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4篇)

畜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4篇)

第一篇: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肥西县各乡镇(园区)相继实施养殖业“二区”划定,畜牧业转型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因此,针对肥西县农业农村和城市发展形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肥西县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即抢抓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遇期,实现畜牧业生产模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提升、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向疫病净化转型升级;动物卫生监督由粗放型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并就进一步促进肥西县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合肥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肥西县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新建或改建的养殖场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与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依然突出。当前,畜牧业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的新阶段,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质量安全、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畜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工作重点。本文对进一步促进肥西县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编制肥西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绿色、生态赋予畜牧业新的内涵,按照种养结合、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协调发展的思路,根据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明确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从养殖业的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生理生产特点和自身规律出发,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力戒不切实际追求大投入、大规模、大场地,因地制宜,促进农户饲养向中小型养殖场转变,形成大、中、小多类型养殖场并存、层级式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适当减少水网地区养殖规模,促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淘汰落后的,与肥西经济、社会、环境要求不相称的生产模式。

2做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

规模化、标准化是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围绕“安全、绿色、生态”发展核心,建立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广有效、实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加强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支持畜禽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提升畜禽场的品种质量;完善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标准,将绿色生态养殖指标纳入标准化养殖项目的考核内容,并实现一票否决制,提高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以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

3做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的投入品的监管,保障投入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兽药经营单位GSP认证工作,开展兽医抗菌药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完善用药记录、养殖档案,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直接使用原料药,禁止使用人用药以及违禁药物,加大假劣兽药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遏制造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二是合理建设畜禽产品检测体系,扩大畜禽产品检测面。准确定位省、市、县三级检测机构的检测内容,根据检测内容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四是建立畜禽产品的追溯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完善养殖档案,在指定位置加施耳标,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相关制度。

4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应免尽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二是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按照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监测方案,重点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三是提高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吸纳专业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水平,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责任和岗位意识,使从业人员能够真正履行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四是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布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加强监测,严格检疫,对检出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五是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应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完善兽医实验室规划,合理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5做好畜禽粪污治理工作

按照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零污染,绿色化要求,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方法。当前广泛使用的有:(1)畜禽粪便处理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模式。粪污自动收集系统能及时的将场内当天所产猪粪污进行收集、脱干,减少了干物质的溶失,为粪污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采取做雨水铅锏、水污分离沟、污水沟上覆盖预制板等办法,使规模猪场干净水与污水得到有效分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粪便通过格栅过滤、沉淀、净化排入沼气池。(2)规模养殖场设计建设相适应的堆粪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池模式。脱干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原料,经过厌氧发酵产沼气,沼气在满足养殖基地日常生活等使用外,可用于沼气发电。(3)规模化养殖场与人工湿地配套排污净化的模式。(4)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与灌溉管道配套沃土肥田模式。主要措施是将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到周边农田果园,在农田果园地势高处建造储肥池,铺设灌溉管网,养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通过管网或自流灌溉于种植业,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5)规模养殖场配套有机肥加工模式。养殖场干粪通过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6)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控制技术,将微生物与锯末、稻壳或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猪排出的粪尿在发酵床上经过微生物及时分解消纳,变为无臭无害的物质,整个饲养过程达到粪尿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7)资源化同步综合利用以及天然小牧场、山场大鸡窝、大棚猪圈、林下养殖等模式。

6做好死亡家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要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尽快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探讨创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根据肥西县实际情况和养殖状况,在实施化尸池(窖)处理病死畜禽,不能适应现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实际,依据农业部2017年7月份新颁布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参照外县市成功做法,在本县不方便建立公益性无害化处理厂的情况下,委托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厂),先试点大型规范的养殖公司,在自愿的的前提下,由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开展病死动物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从2018年起,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我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迈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轨道,长效解决环保、疫病传播、居民生活、土地、处理后遗症等问题。

7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7.1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

根据安徽省农委统一部署,2018年7月1日起全县全面推行“智慧动监”管理新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互联网+”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智慧动监、兽药生产经营追溯、畜禽屠宰加工等深度融合,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产出安全。

7.2强化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案件查办,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举办全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测大比武,提升动物检疫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水平,从而实现综合执法能力质的飞跃。二是强化活畜禽跨区域移动监管。加强跨省、跨区域调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继续强化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促进活畜禽有序规范流通。探索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和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为依托的产地检疫机制,形成调出地“准出”与调入地“准入”的有效联动。三是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到2018年10月,实现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全县覆盖。完善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室管户机制,联网上报机制,常态化开展乡镇畜水产品快速检测,确保畜水产品上市安全。充分发挥县兽医实验室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技术支撑作用。在计划监测、集中检测、检疫检测和国家、省、市风险监测、抽样检测、飞行监测的基础上,加大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H7N9风险排查检测、外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动物投入品检测力度,让技术手段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保障。四是强化生物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保存、使用、运输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违法行为。

作者:董先敏 单位:肥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草食畜牧业发展路径

摘要:本文从粮改饲的意义入手,着重分析了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原则及发展路径,以促进粮改饲政策的推广,加快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粮改饲是政府为了促进粮食、饲草料、经济作物协调发展而出台的政策,设置了内蒙古、黑龙江、山西等10个试点。粮改饲极大地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在粮改饲背景下,我国积极探索从事畜牧业的发展方式与发展途径。研究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对粮改饲政策的推广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粮改饲;草食畜牧业;发展路径

1粮改饲的意义

1.1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草食畜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然而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总量滞后,饲草料的供需缺口较大,不利于草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更新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草食畜牧业生产总量,进而提高草食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1.2加强农牧结合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粮改饲能够兼顾粮食,加强农牧结合,构建新型种养结构。

1.3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粮改饲能够有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以粮、经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等的种植面积,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粮改饲还能够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进而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原则

2.1科学规划原则

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应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使农作物种植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等相适应。例如,我国可以在山区种植燕麦草、沙大旺等耐旱品种。

2.2结构优化原则

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应坚持结构优化原则,积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改变牧草良种少的状况,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积极推广优质高产的新草品种。我国应加强新技术在草食畜牧业中的应用,提高草食畜牧业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人工草地的效益。

2.3机械化发展原则

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应坚持机械化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畜牧业草食作物的种植与收获,以提升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机械存储技术的引入更有助于畜牧业草食饲料的储存,延长其新鲜度,防止其发生霉变和老化,提高畜牧业草食饲料品质,保障粮改饲的有效实施。针对大规模山坡草场种植,更需要将机械化作业渗透到其种植、收割当中。

2.4安全保障原则

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应坚持安全保障原则,加强对畜牧业饲草良种的财政补贴,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畜牧业所需草食植物种植,提高草食植物产业水平,解决畜牧业草食饲料供需不足矛盾,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恢复。

3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路径

3.1引种新型品种

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我国应根据地域环境引进新品种,建设引种实验基地,加强栽培新型玉米、山地牧草、花生等粮改饲相关草食畜牧植物种植,为新型粮改饲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动物新型品种的选择,深入了解各地区的地势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合生存的动物品种。

3.2提高机械化水平

粮改饲背景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应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这是因为只有具备较高的机械化水平才能够提高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增加草食畜牧业的经济收益。因此,我国应积极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运用市场配置作用完成农机设备配置工作。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机械。例如,山区的土地面积较小,必须使用小型的加工机械。平原地区的土地面积较大,使用大型规模化加工机械效率更高。

3.3优化发展模式

在粮改饲背景下,我国应积极优化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可以采取川耕地种草养畜模式,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大面积种植牧草和饲料。并且我国可以采用坡耕地种草人工草场模式,在山区建设人工草地,减轻生态草地的压力。另外,我国可以采用天然草地改良划区轮牧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草地资源,通过补种、围栏封育等方法进行改良,然后实行划区轮牧,加快大型牧场建设,合理制定牧场的载畜量,促进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3.4完善保障措施

在粮改饲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完善草食畜牧业的保障措施。因此,我国应加强重视粮改饲的推广工作,将粮改饲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成立粮改饲领导机构,加强对粮改饲工作的领导。并且,我国应积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粮改饲推广合理,促进粮改饲工作的实施。另外,我国应加强对粮改饲工作的资金管理,积极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专项经费,并确保专项经费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使用,加强对草食畜牧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自科.推广粮改饲,加快甘肃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牛业科学,2017,(03).

[2]加快粮改饲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7,(20).

作者:余清芬 单位:河南淅川县畜牧局

第三篇:草食畜牧业发展对策

摘要:介绍了湖南省龙山县的地理、气候、养殖概况,分析了龙山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龙山县;草食畜牧业;发展;对策

龙山县地处湘西北边陲,武陵山脉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3′-109°46′,北纬28°46′-29°38′,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为288d,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全县南北长106km,东西宽32.5km,总面积3131km2,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之称,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土地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适宜农业发展,特别适宜草食畜牧业发展[1]。据2017年调查统计,全县有草食动物养殖专业户1015户,牛存栏4.62万头,羊存栏12.68万只,其中常年存栏山羊150只以上养殖场(户)591户,存栏牛20头以上养殖户198户,全县肉类总产量2.46万t,其中牛肉产量869t,羊肉产量1502t。草食动物产品主要以活畜、鲜肉产品为主,加工能力滞后,加工设备简陋。

1龙山县草食畜牧业发展优势

1.1从草场分布来看

全县草山草坡宽广,牧草资源丰富,全县草场面积15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47.8%,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0.8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5%,全县成片草场有2188处。全县万亩以上的草场有11处,千亩以上成片草场有345处,尤以武陵山脉为主体的八面山、黄连界、洛塔界、可立坡等四个草场面积最大[2],而且草场覆盖内人烟稀少,加上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2从牧草结构看

辖区牧草种类繁多,野生牧草品种达500多种,常被家畜采食利用的有200多种。禾木科牧草占72%、豆科牧草占2%、其他科属占26%[2]。

1.3从农作物秸秆利用来看

每年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为120多万t。据实测,1头牛一年的饲喂量约为4t,10000t饲料可喂养2500头牛,龙山县年载畜量约30万个牛单位,而实际利用率不足20%。由此可见,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保护与开发利用。

1.4从养殖习惯来看

龙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养殖业在传统农业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而草食畜牧业在养殖业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牛羊养殖历史悠久。

1.5从养殖品种来看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区中脉,是许多养殖业地方品种的原产地,目前草食畜牧业品种以湘西黄牛、武雪山羊、南江黄羊、金堂黑山羊为主,这些品种适应性能强、耐粗饲、肉质细嫩。

1.6从市场消费来看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加之新一轮消费升级,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以草食动物产品需求最为突出。据资料分析,2017年,猪牛羊肉年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80kg/人/年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10kg/人/年,而我国却不足5.5kg/人/年,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加之龙山县里耶古城、八面山烧烤、惹巴拉等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牛羊肉食品的市场需求,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本地消费市场[2]。

2龙山县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2.1草食畜牧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撑

畜牧业是传统的第一产业,基础差,利润小,涉及面广,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没有政策的支持,很难发展壮大。龙山县目前草食畜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没有建立成熟的投融资平台,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

2.2自身条件的制约

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的条件限制,龙山县基础建设落后,产业发展的水、电、路三要素严重制约了草食牧业的发展。三是草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许多草地存在过度放牧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石漠化现象十分普遍,种草养畜的推广力度不够,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

2.3养殖技术落后

广大牛羊养殖户以传统的养殖技术和习惯为主,科学养殖技术应用少,只注重存栏,不注重质量与出栏。饲养方式以白天放牧主导,很少补饲,草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全,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

2.4营销网络不健全

龙山县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只有几个个体贩运商,没有固定的营销网络,主要靠外地商贩进入县城收购为主,以活牛羊贩运为主。

2.5缺少牛羊产品加工企业

全县无牛羊屠宰加工企业,产品(活牛羊)得不到增值,质优的牛羊产品优势没有凸现出来。活畜长途运输,畜产品质量和动物卫生得不到保障。

2.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部分养殖户对牛羊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控意识差,疫病免疫密度不高,存在疫病暴发隐患与较大的养殖风险。

3对策

3.1出台优惠政策,做好跟踪服务

县委县政府出台草食畜牧业发展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引导草食畜牧业成为龙山县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科技人员的职责,搞好草食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管理工作。二是拟定长远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制定湘西黄牛、肉羊养殖扶持政策。从扶贫开发、外资外缓、精准扶贫、农业开发等方面安排扶持资金,确定产业发展路径。三是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入股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草食牧业,创建健康、可持续的金融资本运作平台,成立金融担保公司,开展草食畜牧业保险业务,走出一条“金融+企业+产业”的全新发展之路,让社会资本充分参与产业发展。

3.2优化市场流通环节,拉长产业链条

一是引导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草食畜牧业成为农村养殖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宣传包装,统一购销等方面的实质合作,形成利益连接共同体。二是兴建武陵山区边贸活畜交易市场。为养殖户提供便利的活畜交易场所,让养殖户的畜禽上市自由交易,公平买卖。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信息咨询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让养殖户了解市场行情,同时鼓励养殖户网上交易,跨省市交易。

3.3加强科技推广

3.3.1积极推行科学饲养方式

改变牛羊传统饲养习惯,提高生产性能,推行公、母和幼、青、老分群饲养;因地制宜,因场制宜,科学设计改造栏舍,羊舍采用斜坡高床漏粪羊床,场内设有运动场,设立羔羊保育舍,牛舍采用粪尿分离,配套料槽、饮水设施。

3.3.2加强牛羊品种改良

加强山羊黄牛良种场建设,以里耶八面山湘西黄牛、洗车河南江黄羊、水田坝黑山羊为核心的良种繁育体体系建设,肉羊品种改良主要以种公羊串换、良种互换,避免近亲繁殖,提高能繁母羊繁殖性能、调整羊群结构。湘西黄牛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改良,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等牛的冷冻精液,开展湘西黄牛冷配改良工作。

3.3.3积极推广种植牧草,合理搭配

一是牧草加工,利用农田种植(轮作)高产优质牧草,如墨西哥玉米、矮象草、桂牧一号、牛鞭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晒制青干草或者制作青贮料;二是增加放牧品种,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种大叶迅生槐、刺白花、荆树、马桑等可食性灌木类;三是合理搭配,推广草料与精料、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补饲技术。

3.3.4加强饲养管理

通过控制牛羊的配种、产羔季节,采取山羊秋季配种,冬末春初产羔,秋季育肥,初冬出栏当年育畜生产技术,提高出栏率。配种前和配种期间加强种畜的饲养管理,提早补饲以提高种畜的配种能力,提高受胎率和多羔率。

3.3.5加强疫病防虫工作

定期做好各类疫病的防疫工作,在配种前做好口蹄病、小反刍兽疫、三联四防、山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防疫。还应做好牛气肿疽、牛炭疽、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

3.4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外销渠道

通过市场规律,调控养殖数量,充分、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带动周边的养殖户,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扶持建立养殖示范小区,走专业村、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积极引进资金和外商投资草食牧业产品深加工企业,成立固定的产品流通机构,使养殖业经济尽快走上“市场+公司+基地+农户”运作的轨道。

3.5加大草地治理与秸秆加工利用

通过石漠化治理、秸秆养畜、南方草地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大草地建设、草场资源保护力度,采取治理与放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颗粒料、膨化料、青贮料、氨化料等饲料,创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勇.龙山县山羊养殖污染调查与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7):42.

[2]谢自江.从龙山看湘西黄牛的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2):24-25.

作者:张勇 段天权 唐世翠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兽医局 湖南省龙山县草地监理站

第四篇:智慧畜牧业发展路径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是促进行业加速提档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如何让信息化贯穿畜牧业现代化?关键就是借网发展,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实现畜牧业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与行业实际需求,笔者对智慧畜牧业定义及发展方向做了探讨。

一、智慧畜牧业定义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简单定义,智慧畜牧业是畜牧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畜牧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养殖环境温湿度、氨气、二氧化碳浓度、通风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畜牧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二、智慧畜牧业发展重点方向

1.畜牧生产智能化。畜牧业生产实现智慧化的过程,通俗讲就是智能装备应用+设备物联+智能生产。因此,应加大畜牧业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的应用结合及推广,以智能装备为基础、物联网为主导、信息流为载体,推进畜牧业生产信息化,培育智慧牧场典型,打造智慧养殖新模式。重点可以在生猪、奶牛、蛋鸡等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畜禽品种上,进行智慧畜牧业建设推广,内容包括:智慧育种,以种猪育种为基础,加大信息化育种推广,配置动物发情智能监测装备,构建种畜遗传评估系统,提高种畜繁殖效率。

2.行业监管信息化。以信息化监管和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行业智慧化管理水平。重点是建立现代畜牧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监督检查、信息服务、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畜牧业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建设畜牧业大数据中心,经过云计算处理、大数据分析,实现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流程追溯、重大动物疫情的电子化调度指挥,推进线上线下监管监测一体化。在智慧畜牧业建设中可以结合行业监管服务系统、企业自身溯源系统,建立起全程生产与监管的行业生产管理及监管的可追溯系统,并通过网络进行自动化的信用体系及品牌评判,为区域畜牧品牌推广做好支撑和服务。

3.畜牧产业电子商务发展。通过监管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上网进行线上经营管理,从而推动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和支持畜牧业加工、物流、贸易、电商等企业,创办或借助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创新发展订单畜牧业。探索和推动产加销一体化、链条式线上发展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家庭牧场、合作社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紧密的发展关系。

4.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智慧化。以畜牧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开展全产业链信息化技术及工具应用培训,全面提升行业从业者及管理者的信息化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重点借助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推广智能化、信息化养殖技术,引导企业在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网络化经营管理培训,推动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探索符合山东省实际的电商营销模式,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建议

一是出台智慧畜牧业发展规划或意见。为智慧畜牧业发展定方向,做引导。二是出台扶持智慧畜牧业发展政策资金。加大智慧畜牧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到智慧畜牧业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创新智慧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跨界融合、共建共享、众筹共赢的智慧畜牧业推进格局。四是大力推进智慧畜牧业试点示范工作。创新建立“典型示范、辐射引导、熟化推广、全面发展”的智慧畜牧业重大工程示范推广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成熟一批推广一批,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创新发展。五是强化智慧畜牧业发展考核评价。建立起智慧畜牧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推动智慧畜牧业快速发展。

作者:陶家树 单位: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