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教学创造性因素

标志设计教学创造性因素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艺术学与美学也逐步成为现代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标志设计作为平面设计领域中精简性与实用性并存的艺术形式,其创造性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原创性是标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创造力与想象力成为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标志设计;创造性因素;教育心理

一、绪论

现代标志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其他领域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标志设计注重简洁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需具备一定的功能性。标志,以其简洁而独特的表达形式,向观者传递特定信息,并且也使观者感受到美学与标志的内涵。原创性是标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创造力与想象力成为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二、标志设计的创造性内涵

(一)创造性是现代标志设计的本质

创造能力是标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本质性内涵。在标志设计活动中,设计者以自我的思维能力创造出设计成果,以标志的形式展现出来。设计者作为设计活动中的主体,其创造能力与创造素养极其重要。现代标志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者的成果体现着设计者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创造性是人类改造其主体与客体的能力,是人类智慧的突破与集中反映,人类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突破创造中进步与发展。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也正是创造性使文明与艺术的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创造性思维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是其独特性与唯一性,在设计中运用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完成要求。打破固有,挑战传统,设计一枚优秀的现代标志作品的切入点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构思过程需要切合设计的目标主体,从多角度出发,以最切合主题内涵的表达形式设计现代标志。在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学生需要发散思维、繁复琢磨与推敲来进行创作,而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捕捉学生的潜力尤为重要。基于设计过程中创造力的本质,学生能够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中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有助于学习与设计。

(二)设计主题的创造性

对于现代标志设计,其主题与内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艺术观赏性。如何使设计出的作品唤起观者心中的共鸣,主题的深刻内涵与构思在其创造过程中至关重要。设计主题是标志作品的生命与灵魂,而设计者的创造力正是达成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创意的激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使创意深入,主题明确,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

(三)学生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元素

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更需注重专业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含专业性的绘图、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设计理念,等等。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应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多与教师及同学探讨并注重协调合作,以摆脱有可能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设计观念。现代标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设计过程中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支撑起设计的主题与灵魂。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体现。创造性元素并非与生俱来或是凭空而得,而是需要大量的知识涉猎、素材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导向地引导学生自觉涉猎多领域知识,同时提高专业水平,在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启发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个体设计创作中创造力的阻碍因素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与设计者本身的天赋与才能、智力与心力、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关。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及对当下现代标志教育的现状分析,认为在个体创作中对创造力形成阻碍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体天赋偏差与后天认知消极

在标志设计领域,天赋与智力对设计本身与创作挖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先天水平的不一致在其作品中的表现尤为凸显,创造性水平不同,设计者的认知也就存在差距。对创作认知存在依赖性的设计者在创造能力上与认知独立的个体有着明显差距,这一类人群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敏感反应而丧失判断力,也会因此降低创造的效率。而对于在天赋能力上相对落后的个体,则需要更多后天的努力来弥补这一差距。个体的天赋偏差属客观存在且不可改变,作为创造力的阻碍因素是不可逆的。然而在多数研究中,笔者也注意到创造力不仅仅与天赋相关,同时也与非先天性因素如创作动机、情感波动和后天学习有关。若创作者对创作本身缺乏冲动与好奇心,这种动机与认知的消极将会对创造力有极大损害。对创作本身出于被迫的情绪也会使得创造力发展受到阻碍,个体的创造动机与创作需求被削弱,创造性思维也将弱化。思维狭隘、固执己见的设计者在创作中易于惯性化而缺乏创造力。

(二)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与学校教育的权威性限制

在我国现阶段的家庭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家长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落后对于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有一定的阻碍。根据教育部科研司、共青团等组织的研究表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其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越民主与科学。民主式的教育方式与启发式的教育无疑对青少年的创造才能有极大的激发作用。而文化程度相对低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会采取一些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如暴力或过于溺爱等极端的教育方式,而无论是暴力还是溺爱都将对其子女的创造力造成创伤,导致思维懒惰,缺乏创新。相对而言,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其收入也有限,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投资也相应受限。有数据表明,在我国,有半数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其家庭中难以提供其学习所需要的书籍资料。同时,这一类家庭有着安定规律的特点,这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行为上有独立思考时也容易受到家长的批评。这使得这些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严重阻碍。对于现代标志设计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在其创造性上的缺失是不可逆的,对于这种阻碍性因素,在教育中也要相应地与其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而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的权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这对于创造性教育而言是不利的。传统课堂与教学流程束缚了创新性,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填鸭式教学通常以灌输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非启发式的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对这一方式习以为常,对此种教育方式也缺乏质疑。师生的教学通常流程化,学生的思维也趋于一致,这造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降,缺乏批判精神。在现代标志设计日常教学中应竭力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了阻碍,这些因素亟需更深层次的探讨。

四、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创造力的提升

在现代标志设计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创作能力、创造思维的提升与把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推动学生、启发学生,笔者在此也略谈一二。

(一)以兴趣为导向

作为一项艺术门类,现代标志设计的学习与创作也需要兴趣作为支撑。设计的过程本身可能是枯燥乏味甚至屡次失败的,没有兴趣作为支点,设计者很难承受住压力,也很难激发出好的创新点。以兴趣作为导向指导专业性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设计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二)充分实践发掘潜力

在专业性的学习中,理论知识是设计活动的根基,而实践活动是设计创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日常的标志设计活动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

(三)适当调整教师与课堂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应担当起引领者与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有着相较于学生更为广泛的经历与素材,而这些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需要的。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带领学生,发掘设计的深刻内涵,发现闪光的创意点。同时,教师应以更为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使学生减少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与障碍,也有利于学生放松对待创作设计的情绪。适当调整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也是在标志设计教学中提升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创造力作为现代标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是这一学科、这一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在设计作品中追求主题与元素的原创性是对每一个设计者的必然要求。而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教师应更为了解创造性因素的重要性,并体现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引导与启发势在必行,现代标志设计的创造力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张艳萍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4.

[2]于德弘,陆根书.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2-89.

[3]郭君.现代标志设计教育模式探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1):58-59.

[4]宫六朝.视觉传达艺术设计[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5]王伟清,冯新媛.创造性思维教学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益阳师专学报,2001,(0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