响深刻,更注重园林意境上的培养。苏州的拙政园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以“接近自然”为主要审美特点。相较于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北方园林由于受皇家建筑风格影响,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体现出皇家气派的恢宏壮阔。如圆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华丽大气的风格与自然山水以及其精妙的技艺融合于一体。不论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所蕴涵的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依然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影响着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自然美为最高境界,将人工痕迹自然化,做到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了满足人们居住、游玩、观赏的各种需求,在造园时古人有意识地将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与提炼,将人为的物质环境和自然山水景观完美融合,从而形成一个饱含诗情画意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园林景观。园林建设不仅是物质创造,更是一种精神创造,是集绘画、书法、文化、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力求自然”的另一特征。归根究底,园林是人造景观,不可能人为地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表达出来,要体现其“诗情画意”则必须依靠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因此在造园时人们往往通过假山曲水来模仿自然,同时以联、匾、石刻等点明主题,由此以产生景观的内部联想。空间塑造是表达“诗情画意”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以达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

二、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理

现代园林景观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如现实环境、社会条件、原料选择等,再现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园林已不现实。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部分功能现代园林景观已无法重现,但现代园林仍提供了一些现代人们所需的中国古典园林所不具备的功效,如满足人们散步、遮荫、晒太阳等。由于现实人们的需求,现代园林在设计时更要着重考虑人们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现代园林在设计时不再刻意追求繁复的装饰,而更加追求园林本身的简洁自由。虽然如此,但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仍然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自然”是中国园林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园林历来都是在表现自然的,不管是现实中的自然,还是人们理想中的自然。追求自然、尊重自然同样也是当前现代景观设计所极力达到的一个原则,这同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模仿自然山水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景观借鉴其设计模式,模仿自然植物的生长和组合模式,形成自然生长的组合恰当的“森林”。这种刻意营造的自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为了追求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因地制宜是现代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又一途径。一个好的设计只有在真正了解,分析场地特征后才能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园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自然美”的追求是不变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对自然本身的尊重,还要求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尤其在近几年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出现了一种力求营造地域自然景观原貌的趋势。在尊重原有植被、地貌的基础上与现代景观元素融合,是园林景观能与周边环境相映衬。

3.寓情于景、以小见大

诗情画意的意境营造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尤为突出,而意境的营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至关重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和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将人和景结合,做到景中有人,景中有画,景中有诗。园林的意境是园林精髓所在。若是把园林比作一个人的话,园林的景点景物便可以看作一个人的躯干,景物是外在表现,而园林的意境就是人的内在修养和思想境界。现代园林景观在构园时根据地域特点突出主题,运用联、匾等对园景点题,将园林的精神形象具体表现出来,达到寓情于景的目的。不同于古典园林的封闭建造,现代园林将园林规划建设和城市规划相统一,即园林融于城市。这需要各个园林景观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联系。园林已经的表达需要依托园林敬畏,因此园林景观的空间构造是园林意境表达的重点。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为依托,利用有限的空间表达广袤的地域景观应用广泛。其一是利用空间的层叠,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在较小的空间展示出丰富的内涵;其二通过蜿蜒曲折的小径,延长游览路径,形成虚实结合之感。

结语

在社会发展不断变迁的今天,现代园林景观不可能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成不变。但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更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精髓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现代园林景观需要展现更多新功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美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又兼具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作者:金艺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培培.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理念与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1.

[2]张超.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之于现代景观设计[J].神州,2012(20).

[3]李晔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J].门窗,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