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模式下生态系统论文

大学组织模式下生态系统论文

一、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及政策工具

(一)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

在技术型知识日益成为世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进程中,大学作为产业公司“开放创新伙伴”的角色日益凸显。这种开放创新模式与传统的大学与产业合作“分包合同”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当大学作为知识贡献者参与创新过程时,与企业协同建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风险,增强技术“破坏性创新”能力。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主要表现是:第一,大学科研团队具有探索兴趣驱动科研可能性路径的能力。当这些科研活动是围绕产业团队所提出的长期性科技难题而开展的,他们就会从大学获得必要支持,从而确立由产业利益驱动的科研优先战略。第二,科研团队是新生代研究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科研团队与博士培养项目形成联盟,能够为开设“产业博士”(industrialPhDs)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第三,大学与产业人才流动项目能够通过互动实现隐性知识的摄取。这三大构成要素合力的结果是:合同制科研模式向开放协同创新模式演进。另外,大学与产业协同的开放创新对新技术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开放创新活动一方面能够在早期技术开发中共担风险,大学伙伴能够通过青年研究人员发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产业部门则能够运用这一“发现”与大学建立密切的伙伴协同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大学协同开展创新服务和及时获取技术信息反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展示了大学导向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的组织结构。该系统将大学作为创新的核心驱动要素,并与其他创新实体(如其他大学、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同时大量产业企业也能够通过科技前沿问题进行信息资本输出,实现多边协同创新。大学可以在不同层面(包括国家和国际情境)的临近环中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实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关键问题是要明确以科研成果商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与以联合方式促进特殊领域知识生产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之间的差异,这两类伙伴关系在本质上具有较强的逻辑互补性。然而,在实践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在其临近区域创建了真正的生态系统。一所大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创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并确保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大学内部对开放创新的支持度;二是大学与外界环境建立协同伙伴关系的能动性。对于第一点来讲,主要是指大学顶层管理对内部科研组织部门及其研究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支持政策的存在性;另外,大学在创新活动资源分配上的优先性也能够体现大学对其创新支持活动经济收益的兴趣。很显然,技术型大学在驱动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中更为主动。对于第二点来讲,是指大学与地方、区域、国家、国际等多层面上的创新系统主要行为主体的协同关系,其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成功实施依赖于大学与私营部门行为主体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互信程度。

(二)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政策工具

一般来讲,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多元开放创新政策工具的实施予以实现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开放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下方式:(1)长期科研领域支持协议(Long-termagreementsforresearchlinesupport)。这一工具通常运用在产业发展促生的、由大学与产业联合开展的试验性技术原型设计驱动的研发项目,比较典型的是以科技攻关难题为导向的赞助性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大学内产业基地。这一工具通常运用在产业科研实验室入驻大学开展协同研发的项目,如大学企业孵化器、衍生公司、新创公司等。(3)协同研究项目。这主要运用在包括大学在内的多方协同研究团队围绕共同研究目标,解决共同科技难题的研究项目。(4)大学技术成熟项目。该工具目标是通过支持产业技术原型开发或产业相关部门参与的概念验证提升特定科研成果的成熟度。此外,还有其他如大学衍生公司风险资本投入、技术成果许可和商业化协议、毕业生流动项目、研发国际化支持联合项目等,这些政策工具能够在特定时段内与协同伙伴实现不同创新目标。

二、马德里理工大学组织模式创新——蒙特港瑟德校区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基于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原理,近年来,马德里理工大学(UPM)进行了组织模式创新,构建了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组织制度保障。

(一)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战略逻辑

马德里理工大学是西班牙最大应用技术型大学,创建于1971年。近年来,学校在区域、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建立了大量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学校各部门、研究人员与产业部门通过财政工具和教育、研究、知识转移活动的人员流动工具构建了密切协同伙伴关系。21世纪以来,西班牙政府启动的大学科技园、“国际卓越校园”(ICE)计划,为该校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2010年,该校两个“国际卓越校园”项目获得了认证:一是蒙格罗ICE,主要支持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产学研协同伙伴关系;二是蒙特港瑟德ICE,主要支持与高技术产业形成产学研协同战略伙伴。蒙特港瑟德ICE成立后,在欧盟和西班牙宏观战略背景下,马德里理工大学制定了组织战略决策,以推动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体包括:第一,确保ICE推进新型研发创新活动的优先性。UPM将ICE作为其研发创新活动强化和拓展的基本逻辑要素,优化新型研发创新可利用空间,从“多重中心视角”(multi-centricperspective)构建新型研发和技术中心,以提高研发创新基础设施可利用性,旨在实现多重研发中心之间ICE研究优势资源共享;在研发中心创建校企协同研发联合体,以提高基础研究设施协同利用性和科研成果商业化。第二,积极参与企业协同创新活动。2012年,西班牙教育部设定了ICE技术创新重大战略目标,通过UPM与多家产业企业实体的战略协同联盟,确保研发活动及其成果商业化的深度融合。对此,UPM提出要与产业部门联合组建新型研发创新中心、联合研发共同体实验室等;推动研发创新中心入驻创新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协同研发创新,以加强协同创新联盟密切战略伙伴关系,为创新企业入驻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另辟路径;加强UPM与国内外产业部门的协同伙伴关系,促进研发成果的开发利用和技术整合。第三,推进ICE国际化进程。为加快推进ICE国际化,UPM在战略上积极吸纳国外创新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入驻ICE区域,开展协同研发创新;通过参与欧盟“框架项目”(FP)、欧洲科技协同框架(COST)、欧盟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尤里卡”计划(EUREKA)等国际协同研发创新网络,以及与跨国企业建立协同研发联盟,推动研发国际化和技术转移。基于上述战略思维,UPM成立了“3D智能试验中心”、“生物医学技术中心”、“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等一大批开放协同研发创新基础组织,为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三角”组织协同模式构成

“知识三角”生态逻辑将教育、科研与创新三大知识领域协同作为知识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核心驱动要素,它揭示了三者之间相互协同的逻辑关系,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知识三角”协同发展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并赋予对方附加价值的“正外部性”效能。这也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根据UPM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逻辑思路,在高级知识经济社会,有必要实现“项目为本的校企合作关系”向“伙伴导向协同创新生态关系”转型。依据“知识三角”生态逻辑原则,蒙特港瑟德ICE通过大量开放创新工具整合,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协同伙伴关系,从而实现了教育、科研、创新三大知识创新要素的“正外部效应”。2005年,UPM蒙特港瑟德ICE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学院为依托的ICT领域“知识三角”生态创新网络,2013年通过拓展与区域、国内、国际企业的协同创新项目和积极参与国际研发创新计划,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知识三角”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实现了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协同互动。蒙特港瑟德ICE在信息学院成立了国际本科生院、研究中心研究生课程教育项目,在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创建了西班牙“知识创新共同体”(KIC)ICT实验室节点、体验实验室(LivingLab)以及技术创新中心(CAIT)等联合创新项目,构建了由多家科研院所参与的研发联盟,如传承学研究中心(CIESP)、智能家居研究中心(CEDINT)、马德里超级计算与可视化研究中心(CESVIMA)、生物技术与植物基因研究中心(CBGP)、生物医学技术中心(CTB)、联合研究组织(JRU)等,这些研发联盟大部分已演变为研发—创新一体化中心。通过教育、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整合发展,UPM与企业部门、公共部门、科研院所等知识领域相关实体形成了新的战略联盟。

(三)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临近环构成

蒙特港瑟德ICE可以看作是在西班牙国家创新战略框架下构建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近年来,UPM已与近20个协同伙伴组织签订了长期战略伙伴协议,与私营企业、公共科研院所等部门创建了多个协同研发联盟,并与8家私营企业签署了教育和技术转移协议,协同开展教育、研发和创新活动。根据大学导向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一般逻辑构成,UPM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包括三个临近环:UPM与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URJC)、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UCM)、西班牙高级科研理事会(CSIC)研究所、光学元件创新公司(LPI)等大学、科研院所、私营公司建立了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环,为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第一临近环;与巴西的坎皮纳斯大学(Campinas)、法国的保罗萨巴蒂尔大学(PaulSabatier)、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以及马德里先进技术研究院(IMDEA)等著名研究院所和英德拉公司(Indra)、IBM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构成协同研发联盟环,为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第二临近环;与德国电信(T-System)、埃森哲(Accenture)、思科(Cisco)等国际企业协同开展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技术转移环,为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第三临近环。这三个临近环依据开放程度从系统逻辑原理构成了具有明显生态创新集群特质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

(四)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

为激励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内技术商业化和技术创业,在UPM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支持中心”(CentreofSupporttoTechnologyInnovation,简称CAIT)实施了新型运作模式——“雏菊模式”(daisy-model)。“雏菊模式”是以协同方式可持续性地支持UPM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CAIT以支持企业技术及其孵化前(与衍生公司创建项目和创业教育项目密切相连)创意获取为源点,通过企业创新中心对最具潜质的创意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试验性实验室、体验实验室、技术警示服务和咨询、技术商业化项目等路径增强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能力,从而增强UPM技术攻关领域的各创新实体之间的协同关系。2014年,欧洲创新技术学院的知识创新共同体ICT实验室网络西班牙节点又入驻到ICE生态系统,必将成为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新的创业支撑点。为增强多方研发团队技术创新的网络协同性,CAIT与欧盟、美国、印度等国成立了国际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AdvisoryBoard)、创新技术俱乐部(ClubInnovatech)、企业天使网络(businessangel’snetwork),以完善UPM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生态系统,以及加强联盟成员的协同伙伴关系。这一模式实施的支撑理念是,在不改变该模式整体结构下增强其动态性。

三、结语

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生态系统性”和“同时共生性”的特征,实际上就是强调超越单个创新部门边界,实现跨部门、跨地域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源于产业界,后推广到学术界,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西方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高校组织模式变革的逻辑基础和典型特质。遵循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原理,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构建了具有多临近环组织特征和“雏菊型”协同运作模式特征的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成功实现了该大学组织模式创新,是西方典型的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通过区域、国内、国际多层面的政、产、学、研、用各战略伙伴行为主体的密切协同,推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研发)、创新(创新创业)三大知识领域的“知识三角”协同发展,充分释放了三大知识领域的“正外部效应”,有效实现了协同创新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和马德里大学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为我国当前大学组织模式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借鉴。以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为引导,必然要承认: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处于社会轴心的大学发展应具有开放性和生态系统性。因此,大学应主动联合区域、国家甚至国际上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行为主体,充分利用各方创新资源,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学组织模式创新。从马德里大学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经验看,“知识三角”是其生成的逻辑原则,三层临近环是其构建的组织模式,“雏菊模式”是其运行的生态机制。借鉴ICE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过程中,应充分整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三大知识领域,以释放“知识三角”的协同放大效能;注重多层组织结构的构建,实施协同生态运作模式,推动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真正实现崇尚学术与服务国家二者并行不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武学超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