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意象文化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

色彩意象文化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中国色彩意象文化,接着分析了当代中国色彩意象文化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色彩意象;数字化产品;时尚

概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倡导的“互联网+”主题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数字化科技不断推进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今市场上关于数字化产品非常丰富,品种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讲,我国还没有在数字化产品领域形成比较统一的带头企业,常见的市场竞争状态多为小企业分散竞争形式。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自身设计的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是企业面临的难题。而关于企业数字化产品竞争力中,色彩文化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设计,从而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了企业销售情况随。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色彩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代中国色彩意象文化

中国人的色彩文化有异于其他国家的色彩文化,中国人对某些色彩的认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从古至今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的色彩文化内涵不断丰富。21世纪是和平的世纪,也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纪,因此在大力倡导设计要具有民族性的今天,我国特有的色彩文化在我国走向世界过程中受到充分的重视。青:古代中国人民把青俗称为蓝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色彩种类的丰富,青与古代中国人民色彩认知略有不同,其主要是指浅蓝。青自古至今都代表广博、沉静、理智,当代中国人们把青应用与设计之中,主要含义代表了科学与探索精神,并赋予其例如冷静、智慧等力量。赤:从繁体字构造可以看出,赤由火而言,赤代表的是大火的火光颜色,也是一种暖色,具体的说赤代表的颜色即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赤属于吉祥之色,古代人认为这种颜色能给赋予人吉祥和驱魔辟邪的效果。当代人和古代人有着共同的感知,当代中国人认为赤是喜庆、幸福的,这可以在很多节日中例如春节等得以反映。因此,在中国的数字化产品中,红色被设计师们广泛应用。黄:古代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土地是中国权利的象征,因此黄这种色彩也被付诸以尊贵的地位。在中国传统宗教,道佛儒都以黄色作为最高的色彩。黄代表富丽堂皇,不仅仅是古代,当代中国也是如此,不过随着时展,黄具有了一系列的引申含义,现代人更加追求黄色的光明、纯洁和轻快。白:从我国古代沿袭下来的丧事可以看出,白在我国传统中是不祥之色,古代把丧看作是丧色,代表着死亡等不祥之事。然而在古代文化作品中,白又有一定的引申含义,例如传统中国画中白色作为一个基本色纳入到作画技巧之中,被成为“留白”。当代中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白色逐渐表示尊贵、明亮和清纯之意。黑:传统中国将黑视为水,黑也代表了北方严寒的冬天,在宗教中,黑色意味死亡与新生,其代表着人死后通往西方极乐世界。因此,黑色在传统中国褒贬兼。当代中国,随着文化的发展,黑色逐渐表示尊贵、神秘以及稳重,其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中常常与白色相搭配。总之,中国当代色彩意象文化离不开传统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讲究五行对应,相生相克。这些都跟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相关,例如道教中的阴阳太极图,就将阴阳以黑白二者表达,将其对立。当代中国数字化产品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这一理念,例如著名的“虚实相生”审美原则就来源于传统中国文化影响。

二、当代中国色彩意象文化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和时尚,随着科技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并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作为高科技产品的数字化产品,其设计、推广必须和时尚相关。根据研究标明,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和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息息相关,时尚的方向也是一种流行色的导向,据了解,数字化产品经过色彩的包装、加工可以产生巨大的增值效应。例如在手机市场中,摩托罗拉企业设计的手机产品面向市场推广其手机时,玫瑰红色往往比其他颜色要贵,并且根据销量调研,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观的红色也比其他颜色的手机销量要高很多。从性别角度来谈,女性在挑选手机时,其外观比性价比在女性选择手机时更加重要,因为女性对色彩相当讲究,手机不仅仅是女性的一种通讯工具,其还是女性的一种装饰品。男性在挑选手机时,也无法忽视手机的外观,例如男性在选择苹果手机时,往往选择土豪金色,因为其代表一定的地位。再比如冰箱、微波炉等数码行业,色彩搭配色彩包装也越来越受到此类企业的重视,企业在生产数码产品时也越来越讲究。因此,企业在设计数字化产品时,应当重视色彩因素,在不降低产品的核心科技含量的同时,利用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或喜好心理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进一步取得市场占有额。

总结

总之,中国色彩意象文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受着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其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色彩的设计,企业只有在不降低自身科技含量的同时,认真研究消费者的时尚心理,对其产品进行色彩包装,才能够设计出让人喜爱的产品。

作者:李华刚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杰,孔繁昌.数字色彩表现形式初探,2011.

[2]孔繁昌,周顺芬,胡杰.数字色彩混合形式解析与应用,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