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

摘要:

以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为例,探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构建和信息化教学组织方式。根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教学任务分解成课前任务、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该课程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2015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研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以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为例”(项目编号:YS20150811);江苏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蓝工程”项目。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1]它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建筑动画是指为表现建筑以及建筑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动画影片。它通常利用软件来表现设计师的意图,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制作出虚拟的建筑环境,让观众体验建筑的空间感受。建筑动画包括建筑外观动画、园林景观动画以及建筑内部装修动画,重点考察的是镜头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为例,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效果。

一、教学分析

该课程是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前期学习了“建筑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脚本与分镜设计”等课程,后续将学习“虚拟现实项目实践”等课程。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课程选择真实的项目,制作招商地产样板房的建筑动画。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摄像机的摄像原理和镜头语言,对三维的场景有一定的制作能力,但在理解和实现客户需求,设计虚拟环境中镜头动画,并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有一定困难。而信息化手段,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降低技术掌握的难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为掌握镜头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辨别镜头角度和速度并理解其作用,能力目标为能运用3dsmax软件设计剧本中的镜头动画,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服务客户需求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学重点是根据分镜头脚本设计并制作镜头动画,教学难点为镜头动画的角度选择和速度控制。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的构建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2]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教师创设了信息化教室,包括学生电脑、教师电脑、无线网络、混合现实设备和互动触摸屏。为了解决学生在虚拟三维场景中镜头语言运用困难的问题,教师将真实的摄像机、三脚架、滑轨、沙盘与数字影像设备相连,这样可以将摄像机镜头运动所拍摄的沙盘场景直接显示在数字影像设备上,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镜头运动的动画原理。互动触摸屏可以播放三维场景,学生通过直接触摸屏幕控制场景的镜头运动,是一个便于小组讨论和展示镜头的互动设备。教师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将动画设计快速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对镜头动画的快速理解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

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了“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平台,将课程重要的知识点提前录制成微课,并且将该课程用到的项目文件、课件、案例库、企业技术标准及项目管理规范都上传至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可以提前下载上课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提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相关知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学习需要,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者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不意味着他们能够适时适地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有效运用知识才是学习的根本。因此,课程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以招商地产样板房客厅展示动画设计为任务,将整个建筑动画设计分解成课前任务、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设计镜头角度、速度和视觉效果。通过小组协作,讨论、设计、展示等环节,共同完成小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项目分工、协作能力。信息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注重课堂的学习,更注重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指向更加集中,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中,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镜头动画的概念和作用,然后,通过平台中的在线测试环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在线测试。在测试完成后,系统会对答错的题目加以提示并显示正确的答案和原理,学生在搞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资源库中寻找室内推、拉、摇和移等镜头动画,并在随后的课堂上展示汇报。通过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课上实施

课堂任务又细分成三个任务:一是镜头的角度设计;二是镜头的运动速度设计;三是制作室内建筑动画。首先,学生在课上展示在资源库中寻找的“镜头动画”的视频片段,分析镜头所表达的含义和作用。以推镜头建筑动画为例,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推镜头”的三种常见角度,即平推、仰推、俯推,并结合优秀的室内建筑动画作品分析推镜头角度与室内空间结构、所表达氛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理解推镜头动画运用的场景和表达的主题含义。作品分析过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下载分镜头脚本和虚拟仿真软件。教师先分析分镜头脚本,确定每个分镜头所使用摄像机运动角度。学生利用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练习室内虚拟空间中推、拉、摇和移等镜头运动角度。摄像机设计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出空间中的被摄物体,教师采用让学生观看企业中常用的项目验收“关键帧构图法”动画。“关键帧构图法”即观察动画中的开始帧、中间帧和结束帧的画面构图;如果这三张构图完美,则最后所呈现的动画角度即为合适的;如果这三张图的构图不美观,则要调整相机的位置、视角范围、高度以及摄像机目标点的位置直至构图完美方可渲染动画。观看动画之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室内动画设计方案,并通过互动触摸屏分小组演示。互动触摸屏中加载了虚拟室内场景,学生可以便捷地在大屏幕上测试动画方案效果,这样的演示使学生理解更直观、更高效。课堂的第二个任务是推镜头速度设计。教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指出作品中镜头运动的速度问题,分析镜头的速度和空间氛围的关系。例如“上善栖霞”是一部介绍南京栖霞山的建筑动画宣传片,该片用匀加速的穿镜头表现春夏秋冬风景的叠幻。“宏村记忆”是一部反映安徽皖南古村落的建筑动画短片,该片镜头速度缓慢,表现了古村落的幽静和闲适。“F1极速之城”是让F1赛车穿越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表现上海快速发展的短片,所以镜头运动速度较快。通过对几个作品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对作品表达的内涵和镜头的运动速度有个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混合现实设备,让学生实际操作物理摄像机,观察摄像机所拍摄的室内环境沙盘在数字设备里的速度变化,体验虚拟环境下不同的镜头速度及其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学生理解镜头运动速度后,完成第三个课堂任务,即根据分镜头剧本制作镜头动画,学生在3D软件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设置摄像机,调整摄像机的范围,设置摄像机的动画,测试镜头的角度和速度,制作镜头动画并将完成的作品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

(三)课后任务

课后,教师提供欧式风格客厅、现代跃城空间等不同风格的室内环境的模型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环境不同风格的室内建筑动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推镜头创造”单元新型化教学设计。

四、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打破原先以老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理论评价、学生互评、业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理论评价占30%,通过试卷进行测试,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互评占20%,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观看其他组的镜头动画效果并进行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学生的最终动画效果发送给业主,业主的评价占20%,主要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90分)、一般(60~80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教师评价占30%,教师通过镜头的角度选择、画面构图、速度与节奏、视觉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元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相互学习。通过该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后,96%的同学认为,“我对上课内容比较感兴趣”;57%的同学认为,“信息化手段对自己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36%的同学认为,有部分提高,说明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作品中也能看到学生运用镜头动画的水平明显提高。课程采用了微课、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预演、互动触摸屏、实拍与三维展示同步设备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将课前、课堂与课后任务相结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孙敏 徐俊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6.

[2]袁纳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通讯,2016(9):44.

[3]孙敏.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