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的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网络环境的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传统行业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与教育的结合也日益紧密,而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本文用生态学的视角去看待网络教育的发展,通过对网络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入探究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教育;生态特征;生态功能

网络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介进行的教学交互活动。网络远程教育包括普通高校开设的网络教育以及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技术的成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形态在我国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已经在此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中,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包括网络课程的构建、网络教育基础设施搭建、网络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等。研究者从多种视角出发对网络远程教育进行研究探索,如常规的教育学视角、社会学、管理学等。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的生态学研究已开始起步,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界定与研究,相关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对于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将网络教育系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研究它的生态特性与功能,只有以这个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将生态学的理论与各种研究方法应用于网络教育的维护和完善,才能有效地发挥生态学理论对于网络教育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一、网络教育生态系统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生态学

“生态”是在特定的地段中生物成分及其周围所赖以生存的非生物成分所构成的生存状态和空间。在这个领域中,生物成分与其周围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传输能量,实现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从而形成生态系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教育学领域悄然兴起一了一门独辟蹊径的边缘科学———教育生态学。197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1]其实质是将生态学原理引入教育学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综合来说,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和其周围复杂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和基本原理的科学。它把教育系统看作一个复杂有机的生态系统,将教育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育与其周围生存环境平稳、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网络教育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产业实现了换代升级,焕发了新的光彩。而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人们在知识获取方面得到极大的便利,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学习者获得的知识绝大多数来自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学习来实现学习目的。随着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于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998年4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发表了一份《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的报告,首次将网络与生态学联系到一起。鉴于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它与许多行业广泛的相关性,这项研究提出了“互联网生态”(Inter-netEcology)概念。[2]接下来,我们将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一下网络教育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与之类似,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也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主要由教师群体构成,他们从事网络教育产品的制造,提供网络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辅导答疑等,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者、维护者也是生产者。消费者则从事网络教育产品的消费,通过浏览、下载以及购买等方式使用网络教育资源,这一类群体有学生、网民等。教师、版主、虚拟社区管理员等分解者负责管理和维护网络教育资源,对过时的、质量不高的学习材料予以清理,也定期分解网络废物。网络教育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动态变化的,如教师在网上分享他的课件等教学资源时,他可以作为生产者,而当他在网上下载课件时,就转变为教育资源的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则主要由网络教育产品、互联网基础设施、社会环境三部分组成,网络教育产品指的是可供学习者学习和下载的一系列知识资源;互联网基础设施是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的硬件基础,如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教育网等;网络社会环境是指区别于传统教育环境的一种网络文化氛围,如在构建网络教育环境的过程中组建的学习共同体、网络社区等虚拟学习团体。

二、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独有的特点

互联网与教育事业的密切融合使传统的教育行业实现了换代升级,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网络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支持,网络教育环境也成为人类所处生存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是网络教育系统唯一的生物组成成分,也是该系统的活动主体。因此,网络教育系统作为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特性外,它还有自身的特点。

(一)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互联网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以往我们难以企及的知识资源现今通过网络可以轻易获得。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以生产者快速构建资源、消费者便捷获取资料为目的。各类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互联网为媒介,瞬间传输到每一个学习者面前,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这种开放的学习资源环境既方便了生产者快速呈现各种教育资源,又便于学生获取,使学习者脱离了原来狭隘的学习情境,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二)学习世界的虚拟性

学习世界的虚拟性是网络教育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上的广泛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对于传统学习环境的认知。我们在真实学习世界中接触到的教室、校园、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取而代之为虚拟空间里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学习形式将改变,转换为虚拟的辅导和研讨。

(三)教学交互环境的多样化

网络教育系统的交互性主要体现为学习者与助学者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各种物化的资源的交互。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和学习者处于同一场所中,采用当面交互的方式。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分布在不同的场所,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网络聊天、学习组等途径实现人机双向沟通和人与人之间远距离交互学习。在网络教育系统中,借助交互性学习资源,通过互动性较强的学习形式,打造多样化的网络互动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自我学习的意识,而且在多样化的交互过程中集思广益,改进了学习资源的质量,促进了优质资源的重组和再造。

(四)独特的人文环境氛围

网络人文环境是指在网络世界中由各种人际关系和其特有的文化因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环境。在搭建网络教育系统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虚拟的社区、论坛、学习共同体等一系列组织。个人不再是单独的学习者,而是与来自全世界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学习目的的个人或群体构成学习型团体,共同交流知识,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多向的交流合作和集体知识的构建,促进优质资源的再创造,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它生成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环境的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

三、网络教育系统的生态功能

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在自然系统中,能量不断流动,伴随着物质的交换与各种信息的传递,使整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平衡运转。同样的,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也具有相似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一)能量流动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的转化。能量流动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动力,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形态的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部不断地流动,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消散。在网络系统中有两种形式的能量流动,一是资金流,社会各界不断地向网络系统输入经费,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系统;二是知识流,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流呈辐射状流向每一位学习者,并且随着积累的增加,知识流呈现递增趋势。

(二)物质循环

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需要能量,也有赖于地球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流动,而物质成分则不停地循环往复。网络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自然物质与非自然(人工)物质不断地相互传递、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物质主要是指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非自然(人工)物质是指经费、人员、基础设施等,是网络系统的主要成分和物质主体。通过自然物质与人工物质的不断循环、建设、重组,实现网络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保持和增加网络系统的活力。

(三)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中,维系系统健康运转的基本功能除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外,还包括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网络教育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物质流在不停地循环,信息传递则不同,它是双向的,既表现为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表现为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如用户在网上进行学习时,是网络信息流向学习者自身的过程,当用户上传学习经验、提交作业时,则是信息流从学习者向网络系统反馈的过程。有序的信息流动,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行。

(四)协同进化

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变化一定会给其周围赖以生存的物种带来生存压力,使这些生物发生变化,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又会影响到其他的物种。自然系统中各种生物互相依赖,共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协同进化。在网络教育系统中,各个生物成分之间也有着协同进化的关系。如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学习者作为消费者,在其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学习需求不同,对网络学习系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如教师群体会在学习产品选择和制造上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则会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定上,依照学习者的反馈进行调整,不断地完善网络学习系统。分解者清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分解网络废物,给生产者在制度完善网络环境方面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源。

(五)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自然系统中,各种能量的生产、消解趋向于平衡,即生物系统中各种成分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补偿,从而使生态结构和各种功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保持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网络教育系统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网络教育系统达到生态平衡,是指要保持网络教育系统投入与产出相平衡。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人工系统,无法自给自足,其能量的供应依赖于社会系统,资金、人员、学习者、各种物质设备等能量流入到网络生态系统中,维持其运行。同时,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输出。生产者如教师群体不断地生产学习产品,供全社会的网络用户选择和使用。同时,网络学习系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量的人才,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网络教育系统还为社会输出了大量可利用的信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就这样在不断地投入产出的过程中,使网络教育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综上所述,运用生态理论分析网络教育系统的发展,探究其运行机制,不仅能够丰富网络教育系统的发展理论,同时也为网络教育的建设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经验,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冉凡敏.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39-140.

[2]沈丽冰,孙涛,戴伟辉.网络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156-158.

[3]赵晗睿.论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才智,2015(19):215.

[4]肖天庆.网络远程教学中的有效交互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作者:陈凯红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