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海报设计论文

音乐海报设计论文

一、音乐创作构思与海报创作思路的共性

行为上以作品的形式展现给受众,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产生审美臆像,解读作者的情感与意识形态。音乐的创作性是典型的时代特点及热情带来的灵感,这种情况同样适合海报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需要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周边所有事物具有敏感性,也需要设计师有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周边的事物,不断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找设计的灵感。要求设计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意念,整体把握海报设计对音乐元素的结合点,使海报设计也具有音乐旋律的美感,使设计具有视觉的节奏感。两者在创作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新中国成立后反映了人民欢天喜地的宣传画成了海报的主体,同时期各种爱国歌曲也应运而生,民族文化对海报设计、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都是两者创作灵感和风格的源泉,海报和音乐都反映了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超越了民族文化,已成为国际文化的传播者,从这方面来看,二者的创作手法和功能性是相通的。

二、海报设计从音乐作品要素中汲取“创作灵感”

音乐作品构成要素有旋律、节奏、音色等,而音乐的根本要素和基础是旋律。音乐作品要素也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些要素来表达感情和描写对象。这些情感节奏和谐,内敛而生动,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旋律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形式,上行的旋律,适用于表现明朗激动的情绪;下行的旋律,适用于表现平静、伤感的情绪;旋律的平行进行,即同音进行,常表现为安静、思考、等待的一种情绪。”与音乐作品构成要素一样,海报设计作品中,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也可以从海报设计作品中感受到类似于音乐旋律的视觉节奏感。在海报设计中,旋律也是重要元素之一,必须要使整个画面有起伏、快慢、紧凑、舒缓的旋律之分,点、线、面的相互结合,协调搭配,色彩的和谐共融是一副好的设计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音乐旋律的了解,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一幅好的海报设计作品是可以让观者很明显地感觉出艺术作品的韵律与平衡,在这种节奏中暗含了气韵生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如同海岸之波涛一进一退,百灵之歌一起一伏婉转而悠扬,这种乐之音符的跳跃产生的旋律,这种旋律在我们视听中关注的是整体,而不是细节的单个音符产生的变化。音乐的旋律引发着听众再次产生回忆与幻想,唤回欣赏者曾经熟知的印象,从而达到艺术的欣赏。这种节奏与旋律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海报设计,从听觉语言转换为视觉语言,节奏、平衡、旋律刺激视觉的唤醒,这种“不管是音乐还是设计,艺术的节奏都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之上的,节奏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通过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对于海报设计来说,节奏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上,我们将设计对象秩序化、系统化,对各个元素进行整合,这样,观众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例如“尼古拉斯•卓斯乐(NiklausTroxler)爵士音乐节海报运用夸张变形和意识流的手法,在图形中对线条进行巧妙变形,用变化的线条建构爵士乐的精神家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卓斯乐借用爵士乐中‘摇摆节奏’的三连音,使招贴作品中的各种线条交错穿插,用二维平面元素‘时间’来表现音乐中的‘时间’,形成切分音和休止符互相交织的动力感。”另外,还可以对节奏进行重复表现,如同设计元素的重复与变异,重复产生美的节奏,韵律同时产生。这种音乐与设计的旋律审美是一致的,音乐的无声胜有声的空白与凸显的急奏,在欣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受众在听邻近的音符时候去阐释与解读前一音符。同样,我们设计师要汲取音乐的这种节奏、韵律,每一个视觉元素符号都是跳动的音符,让视觉语言产生动感,流动的产生审美臆像,这样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这都是从音乐作品要素中汲取的设计灵感和创作思路。毋庸置疑,在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与在音乐作品中音色的旋律相通,色彩与音色能刺激人们的感觉器官,感受绚丽、明快、沉稳、激情、浪漫等多种生活体验,艺术把这种体验完美的展现,事实证明,在“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艺术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黑色—玄乐、人声,红色—铜管、鼓,蓝色—木管,黑色、红色、蓝色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代表不同的乐器,但是这种分类与各个音乐家认识不同而各异”,“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蓝色—长笛,玫瑰色—单簧管,红色—铜管。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蓝色、玫瑰色、红色展现了不同的乐器,色彩与音色是可以互通的,且联系非常的密切,艺术家们早已发现其中微妙的和谐与统一,不然,色彩与音乐割裂,唯有目盲与耳聋者可为也,普通受众的视觉与听觉神经系统在大脑中交换信息与融合,如酒中水与纯酒精,不可分离也。譬如“当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第一次倾听到贝多芬的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那热烈奔放的旋律时,曾激动地将它描述为橙红色的调子。”橙红色与红色都是热情洋溢的节奏与旋律的代表,对于受众能够产生相应幻想,心理上与生理上都能客观产生联想,橙红色的色彩显示了它本身的魅力。从相对的另一方面来看,“当人们静听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中的葬礼进行曲那缓慢伤感的节奏时,则会自然联想到压抑、低沉的蓝紫色调,这便是听觉与色觉的同化与转换。”蓝紫色是抑郁的象征,从这个心理角度分析,音乐所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海报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多听经典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对海报设计创作受益匪浅。反之,如果我们一意孤行,擅自分离感官系统,限制抽象思维,局域性进行创作,最终的结果是闭门造车,受众不再接受我们的艺术作品,可能会贻笑海报的一叶遮目创作赘限之举。

三、从“音乐符号”中提取视觉化的设计元素

音乐符号是音乐中唯一呈现给人类的可视载体,是听觉艺术中唯一的视觉化元素。在不同的音乐中,人类的大脑会产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也会产生许多抽象的音乐符号。而具象的音乐符号又包括五线谱、数字以及各种乐器的造型等。伴随着这种由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得到由具象到抽象、实境到虚境的升华,体现出实境的创造意象和目的,体现了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统帅地位。从音乐符号中提取视觉化的设计元素为海报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音乐符号属于图形化的语言,海报设计以这种图形语言作为传播媒介,起到准确传达作者主题与思想情感的作用,象征性的运用这种语言符号就如同“音乐符号通常代表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价值,是与读者达成沟通的直接元素。”譬如“1989年安东尼•布雷斯顿三重奏招贴作品,卓斯乐采用五线谱底纹和红黄蓝三色暗示音乐会‘三重奏’的主题,以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锯齿形、直线、曲线等抽象图形符号构成斑斓的画面。”不仅迎合了音乐的节奏,还与荷兰“风格派”与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理念相契合,设计与音乐的整合体,反之,单一的节奏与统一也难于在平面设计欣赏中被解码,受众的审美难以得到共鸣。因此,海报作品的张力还需要二者兼顾,否认任何一面都是有失偏颇。又如“在这看似纷繁交错的画面中,人形、架子鼓、萨克斯等图形若隐若现。整幅作品充满了跳跃的音符,彰显了音乐会狂放不羁的主旋律;”这是对音乐符号的完美诠释,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在海报的设计中我们正是通过“音乐符号”对空间的置换转换为视觉图形,采用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

四、结语

总之,海报设计元素之间的文化整合与形式的协调能够给受众美的享受,当受众用审美态度进行解读音乐海报时产生相应的快感,自然联想到生活经验与幻想,否则,杂乱无章的排列与生搬硬套的模仿与复制,容易遭到当代设计的摒弃与厌恶,同时它也违背了创作规律,创新成为了空虚的清谈,便会失去时代的意义。因此,在海报设计中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结合,高雅和通俗的渗透,传统和现代的交融,海报设计从音乐作品要素中汲取创作灵感,不断地为海报设计创作提供无限的创意空间。音乐元素与海报设计的结合多元化的存在,为海报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灵感源,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形态。

作者:张红岩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