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编制教学设计实践

信息化编制教学设计实践

【摘要】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课程教学设计应更新教学理念,本文以“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编制”为例,创设真实工作情景,对接职业标准,制作微课,建立网络课程平台,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结合快拍仪和专业软件,将传统教学中难以突出的重点以及难以化解的难点,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微课;网络课程平台;自主探究学习;快拍仪

1前言

传统教学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抵御外部媒体的冲击,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想尽办法让课堂变得比外部媒体更有趣。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如何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中难以突出的重点以及难以化解的难点,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施工组织》是土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双代号网络计划”是其重点难点教学章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知识点—例题—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五大问题:(1)理论知识点讲解枯燥,学生在听讲时畏难情绪重,时间久了不能全神贯注;(2)现有的资源中,视频和动画类资源几乎没有,讲解例题时,PPT图片只有题目和结论,中间修改环节一般靠板书进行,擦完就没,课本讲解文字冗长,不容易抓住重点;(3)学生做题照猫画虎,到毕业设计有真实工程背景时不会应用;(4)做完练习,由于练习在纸上进行,教师不能及时放大展示学生的做题情况,如像讲解例题一样统一讲解练习,则讲解缺少针对性且未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即使请个别学生在黑板当堂练习,呈现的错误也缺乏普遍性;(5)学生在课堂上如未理解透彻,课后复习回顾的资源只有课本和练习的结果,无法回顾思考过程,作业正确率低。

3教学策略选择

针对这五大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应当如何更新,设计关键在更新理念:围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创设工程背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规范化练习将职业标准有效渗透到教学中。设计的难点在于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按知识点设计微课,结合教学工具和设计软件共同突破重难点,并依托学习平台实现移动学习。围绕以上设计思路,我采用了如下具体教学策略,体现了较为突出的实际效果。

3.1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开发项目化的职业岗位活动综合训练模块“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编制”,学时为4课时。教学重点设定为:规范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正确计算时间参数。教学难点为:正确表达逻辑关系,计算最迟完成时间。

3.2创设真实情景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用我校的教学楼施工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并设置与实际工作流程对接的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3.3开发信息资源

本课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工程网络技术规程以外,我根据学情制作了双代号网络计划绘图和计算的两个微课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融入了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汇总了本专题的施工员考试资料,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4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中开展和课后拓展。以下是4节课的课时安排。

4.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学生登陆平台分组进行课前学习,浏览知识链接梳理基础知识,观看施工视频剪辑帮助明确施工方法,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4.2课中开展

在线测试:教师首先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情境导入:教师引入本次项目任务:为我校教学楼基础工程编制双代号网络计划,利用真实项目任务创设工作情境。学生则模拟施工单位成立多个项目部进行角色扮演,并以施工员的身份来接收项目任务;项目计划:学生进行项目计划,结合在课前任务中回顾过的网络计划编制的一般步骤,针对本项目分析已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根据未完成任务初步制定计划;项目决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工作计划:(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2)计算时间参数判断关键线路;项目实施:(1)任务一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绘图前,学生首先观看绘图微视频来梳理绘图步骤,通过微视频突出教学重点。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参考学习平台中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查阅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相关规定,辅助规范绘制和自我检查。绘图完毕,项目部间根据评价表项目互相审核,圈点错误,填写评价表。每个部门派一名同学汇报审核结果。审核的过程也是对绘制规则再理解的过程。绘图中学生在正确表达逻辑关系上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难点,教师用快拍仪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上传,请学生试着修正错误。从修正的情况来看,对需要增加节点的错误类型,学生仍不能修改正确。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教师结合错例进行分析,并设置专项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突破了难点,实现了规范绘制。由于计算机辅助编制进度计划是发展的趋势,所以教师演示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将双代号网络图结果导入到软件中,为任务二时间参数计算做准备。(2)任务二计算时间参数判断关键线路学生首先观看算例微视频,回顾图上计算方法和关键线路判断方法。观看完毕,教师引入计算口诀:“ES:顺箭线,箭头相碰取大值,LF:逆箭线,箭尾相碰取小值,TF:开始减开始、结束减结束,FF:后早开始减前早完成”。帮助快速计算。计算完毕,学生操作软件显示结果,核对自己的关键线路判断结果和时间参数手算结果。圈点错误,进行自评。计算中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针对这个难点,教师用快拍仪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上传,请学生讨论分析错误原因。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以下两个原因,1:不习惯逆向计算;2:有多项紧后工作时,最迟完成时间的取值混淆。针对错误原因,教师解析了对应的规程条款;编制简化口诀“逆箭线,取小值”,对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并设置计算最迟完成时间的专项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正确计算。得到了计算结论:计算工期26天,满足合同要求。项目总结:项目实施完毕,学生提交成果,进行项目总结,并在平台上填写学习反馈单。教师结合平台的反馈统计和课堂巡视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并布置作业“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标准层的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编制”。

4.3课后拓展

课后,对知识点仍有不清楚的学生用微视频进行复习,在讨论区提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借助平台上的施工员、建造师考试案例汇编和工程案例汇编和图书资源来提升拓展,以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5创新点分析

本案例的核心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在真实项目任务驱动下,对接职业标准,依托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了岗位工作流程,学习的过程始终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对接。2、信息化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例题思考过程的缺失,自制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突出教学重点;快拍仪能及时放大学生的练习情况,发现普遍性问题,促进教学动态生成,辅助化解教学难点;项目管理软件使结果呈现更智能,更好跟进职业形势;学习平台优化了资源环境,直观呈现,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与学的交流更便捷。3、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的主体多元:有学生互评、自评和师评和学习平台的反馈;评价的内容多元:有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有实施结果的评价,还有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表现的评价,贯穿了教学全程且涵盖了所有方面。

6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导向,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作业中的错误率显著降低。其中所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适合在类似课程借鉴。

作者:陈艺 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DB/OL].

基金项目:

本文系校级项目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高职《施工组织》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