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城市环境治理路径探析

生态型城市环境治理路径探析

1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事关整个城市质量.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快速发展都是靠GDP拉动,采取粗放式经营和管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可再生、灭绝式地消耗各种资源与能源.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临着水质、空气、垃圾污染等众多显性问题.

1.1水环境污染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工业化,工业生产需要耗费原材料、水、能源等,同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弃物,如果政府不严格进行环境监管与治理,将会有大量未经任何环保处理的工业有害物直接排到自然水、空气中,再加上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区绿化面积的缩小,使城市水质质量日益不容乐观.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城乡居民用水当中,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75%的饮用水未达到国家卫生部门的标准,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500m3.在全国1200多条河流当中,有850多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有将近33.3%的工业废水和99%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在2013年底,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6954432.70万吨,水质大面积受到污染,严重超过了水资源自身的承载和净化能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水资源总量的日益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质量和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用水紧张”局面,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即便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政府仍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为GDP大小是瞻,对水污染带来的深层次破坏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对废水处理不达标、污染环境严重的工业企业采取放任、甚至纵容的态度,对项目审批与建设,不能坚持环保一票否决.

1.2空气污染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内汽车保有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同比例增长,工业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标,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了空气污染的必然性,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首先,工业化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碳氧化物和有毒气体,各种工业污染,导致严重雾霾、破坏空气环境等负面效应;其次,随着城市多元化交通工具以及小轿车基本普及,碳氢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排放量加大,进一步加剧城市的空气环境污染程度.在2013年底,我国总氮排放量为448.10万吨,总磷排放量为48.7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043.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达2227.359万吨,烟尘排放量达1278.141万吨;再次,民以食为天,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密度变大,居民生活废气及餐饮业对空气也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再加上其它各种各样的空气污染,目前,城市空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程度.

1.3垃圾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高达238306.23万吨,其中生活垃圾为16148.81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2937.05万吨,医疗废物为54.75万吨;2014年底,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高达15亿吨,占城市垃圾比例的40%,预计2020年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将达到最高峰.工业废渣与房地产建筑垃圾是主要垃圾源,挤占城市土地,破坏生态植被、污染生态环境,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目前,在环保设施不健全和垃圾处理滞后的情况下,全国城市垃圾累计堆放量高达70亿吨,将近65%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大多数垃圾露天堆放.城市垃圾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处理,随意地搁置与堆放,不仅影响城市美观,造成植被破坏、土壤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垃圾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历来为党和政府所重视,在提倡生态型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国家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困局有所缓解,但问题依旧突出.究其原因:政府主体责任不明确,监管缺位、执法不严,对污染的个人或企业监督与惩诫不够;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理念不强等.政府、企业和居民作为环保的实施主体,只有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局面.

2.1政府对环境管理与治理主体责任不够明确

目前,政府作为环境监管与治理的责任主体,需要对日趋复杂多样的城市环境问题实施严格监管和有效治理,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相关法规的制定、监督执行,生态环境评估等各方面需要全方位设计,分工明确,协调清晰,联动有序.但是,目前政府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成了一手揽的角色.在法律上,环境立法滞后,环境治理管理分散化、碎片化,导致环境工作缺乏统一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在行政上,由于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各部门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职责模糊不清,针对生态环保中出现的大大小小问题,不是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地面对和解决,而是相互推诿、甚至扯皮,出现“踢皮球”现象;在整个国家生态环保上,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政府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入上人均率仍然较低,2013年底,我国环保基础设施总投资额虽达5223.0亿元,其中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投资分别占总投资额的20.2%和42.8%,但城市环保总供给量仍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率.

2.2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为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利润,企业会尽其可能的将生产成本转嫁给社会,造成负外部效应的扩大化.目前,一些企业在土地资源使用、工业废气、废水排放等方面严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方式上,管理手段陈旧、技术设备落后,粗放型生产;在经营上,盲目扩大生产,极力转嫁环境保护成本给社会承担.2013年底,通过对全国14.7657万家工业企业调查发现,有废气及废弃物排放的企业达10.9512万家,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企业达10.2634万家,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有23871家.企业的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虽能获得眼前利益,但长远看必将影响企业长久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2.3居民环保意识弱,环保素质低

城市环境污染除了因政府主体责任不明确、城市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系列问题外,还与居民环保意识、环保理念、环保素质关联极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高度集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快节奏,导致很多城市居民只是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成为行动的习惯.比如,日常生活垃圾,没有分拣放入垃圾箱中;对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大部分城市居民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很少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从1998年到2010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近些年来,随处可见的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很少有普通民众站出来强力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一方面与政府工作不到位有关,还与居民的生态环保理念落后,意识薄弱,素质低下有关.

3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当前,在构建生态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困境,提高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缓和社会矛盾和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政府应该做个生态型、服务型政府,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工业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公民应增强环保意识,继续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和道德修养.

3.1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投入,提高治理水平

随着城镇化规模和人口总量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对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强,在生态型政府与“两型社会”协同发展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覆盖率和使用率,是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环境立法方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法律地位,明确规范政府环境行为、企业环境行为和个人环境行为,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适时调整城市环境立法,加强环境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在政府管理方面,平衡好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产城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协调好各部门的分工与权责,加大对重污染企业的惩治强度和整改力度,转变由政府单独控制的城市环境管理体制,拓宽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和空间,健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发挥民主决策和第三方监督的作用,提高政府治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水平.

3.2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生态和谐、绿色环保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有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工业企业经营中,传统、粗放和单一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局.因此,工业企业必须树立生态环保理念,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首先,企业应该提高资源使用率,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对环保领域的建设和投资比例,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生态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其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并结合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把关生产过程,严禁随意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物耗、能耗,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共同丰收.

3.3提高城市居民环保与维权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物品,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城市居民在使用中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首先,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环保理念,将环保理念通过切实行动表现出来;其次,积极参与环境监督,提高自身维权意识,监督高污染企业,监督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与治理,确保自身对环境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其三,组织志愿者义务宣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校、社区和公共场合开展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和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在的宣传栏,不断将环保理念内化为城市居民的自觉行为;其四,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我做起,在工作、生活、出行等日常活动中倡导绿色生态环保观念,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4结语

总之,在构建生态型、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但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城市空气、水质、垃圾等各种污染普遍且严重.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化工程,需要政府、各行各业和全体民众同心协力,共谋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作者:吴肖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