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展农业科技论文

期刊发展农业科技论文

1期刊国际化与期刊面向世界发展

为了破解这一尴尬局面,也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出版大鳄对我国科技期刊资源的蚕食,更重要的出于科技强国的整体构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了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概念,就是让科技期刊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期刊竞争,争取和强化我国在国际科技期刊领域的话语权。这既是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期刊市场从生存与发展两个层面应对国际化形势和冲击的战略选择。为从国家层面上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2012年)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倾斜,分量最重的是2013年中国科协携手五部委联合启动“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重点支持一批学术质量较高、国际影响力较大的英文科技期刊,着力提升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争取每年创办8~10种代表我国前沿学科和优势学科,或能填补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学科空白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2013年11月,《科学通报(英文版)》等66种期刊和《摩擦(英文版)》等8种拟创办期刊、2种备选拟创办期刊共76种英文科技期刊被纳入计划范围,资助总金额达到9100万元人民币。期刊国际化对山东农业科技期刊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并不是要求所有科技期刊都达到国际化的程度,而是强调办刊国际化的方向和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期刊办刊模式、从办刊理念到办刊能力国际化的过程;通过对科技期刊形式、内容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在立足国内市场和本土语言,适应我国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同时,增加国际化元素,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讲,期刊面向世界发展应该也必须是山东农业科技期刊追求的目标。

2重点扶持,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先后立项进行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的概念。2005年制定了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出台“精品科技期刊战略实施方案”,对入选期刊分类分级提供经费资助,并给予以政策支持为主的多方位扶持。2008年公布了第一批300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23种国际化精品科技期刊名单。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评价。在此基础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2年推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简称F5000),从300余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遴选出各学科影响力较高的5000篇科技论文,面向公众开发,扩大论文影响和利用深度,同时平台将与国际和国内重要检索系统链接,向世界推介我国的优秀科研成果,增强我国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科协2006年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设立了培育国际知名期刊、培育国内领衔期刊、培育精品后备期刊项目。此后每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陆续设立精品科技期刊示范、期刊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出版质量提升、期刊出版人才培育、期刊数字出版建设、期刊资源集约建设等项目。至2011年,共有454种(次)期刊成为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总额为4840万元。中国科协网特设立“精品期刊工程项目”栏目,每月将从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各选择一篇代表性论文刊登,进行广泛交流。“精品科技期刊战略实施方案”规定对项目支持的期刊要从期刊已有的基础和学科优势、期刊的规模和集约化效应、期刊的国际化要素、主办单位条件和编辑人员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尤其强调“编辑的业务素质在提高期刊声誉中起主导作用,主编的魅力和责任感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关键条件,严谨的审稿机制、编委的学术地位是期刊学术水平的前提”。“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也要求受资助期刊应围绕加强期刊优秀选题组稿、提升高影响力论文比率、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实施优秀论文奖励政策、加强期刊编委队伍建设等八个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精品科技期刊战略”实质上是对学术期刊社会公益属性的认可,表明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国家已有政策、基金和资金作为扶持。一般而言,在国家出台科技、农业相关扶持政策后,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应配套措施。科技期刊大省陕西到2012年已举办了两届精品科技期刊的评选和奖励。这无疑给山东科技期刊以遐想和期待,但任何扶持都是有标准和条件的,其中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永恒的主题。

3优化期刊结构和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经营首先是应对期刊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各主要国际性出版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期刊兼并、新刊创办等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实施期刊集群化经营战略,以实现最大限度占据市场份额之目的。国际最大期刊出版商爱思唯尔于1947年创办第一份期刊,直到1970年其期刊数量也不超过10种,但此后通过不断的兼并整合,目前已拥有2500余种期刊,每年发表在国外期刊的中国科技论文中超过26%发表在爱思唯尔学术期刊上,中国科研工作者每年下载的外文科技论文中,有59%来自爱思唯尔的科技与医学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SD)。自然出版集团截至2011年共出版期刊102种,其中自办期刊40种,联合出版期刊62种,其核心期刊《Nature》发表过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仅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225篇,比2010年的152篇有明显增长,与2000年的12篇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著名的出版集团能吸引包括我国在内的优秀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世界公认的学术影响力。2011年的《期刊引用报告》(JCR)显示,近700种爱思唯尔期刊(约占其总数的40%)名列JCR学科分类的前10名,其中188种期刊名列前3名,13种位列第一;《柳叶刀》系列杂志的影响因子最高,从33.633上升到了38.278,《细胞》的影响因子则稳定在32.403。自然出版集团自办40种期刊中,2009年的影响因子超过20.000的期刊有14种,超过15.000的期刊达到19种,2012年最新的JCR排名中,有14个排名同类期刊第一;《Nature》的影响因子达到36.280。在综合类科技期刊中连续5年位居第一。如此卓然不凡自然云合景从,由此不仅可以吸引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而且可以迅速提高研究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当然,从300多年的科技期刊发展历程和当今世界范围来看,集约化并非提高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出版100种以上期刊的出版机构非常少,即使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这样的大出版集团也屈指可数。但科技期刊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却显而易见,也是科技创新所必须的,究其原因,在于学术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配置,学术受众链的有效接续和学术的衍生开发,期刊的整体经营与学术成果的系统推广,不同期刊的强势互补。爱思唯尔出版公司有7300多名期刊编辑、200000名审稿人监控期刊的内容和学术方向,并负责同行评审过程的运行,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同时,密切关注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热点适时创办新的刊物。以干细胞研究为例,文献计量学研究显示该领域论文产出近10年快速增长,这从统计学角度印证了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爱思唯尔下属的细胞出版社抓住了干细胞领域研究大发展的时机,在2001~2007年创办《MolecularCell》、《DevelopmentalCell》、《CellMetabolism》、《CellStemCell》等系列杂志,并在该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样,自然出版集团影响因子超过15.000的19种自办期刊中有15种创刊于2000年后,其中14种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仅通过对学科发展前瞻性的判断力,集约化经营的人力资源优势即可见一斑;两大集团在期刊出版方面的专业化、品牌影响力、先进的网络化数字化平台、集团化的运营和营销等因素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从经济角度看,集约化的核心内涵就是靠规模经济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节约成本,并实现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爱思唯尔在2011年收入为61亿英镑且年均增长14%,利润率高达37%,80%的收入来源于科技期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这种“名利双收”令我国科技期刊界叹为观止,从国家层面看,不啻为一剂破解报刊业“小、散、浅”的结构性弊端、增强报刊出版传播能力的济世良方。作为第一批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内第一家工商注册的“中国”字头出版集团公司,2003年6月成立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科技期刊拉开了集群化发展的序幕。截至2012年8月,该公司汇聚了260多种专业科技期刊,每年出版科技论文3万余篇,从期刊数量看,位居国内之首,全球第十;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已达126种,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大的期刊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Frontiers系列期刊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系列期刊已合计达到24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期刊集群”或“期刊联盟”目前多停留在“规模化”和“市场资源”的层面上,距“集约化”尚甚远。期刊集约化经营首先要解决的是分散,更重要的是从粗放增长转向强化内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这方面令人称道,重组后的11种科技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屡创新高,期刊的论文质量及学术影响力发生了质的变化,5个英文期刊全部被SCI收录,已初步形成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端集群。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将原分散于各学科的6种期刊集中在学校出版部统一管理,管理上实行“五权统一”,即主编聘任权、编制调配权、职称评聘权、财务管理权、年检审验权集中在学校出版部;办刊上实行“五好建设”,即“好品牌、好管理、好队伍、好渠道、好效益”的期刊评价体系;经营上实行“五位一体”,发行部、广告部、网络部、开发部、会展部共同组建沈阳新农传媒公司。经过4年的运营,不但期刊影响力普遍显著提高,2012年期刊经营收入达到2000万元。

4大力推进数字出版和期刊网络集成平台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国际性学术期刊出版机构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完善其在线出版平台,使ScienceDirect(SD)、SpringerLink等期刊服务平台集成海量信息,彰显强大功能,吸引众多客户群,抢占学术传播制高点。1997年,爱思唯尔成功研发了全文数据库SD,为24个学科2500多种电子期刊提供网上检索下载服务。此后每年六、七千万欧元的投资使该数据库汇集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医学期刊,得到了130多个国家1100万科研人员的认可,成为全球范围的大学和研究性图书馆主要使用的产品,也是中国用量最高的外文数据库。目前SD全文数据库可提供900余万篇全文文献,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论文全文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纸本文献PDF格式的仓库,而是综合了搜索引擎、Web2.0、视频音频、文献格式输出(Refworks、ReferenceMan-ager、ProCite、EndNote)、文献的统计分析、个性化定制等各种功能,从而正在成为研究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爱思唯尔集团经济实力借全球范围的数字内容销售得以迅速扩张,SD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2000年,爱思唯尔集团期刊收入中数字化业务占比为22%,到2011年达到了63%;其旗下研发运营SD的科学技术部目前86%以上的收入来自数字出版,其中期刊业务的数字出版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5%。爱思唯尔也通过不到10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出版商到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其数字化产品的收入已超过总收入的80%。目前,不但部分国外著名科技期刊已将办事机构设在我国一线科研单位,与国内优秀科技期刊争夺最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而且世界排名前几位的期刊出版集团也已进入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市场,凭借其数字出版先进平台的优势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网罗各种具有现实与潜在价值的期刊,致使高端期刊外流严重。2009年SCI影响因子排名前30的中国期刊中,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等合作出版的就有28种。从经济角度看,爱思唯尔SD自2000年以来,先以发达国家16.7%低价策略开拓中国市场,到2006年向我国高校提供3000多万篇下载量,占外文科技论文下载量的59%,形成对其产品的高度依赖。此后我国高校被迫接受每年涨价15%的条款,仅此一项,2007年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每年要支付49.7万、39.9万、31.2万美元,如果涨价到发达国家水平,每所高校每年将付出l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先进的传播手段,不解决好出版平台的问题,即使国内期刊学术影响力再高,即便能够争取到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但为了获得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也只好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使相关知识产权落入他手,国内数字出版方面也因缺乏优质内容而举步维艰。即便像爱思唯尔这样年收入61亿英镑且年增长14%的庞然大物,其中国区总裁张玉国先生仍断言:如果只有内容优势,5年之后爱思唯尔也会被淘汰。换言之,如果爱思唯尔不继续具备传播优势,内容优势也可能会被别人占有。显而易见,一流的数字出版平台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加快数字化进程,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期刊的数字出版仍处于初级阶段。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期刊的数字出版仅为9.34亿元,科技期刊更少,而且主要靠几个数字出版平台所付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龙源等期刊数据库;二是通过门户网站,2010年186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有1105种自建网站,其中50种实现了在线预阅读,但多数门户网站依然处于Web1.0时代,仅提供期刊目次、文摘或全文下载功能,实现稿件流程化、网络化管理的科技期刊数量偏少,实现Web2.0的互动、沟通模式的更是凤毛麟角。主要形式有纸质期刊网络版、数字优先或延后出版、同步上网等。严格来讲,这些只是期刊的原生态数字化传播、印刷期刊的网络复现,是从传统的印刷期刊向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的过渡。有鉴于此,原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均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把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的研发列入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建设8~10个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期刊数字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期刊数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的开放获取(OA)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已收录180种期刊、65万篇论文,全院330余种期刊将陆续实现开放获取;中国科协1050种期刊中已有300多种开放获取;教育部公益性学术论文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科技期刊栏目是OAJ集成平台,目前入网期刊已经达到550种,论文60万余篇,累计下载量1200万次。就地方性行业期刊而言,在数字化传播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已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阅读群体———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读者搜索的是能直接满足需要的“文”,那么未来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将很有可能打破“刊”的概念,换言之,如果数字出版机构再获得学术“把关人”的资质,一旦数字出版的论文在职称晋升、学位论文、课题申报和鉴定等方面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将彻底把使安常习故的传统编辑部体制和纸质期刊逼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绝非危言耸听,也是山东农业科技期刊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5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期刊转型升级

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新闻出版业就必须加快推动传统出版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的重点就是数字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其盈利的关键是海量的、高质量的出版资源,前者是数字出版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大规模使用的保障,所以客观上要求科技期刊国际化、精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从国际期刊发展来看,这几“化”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推动的,共同构成科技期刊“现代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显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按行业、部门、地域配置期刊资源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运营体制,以及由此积习而成的“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与科技期刊数字化、国际化、精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要求和目标相距甚远。我们的目标很远也很清晰,但我们的对手却很近。威尔-威立、爱思唯尔、汤森-路透、培生、斯普林格等出版大鳄在中国的广阔市场上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以他们的“船坚炮利”攻城掠地、抢夺资源、反宾为主,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体量不够大、目标不够集中、转型不够主动、竞争底气不足,力量对比悬殊,甚至可以说竞争是他们之间的事,而我们根本就不配作对手。我国多数期刊本身缺失数字化出版、集约化经营的内在动因。由于区域化、行业化的分割性体制安排,我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分散在3000多家编辑部,由此带来的是期刊产业集中度低、条块分割、粗放经营、低水平重复、同质同构等结构性矛盾。农业信息化专家李道亮教授曾言“一家一户生产不需要信息化”,同理,自留地式的分散办刊模式也与信息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格格不入。从竞争角度看,作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绝大多数都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一个部门,人事、财务、业务等归所属单位支配,期刊定位基本是非营利性,内部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外部缺乏充分的竞争环境。这种“低标准、无差异、大锅饭”的运营体制直接削弱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竞争力。所以,要解决我国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实现数字化、国际化、精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原动力问题,而缺乏动因的关键就在于旧体制带来的障碍。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代表生产力水平。数字化技术是当今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必须要通过变革建立与期刊“现代化”相匹配的新体制。但变革这种体制不能寄希望于期刊本身和主办主管单位,而应该是来自强有力的外来行政手段和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背景,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对非时政类报刊改制进行了全面而明确的部署,但“对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主要是考虑到科技期刊的特殊性,国家一直审慎推进改革进程。2012年7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标志着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目的是通过体制改变使出版单位成为具备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的市场主体,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内涵式发展,解放期刊生产力;以资本为纽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通过重组和集约调整结构和布局,改变目前出版单位数量过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缺陷,开创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对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来说,《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的以下内容必须高度关注:一是科技期刊原则上不再保留编辑部体制;二是现有期刊编辑部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三是主管主办多种期刊的科研部门和高校可对所主管的编辑部实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四是不适用于上述办法的期刊停办或转为内刊。2012年出台的《山东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虽然没有对科技期刊改制做出明确、硬性规定,但出版品牌打造工程、报纸期刊整合工程、数字出版突破工程等8大重点任务和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等6项保障措施均与科技期刊休戚相关。山东省已将2014年定为事业单位改革攻坚年,年内要基本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重点抓好公益类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两项试点工作,2015年底基本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事业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山东科技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会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暂时风平树静,但已是山雨欲来,作为编辑部体制改革关键配套措施,报纸期刊出版优胜劣汰、准入退出机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在2010年河北、辽宁两省报刊退出机制试点的基础上,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相继出台《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和《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出版能力不足、质量长期低下、因经营不善而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的报纸期刊予以退出,尤其划出了在一个评估周期(3年)内退出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区域报纸期刊总数3%的硬性指标。市场化不会导致科技期刊的“义、利”对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证明发展较好的行业都是存在激烈竞争的行业。通过体制机制的转变,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和制度优势,创新产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竞争实力,壮大自己的采集、内容和服务实力,争取论文作者、内容提供者和成果拥有者,把丢失市场份额、资源和消费者夺回来,这就是科技期刊改革必须推进的硬道理。对山东各农业科技期刊来讲,现在需要的是抓住机遇,全面提升竞争力,做好各种准备。

作者:梅林 郭凤丹 田淑慧 王丽丽 陈庆禹 张丽荣 赵文祥 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