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解析(4篇)

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解析(4篇)

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细则编制解析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配合宁波市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即制定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识的强制性实施细则,编制了属地化的《宁波市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供广大设计、审图、节能评估、建设单位等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细则的编制背景及编制原则,并对细则中重点条文进行了对比解读。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属地化;强制一星标准;条文对比解读

课题来源: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的“中国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的子项之一—“宁波市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咨询服务”(以下简称“咨询项目”,编号:Ref.No.:2-C-CS003)。

一、编制背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此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于2014年10月15日印发了《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科[2014]39号),进一步强调了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性,强化了建设各方主体的责任,通过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和完善实施保障机制,确保强制目标得到落实,并将该项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国家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的考核内容。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4〕165号)相关文件要求,宁波市属于计划单列市,将进入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通道。而在技术标准体系上,由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32-2014)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一星级设计标识在部分技术条文的要求上存在异同。与此同时,由于浙江省“五水共治”和宁波市申报“海绵城市”等属地化因素的影响,课题将结合宁波市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调研及分析宁波市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政策条件、技术条件等,在《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32-2014)基础上,充分总结宁波地区节能评估、绿色建筑实践方面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并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及《宁波市绿色建筑评价实施细则》(2014甬SS-01)修订的成果,重点针对绿色建筑设计各个专业的关键性技术条文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宁波市绿色建筑评价实施细则》(修订)一星级设计标识相关条文的技术相符性进行研究分析,并编制属地化的《宁波市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细则》,供广大设计、审图、节能评估、建设单位等使用。

二、编制原则

本细则在编制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1.与相关标准规范合理衔接

以绿色建筑设计关键因素为主要对象,兼顾各专业的系统需要,与相关标准规范合理衔接。处理好本细则与其他设计规范的关系;处理好本细则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32-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关系。

2.针对宁波属地化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综合分析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与设计方面的经验,充分考虑宁波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采用适宜技术,实现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根据宁波气候分区、水资源分布、太阳能资源分布等的现状,研究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参数、定量指标。

4.鼓励创新,推荐适用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工程实践经验,鼓励采用“绿色”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5.配合宁波市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即制定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识的强制性实施细则。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细则在制订过程中,在《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32-2014)的章节体系基础上,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一星级设计标识在部分技术条文的要求,并结合宁波属地的特性,根据《宁波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4〕165号)及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4〕29号的文件要求,新增了部分章节内容,重点完善了建筑工业化(建筑和结构专业)、BIM(基本规定中明确)、可再生能源定量核算(太阳能光热和太阳能光伏单独设置小的篇章,对应专业)、建筑遮阳(建筑专业)、绿色雨水(给水排水)、再生水(给水排水)、精装修(建筑)等对应章节,同时增加景观专业单独的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设计的前期统筹规划绿色建筑的预期目标,预见并提出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建筑设计的内容,将总体规划思想科学地贯彻到设计中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成果将直接决定下一阶段方案设计策略的选择。绿色建筑设计策划注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技术,强调技术集成与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策划是绿色建筑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设计的方法不同之处。与此同时,细则将对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明确的要求,便与后续施工图阶段的落地操作和审查环节的对接等。

2.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一章中,包含了场地基本要求、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等内容,涉及环境学、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市政规划、建筑物理、园林景观等专业领域,涵盖内容丰富,共分为四个小节:一般规定、项目选址和场地要求、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3.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一章中,包含了建筑空间设计、建筑本体节能、建筑室内环境、建筑工业化、建筑寿命等内容,涉及建筑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结构等专业领域,涵盖内容较广,共分为十一个小节:一般规定、建筑空间布局、日照和天然采光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围护结构、建筑遮阳设计、室内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工业化、延长建筑寿命、装饰装修设计。

4.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

在“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一章中主要从绿色建筑的角度,对选材的标准、节材手段以及材料的使用等进行了规定。内容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领域,共分为六个小节:一般规定、地基基础设计、主体结构设计、改扩建建筑结构设计、工业化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材料。

5.给水排水设计

在“给水排水”一章中,包含了水源选择、给排水系统设计、卫生器具选用、景观与绿化的供水设计、节水措施等,对节水、节能均提出了要求,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本章共分为六个小节:一般规定、节水措施、给排水系统设计、绿色雨水设计、再生水回用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设计。

6.暖通空调设计

在“暖通空调”一章中,主要包括冷热源、暖通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和空调自控系统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理念。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节能和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能效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出的要求和措施。本章共分为四个小节:一般规定、暖通空调冷热源、暖通空调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

7.建筑电气及智能化

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一章中,主要包含了供配电系统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照明设计、节能电气设备的选择与应用等内容,对绿色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本章共分为六个小节:一般规定、供配电系统、照明、电气设备节能、建筑智能化、太阳能光伏发电设计。

8.景观环境设计

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主要包含了场地规划设计、植物选择、水景设计、景观照明设计等内容,对场地规划设计的优化、景观生态效应的提高提出了要求和建议。本章共分为五个小节:一般规定、植物、场地、水景、照明。

四、重点条文解读及比对

本细则在编制过程中与浙江省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32-2014)相关条文进行了比对分析;重点对一星级设计标识相符性进行试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相应条文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以期符合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识的强制性实施细则的要求。各相关专业结合宁波市的属地化情况,提出一些相较于浙江省标准的创新性条文。本细则在《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基础上尽量定量(相关参数的确认可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一星级要求的低限、《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中对应条文的取值及其它参考依据);修订过程中,同时结合浙江省新近施行的重要标准或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15、《居住建筑风环境和热环境设计标准》DB33/1111-2015、《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等地方性的规范要求。在细则的制订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各项条文基本对比分析及一星级可达性分析,限于篇幅,将重点条文对比及分析。

五、定稿调整

2016年5月1日,《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以及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正式实施;其中《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第七条要求: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本细则,在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一星级设计标识的得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中一星级设计要求的各个技术点,进行了核对、调整、修订,确保完全响应省标一星级设计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点;并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的相关要求,修编增加了相应的条文。

六、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及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宁波市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细则》的编制体系及内涵,供其他兄弟省市制定相关细则时作参考,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目前,《宁波市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细则》已于2016年8月22日正式,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作者:胡莹坚 高杰 单位:宁波华聪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条例、标准

[4]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5]第32号,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229-201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二篇:建筑设计绿色化与精细化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开始走向绿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阶段。建筑设计理念从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为典型特征的粗放型建筑向现代的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典型特征的绿色文明型建筑转变。这种转变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精细化

1绿色建筑设计

1.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提高能源的高效率利用,将建筑物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并且在建筑的整个全生命周期之内,用最低限度来影响环境的因素,达到高效率利用资源的结果。

1.2建筑设计绿色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伴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建筑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并开始向新的发展阶段挺进,然而建筑能耗占比越来越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都带来负面的影响。资源、能源作为不可再生品,就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说,它的利用率长期以来都非常低,如果不能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长久下去必将产生恶性循环,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此种情况下,绿色建筑设计便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建筑设计绿色化既充分合理利用了能源、资源,降低消耗和减少带来的损失,又保护了生态和自然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2)从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来看,建筑设计是绿色化的根源。建筑设计只需消耗极少量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1]。如果能够在初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推进建筑绿色化,抓住问题关键点,便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效果。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如何在建筑中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它致力于将人为建筑融入到自然的规律之中,在不损伤影响自然的前提之下充分、合理利用能源[2]。

1.3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本质

(1)绿色建筑设计坚持节能、自然、健康、经济及适应性高的原则。在建筑设计的各环节都充分考虑到能源的消耗,并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能耗。建筑设计绿色化在声音、光线、温度及室内外环境等方面极力营造一个既舒适又健康的高规格生活空间,格外注重对原生态的保护,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升级换代,在设计时就提前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3]。(2)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绝不是简单的将绿色技术和产品进行堆砌,不考虑其适用性的盲目应用,反而会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绿色建筑设计既要围绕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建筑使用中的体验与舒适性,又要发挥天人合一,充分的考虑建筑对自然、对社会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短路径。只有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铸就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师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如何让人在建筑里更健康更舒适。精细化设计要充分把握住户的生活需求,高质量、舒适度、人性化才是精细化设计的定义和出发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的运用,使设计者在初始设计阶段就能够分析、预测出项目在建成并使用状态下的真实表现,促进建筑设计向精细化设计方向加速转变。精细化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设计流程;②工作方法。出众的设计品质需要整体和谐、局部精细来保证[4]。

2.1设计流程的精细之道

合理而有效的设计流程是实现精细化设计的前提和保障。精细化的设计流程应该包含前期项目研讨、方案制定、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服务、回访总结等几个环节。①初期的研讨主要集中在项目组对项目现状的考察研究,和业主讨论研究及设计任务书的明确;②方案的设计阶段包含整体布局的规划设计、景观方案的深化、多建筑方案的对比和分析、确认结构选型的方案、机电系统以及设备选型方案的确认等。方案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多方案的对比分析,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方案,从宏观层面上控制成本,效果往往最明显。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并仔细考量,积少成多,才能充分的保证控制好整个工程的经济性;③初步设计环节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功能、不同建筑材料的预订上,结构的计算、构建尺寸的确认,机电系统等;④施工图设计则包括建筑、结构、机电、总图、经济等几个大的方面;⑤施工的服务阶段主要任务是设计的交底、配合二次的室内外深化设计、协同出具设计变更、协助各阶段的验收和总验收等;⑥后期的回访和总结,应当安排工程使用后进行必要的回访,各专业写出总结性报告。这也是在为今后的设计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

2.2工作方法的精细之道

精细化的工作方法使建筑设计不再只是孤立的一环。①项目设计配备精良的团队,这些设计者在设计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保证设计满足各方面的需求;②规划、景观、建筑、室内设计及商业策划并不都是孤立的环节,类似设计的配合能够充分完善项目的合理度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品质。在同一个项目中他们的工作是多学科的有机协调和同步互动,这也是一个出色设计作品的基本保证;③客户的参与。一个出色的设计是设计者通过和客户积极沟通、相互激发得来的。在符合各项法规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将客户的想法与要求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是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小处如果无法精益求精,大处就无法更上一层。出众的设计品质需要靠整体稳定和局部精细来保障。使建筑的每一处都能够让使用者获得最大的舒适度和愉悦度,这要求我们在细节上发挥到极致,在设计上一丝不苟、考虑周全,追求高品质。精细化设计是让设计品质提升、品牌形象树立的重要保障。

3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绿色化、精细化已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它一方面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促进了人、建筑和自然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效益的充分协调一致。

作者:武宏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雅,高庆龙.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J].建筑技艺,2011,(Z6):64-66.

[2]丁海荣,杨延鹤.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1,(10):30-31.

[3][1]张晓东.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管窥[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67.

[4]张昕阳.精细化设计——建筑设计中的细部控制[J].中华建设,2012,(9):122-123.

第三篇:绿色建筑设计优化问题思考

摘要:

绿色建筑设计优化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但是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设计过程与模拟优化脱节的问题,技术堆砌现象严重。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现状和问题,对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要解决脱节现象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明确绿色建筑的性能优化的目标、目前,建筑行业的运作模式阻碍设计优化,以及需要有明确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流程。

关键词:

设计优化;优化内容;优化流程

0引言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陆续地建立了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绿色建筑产品及相关技术也在迅速增加,已然成为建设行业发展的主流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共有253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约2.9亿m2。我国绿色建筑一直处于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我们在看到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必须认真总结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和模拟优化脱节。

1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现状分析

1.1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设计”是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营)里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做得好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各阶段的实施效果。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里,设计阶段投入的资源最少,而对项目的可持续性产生的影响最大;运营阶段投入的资源最大,而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影响最小。因此,优秀设计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所以从方案阶段开始就要考虑气象、能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优化。

1.2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和优化脱节

绿色建筑发展到今天,呈现沙漏式失衡局面,前端理论研究以及后端绿色成果评价,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是绿色建筑设计没有太大进展,并没有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完美体现性能设计优化的过程。所以,在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科研队伍十分活跃,而设计人员却没有主动学习与掌握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技术,往往需要聘请专业顾问来完成设计及技术的推广应用[1]。导致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滞后,很多开发商在施工图阶段才考虑咨询绿色建筑工程师,制定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可这也只能是以“打补丁”的形式出现,根本不能解决技术与建筑的冲突,同时也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2]。如Wilde通过问卷调查和工程实例分析指出,目前的方案设计阶段存在模拟工具总滞后于设计过程的问题,使得建筑性能模拟只能起到评价设计效果的作用,而不能真正辅助设计[3]。

1.3技术堆砌现象严重

由于各阶段缺少设计优化过程,设计师经常将所有的节能新技术都毫无吝啬地堆砌在一个建筑中,却没有考虑节能技术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造成技术堆砌现象严重。而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如在设计都江堰大熊猫疾控中心时,原本办公楼部分采用余热回收,但通过经济和技术分析后发现,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运行情况下,采用热回收后节约的能耗甚至还低于由于热回收装置增加的风阻力所增加的能耗量[4]。另外,固定式遮阳技术被认定为降低夏季空调能耗行之有效的被动式技术之一,但是此项技术不适宜严寒和寒冷地区,反而会增加采暖能耗。

2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关键问题思考

综上所述,性能模拟优化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应该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但是目前来看,设计过程与性能优化脱节,造成严重的技术堆砌现象,所以,解决设计过程与优化脱节的现象是当务之急,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思考。

2.1明确各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内容和目标

绿色建筑精髓在于因地制宜,即“大道至简,回归本真”,以及量化分析各种技术对建筑自身的影响。绿色建筑中对通风效果、采光效果、日照效果、噪声的分析以及节能效果都必须同时进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计算机模拟,只有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铸就真正的绿色建筑。[6]而且应该将绿色建筑的性能(声、光、热、风等)各项指标要求作为设计各个环节必须达到的目标,最终将能源消耗作为各个性能结合的综合目标。

2.1.1规划阶段

规划设计方案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工程建造直接能源消耗,也对运行能耗有重要的影响。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要对建筑的方位、形体、间距、层高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以及满足环境指标的各项要求。从最初阶段到最后的设计完成,要不断地调整和研讨,以最高效的设计方法提供最有效的节能方式。

2.1.2单体阶段

对单体建筑进行有效合理的朝向、形体、空间及热工性能的设计,遵循“被动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因素,保证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1)应该从当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建筑用地等全方位地进行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朝向,从而满足阳光的照射。(2)建筑体形系数是建筑节能设计中要重视的问题,体形系数越大,对节能越不利。因此,要注意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造型,在满足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建筑的能耗。(3)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以改善建筑物内的保暖、通风、采光等自然气候条件,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4)热工性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各部位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的气候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气候环境的效果。

2.1.3能源系统

前面两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降低建筑的能耗,而在这一节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建筑的能效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已有的建筑设计基础上,如何选定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是风机盘管+新风更节能,还是VAV系统更节能?需不需要热回收技术?适宜采用地道风吗?以及增量成本等等问题都需要能耗和经济型分析。

2.2改变建筑行业的运作模式

首先,改变开发商掌握决定权的现状。当前建筑工程从设计、材料、设备、施工、监督再到运行基本上都是开发商掌握决定权,建筑师的权利很小,再加上运作的不规范,基本上都是建筑师提供几种建议型方案,但建筑师都得根据开发商的意见进行一轮又一轮修改,最终决定建筑的造型和施工图。同时,不能对工程的整体建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实现后期建设过程的无数次变更。这样的运作模式,往往都会偏离原始设计理念[6]。其次,加强各专业的沟通和协作。很多绿色建筑技术属于综合性技术,需要绿色建筑工程师与多专业设计人员及相关的技术厂家配合设计。例如优化暖通空调系统时需要绿色建筑工程师根据项目特点,对建筑专业提出围护结构性能要求,对暖通专业提出设备能效要求,并且需要电气专业的配合,最终结合经济型分析确定。但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建造中,各专业各自为政,很少进行沟通和协作。其实这个并不难,绿色建筑咨询师的早期涉入对设计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这个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最后,要改变现在的设计周期定额。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根据《全国统一民用建筑设计定额》的要求,一般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大概周期定额为1~3个月,一般情况来说,方案阶段的时间基本在20~30d(包括申报《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初步设计阶段为2个月,施工图设计大概周期定额在2~6个月内。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包括各专业说明书、总平面及建筑设计图纸和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方案设计阶段时间很紧张,可是此阶段绿色建筑的性能优化却又非常重要,如建筑的布局、间距、层高、朝向等,在目前的时间定额内很难做到设计的优化。

2.3提出绿色建筑设计优化流程

2.3.1网状系统

绿色建筑的设计优化包含了风、光、热等多个元素,可以假定为一个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改变其中任意一个元素都会对其周边元素产生直接影响,对不直接联系的元素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效果(蝴蝶效应)。在网状系统中,即使模拟优化时只考虑直接影响。例如,只考虑“光”对“声”和“风”的影响,不考虑因“光”对“风”的影响而导致的“风”对“能耗”的影响,也会由于每一次的变量多于2个,而不能保证第n+1次的优化效果一定比第n次的好。因此,需要多次的修改和模拟。以“利用声、光、风三元素优化(确定)总平面布局”为例,一般来说要做3×3×3=27轮模拟,在目前工作流程中很难实现。

2.3.2层级系统

层级系统的模型是扁平的。它首先对系统中的元素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元素越重要,在系统中的排位越靠前。因为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元素的排序可能会因项目而不同,每一环节只有(只考虑)一个变量,因此能快速地做出判断。这种系统适用于当前绝大多数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项目。但具体哪个顺序是比较合理的,还需要有经验的人进行判断,而且后一个模拟的优化,很可能也会影响前一个模拟确定的参数,如果变化不大,只能忽略,继续向前进行。

3结论与建议

(1)从方案阶段开始就要考虑气象、能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优化。(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项目设计过程和模拟优化脱节,造成严重的技术堆砌现象。(3)绿色建筑的设计优化主要包括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污染物浓度、能耗及PAR,并且贯穿于绿色建筑的每个阶段。(4)要解决设计过程和模拟优化脱节的问题,需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明确各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内容和目标,以各性能目标为导向,进行设计优化,并以建筑能源消耗作为综合评价目标。其次,建议改变建筑行业现有的运作模式,不能只由开发商决定设计,在方案阶段的周期定额的基础上,加强绿色建筑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协作。最后,可以将网状系统和层级系统用于不同的项目中。显然,网状系统模拟更准确,但所需时间更长,不是一般项目能具备的;而层级系统适用于当前绝大多数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项目。(5)如果有确定的关于性能模拟线性系统的顺序,会进一步改变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的现状。

作者:郑立红 戚建强 陈晖 单位: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修龙,丁建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建筑技艺,2014,(3):16-21.

[2]田炜,丁建华.基于“绿标”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为例[J].建设科技,2011,(22):39-43.

[4]冯雅,高庆龙.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J].建筑技艺,2011,(S):64-66.

[5]林波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环境性能优化的研究应用[R].

[6]李湘洲.谈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几个问题[J].中外建筑,2004,(6):33-35.

第四篇: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

摘要:

绿色建筑设计专业课程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开设时间并不是十分久远,因此教材内容和管理模式等都不够健全妥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梳理现代高职院校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引导;创新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支持途径,一直得到世界普遍认可和关注。部分高职院校在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开始增设绿色建设设计课程,希望能够改变以往过分关注建筑功能和美观设计的教学理念,适量增加绿色环保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后建筑设计实践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侵扰。透过客观层面观察,绿色建筑设计课程过于新颖,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教材和指导方式。所以,尽快针对此类课程科学化教学实践方式,加以系统化探讨论证,显得尤为重要。

1设置全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始终没有统一化的教材,课程和讲义等内容几乎由高职院校自行处理。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放在最后一学期,其间学生已熟练掌握民用建筑设计要点、基础性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知识。在此类状况下开设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应该预先细化为两类结构单元,分别是辅助学生认知理解绿色建筑内涵机理并且确保能够在面对绿色建筑项目时予以精准化评价;锻炼学生研习绿色建筑的基础性设计手法。

1.1绿色建筑内涵机理的教学内容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生命周期范畴之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土地、水和原材料等,减少污染,向社会大众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应用空间,维持和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建筑项目。为了使建筑专业学生深入地了解绿色建筑内涵,需要进行绿色建筑专有评价体系讲解,即透过相关条款阐述认证,令学生切实领悟到绿色建筑的外貌形态、需要达到哪些要求等。不过因为这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繁琐单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考虑适量地融入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力求令学生在全面贯彻评价体系各项要求基础上,完成各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任务。

1.2绿色建筑设计方式的教学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方式教学内容上同样可以细化两类结构单元,分别包括设计要点和技术应用。

(1)建筑专业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民用建筑场地、功能、形象等设计准则,因此在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方式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适当缩减建筑功能、美学等内容,加大各类气候和环境特征的讲解力度,使学生今后在建筑设计中能够自主体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教学过程中结合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建筑体型、围护结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等层面,探讨绿色建筑设计中怎样合理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教学环节中,面对繁多的绿色建筑技术项目适当予以取舍。尽量保证选取技术和建筑设计课程的紧密贴合性,详细讲解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通风、遮阳等技术项目,必要时结合常见案例辅助学生灵活沿用相关技术处理不同环境、气候问题。

2规划组织科学化教学实践活动

2.1精确化校验评估绿色建筑教学质量

校验评估期间教师主要沿用建筑调研方法。即督促学生在精细化调研特定区域绿色建筑前提下,依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标准,透过绿色建筑角度评价建筑项目,汇总各类信息并形成标准格式的调研报告。经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便能够细致化体验绿色建筑的样貌,同时将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知识和实体建筑有机融合。借助绿色建筑调研活动,学习建筑中高超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2.2科学化设置绿色建筑课程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选取。可以选取一些绿色小别墅设计项目,主要是因为该类建筑功能相对简易且造型灵活,并且建筑专业学生通常在二年级阶段已经学过该类设计要点,所以方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处理事务上。如依照特定区域环境和气候特征,在设计之中灵活地融入创新化节能、节水、节材等生态性施工设计要素。

(2)设计地形设置。最好不要做出硬性规定,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确定。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开展前期,必须保证设计主体已经针对当地气候特征、人员生活习惯、乡土材料、植被等状况做出详细化调查。在该类工序流程中学生完全可以选取自身长时间生活的区域或是了解的城市作为设计地点。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针对不同环境特征进行科学人性化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学生选取涉及气候温和的区域,毕竟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规范诉求十分严格,设计中亦缺少节能方面的元素。

2.3多元化评定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

(1)教师结合传统和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确认课程设计的创新化评分标准,确保针对单位指标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权重系数,并且同步开展定量化打分,最后合理评价既有方案。尤其是在传统建筑课程设计评价过程中,选取的指标将细化为建筑功能关系、形体美观、图面表现等;至于绿色建筑方面,则需要结合绿色建筑定义和评价标准,适当地增加室内环境舒适程度、建筑节能、建筑节水和节地、建筑节材,以及建筑和环境保护等细致化指标。确保上述工作处理完毕之后,则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化设计实践,同时增加绿色设计创新指标,确保最终各类学生评分形式的多元化,以及结果的客观化。

(2)设置全新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指标。在迎合时展趋势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导向作用,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监管等工序流程,都能够配备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该类改革目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就必须将绿色建筑规划、结构设计、原材料性能、能源和环境自动化控制等知识点,予以充分融合,令今后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更为高超的绿色建筑技术实践技能。彰显出绿色建筑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管等各个层面的协调组织潜能,保证在绿色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化地促进建筑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有关专业人员沟通,最终愈加高效统一地处理工程实施环节中衍生的技术关联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核心理念是教学会学生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性内涵机理和操作法则。教师构建一类富有针对性、且融合课堂教学、实地调研、课程设计实践等多重要素的教学管理体系,联合科学化的考核评定标准,鼓舞学生在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之中发挥创新潜能,最终锻炼出个体高超的绿色建筑设计实力。

作者:储虹 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建筑设计系

参考文献:

[1]王蕾.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52-253.

[2]董钟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6,22(6):123-144.

[3]傅倩恺.建筑师与绿色设计[J].中华建设,2016,11(7):16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