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资源课程建设探索

产品设计资源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

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课程团队以微信平台搭建了辅助课堂教学及资源共享课程网站,通过夯实课程基础、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资源特色,实现了课程的多级联动、共建共享。设计知识三维向度延伸的三个空间属性是普适性、统合性和传承性。稳定微信平台建设应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知识开发者”转变、由“本位者”向“牵引者”转变。

关键词:

微信平台;产品设计课程;产品设计资源共享;多级联动;共建共享

一、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微信平台的实现

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平台的实现,一方面借助网站平台,一方面借助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广度上增加学习者的访问量,深度上通过资源内容加强学习者的黏度,促进该课程相关资源的传播,建构学习共同体。

1.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微信平台的搭建

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除了建立相关课程网站之外,还在拓展资源的建设中,相应搭建了两个微信平台作为产品设计课程知识学习的补充,一个是与课堂连接紧密的“太工产品设计微课堂”;一个是有一定拓展空间的“CAD和CAM及CAE教育工作室”。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实现产品设计资料、设计赛事、教学日历、视频再现等传统功能。此外,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应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问题,在微信平台搭建留言问答接口,便于学习空间的拓展,增强学习者对该微信平台的依附,做到问答及时。利用微信平台具有及时转发的传播特点,将设计资源迅速传递;同时,为了便于学习者对于该公众号的搜寻,在微信平台名称的定位上,与课程联系一紧一松地显现于课程网站,共同帮助学习者搜寻添加。最后,便于对接该课程相应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微信平台增强了可移植性,即可在后台进行风格以及功能的设置。在微信平台“太工产品设计微课堂”和“CAD和CAM及CAE教育工作室”中,学习者共享资源、交感互动、正负反馈,借助微信这一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发挥信息化优势,在时空界限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微信平台持续性教学服务的提供

相较于传统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虽然其实现了课程资源相当程度的共享和免费开放,但网站访问量显示出,课程资源的使用量低、人数有限,且学习阶段性强等,除去学习者对网站了解程度和学习精力投入量以及网站学习登陆时间、空间的调整适应性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课程资源自身的建构也难辞其咎。现阶段,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强化开放端口免费,却忽视在线持续教学服务的供养。若要自觉维持学习的持续性,不仅客观上要保障该课程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主观上要求学习自觉及在线教学服务的主动支撑,而这种主动性借助微信平台能最大化地实现在线教学服务,这也是该平台吸引学习者的重要原因。首先,学习者通过订阅号订阅该平台之后,就能形成课程资源的主动推送。学习者虽然是被动地从各自微信端接收到资源,但可以保证资源推送的延续性与持久性,相较于相应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必须要求学习者主动登陆来说,其走向自由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尝试更放松的阅读方式,在信息过量、休闲状态下,愉悦、轻松地通过微信进行学习。微信平台利用朋友圈转发功能或收藏功能进行内容的和自我整理,转发、评论再转发,实现循环扩散,并通过对订阅号关注、对内容评论等功能,使其具有了更好的服务性。其次,实现了教与学信息交互的持续性,及时满足学习者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要求。最后,微信学习端可以科学安排学习进程,以吸引学生〔1〕。学习者在时间安排上自由灵活,能够罢黜时间和空间的界域,按供需选择资源。

二、设计知识三维向度延伸的空间属性

设计知识三维向度延伸是通过微信平台分享,使学习者彼此的知识增长,学习者订阅和关注得越多,设计知识的延伸空间就越广博、开放。其是由个体行为建立并保持的特殊空间,这个空间和朝向关系规定了共同的认知。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桥梁,帮助学习者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以促进知识的增长。这里的空间属性从三维尺度进行分析,即广泛程度:普适性;影响深度:统合性;纵向延续度:传承性。

1.普适性:普及设计专业知识

设计知识通过微信平台传播,利用微信的特点进行有效规划,普及受众面积,通过通俗又具有吸引力的展示形式,介绍设计作品或者设计过程,文字、图例、视频等使专业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这种信息的转移与传递能满足用户分享信息与休闲需要和交流的欲望,拉近了多样化学习者和专业知识间的距离。“身体缺场”的交流模式使得设计知识的学习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相比传统课堂以及相关网站,其传播范围更广、自由度更高,获得专业设计知识更便捷。

2.统合性:行业资讯,提升宣传向度

设计知识相关课程微信平台对应的学习者定位明确,保证了学习者对该微信账号的持久关注度及黏度,便于课堂及其延伸资讯的。前述“裂变式”传播的微信,可以将设计课程及设计行业内的资讯及时有效地、更新。在宣传向度上,如资源共享课程相关微信等不仅补充了课堂知识,而且弥补了纸媒教材信息周期较长的传播劣势。同时,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有效统合了学习者对信息之间的关联。

3.传承性:全面展现个性深度

微信平台是即时、即时回应、操控性强的个性化媒体。挖掘个性深度可以对资源共享课程相关微信进行持续补充和完善,通过建构亲民、有创意的服务方式,提升个性魅力。而微信这种新兴、便利且具有普遍性与快速增长特点的媒介,恰恰有建构设计知识与学习者交流、增加粘度的可能性,便于对设计知识的深度探索。这种模式的传承依赖设计知识的传播需求及工作模式,利用微信庞大的基础用户群以及设计信息订阅、朋友圈的类人际传播特性,从传播的角度增进了相关站点的服务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把现实中的学习者变成了网络的二级传播者,从而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传承深度。

三、延伸稳定的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平台向度

1.树立与课程网站教学服务互为补充的课程建设理念

从课程设置着手,导入多维向度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相关联的资源共享课程系统,通过微信平台链接引入名家名师学术讲座视频资源,同时将国内同类专业优质课堂资源及本校教师优质课堂资源教学情境融入平台,通过持续并及时吸收国内外多元设计资源,不断补充自身资源,以促其更新和完善。搭建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平台与传统课堂及网站建设并行,其拓展了传统课程,强调产品设计知识传播的灵活性。

2.稳定微信平台建设的两个转变

一是由“知识传授者”向“知识开发者”转变。自古至今,知识传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使命,课堂教学的中心聚焦于教师。然而,微信平台的利用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形式,教师必须主动整合自主学习资源,持续进行该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效操作微信后台,便于传授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评价。二是由“本位者”向“牵引者”转变。微信平台的搭建使学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便于创造知识和共享知识,这种交互学习异于以知识、学科、教师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而微信平台将教师的职责从“本位者”转变成“牵引者”,引领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学习,灵活管理设计知识。如今教师要最大化地实现“教”,必须面对多层次、多元化的设计资源,进行有效知识整合,善于主动学习、管理资源。设计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教”与“学”中心的转变,实质是对设计知识资源要素进行了重构,提升了该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2〕。

3.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平台建设应对模式

在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平台的运作中,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及时对自身功能进行动态定位,适应由微信平台提供的教学。对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微信平台的开发不同于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其注重灵活、短小知识的传播。因此,要探索微信平台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及翻转课堂等创新性模式〔3〕。微信的普及性和扩张性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微信平台与网站学习相异,无需做学术时间的分配,亦没有定义时间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支持。微信平台的搭建是一种适应性学习,其可以为学习者开发专题,并找寻相关联设计背景中可资利用的资源;设计互动空间;通过课程互动与动态反馈组织学习,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微信平台,分享资源,共享课程网站〔4〕。平台运作的灵活性适合产品设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主题性模块,方便教师随时嵌入微信辅助教学中,便于控制平台操作,开展教学。

四、搭建产品设计课程相关微信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1.操作方便、快捷

满足多层次学习者需求的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应构筑便于后台运作、灵活通变的微信平台,使其贴近学习者的需求,有效补充教学。借助微信特有的简洁导视形式,产品设计资源构建内容应导航明晰、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充分展现设计资源的适宜性。微信平台应以产品设计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使设计内容层次多样,适于学习者使用各种资源。

2.资源丰富、多样

产品设计课程微信平台应该层次丰富、系统性强,通过专题性的图形影像、辅图文本、交互动画表现、音频视频等形式构建产品设计课程资源内容体系,注重设计知识的宜人性、思维导图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以系统性、完整性、随机性、多维的形式将设计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完善设计资源,加强其丰富性与趣味性,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激发其有效学习。

3.风格、个性独特

产品设计课程微信平台使课堂具有生命力,学习者在获得设计知识与创意灵感的过程中,享受教学过程的愉悦。另外,产品设计课程微信平台应提供交互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学习实用需求。微信的主动推送功能契合学习者的认知思维,提供方便、有效的产品设计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平台接受的广度与推送的持久性,学习者交流协作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建立栏目系统解决学习问题,借鉴微信转发功能促进产品设计资源的快速传播,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可移植性。以微信平台促产品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辅助模式,能够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让其主动参与学习。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能够给学习者很大的学习空间,能够培养学习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

作者:谢玮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成武“.慕课”浪潮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52-56.

〔2〕李素芳,张静,赵亚伟,张雅明.以慕课促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探索〔J〕.科技资讯,2014,(23):186-187.

〔3〕曾飞,堵俊“.城市交通运行控制”精品实验项目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182-184.

〔4〕徐宁,王玫,吴倩“.精品实验项目”建设重在诠释经典和方法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