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组织产品设计项目化研究

针织物组织产品设计项目化研究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掌握知识和技能,对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完“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之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掌握纬编织物的各种组织结构并能够独立分析,对织物结构与面料效果之间的联系有一定认识,且能预测和判断织物的上机工艺;了解提花圆机的工作原理,能进行提花图案的设计及上机工艺的制订;掌握产品开发的工作流程,并能根据市场信息和设备条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掌握经编基本知识,能分析简单的经编平素织物结构;能进行简单的经编工艺计算。

2.项目内容选取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可整合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花色设计和工艺设计。基础知识讲述针织物各种组织的结构和编织原理、外观特征、织物性能及应用领域,是进行设计的基础;花色和工艺设计则是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其中,花色设计主要是对织物图案或结构进行设计与开发;工艺设计主要是对织物上机工艺的设定,包含原料的选用和各项工艺参数的确定等。课程内容有纬编和经编两大部分,但是受学院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条件所限,一直以来教学重点都放在纬编部分,因此课程的项目内容选取也只涉及纬编部分。

3.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构建学习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知识系统,因此项目的设计非常关键。根据课程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及课程模块的相关内容,设计了三个课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分别为圆机面料组织结构与工艺分析、圆机提花图案仿真设计与工艺制订、横机针织面料设计与编织。这三个训练项目既涵盖了课程三大模块的主要内容,又贯穿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实用性。课程的每个项目都由若干个任务支撑,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被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中,详见表1。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项目难易程度,将项目2设定为个人项目,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1和项目3设定为小组项目,由2~4人组成团队合作完成。各项目根据教学进度展开,在时间上有交叉重叠,但不是先后关系,而且完成周期也不相同。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任务设置、任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馈六个过程,项目3“横机针织面料设计与编织”为例给出了这六个过程的具体应用。配合项目任务,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教师课堂讲授为辅的新型学习模式。在工作任务准备阶段,教师在传授任务所需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任务实施的其他阶段,教师要发挥辅导、监督检查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产品开发的流程和方法。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及时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很多任务由学生在课后进行,为了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教师必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监督和指导作用,避免对学生放任自流。通常要求学生每两周提交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书,内容主要记录个人或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自评和互评情况,以及任务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包括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修订方案,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任务,提醒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等,以上工作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此外,教师还要不定期去实验室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提高效率,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并改进操作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同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

1.面料样品

项目1中用于分析的样品不同于课内分析实验所使用的简单结构面料样品。课内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分析简单针织样品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样品分析的工作流程,而项目1是要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的创新设计积累经验。因此,项目1的样品主要是一些有着明显外观效果的花色织物,这类织物用量小、种类多,不适合实验室批量采购,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近些年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及校友会工作的加强,相关的合作企业与校友通常会根据学院需求提供合适的样品,目前已基本能满足项目1的样品供给。

2.实验室开放管理

项目3的编织环节需要在针织实验室完成,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去实验室进行操作。由于各组任务进度不同,空余时间也有差异,因此需要针织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实验室全员参与。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开放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项目3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

为适应新的项目引导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必须进行改革。试卷考核不再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学生的成绩最终由试卷考核(60%)和项目评价(40%)两部分构成。试卷考核的目的是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各章节的知识重点,但考题形式进行了调整,题型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项目评价则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过程表现(50%)、项目报告(20%)、完成质量(15%)和成果展示(15%)。方案中“过程表现”的评定由学生自评(40%)、学生互评(30%)和教师评价(30%)三方面成绩组成,突出自我评价,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而“完成质量”和“成果展示”的评定则由学生互评(40%)和教师评价(60%)两方面的成绩组成,成果展示时需要答辩,答辩题目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项目报告”完全由教师进行评价。

五、结语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已在我校纺织专业针织方向的学生中连续实施了两届,并在教学实践中对项目化教学的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完善。从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都很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认为通过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和实际动手操作,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积极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总之,“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企业需要的针织产品开发设计人才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作者:张艳明 单位:五邑大学纺织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