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产品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立足岭南师范学院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引入CDIO模式进行产品设计课程族的建设。在传统的课程群基础上,以“运作”为目的进行产品设计课程设置,资源利用更为合理,同时也为教师的自主研学部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CDIO;产品设计;课程建设

引言

产品设计系列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课程群重视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追求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整体性和综合性[1]。我系引入工程教育的CDIO教学模式,结合产品系列课程群建设,提出有利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运作”为目的产品设计课程设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其内容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倡导“做中学”及“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学习”。其理论显示出从理论到实际运用过程的递进关系,“运作”是整个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模块,对应到产品设计课程的内容,则是产品的市场化。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将每个设计做到最后一步,最大化设计的完成度,才能提高产品设计课程讲课效率。将不同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有利于初学者快速掌握学习节奏,对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有一定的缓解。(如图1)中显示的是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也是大部分院校采用的形式。这种T形课程设置的好处,能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弊端就是没有太多的实际的设计环节,既“运作(Operate)”部分无法在课程中显示出来。各个课程群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学生对于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无法很好理解。这就可能出现,有些学生课程作品都完成得非常好,但无法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一)层进式课程设置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产品系列课程的改革中,提出层进式课程设置。层进式课程设置是在递进式教学的基础上。递进式教学源于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在集体教学和个体教学间构建最佳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2]。而层进式则更强调不同课程中同一项目的衔接,在调整授课方式的基础上,重点调整项目与课程的融合。在每个课程中,都要求实现构思(Conceive)→运作(Operate)的过程。产品设计系列课程设置,将设计理论与项目结合,强调学习内容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为方便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将项目分为几个阶段,对应CDIO的几个内容。其中产品设计Ⅰ的课程,主要进行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的学习,即是设计方案的构思部分。在对应的项目引入后,我们一般将项目的第一阶段交由学生来做,学生在产品设计Ⅰ中完成的项目部分都是构思、草图、建议等内容。项目后面的部分对应的是“设计”和“实现”的部分,由产品设计Ⅱ和产品设计Ⅲ的课程对应完成,(如图2)所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项目引入下,参与到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简单的将项目行进阶段进行分割、对应并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并不完善。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并不能单纯地分开几个部分给不同的人进行操作,不能等同于流水作业上的零件组装,设计师在其中的过程必须是连续的,甚至是反复进行修正的。因此,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进行了参与,则需全程进行跟进。根据自身的情况在项目中参与度不同,来验证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具体的参与程度应该是如图所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的参与度有所有不同,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可能造成在项目的参与度。因此,根据需要我们将产品设计三个课程中设计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软性分割,(如图3)所示,学生都在每个产品课程中都有接触到了完整的设计过程,但学习重点有所不同。这种非硬性分割项目阶段的做法更适合产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同一项目单纯由低年级学生进行,有可能无法进行到最后,由高年级加入组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同年级学生的构思中课程中进行,授课教师进行把控,能避免组队中高年级过多干预低年级学生的设计过程。

(二)向心式教学

由上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CDIO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知识(技术创新)、传播知识(沟通交流)。产品设计系列的课程,设置在大学的中后段,这是因为需要较多的设计基础课进行支持。以本地特色产品——电饭煲设计为例,除了常规的产品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外,需要工程基础课程群及CAID系列课程作基础,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实践课程群同步补充。若基础并不扎实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必定会有困难,但并不是无法继续,项目的压力会迫使设计者进行更多地自我完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现在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也为自学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以实际的案例为中心,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的补充,向项目完成目的中心进行填充。这种自学方式及团队合作的过程完全对应了CDIO的教学理念。

(三)交错式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中的常常用到的“课程(course)”是一个兼具内容和培养过程的重要概念[3],无论是实际课题还是虚拟课题,产品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单纯一门课的理论知识可以解决。以座椅设计为例,如果设计的座椅主要是儿童玩耍应用,除产品课程外还应将材料加工工艺、色彩设计等课程纳入课程群中,进行知识的补充;如果设计的座椅主要用于办公环境,则需加入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等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开放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固定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4]。不同的课程群交错,补充了单一课程群中的不足,又避免内容过多课程群的臃肿。设定课程目标,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融合,课程设置具有一定模糊性,为机动调整课程提供可能。通过复杂课题的训练,在既提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累计了实践技能经验。强调的是不同背景前提下的课题解决方案,寻找众多研究问题或实践方法之间的共性。

二、合理引入自主研学部分

(一)共建工业设计课题平台

在CDIO理论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作。对于设计专业,“运作”最重要的表现是将设计进行市场化。每年课程中学生的设计作品数百件,没有针对性的设计,这些设计将没有意义。相对学生也无法在设计作品中得到适当的市场引导。因地制宜进行平台建设。我系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调整和改革,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研团队。其中,智能电器研究团队主要的合作对象是本地的电饭煲生产企业。每年固定为合作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课程中间开设实践环节进驻企业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平台能不断累积自我产品设计的经验,保持设计的手感,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有感染力。作为企业的非专职设计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而这样的累积也为长期与企业合作提供基础。学生在实际的课题训练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提高设计能力。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训练,能增强地方学生特色,避免教学结果同质化。

(二)课堂内的课题制

“课题制”是设计专业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其前提是以工作室为依托[5],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应课题训练。大部分的课题都是依托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本地企业进行的合作。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学生能在多种课题训练下,设计能力得到较好提高;缺点是这种“课题”大部分都安排在课外时间,如果“课题”多则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甚至部分的课题因为时间问题,学生会牺牲上课时间。这样的课题训练完全脱离了教学轨道,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将部分课题引入课堂中进行,少量课题课外进行,能有效地改善时间不足的问题。以实际课题为目标,贯穿全部课程。同一时期,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相同课题,还可促进不同年级的团队合作。导师制的引入,能有效调整师生比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导师的引导下,在任课教师的时间安排下在课程中行进。

三、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

首先,核心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工作量。无论是层进式课程设置还是交错式课程设置,学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消化。课程设置需以人为本,合理安排难度的同时也需考虑学生的精力分配。否则,学生对设计可能产生倦怠感,课程的持续,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课程群的概念,在课程开设初期能从宏观角度把握这类问题。其次,合理安排产品设计课程群外的课程系列。大学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锻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大环境下,产品设计已经不是唯一的出口,现有设计方向还有服务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系统设计等。与产品设计课程群并列的相关课程,对其他方面设计有一定的补充。这样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既完善了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以UI设计为例,由于热钱流入的缘故,UI设计需要的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有扎实的设计基础,转型进入该行业压力很小。多设计方向设计课程群能有效补充核心课程中没有涉及的设计方向。

四、总论

工业设计专业距今也已发展近三十年,在不同层级的校园都开设这个专业。本文从岭南师范学院这个普通本科院校出发,引入CDIO理念建设核心课程——产品设计课程群,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课程的研究也将先进的“课题制”、“导师制”优化融入到课程改革中,建设良好的优势课程建设的机制。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为工业设计的核心课程群,具有带动作用,将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等有效联系在一起,对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6]。在本次的课程改革中,重点是合理地分配学生的精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规律性和规范性[7]。如果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后的课程很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过饱”,无法消化。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翔陈晓鹂.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构建与教学创新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5(6):94.

[2]王玥.高校产品设计本科专业“递进式”基础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29.

[3]张帆赵一鸣.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构想[J].中国培训,2017(06):55-57.

[4]辛向阳.设计教育改革中的3C:语境、内容和经历[J].装饰,2016(7):126.

[5]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13(3):125-126.

[6]伏虎.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工匠”精神[J].艺术与设计,2017(07):143.

[7]吴放王玥胡晓军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核心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学周刊,2017(09):17.

[8]刘志勇.基于细部设计研究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设计,2017,30(3):38—40.

作者:谭锦华 万福成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