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实践体会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实践体会研究

摘要:高层办公建筑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新江湾城F区F1C地块商办项目的设计实践,对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要点及需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理念;绿色;人性化

高层办公建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物质技术条件的进步发展起来,它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组成纵横交错的空间,并缓解城市商务使用需求,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高层办公建筑快速大量的兴起,也存在一些与周围环境结合较差,与城市空间的冲突与不协调,忽略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等问题。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不仅需要与周边环境密切结合,和谐统一,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地块现状环境,提升地块及区域品质。同时,需要在外观形体上拥有自身的建筑语汇和特色。新江湾城F区F1C地块商办项目位于上海杨浦区,拥有便捷的外部交通,是以办公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由三栋高层办公及一栋单层商业建筑组成。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87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7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4878平方米,包括11365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主要分布在1号楼的首层、二层及三层,2号楼、3号楼的首层。地下建筑面积为42759平方米,为地下两层车库及设备用房。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1规划设计

1.1规划理念

杨浦区五角场版块定位为上海文化教育中心,打造知识产业园区。本项目作为上海东北部杨浦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目标锁定在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商务社区,设计着眼于打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受到自然的启发,将F1C命名为“峪”,由三栋不同高度的高层办公建筑定义而成,如图1所示。布满露台的三栋办公楼沿着地块边缘布局,将基地包围起来,在F1C内部形成了一个被充分庇护且舒适宜人的公共领域。它拥有便捷的人行系统和近人的空间尺度,并能够在冬天和夏天提供舒适的微气候。这些建筑上郁郁葱葱的露台,重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画面。层次丰富的绿化从首层一直延伸到立面上,模糊了建筑和自然的界限,基地上每一栋建筑都能享受到长幅的内院景观,“峪”像是一个各种活动交融的大舞台。

1.2交通流线

场地交通组织是客户进入项目后,在使用感上最直接的印象,因此人、车、货合理的流线组织对项目总体形象的提升非常重要。F1C地块主要设计三个车行出入口,并在基地内形成完整的交通体系。基地内部车行道路沿建筑环通,宽度不小于6米。地块共设置三个地库出入口,每栋楼各设置一个,车道宽度为7米双车道。其中2号楼地库出入口主要为货车使用。三个汽车坡道均保持合适的宽度与距离,形成顺畅的停车空间。为保证人车分流以及地面商业价值最大化,停车位均设置在地下车库,地面设6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及一个大巴停车位。三栋办公楼的落客区分别位于基地的西侧、南侧和东侧结合办公大堂主要入口设置,使用方便快捷。F1C的人流主入口设在基地的四个角部,人行系统在最大化保证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将人行道远离城市道路,靠近绿色景观,以行人的视角就可以纵观整个基地。在基地内制造了多个次要节点,并将其用小尺度的街巷连接起来,行人可通过这些街巷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步行交通结合景观道路设计,形成舒适的步行交通体系。

2建筑设计

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不光着眼于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基本要求,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及使用者的感受和体验,主要体现在复合和多元化的功能空间设计,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性和可变性特征,将工作场所进一步融入自然和生活当中。

2.1大堂空间

办公建筑大堂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空间,包括出入口门厅、问询接待区、休息等候区、办公楼的水平和垂直交通衔接转换区,也是室外到室内的缓冲空间,是访客、使用者、物业管理者等多类人流汇集的公共区域。F1C三栋办公楼的大堂均为社区开放,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大堂直接从F1C外部进入到内部庭院。三栋建筑的首层大堂和商业一起连接成环形,形成了内外两道商业沿街面,充分激活了基地的商业潜能。同时内外贯通的设计也将三座大堂连同内庭院一起,打造为宜人且丰富的城市客厅。三栋办公楼的大堂均为两层通高,净高7.5米左右,进深10米左右,净面积500~600平方米。大堂均设门禁系统,闸机与电梯厅齐平,方便管理,且对大堂空间无影响。由于大堂高度较高,所以采用底送和顶送两种送风方式保证大堂冷热均匀。

2.2电梯设计

电梯厅是办公建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也是彰显办公楼档次并且体现用户舒适度的区域。F1C内2号楼为三栋办公楼中最高的一栋,共23层,地上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如图3所示,共设置10部客梯和一部货梯兼消防电梯以及2部车库换乘电梯。电梯竖向分区设置,低区电梯服务1~12层,高区电梯服务13~23层,电梯五分钟的运载能力为12%。高低区电梯有各自独立的电梯厅,两个电梯厅的宽度为3.3米,净高3米,尺度舒适宜人,不会过于压抑或高耸。客梯和货梯的载重量分别为1.6kg和1.8kg,速度高区为4m/s,低区为3m/s。采用目的楼层群控系统,能充分利用群组中的电梯动态分布服务区域,以最短的时间响应乘客,分散派梯,使乘客到达时间更短。

3办公空间

3.1地下空间

F1C设置两层地下车库,三个直线型双车道出入口,其中一个为货车出入口。地下机动车停车位共计728个,含15个无障碍车位及110个新能源车位,另在货车出入口附近设置独立的卸货区及3个货物装卸车位,货运与客运分流。地下车库柱网以9米及8.4米为主,行车主通道宽度均大于6米,停车效率较高。地下室电梯厅靠近车行主通道设置,醒目易找,并与车道间设置缓冲空间,避免可能的安全隐患。地下停车采用智慧管理系统,可用视频识别车牌,无需刷卡或取票进场,并安装视频车位监测终端与车位引导屏,指引快速寻找空车位,寻车查询终端可根据输入的车牌号,快速定位车辆,收费采用中央收费与APP缴费,出口不停车收费,提高通行效率。

3.2立面设计

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有其艺术形象。建筑形象能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是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如图4所示,F1C形体较为规整,利用率高,且拥有统一的建筑立面语汇,有很强的整体感和品质感。立面材质主要以玻璃和金属为主,采用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的手法,以1.5米为基本模数,并突出竖向线条。在每个立面的不同标高设计了层次丰富、大小不一,且充满韵律感的露台,并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景观绿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设计理念。立面幕墙设计分三个层次,两层通高的大堂主入口幕墙凹进处理,自然形成雨蓬,保持立面的完整性,且幕墙选用通透性较好的玻璃,使大堂更明亮开阔。办公区域为蓝灰色落地玻璃,保证了所有的办公空间都拥有通透的视野,充分享受内院景观。屋面层设计为6米高的金属防雨百叶幕墙,对屋顶设备有效遮挡,并在视觉焦点区域设计企业形象标识。

3.3消防设计

F1C基地内消防车道的宽度均不小4米,采用沥青路面。消防车道沿高层建筑两个长边或环形设置,距离建筑外墙不小于5米且不大于20米。消防登高场地的宽度为10米,长度不小于高层建筑一个长边的长度,在登高场地范围内,设置直通高层核心筒的楼梯间的入口。F1C地下室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不少于2个独立的疏散楼梯间作为人员安全出口。在两个防火分区交界处的楼梯采用完全独立的剪刀梯,提高楼梯的利用率。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的设备用房及非机动车库的防火分区,除设置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作为安全出口外,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F1C三栋办公楼底层办公大堂和商业分设两个防火分区,办公标准层部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核心筒均设置两部疏散楼梯,办公疏散人数计算指标按6m²/人,每个楼梯的净宽度为1.65米,设置双侧扶手。大空间办公场所的疏散距离,满足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楼梯的直线距离小于37.5米,位于单向疏散部位(室内任何一点至安全出口间的直线夹角<45°视为单向疏散)的疏散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2米,且沿自然通道的行走距离不宜超过18米。

4结束语

高层综合办公建筑以办公为中心,综合了各种功能设施,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的连续起来,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交往、购物、进餐和娱乐。在设计中充分注重使用者的感受和体验,利用绿化景观、风和阳光等自然资源,营造健康的办公环境。F1C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为城市增添一新的去处,不仅为城市争取了更多绿化公共空间,更带动该区域的环境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中高层办公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佳图文化.世界建筑1:办公建筑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许安之.高层办公综合建筑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刘冰 单位: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