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态势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态势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深入推进滨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深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发展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态势;对策;滨州市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抉择。目前,滨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理性认识滨州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和客观看待滨州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对推进滨州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滨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新常态下,滨州经济发展仍面对着比较复杂的外部影响。出口加工型企业是支撑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逆全球化思路的影响下,外贸发展乏力,成为抑制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扩大企业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转变滨州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促进滨州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恰恰具有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此外,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为滨州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提供动力支持。

2、有利于滨州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能够通过多个角度影响滨州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能够带动滨州市民消费升级,除了基本生活支出之外,教育、娱乐、房地产等方面的消费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滨州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汇集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管理能力、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创新技术水平的目的。

3、有利于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从而推动滨州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而提高以工促农和城乡互助的水平,推动滨州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助推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带来大量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随之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滨州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增强服务能力。

二、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1、构建评价模型

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滨州市及各县区2010-2016年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分布、经济模式、消费结构等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的筛选、指数的测算,进而得到对滨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滨州年鉴》。模型如下:其中,i为指标,j为县区,ri为相应指标的权重,v为标准化指标,F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根据该模型,得到滨州市及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标,如图所示。整体来看,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协调,表现为“南高北低”。位于黄河南岸的邹平县、博兴县新型城镇化以及市区高于平均水平,而黄河北岸的其他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

2、结论与分析

(1)滨州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现象显著。截至2016年年底,滨州市流动人口总数是71.3万人,包括县区市内流动37.5万人、省内流动23.2万人和外省内迁10.6万人,占滨州流动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8.9%、32.5%和14.9%。可以看出,县区市内流动为滨州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因此,滨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征为,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由于县区市内流动为滨州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这就意味着滨州大部分农业人口选择在本市内部获得近距离非农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制城镇化率提高的因素。(2)滨州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快于市区。滨州县域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0.2%增长到2016年的51.7%,年均增长率为1.19%;滨州市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60.4%升至2016年的68.9%,年均增长率仅仅0.3%。可以看出,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而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较快,为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重要支撑。但是,目前滨州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程度依然不高,与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差近20个百分比,也未达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均水平。因此,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仍为滨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攻关对象。(3)滨州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与本地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根据上述计量研究,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持一致状态,黄河南岸的邹平县、博兴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霍利斯•钱纳里对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若城市化建设高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就难以从经济发展方面得到有力的支撑,进而致使在社会层面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若城市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本地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但是,随着滨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三、深入推进滨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新型城镇化建设成绩惠及所有市民。在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中,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平,促进城乡建设融合发展降低城乡差别,带动城市治理能力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

2、深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

虽然2004年滨州已经开始落实居民户口登记制度,然而原有城市居民和新转移的农业人口享有的公共福利水平并不一致。同时,新转移的农业人口定居县市区的意愿不尽相同。据调查,滨州境内47.1%的原农业人口有更强烈的意愿选择在县市区居住,而剩余52.9%的居住意愿选择为农村。因此,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保障社会稳定为前提,在尊重农民自身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原有农业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迁移;可以通过提纲教育培训、医疗保障、就业岗位、住房建设等方式,提高新转移农业人口的持续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

3、推进发展小城镇建设

在等级化治理体系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滨州小城镇建设仍然受到约束。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正是小城镇建设。一是可以适当扩大经济发展较好乡镇的权力,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设计,增强自主治理能力,推进建成小城市。二是可以根据各县区各乡镇不同的发展环境采取不同的建设思路。滨州黄河北岸惠民县、阳信县的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针对这部分乡镇首要的任务就是公共服务的建设;邹平县、博兴县的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针对这部分乡镇在完成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转移北部县区的部分农业人口,实现滨州整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2016.2.23.

[2]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2.24.

[3]魏后凯.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30.

[4]蒋永穆,赵苏丹,周宇晗.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探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9.9.

作者:王茜 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