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关键信息人的访谈,对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差、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亟待优化、农技推广者忽视了农户的主体地位、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技推广必须以农户为主体、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高平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2014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出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办法[2-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农业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阻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例如: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推广方式和内容单一、政府投入不足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对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进行调研,理清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状态,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

1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近几年,高平市按照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重点推广农业“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共推广应用30多个新品种、20多项新技术、10多项新模式、4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涵盖了土肥、粮油、植保、蔬菜和生态能源等方面,并将一些适用技术通过作物集成配套建示范样板加以综合推广,使样板建设区域内的农户比非样板区域内的农户亩平均增收400元左右。

2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差

调研表明,高平市基层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较慢。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现有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层面,其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展要求。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表现出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新时期的推广工作。基层农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职称偏低,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能力不足。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多是植保、畜牧、农学等,缺乏市场经济广泛需求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目前急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后续教育和培训较少的问题。有些年龄偏大的基层农技人员甚至连电脑和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不会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农技推广知识是农技推广工作实施的源动力,而年轻的农技人员往往是知识更新的领头人。“断层”年龄结构引起“断层”的知识结构。在农技推广人员中,由于没有新生力量的填补,在进行农技推广的时候就没有新的知识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进农技的传播和普及,进而桎梏农技科技的普遍推广。

2.2农技推广者忽视了农户的主体地位

高平市从2005年就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该基本理念是要科技人员直接到农户中、良种良法要直接应用到田里、技术要领要直接落实到个人,构建技术成果转化的通道,以“农业部组成首席专家、省级首席专家、县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为主要载体,确保专家、技术、信息、资料、补贴都能进入到农户里,对于主导的品种和主推的技术要加大推广的力度,大范围地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农技推广人员要挨家挨户的并且要进入田地进行技术指导。这项工程的目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现场示范和直接对农民进行指导,切实解决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最后面临的问题。但是,根据本文作者的研究结果,在农技推广过程中,技术推广人员只关心能不能完成上面任务要求,不关心农民真的需要什么;只重视形式上是不是把技术推广到,发了多少宣传资料什么的,而不重视推广技术对农户的意义和是否符合农民的心意;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决定推广内容、方式和进程,而农民则处在被动的角色,他们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出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邯郸学步等一些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技术推广,影响推广的效果,并且伤害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2.3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各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农业政策性资金,大部分用在了硬件设施建设和对农户的补助,真正用于农技创新、推广和培训的经费比较少。当前有意投向现代农业的社会资金较多,但由于土地流转方式不活、农民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规模流转难度较大,社会资金落户率还比较低。部分乡镇没有将农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农技推广缺少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有的仍未单独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场所,成为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

3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对策

3.1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

针对高平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总量不足,知识结构落后的现状,有计划分批次地对现有的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对现有人员进行经常性和制度化的继续教育。围绕农技成果的适用性,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其深造机会,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比如经常性的请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科技专题讲痤,积极组织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农业类函授和自学考试,组织农技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开阔眼界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在职的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在人员素质上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得以高质、高效完成提供强大的动力。

3.2农技推广必须以农户为主体

针对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技术,然而,假设忽视了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体地位,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够发挥到更好的作用[4]。一直以来,在推广农业技术方面,高平市采用的就是自上而下的表达形式,其推广的主体是农业技术人员,并没有得到基层农民的积极参与。但是在30年前,欧美一些国家就构建了推广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使用了“沟通与创新”这个名词,已经摒弃了推广作为学科名。而对于“沟通与创新”,指的也就是“与农民交流和沟通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农民采用技术的过程”。这里面所指的创新并非发明和创造,它指的就是农民认识技术、选择技术并在技术采用过程中对技术进行应用、调试及改造的过程。从这个改变我们就可以看出,“推广”的内涵有了很大改变,也反映了在推广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变了。因此,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对农民在农技推广中角色的正确理解和对待,农民才是真正的技术推广或技术采用的主体,并不是技术推广员,更不是政府官员。基于此,应该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和运营机制中,农民在制定推广计划、评价推广和实施推广计划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作为农民需求和专家科研项目沟通桥梁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他们应该将农民的诉求反馈过去,并把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在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主导的新的体制机制中,一定要重点突出专家深入到基层和第一线,真正做出接地气的农民需求和政策措施,让推广计划更顺利实施落地。

3.3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是弱质产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投入问题。在投入主体上,坚持多元化走路的方针,重点是健全财政支农增长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技研发和推广,鼓励群众兴办农业技术项目,多渠道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5]。在投入方向上,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既要积极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加工流通设施建设,又要切实增加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大对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在投入方式上,可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搞好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合力。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好一批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样板区。

参考文献

[1]陈辉,赵晓峰.农业技术推广的“低水平均衡”现象研究———以陕西省P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6(9):7-9.

[2]刘新智,李奕.政府购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5):79-83.

[3]陈辉,赵晓峰,张正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80.

[4]闫艳燕,余国新,杨爽.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5(2):186-192.

[5]李博,左停.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探析———以营镇农技推广的实践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7(6):142-147.

作者:王普 单位:山西省高平市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