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综述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综述

摘要:本文以老年人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以及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从设计的视角提出“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策略,旨在实现养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逐步形成“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体系,实现我国“共享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共享养老;环境设计;老年人居住环境;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社会服务行业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务、生活服务及旅游休闲等领域,从宠物寄养、社区服务、车位共享、专家共享、导游共享,共享经济不断涌现、推陈出新,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截止至2017年,中国老人群体已占总人口的17%,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1],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养老压力,而且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共享养老”的提出响应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3]。可以看出,“共享养老”是我国整合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促进发展共享经济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我国养老新常态发展的新趋势[4]。但是“共享养老”政策实施以来,养老机构并没有真正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方便、低成本的养老服务,未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最终目标,构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由于“共享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对象的心理还保持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他们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这种心理特征导致老年人抵触“共享养老”,使我国“共享养老”的发展难以推进[5]。因此,基于共享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迎合老年人各项心理需求,更好地营造老年人居住环境,让老年人享受“共享”理念带来的诸多益处。

1“共享养老”的概念界定

“共享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强调的是集体式、开放式、自主选择式的共享养老方式,整合养老资源与优化配置养老设施需要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去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需要在有限空间范畴内得到最大化养老资源的满足,从而提升更精准、更高效的养老服务质量[6]。“共享养老”能够有效整合养老资源,解决每个家庭的养老问题。首先,“共享养老”采取开放性、全面性、互融性的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轻松便捷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养老资源;其次,“共享养老”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使养老资源价值达到最大化,解决养老设施不完善、养老资源不均匀以及养老需求不满足等问题;再次,“共享养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可以将养老资源短缺的部分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获取,从而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共享养老”可以将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最大化利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以及优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老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以及智能家居、互联网平台、适老化设备设施的涌现,“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已成为我国优化养老资源配置的具体体现,是顺应我国养老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2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共享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服务主要是为保障老年人在生存、生活、发展等方面的社会需求而提供的专门性服务。目前,养老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照料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精神心理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四个方面。

2.1生活照料的需求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方面的表现与年轻人有明显差异。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尺度逐渐萎缩、肌肉力量逐步减退、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容易造成老年人活动时肢体功能方面的障碍[7];其次,老年人的视觉感知能力下降,对较小的文字、低明度色彩等可视性差的内容无法辨识;再次,老年人的听觉感知能力较弱,对低分贝的声音听不清,紧急情况下产生的警报声也无法输送到大脑系统。因此,需要在老年人活动场所增设无障碍设施,并有专业人员协助老年人完成行走、站立等日常行为活动,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上的服务需求[8]。

2.2医疗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年龄不断地增大,身体随之会发生一些功能退化,如记忆力衰退、免疫力下、关节活动迟钝、降消化功能减弱等,医疗服务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9]。老年人居住环境中需要配备基础的保健服务、急救服务、医疗服务等设备设施,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并依据实际状况定期展开辅助医疗活动,例如举办培训讲座、定期体检服务、提供上门医疗以及增设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等。

2.3精神心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大部分老年人能享受较好的医疗保障,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逐渐显现出来。老年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不仅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还能给家庭带来和睦,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一般情况下,心理需求较为明显的是留守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这类老人会存在严重的焦虑、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被他人尊重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身体健康需求、家庭和睦需求、代际需求、求偶需求等[10]。因此,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精神慰藉,为其提供相应的陪护聊天、心理咨询、老年兴趣班等活动加以缓解。

2.4休闲娱乐的需求

城市中的大多数老人退休之后,因社交缺少导致与社会脱节以及自我价值感缺失的现象,再加上自己的子女独立造成在家中的被需求度、被认同感下降,此时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随之加强。但是我国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十分缺乏,许多老年人被束缚在通风较差、环境恶劣的室里打牌、等,一些身体疾病容易高发,导致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或疲劳过度,引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猝死等严重后果。而部分老年人因为寻找不到感兴趣的娱乐项目,较少活动,血液循环不畅,走路腿脚不灵活,免疫力降低,体质变差,更易出现各种疾患。因此,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搭台”,应重视老人与自然的密切接触、自我价值感的保持以及社交圈子的维持,新旧社区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活动中心和活动场所,且社区开展的活动应尽可能丰富多样,提供绘画、阅读、唱歌、跳舞、体育运动、养生保健等多样化的社交活动,让老年人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共享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策略

“共享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能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的益处,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降低政府对养老产业的管理成本,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养老社会氛围;为更多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破解家政行业用工难现象;促进共享理念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助共赢的共享养老模式。“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高度重视、协同工作来完善该体系,从而形成一套具有科学理论、人文特性和社会价值的老年人居住环境系统。根据目前在“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作者提出了以下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策略。

3.1组建多代际共享公共服务设施

多代际共享是指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儿童共享居住环境中的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金融邮电和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让老年人自然地融入交流、互动的环境空间。建设多代际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空间场所的开放性特征,不应该对空间环境进行封闭、单一的设置,单一类型人群使用的空间虽然能为该类人群提供特殊化服务的活动场所,但妨碍了该类人群与其他人群互动交流,尤其对于老人群体来说,与其他代际人群交流互动是他们融入共享养老模式的途径之一;第二,服务对象的全面性特征,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只考虑某一人群的个性需求而设计,而应该对不同代际人群的不同需求都有所涉及,例如室外健身空间不仅要考虑儿童的游戏设施场所,还要考虑青年人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以及老年人的休息座椅、健身步道、无障碍通道等;第三,空间功能的互融性特征,对不同代际人群居住环境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在活动的内容上和场地上需要具有融合性才能吸引不同代际人群汇集到此处,通过场所的互融性产生多代际之间的互动、交流[11]。在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设计时,应注重空间场所的开放性、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空间功能的互融性,让老年人融入不同代际的生活空间中进行交流,实现“共享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香港乐融轩综合大楼是私人住宅与长者屋混合的项目,居住在大楼内的老、中、青成员能互相关心和照顾,达到“老幼共融”的目标[12]。大楼3层的公共设施有室外游泳池、恒温池、园艺花园和平台花园,大楼5层有健身区、儿童游戏室和活动室,普通住宅单元住户和长者单元内的老年人共同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既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又增加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图1)。

3.2配备无障碍化的共享养老设施

“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配备无障碍化共享养老设施,能够保障老年人方便、安全地出行,享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在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中,需要建筑内外设施均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增加入口坡道、加装电梯、给卫生间配备无障碍设施,并且让老年人与其他群体共享同一套设施,使老年人积极地参与“共享养老”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13]。在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时,首先,设计师应设置坡道、扶手、轮椅楼梯升降机等无障碍设施(图2~图4),为老年人提供稍事休息的场所,而为了防止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材料、构造、尺寸等方面都要做细节上的考虑,例如交通空间要留给轮椅使用者足够的回旋余地、门把手的设计要省力且易于操作等;其次,设计师需要对空间环境做一些特殊处理,尤其在老人活动频繁的室内空间,要加大墙体和门的色彩差异程度,避免使用产生眩光的灯具和反光强烈的材料;再次,设计师给老年人选择的设备设施切忌复杂繁琐,由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开始减退,对于处理复杂繁琐的操作非常困难,应做到空间流线简单便捷、设施操作通俗易懂。

3.3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环境

“共享养老”能够有效地优化养老配置、整合零星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使养老服务更精准高效,从而使老年人更多的养老需求在有限的空间范畴内得到满足,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不仅要提供设施完备的医疗空间和康复空间,还应该设置老年人购物中心、教育中心、会议中心、养生馆等设施,将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居住环境[14]。在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在有限空间内集中最多的养老资源,让老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享受多样的配备设施及服务需求;第二,养老服务资源要符合养老空间的内容形式,不同空间类型配备相应的养老设备设施,使养老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避免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的资源浪费;第三,环境空间要满足养老资源所需要的特殊化设计,使居住环境空间更合理化、人性化。例如上海亲和源社区公寓,社区内硬件配套完备,设置了配急救中心、颐养院、高级餐厅、步行街、老年大学、医院、老年度假村、高尔夫球场、运动广场、舞蹈广场、茶艺室、室等功能活动区,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身心快乐三大服务体系一体化,满足各年龄段老年生活需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5-16]。

4结语

“共享养老”是一种能够实现养老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养老模式,可在有限空间范畴内充分利用养老资源,最大化利用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完善养老保障体系[16]。为促进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结果表明:“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以及服务需求,建立一个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安全、尊重和社交需求的居住环境,将无障碍设计和适老化设计应用于“共享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环境之中,为老年人晚年的幸福创建良好的平台。

作者:李屹斐 郭晶 徐钊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