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解析(5篇)

农田水利工程解析(5篇)

第一篇: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设计

摘要:

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抗旱防涝展开探究,并总结出相关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理念,以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设计

农业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农田水利工程是维系农业健康平衡发展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提高了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抗旱防涝是最为普遍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保障农业总产值的重要措施之一。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也是完善农业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农田水利工程承载了加快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农业发展与规划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对加大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而根据目前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来看,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体的设计方案中,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南北方地理及气候温度的差异,使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进行缜密的思考后,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但对于抄袭的设计方案而言,其实用性与耐久性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与效果,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具有自主观念的良好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要素。旱涝灾害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极为严重,每年因旱涝灾害而受到损毁的农田数以万计,成为降低粮食产量的首要元凶,给广大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区域性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旱涝预警系统,以便在旱涝灾害来临前,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有序的规划,从而降低旱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及时的发挥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抗旱防涝规划的作用

旱涝灾害的发生受到不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发生时,给部分地区域造成严重的损失,为能够提前预防旱涝灾害的发生,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抗旱防涝的具体处理措施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案,有计划的规划部署有关抗旱防涝的具体设备,对相关的流域进行仔细的划分,将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地区进行重点注明并及时安排有关人员对当地区域进行勘探,以确保是发生旱涝灾害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进入到工作岗位。因气候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常年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为此有关部门需要起草对于特殊区域的旱涝灾害管理办法,与工程建筑部门进行沟通,对特殊区域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以降低旱涝灾害的触发几率,以减少损失。水利设施要及时对积蓄的水源进行调控,做好相关的抗旱防涝规划设计,保障对应急事件的处理速度及效率。

3抗旱防涝规划原则

防洪防涝规划一般都涉及很多方面内容,不仅要对一般情况进行统筹,还要对重点问题加以必要的考虑,在制定局部规划时也要重视整体,落实好农田水利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利用好水资源等。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要对防洪防涝规律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上下游具有一定的防洪防涝能力,并协调好蓄水泄洪问题,土地利用及规划也应进行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抗旱防涝功能,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在抗旱防涝过程中能够同时发挥作用,从而使抗旱防涝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抗旱防涝体系,加强抗旱防涝能力,但水源的分布不均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旧存在局限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所以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性难题,是突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限性的最根本解决措施,为水力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利用,提供有效的帮助。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能够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与抗旱防涝的分析,可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应用目前应用的抗旱防涝工程,使成本不断降低。将水库与抗旱防涝工程建设做好,达到旱涝防治及利用的作用。结合不同区域也需要采用适宜的措施,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抵御旱涝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减少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抗旱防涝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设计,需要首先对地区环境及生产效益对基础的评估,对区域的农田分布状况,及相关农作物生长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在规划过程中,能够将农田水利工程对所有农田进行有效的覆盖,其次制定相关的抗旱防涝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因旱涝灾害的持续时间难以估量,因此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抗旱防涝设计,要做好相关的技术研究,以便在旱涝灾害过于严重时,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修补,以保证其在面临严重灾害时,不会给农田及相关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4.1环境调研。在对区域抗洪防涝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的同时,需要对旱涝成因及影响范围进行准确的统计,对周边地区环境及地质环境进行仔细的勘探,详细了解相关旱涝灾害的历史情况,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研究与规划,为处理旱涝灾害做准备。

4.2制定抗旱防涝标准。抗旱防涝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按照相关的流程及规定进行,统一抗洪防涝的相关标准,对不同区域进行有效的分化,按照地理条件进行抗洪防涝工作,同时要规范相关抗旱防涝工作人员的执勤制度,确保能够对旱涝灾害严重的地区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视,对发现的问题需及时进行上报,并开展分析与处理,保证在第一时间处理相关情况。

4.3构建抗旱防涝体系。抗旱防涝体系的构建,是在强化农业合理化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将原有的制度进行改进,在不破坏原有体制的情况下,构造出相关的抗旱防涝管理措施,经过相关管理人员的探讨与研究,最终给出构建抗旱防涝体系的相关方案。法律是构建抗旱防涝体系的基本保障因素,以法律为辅助构造抗旱防涝体系的基本条件,从而优化管理制度,构建出符合相关地区基本情况的抗旱防涝体系。

4.4环评及评价综合效益。抗旱防涝工程可实现对旱涝灾害的减轻,使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在抗旱防涝工程建设中也存在诸如工程建设中垃圾、安置移民等问题,合理估算各年效益,对洪灾损失同增长的社会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真实反映,计算获得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抗旱防涝效益中的重要内容。

5结论

农田水利工程防旱抗涝设计需要经过科学的调研,并制定统一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应急旱涝灾害处理机制,积极调动农民对于防旱抗涝的积极性,扩大抗洪防涝影响范围,构筑起庞大的旱涝灾害防御系统,并对旱涝灾害进行提前预警,做好预防准备,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受灾现场,进行处理,对水利工程抗旱防涝具有推进作用。

作者:汪秀杰 单位:密山市水利基层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胥国明.有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9):164.

[2]杨家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性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1.

第二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工程是支持农业建设的一项工程,然而,农业灌溉过程中要掌握先进的灌溉技术,从而达到节水、节能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农业灌溉中的问题,并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提出了科学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现状;对策;措施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灌溉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发展,然而,农业灌溉技术的使用需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为了支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专门修建的水利工程事业。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出具规模,并带有地域特征、地方特色,有效支持着地方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利用正在逐步以农民为核心,用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也积极迎合时展,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效益为核心,朝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水资源利用工程,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话题,农田水利工程从建设到应用都应该以节水、节能为理念,在节水、水资源最大程度利用的前提下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从而实现其最优效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宗旨是要在节水、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来灌溉农田,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依赖于先进的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技术获得最多的农业经济效益。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问题

2.1灌溉方式不科学

从目前来看,地方性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启动了农田灌溉功能,然而,实际所采用的农田灌溉技术却值得商榷,一些地方农民无视灌溉规律,采用不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不能达到灌溉目标,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例如:大水漫灌技术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可能造成农业土体盐碱化,使得土体盐分聚集,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或者在不考虑农业地形条件、地貌特征的情况下来采取随意的灌溉技术,复杂地形的农田植物得不到充分滋养,浪费了水资源,增加了灌溉成本。

2.2节水意识较差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用的一大目标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依然缺少节水意识,实际灌溉中缺少灌溉计划,忽视了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把握,淡化了对水体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有限水资源的浪费。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渠道防渗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水体输送环节最为关键,其中要注意防渗保护,也就是要集中控制水资源传输中的下渗与损失,确保灌溉水体足数抵达农田,这其中渠道防渗材料的选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多由砌筑石块、防渗材料等构筑而成,或者采用混凝土护面、预制面等来控制水体下渗与蒸发,砌筑石料能够控制70~80%的下渗量,对于混凝土渠道应该首选U型渠,一方面能够扩大渠道传输水量,另一方面也能缩小过水断面,从而提高灌溉效率。

3.2管道灌溉技术

农田灌溉过程中,水体的传输难免会伴随着水分的蒸发,同时,如果是沟渠输水,沟渠附近的杂草也会吸收一部分水分,为了减少水体损失,可以尝试管道输水技术,通过管道传输水体,确保水分全盘抵达农田现场,利用管道传输的水体抵达农田再实行滴灌或喷灌,让细小的水流直接抵达植物根系,确保农业植物充分吸收灌溉水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控制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3.3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要达到两大目标:①最大程度地滋养农田作物;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的目标。对此喷灌技术不失为农田灌溉系统中最为理想、最为高效的技术之一,从目前来看,喷灌技术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喷灌主要是借助水泵、动力设备等向水体施加压力,再将喷灌设备置于规定的高度,水体抵达喷灌装置,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水体透过细密的喷头以线状、丝形落向地面,滋润所要灌溉的植物,最大范围上滋养农田。水体以细密的水流喷向地面农田,一方面有效节省了水资源、控制了水体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让所喷出的水分充分流向农田植物,充分发挥了其灌溉功能,达到了灌溉目标。同时,也正因为是细密的喷灌,才使得灌溉分布更为均匀、合理,农作物得到了彻底的滋养。农田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灵活性,主要的喷灌技术包括:固定喷灌、半固定喷灌、移动喷灌等,每一种喷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农田环境。例如:固定式喷灌通常适合小范围农田,由于喷灌设备位置固定,水体喷洒的范围相对有限;移动式喷灌技术则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农田范围,由于面积过大、需要灌溉的范围较广,就必须让喷灌设备能够转移阵地、变动位置,从而达到全方位灌溉的目标。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丘陵、山地、盆地农田,则适合选择移动式喷灌技术,通过移动喷灌设备机动灌溉、灵活调整,确保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每一个角落的农田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最主要的是移动式喷灌能够灵活控制灌溉量,从而节省水资源。

3.4微灌技术

微灌溉技术同喷灌技术相似,也是通过对水资源的精细化利用达到预期的节水灌溉目标。通常是采用一根细长的管道,水体在水泵的压力下被输送至细长管道,水体经细管逐步传输至农田各个方位、各个区位,狭长的细管水流直接送到植物根部,滋养农作物根系。微灌溉技术是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源最大程度地滋养了农田,实际操作也相对简单易行,有效控制了人力、物力等的浪费。微灌溉技术最适合干旱、少雨地区的农田灌溉,通常水体利用率可高达95%,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节水灌溉技术,然而,这一灌溉技术的弱点在于成本较高、投入较大,属于相对昂贵的灌溉技术之一,通常只适合用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灌溉。

4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因地制宜,科学把握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必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要根据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特征、水土条件,水资源状况、农作物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条件等来综合衡量、科学把握。例如:地势起伏不平、地形条件较差的农业地域或农田空间,可以尝试采用移动喷灌技术。如果是产出效益不高的田野型粮食作物,地面喷灌的效果更佳。同时,要积极利用地膜垄沟喷灌技术,从而达到预期的灌溉经济效益。

4.2分析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技术

要想达到节水的目标,首先应该分析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再对应来选择与调整灌溉技术。对于干旱少雨的地域,应该重点培育低耗水作物,同时,为了涵养水源,要尽量增加林草植物的种植面积,控制耕地植物的种植面积。通过调整农业植物的种植结构来对应采用适合性的灌溉技术,从而带来预期的灌溉效益。

5总结

农田水利工程是支持农业建设的一项工程项目,为了达到预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就要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的节水效率,减少水体浪费,为农业灌溉创造良好条件,达到预期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贾琪花 单位:隰县水利水保局

参考文献

[1]程云伟.节水灌激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2):285~286.

[2]木塔里甫•麦麦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与发展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4).

[3]王桂茹.探索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福建农业,2015(05).

第三篇: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措施

摘要:

文章以农田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作用为切入点,并分析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要点,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措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

0引言

我国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发展机遇,不仅使农业灌溉需求得以满足,而且其在水土保持、发电、农村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兼顾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其应用最多、最常见的原材料,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将各项技术控制措施严格贯彻落实,才能够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其使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1农业基础水利项目施工环节混凝土的作用

水泥是混凝土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取材方便、抗腐蚀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被大量且广泛的应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延长了其使用年限,而且也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人员素质因素、施工管理制度因素、施工技术方法因素等,若没有妥善处理这些影响因素及问题,会严重拖延农田水利工程的工期,且无法发挥混凝土的优越性能,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混凝土性能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田水利项目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拌和

在混凝土施工中,拌和作业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混凝土施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拌和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应该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来选择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并进行取样试验,以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其可以满足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实验室设计完混凝土配合比之后,在混凝土拌和的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拌和过程中适当地控制和调整坍落度、投料数量及骨料含水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拌合质量。

2.2混凝土运输

在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运输设备和运输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并用小型翻斗车、手推车来运输正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并在整个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的概率,并检测其坍落度,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均质性和流动性的良好。此外,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避免过多的周转次数,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为顺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对其施工模板进行必要的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在浇筑方法确定时,保证混凝土小于3米的下落高度。若采用分块分层方法,则应该将混凝土每层的浇筑厚度确定下来,并对钢筋的结构特点和密集程度进行充分的考虑。通常来讲,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在200毫米以内。同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若工程实际情况需要一定时间间隔,那么也应尽可能地缩小间隔时间。针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模块、钢筋变动等情况,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整改措施。若个别部位无法实现持续浇筑,应将施工缝预留出来。

2.4混凝土振捣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要开展混凝土振捣作业,确保整个模板都敷设混凝土,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通常来讲,混凝土振捣分为两种方式,即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只有在使用塑性混凝土或者工程量不大的情况下才会采用人工振捣方式,否则均采用机械振捣方式。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漏振的可能性,应重视对插点位置的选择及振捣速度。在每个插点维持20~30s的振捣时间,并确定其表面无泛浆、气泡、下沉等情况,从而使混凝土振捣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2.5养护

通常来讲,混凝土养护这一环节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为了缩短工期,刻意降低施工成本,人为地缩减作业流程,因此在混凝土养护这一环节上没有预留充足的时间。而事实上,这一作业环节至少要预留出14天的时间来进行混凝土养护,并将草帘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并在上面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混凝土养护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其可以满足施工的实际需求。

3农田水利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对策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1)对混凝土主要构成元素———水泥的选择要格外慎重,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工程特点来对水泥的类型、性能、强度进行合理的选择。(2)合理选择并保障混凝土骨料的质量。混凝土强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由骨料的质量所决定。在粗骨料选择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其质地、最大粒径、级配等因素。(3)不能忽视水的质量,混凝土在拌和作业中会需要一定比例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水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使用日常饮用水即可,禁止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来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尤其是在拌和作业之前要对水中是否含有污染物质及其抗腐蚀性能等进行必要的检查。(4)对外加剂的使用和选择务必要引起重视。外加剂并非越多或越少越好,外加剂的用量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只有适量的外加剂才能够将其预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搅拌作业。

3.2技术人员水平提升

在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环节都离不开施工人员,因此,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应该对其施工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引起高度重视,使其可以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施工单位应该提高其施工人员的招聘标准,切勿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招聘素质、技能不过硬的人员,应努力提高其施工团队的整体业务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其次,根据施工队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薄弱环节展开定期的培训,通过观看视频、实地学习、现场授课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和水平,使他们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各个施工技术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每个环节的混凝土施工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此外,在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除了要加强其原材料和施工人员的控制之外,亦要对其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例如,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而且在资金方面也落实到位。工程总投资9929万元,其中县级资金3329万元、省级资金4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2400万元,资金的及时到位才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整个江都区得以改善的灌溉面积就高达1.59万公顷,改善排涝的面积高达1.3万公顷,不仅使农民提高了人均收入,人均增长176元,而且整个县的年增效益高达4126万元。由此不难看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不仅要顺利开展,而且还要保质保量地开展,真正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结语

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依赖混凝土诸多的优势,但是在掌握和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从而真正地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将其使用性能真正地发挥出来,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华宏飞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水务站

参考文献

[1]颜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6):101.

[2]马春生.概论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3):167-168.

[3]邵力军.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施工管理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570.

第四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建议

摘要:

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国内的农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和关注,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实现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

根据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政府更加重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处于非常艰难的状况。在运行管理方面,出现了全责不清的问题,很多工程出现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现象,对于水利设施存在的技术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浪费现象的产生。

1.2缺少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

由于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间较短,没有形成严格的建设标准,我们需要编制严格的标准,在以后的建设过程就需要我们根据编制的标准进行施工。

1.3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存在故障、老化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都是不相同。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在二十世纪建设完成的。由于在二十世纪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也不高,同时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过长,缺乏专业管护,导致当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均存在故障及老化的问题,有的工程还存在坍塌、荒废的问题。大部分水利工程设备都是存在弊病的,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1.4政府投入减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需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其资金相对是比较紧缺的,所以这就导致其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无法为农业发展配置全套的水利工程建筑及设施。国家在2005年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置了专项的补住资金,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并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关注。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因此,只有加强各项政策的落实,才能逐步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不同地区应结合地区发展时机情况,创建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手段,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2专注重点建设项目,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

“无规矩不成方圆”水利工程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事先最好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如果管理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合格达标。

2.3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构建公共财政投入经常性机制。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不断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的投入,财政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国土资源局等相关单位要做好资金的整合,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

2.4工程设施管理

我们需要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对旧有的设备进行维修在使用,还能够加大对设备的应用,发挥设备正常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培训专门的人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他们的心中养成正常的而责任观。并积极地对这些人物进行培训,使他们的技术的以及加强,方便他们的管理。

2.5加强经费管理

水利工程的使用和运转是需要一些固定的经费。我们需要加大对经费的使用,并且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我们需要对使用的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这些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查,必须保证每笔费用使用的符合规定。有很多单位容易出现腐败现象。我们只要进行严格的监制,就能够确保每笔资金应用的合理合法。

结束语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农田水利工程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对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是比较多的,其会对农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知识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不断被解决和完善,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吴金山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第五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进行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和难点,以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提升,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增多,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项目数量、规模逐渐扩大,使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不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还能间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难点

为了方便工程的施工,一般会分别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分项工程和总体工程,分项工程是基于整个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划分基础上的工程,从工程施工程序上可以分为斗渠、沟槽挖掘、混凝土应用、渠道的垫层等[1]。在建设分项工程时,一般都是由机械设备操纵人员和施工员共同勘察实际施工地点,结合实际施工地点的差异性情况制定特殊施工方案,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分项工程建设施工时,需要着重勘测相关数据,如斗渠开挖的深度、农渠垫层的厚度、混凝土应用时材料的质地、下料程度和地基的适应性等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难点问题。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较为复杂和综合的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涉及诸如工程资金的管理、人员的供需、科学的施工手段等方面,所以从总体工程的建设来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资源的配置和施工配合的不科学和不合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的有效操作性不合格,对电子检测技术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质疑等。

2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的相关技术应用

2.1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是基于专项小组放样测量的测量技术,专业的技术员实地考察测量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从水平位置的测量和控制开始,采取放样测量法测量控制桩,前期的测量工作是后期施工工作有序、合理和科学进展的有效保障。

2.2农田水利工程的临时排水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临时排水的问题延缓施工工期,或存在施工主体的安全隐患、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等现象,所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临时排水技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临时施工的排水可解决施工中发生的连续性降雨,以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水流过大无法排出的问题,而临时排水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护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引流过量、过多的积水。在临时排水技术的应用中,往往采取就近引流和有效引流的原则,以确保资源不会被浪费。

2.3农田水利工程的土方施工技术

农田水利的重点之一的施工技术就是土方工程的施工,土方工程的施工重点操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挖,另一个是填。挖,实际上就是挖方,挖方工程主要是从工程地基坑的积水、渗水的引流排出的角度考量施工,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治的是水,一旦出现渗水就可能存在坡边不稳的隐患,所以挖方的宗旨是在于稳定坡边。填,实际上就是填筑,与挖方的施工操作相互结合,能有效维护土方施工区域的稳定,而填筑施工的目标在于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整个土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土方施工技术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挖方回填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操作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土方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反复夯实施工区域,确保地基稳固。

2.4农田水利工程的浆砌施工技术

与土方施工技术一样,浆砌施工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另一个重点技术,在浆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详细知悉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并且具体细化到浆砌原料的材料细度、强度、配置比率等各项参数的设定,从而确保浆砌施工中材料的科学性与合格性,在浆砌施工操作中,还需要了解工程涉及的宽厚等参考数值,并在完成浆砌施工程序后,进行防渗水等基础施工的处理,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

2.5农田水利工程的过路涵和沟渠衬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过路涵和沟渠衬砌技术是除土方施工技术和浆砌施工技术外的另一项重点施工技术。过路涵和沟渠衬砌技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施工的流程和节奏,按照一定的流程工序进行过路涵和沟渠衬砌的施工,能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对过路涵和沟渠衬砌的相关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融入也有优化工程质量的积极和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工程的合格率,还能显著提升工程后期投入使用的有效率。

2.6农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实际上就是钢筋混凝土的有效利用,其施工的要点在于把握钢筋混凝土相关材料的质量。选用规范合格原料是整个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一般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按照方案要求构建钢筋工程框架,并通过一次性浇注方式将混凝土成型,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

3结语

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基于经济、稳定、合理、平衡的原则制定综合施工技术方案,通过扎实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达到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此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的局面。

作者:孔宁 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熊洁.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