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原理课程开发研究

环境设计原理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原理》是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和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理论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基于CBE理论为基础,确定“冰山模型”知能课程目标,并提出知识点模块化、多重项目驱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CBE理论应用于该课程,有效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应用知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关键词:环境设计原理;CBE理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掌握环境装饰设计方法,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掌握综合预算和简单技能和技巧,面向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服务等环境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1]。既能够系统的完成环境设计项目所需要的设计策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设计实施能力以及项目管理及评估能力的环境设计师。《环境设计原理》作为环境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启蒙课程,对整个环境设计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是关于环境设计基本知识、方法、原则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在学生对环境设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系统化理论教学。但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而庞杂,且学科跨越大,很难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且该课程为基础课程不涉及具体的项目设计,学生兴趣点也难以得到激发。传统的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且消极的接受,很难实现现代教学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强调了学生能力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纲要目标,及课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特点进行了CBE理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互动教学和课程目标,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确定“三维”课程目标,并提出知识点模块化、多重项目驱动、过程性评价方式,实现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CBE教学理念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教学理念源于职业教育,是指以能力目标为本位的教育,核心是以满足职业或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为宗旨,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2]。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能力目标为本位来构建课程体系,也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将各职业能力目标与课程进行矩阵排列,做到每个课程根据其自身的课程特点与职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一一对应;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是否达到能力进行全面考核。CBE教学根据具体职业所需综合能力确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并制定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课程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与职业有关的各项能力(技能、知识、素养)。(2)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双课堂或多课堂教学。(4)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多维度,突出过程评价,并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

二基于CBE理论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确定“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原理》是为培养合格的环境设计做准备,是环境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启蒙课程,在传授环境设计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本位”的培养。因此,通过对设计行业进行深入调研,结合与企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本着“知能并举、能力本位”的理念对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重新梳理、取舍,并借鉴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冰山能力素质模型)中所体现的个体胜任某一职业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三维”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构建“两阶段四大模块”课程内容

CBE教学是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本着“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强调环境设计工作程序与方法的掌握,重点突出对基本调研方法以及信息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结合环境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策划(Conceive)、方案设计(Design)、设计实施(Implement)和设计评估与运营(Operate)”,探索性地构建了与之相协调的“两阶段四大模块”课程教学内容(见图2)。两阶段即环境程序中的第一阶段设计构思和第二阶段方案设计,设计构思阶段包括设计方法原理和设计创意及其它衍生原理,主要是对环境设计基本程序的讲解、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环境设计形式语言、环境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符号学、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等知识的教授;方案设计阶段包括空间设计原理和设施设计原理,主要是对空间造型与类型、空间建构、室内家具、陈设、室内绿化、景观设施等知识的教授。

(三)强化“双课堂”的网状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了“双课堂”教学模式,一是“理实一体”的课上讲解,二是课下“自主构建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课程、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学术活动完成自主学习。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多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并结合课程项目,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项目的形式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设计策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及设计师基本设计素养[4]。在第二课堂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设计案例、往届优秀设计作品等,方便学生课下自学,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该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形成新的知识。

(四)构建“五个项目”驱动课程方案

结合本课程的四大教学模块置入相应的五个训练项目(见图2),包括课外的分析、调研,课上专题讨论,遵循“能力为本”的理念,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融于项目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同学们对抽象的理论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理解力,不同的项目,要求完成形式也不同,如学生独立或是分组完成。以项目一:小型环境项目设计现状分析为例(以公共设施为例),该项目要求3-4人分小组调研,具体内容要求针对常熟理工校园或常熟市公共设施进行公共设施现状分析调研,围绕设施现状、使用人群的信息反馈、如何改进等方面完成任务。通过此课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计基本程序,设计策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设计调研的程序方法、调研报告撰写方法、调研问卷的设计形式,学会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思。课题分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一系列的项目设置也是为了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成果。

(五)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项目要求在考核方式上也是多维度的。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全面考查学生课堂学习、课外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成果,对课程的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设置了一系列课外的分析、调研,课上专题讨论等作业,并以每一个项目为考核单元,采用了“4:2:2:2”考试模式,即根据知识模块对应的项目训练:环境设计方法原理占40%,主要是对环境设计程序和基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考核;设计创意及其它衍生原理占20%;空间设计原理占20%;设施设计原理占20%。并根据每个项目对应的知识点,制定了详细的考试的评分标准。力求考核内容全面性、考核方式客观性。其次,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成绩评定上采取弹性计分制,如:鼓励学生将课程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或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立项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践与总结

针对《环境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及现状问题,引入CBE理论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施过程中实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事项。第一,依据职业能力,从整体培养方案设计出发,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确立教学目标;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本着“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做到知识要点明确、必需且够用;第三,依附网络课程的建设,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体验互动”与“项目驱动”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四,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综合、客观的考察学生学习成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关键的是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决定了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考核标准的制定。将CBE理论应用于该课程,有效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应用知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环境设计师职业技能的认知。本课程通过两年改革,完成了知识整合、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孟晓惠,王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95-98.

[2]王淑玲,储健.加拿大CBE教学模式带给我的体会[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200-202.

[3]陈亮,林明惠,杜凯.能力素质模型在高校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某省属本科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

[4]李赛男,郭宇刚,杨娇.“实效讨论”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3-36.

作者:孟晓惠 王东 蒋励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常熟理工百姓装饰设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