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探索

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探索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道路、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空间声音景观的类别和组织方式,结合国内外公共空间的声音景观设计现状,初步探索符合公共空间要求的声音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噪声源,调节公共场所的音场关系,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声音景观环境;并在声音景观设计中凸显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使公共空间满足普通人群和视障人群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加拿大音乐教育家莫雷•沙弗尔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声音景观”的概念,这个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声学概念,而是更多地侧重于景观概念,主要用来研究人们对声音的感受①。传统的公共空间设计更多的是强调运用视觉元素,因为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声音元素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声音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消除噪音和预防噪音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去对美好的声音进行规划。另外,声音景观设计同样也可以被用来完善视障人群在公共空间中的使用需求,2008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颁布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公共空间设计被要求符合通用设计的要点和原则②。中国的公共空间设计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在我国有大量残疾人口并且逐渐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公共空间的声音景观设计可以解决和改善这个日益迫切的问题。

二、公共场所的声音景观

通过对街道、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声音景观进行分析,对现存的声音元素进行了解,可以根据音色将这些声音元素分为背景声、信号声或标志声等,也可从声源的种类将这些声音元素分为人工声、自然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声等。

(一)购物街的声音景观

购物街通常是拥有喇叭、公用电话、电子音响等各种人工声源的公共空间。另外,购物街一般为开放或半开放空间,因此具有大量的脚步声、聊天、笑声和其他自然的声音,如风、雨、雷暴、叶子沙沙声、鸟鸣等声源。上述声音的组合使购物街的声音景观生动而繁忙。同时,该环境的声音景观具有即时性,即我们无法察觉和体验已经消失的声音。另外,陌生的外来访客比熟悉该环境的常客对声音信息更加敏感,因为当地人已经在长年的生活中习惯了这些声音景观。因此购物街是一个拥有大量人工声和自然声的公共空间。

(二)人行道的声音景观

人行道上的声光交通灯是一个重要的声源设备,当人们行走和过马路时,声光交通灯为行人提供交通指挥的功能,同样也为有视力障碍的行人提供道路信息,因此人行道是一个富含信号声的公共空间。在日本,一些地方的声光交通灯使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旋律,显示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日本广泛使用拟声符号来进行道路指示,这种做法有助于视障人士区分道路方向,以此来进行准确方位指导。日本大阪市政府曾制定“提高都市的魅力,声音环境的设计”的提议,具体规划设计了道路的声音空间、盲人用信号灯的提示声、公共厕所的提示声、广场的背景声等声音元素。这些措施都是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改良了生活环境中的声音景观,为其他国家声景观应用的发展提供参照③。

(三)车站、地铁站的声音景观

车站、地铁站的声音预报和指示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特点。因此信号声的设计在该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当车在准备关门前离开时,车站的声音指示应当确保准确及时,报警器将在门关闭前提示乘客,所有的声音符号都应当为用户提供安全和保证。2000年,日本政府在车站和机场实行无障碍运输法。为更好、更安全地使用公共交通设施,政府对这些已经使用超过十年以上的车站和机场的声音预报设备进行维护和修复,完善车辆、周边道路和车站的声音预报设备,以建立综合无障碍车站④。其主要完善内容有:①入口的声音标志,显示从地面到地下的过渡。②门票的声音标志,通过检查带有声音的票证显示是否成功通过。③电梯的声音标志。④洗手间入口的声音标志,使用自来水水流的声音来表示。⑤骑行空间的声音标志,有声音和鸟鸣笛声提示。⑥自动扶梯的声音符号,语音提示。

(四)购物中心的声音景观

购物中心是拥有大量的背景声的公共空间,背景音乐也被称为BGM,但公共空间的BGM要确保不会影响到用户的轻松交谈。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声音景观调整用户的情绪状况,营造舒适柔软的环境。BGM通常不是立体声系统,而是用大音量的音响进行播放,使得声音在平面上尽可能地传播得更远。现代化的市场和商场都会认真的选择BGM,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愉悦的购物氛围,延长用户的浏览时间。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IwamiyaMachiro教授对超市不同空间的BGM影响进行了精确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空间环境相协调的BGM可以真正提高用户购买欲望。在我国由于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都使用了较为嘈杂的BGM,所以对“商场噪音”的批评,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如销售人员的宣传,LED的广告声,反复宣传,收音机销售,以及商场失踪儿童通知等大量的人工声。视觉障碍者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很难区分有用的声音信息。因此,像购物中心这样的公共场所发出的信号声是否清晰易识别显得非常重要。BGM的音量应该控制在听众之间获取信息不受干扰的范围内。

(五)公园及绿化地带的声音景观

公园以及绿化地拥有大量的自然声及文化声,该声音符号在嘈杂的城市空间中显得尤为独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对商业公共空间的声音环境并不是非常的满意,如路边商家的宣传声、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音等,因此城市公园以及绿化地带的轻快的自然声显得美好和悦耳。而城市公园一般多为保留的历史景点或风景名胜,拥有大量富有地域特色或具有历史沉淀的文化声,如果能综合运用以上两种声音景观进行再设计,便更能体现当地蕴藏的人文气息以及独有的历史文化。

三、公共空间声音景观的设计方法

声音景观设计手法有正、负、零等三种设计方法。正设计是指在原有的声景观中添加新的声要素;负设计是去除声景观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要素;零设计是对于声音景观按原状保存,不做任何更改⑤。通过列举道路、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空间的声音现象,结合国内空间声音景观的设计的解决方法,总结出以下4个设计方法:

(一)对噪声源的控制

将各种声音分为高保真音质和低保真度声音。高保真的声音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在任何环境中清晰地听到,这样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轻松。但如果公共场所的BGM广泛分布或太多,也可能会变成低保真的声音,比如在嘈杂的街道上,每个商店都可以通过其扬声器广播一些广告,本来悦耳的BGM可能就会变成噪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信噪比,限制商店的播放音量,并且必须增加指令性的声音,以使视觉受损的人能够听到明确的声音符号⑥。因此,当设计高保真度的声音景观时,噪声源应尽可能首先被控制,并且应该留下一个安静和平静的声音景观。可以将环境元素与声音景观相结合,例如利用隔音墙对街道上的汽车噪音进行反射,还可以利用树林、草丛和水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来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噪音,将噪音对声音景观的影响降到最低⑦。

(二)声音符号的合理化

首先要明确需求,收集人们在公共场合所需要的声音,并做深入的讨论。接下来,调节这些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以便用户可以清楚地听到它们,而不会打扰他人。另外,可以规划指令声音的工作时间,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这样便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并且更多地运用亲切的人工播报,合格的人工播报也可以提高空间的魅力。

(三)用户的社会责任

在公共空间中管理声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支持和责任感。例如,把手机在公共场所调整为静音或振动状态不要外放音乐唱歌。当出现报警提示时,不要大声喧哗和催促。如果所有的人都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义务的话,会减少许多的公共噪音,视障用户也可以轻松获得声音信息。从道德层面来说,公共空间作为一种跨阶层的活动区域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居民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因此,良好的声音环境有助于增加人群间的信赖与熟悉感,进而降低摩擦的发生。

(四)区域特色声音符号的发展与保护

特定的生活声音在特定的区域组合成了特殊的声音景观文化。这种声音景观文化应该像历史遗迹一样得到保护。如果在道路,公共汽车站和城市的其他公空间可以使用这些声音,则会增加区域文化的特殊价值。我们可以用当地的民间音乐等音乐来代替交通信号灯的声音,就像横滨和静冈所做的一样。许多的游客将会被这个充满区域文化特色的声音景观符号所吸引。1996年日本环境厅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日本声音风景100选”,从募集的738件声景观中,评选了包括生物、自然现象、生活文化、记忆联想等类型的100处全国各地的声景观⑤。中国的重庆在这个领域进行过成功的尝试,通过中式传统音乐吸引了许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游玩。

四、结论

声音景观设计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体现声音要素的本身,更应体现当地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声音景观理论的概念,并在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但我国的公共空间声音景观设计仍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声音景观设计标准。在今后的声音景观设计中,应当结合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具有文化特色的声音符号的收集,发掘具有地域性或者历史性的声音景观。在公共空间进行声音景观设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尝试,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人性化设计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8).

[2]邰惠鑫.城市住区的声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3]宋剑玮.商业公共空间声景观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王静.声境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园林绿地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5.

[5]张德顺,李思奇.国外声音景观的研究发展及对我国的启发[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3.

[6]翟剑科.景观空间设计的叙事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7]龙晓婕.城市滨水景观声景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8]曾思瑜.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美日两国无障碍环境理念变迁与发展过程[J].设计学报,2003.

[9]贺扬明.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水景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10]金大磊.浅谈园林景观中的声景设计[J].园林园艺,2014.

作者:彭宇昊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