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黄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从选地、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巩留县吉尔格朗乡黄芪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黄芪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芪;高产;栽培技术

巩留县吉尔格朗乡地处天山峡谷中的一个盆地,有效积温在2500℃左右,目前,该乡种植有贝母、胆南星、黄芪、当归、地丁、铁线草等十余种中药材。黄芪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

一、播前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黑钙土或沙质土壤。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为主。土壤瘠薄、土层薄、石块多或涝洼地不宜种植黄芪。

2.整地

用大马力拖拉机深翻地30厘米左右,把杂草秸秆深翻入地下。每667米2底施有机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肥10千克后深翻,整平耙细呈待播状态。播前土壤墒情好,利于黄芪种子萌发。

二、播种技术

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14~15℃,因此,4月20日以后开始播种。

1.种子处理

机械破皮:以不损伤种子为度,将种子划破即可,一般用石碾子碾压。温水浸种:用40℃温水浸泡3~4小时,捞出后按种子重量的1%拌入多菌灵,装袋催芽,第2天播种。采用这2种方法处理种子,出苗率可达到90%以上。

2.播种方式

可采用条播、穴播或机械直播方式播种,采用穴播行距35厘米、穴距25厘米挖浅穴;采用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3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厘米左右。条播和穴播适合小面积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大面积种植采用机械直播方式,行距30厘米,覆土厚2厘米,667米2用种1.0~1.5千克。直播具有田间管理方便的优点,有利于间定苗和人工除草。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苗高5~7厘米时开始间苗,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苗高10~12厘米时定苗,按株距10~15厘米留壮苗1株,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近几年的栽培实践表明,适当密植可以增加黄芪种子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黄芪667米2种植密度应以1.8万~2.0万株为宜。土壤肥沃、供排水畅通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地块不宜密植。

2.中耕除草

苗高4~5厘米,即可中耕。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杂草生长快,若不及时除草易造成草荒。一般每年中耕2~3次,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当苗高8~10厘米时第2次中耕,结合定苗。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除草。也可以化学除草,667米2用苜草净150~200克喷雾化除,防治1年生禾本科和双子叶杂草。用药后黄芪生长缓慢,但一般不影响产量。2年生黄芪出土快、生长快,要注意除草,一般人工除草效果差,建议使用苜草净除草,由于是2年生,耐药性强,可适当增加用药量,每667米2用苜草净200~250克,均匀喷洒,防效较好。

3.追肥

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有必要在生长期追肥,以提高产量。1年生苗高30厘米、2年生苗在5月中旬,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667米2用复合肥1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浇水。禁施尿素等氮肥,防止疯长。

4.灌溉排水

黄芪苗期需水量少,根系下扎不需要过多水分,在足墒播种情况下,苗期可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出苗率低,可以采用拖拉机喷灌,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种子或苗被冲走。小面积可以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在结果成熟期,应及时灌水,一般需灌水2~3次,促使种子正常成熟,以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低洼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于根部正常生长。

5.打顶、摘蕾

如果要求根茎产量大,7月中旬需及时打顶摘蕾。通常每年摘蕾1~2次。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白粉病7月初发病,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湿易发病。苗期和成熟期都发病,主要发病部位布满白色粉末状霉层,后期呈灰白色,每层中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叶片枯黄早落。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忌连茬、迎茬,合理密植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44%三唑酮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②根腐病(烂根)5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7~8月。低温多雨、排水不良,易发生此病。根腐病的发生从根尖或侧根开始,向内蔓延到主根,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地下茎部变灰白色水渍状,根部逐渐腐烂,植株死亡。防治此病应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雨后及时排水,保证地面无积水。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根基部,或用石灰水100倍液灌根。

2.虫害

①食心虫7~8月发生。高温、多湿天气易发生。食心虫钻入荚果内,危害种子,可用氰戊菊酯200倍液,或吡虫啉200倍液喷施防治,自花期到荚果期,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②蚜虫6~8月发生,主要危害嫩芽和嫩叶,成群聚集叶背或茎秆吸取汁液,1年发生多代。可用吡虫啉2000倍液、氰戊菊酯1000倍液喷施防治,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五、适时收获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种子可以用收割机机械收割,但损耗大。根茎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翻地,人工捡拾。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干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作者:黄文全 单位:巩留县吉尔格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