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城镇化发展论文

我国金融体系城镇化发展论文

1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自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从建国之初的10.64%提高到2012年的52.57%(表2所示),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41.93个百分点,虽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成就也是显著的。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镇化进程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80年,属于城镇化停滞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只有建国初期的十年间,城镇化有所发展,从10.64%发展到19.75%。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工业调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城市人口急剧减少,出现“反城市化”战略,致使我国的城镇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如表1所示,196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从19.75%的水平开始降低,城镇化率从1965年到1975年的十年时间里一直停滞在17%到18%的水平。城镇化水平停滞不前。第二阶段是1980年到1995年,这一阶段为城镇化缓慢发展阶段。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城镇化率由19.39%上升到29.04%,仅仅上升了9.65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是1995年到2012年,属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由29.04%提升到52.57%,提升了23.5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至今为中国城镇化科学发展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开始追求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城镇化速度进行合理调整,城镇化开始由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七年时间里,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37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了9.5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不协调的问题,还面临着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生态环境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打破社会二元结构加速平衡等诸多挑战。为此,必须继续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金融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推动中国城镇化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2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演进过程,其本质上也要求各类经济要素不断优化配置,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没有现代金融体系自身金融功能的发挥,城市化发展所需的经济要素就难以达到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过程就是金融体系在推进城镇化系统发展中的金融功能实现的过程。从实际的资本运动过程来看,金融对城镇化系统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资本供给与资本配置两个渠道来实现。资本供给主要通过储蓄与投资的相互转换,直接或间接地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资本。金融体系可以动员储蓄,将相对分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变储蓄资金为投资资金,直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金融资本。资本配置主要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领域的流通与选择,促使资本流向最佳领域,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在城镇化进程中,市场导向下的金融体系会利用自身细腻优势及监督优势,通过价格机制和信息渠道,引导资本向投资风险小、盈利水平高的领域集中,并促进资本在不同领域间的重组与分配。总之,金融支持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资本供给与资本配置,动员社会储蓄资金转化到投资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3金融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领域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面对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事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务农人口的减少,非农人口的增加,我们亟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当然城市人口的增加,我们还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需要加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整个社会保障系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

3.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也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物质保障。我们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是否盈利划分为可盈利性的、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和完全非盈利性的。对于那些具有经营利润的基础建设项目,我们可以利用金融市场,鼓励社会的、民间的资本参与投资;对于那些有一定盈利能力但偏重社会效应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可以采用政府融资与企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为相关投资者提供一定财政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和银行融资;对于那些完全公益性质的基础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创新融资方式,给予投资者相应政策优惠或向投资者支付相应报酬的方式进行融资。总之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我们需要对其资金支持提供一个整体的支持框架。

3.2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务农人口的减少,我们迫切需要金融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外部环境建设的支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仓储服务市场等具有公共性与长期性的相关领域。我们还应积极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条件,鼓励各商业银行放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资金的借贷条件。此外,我们还应促进现代金融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创建农村金融公司之类的既有金融融资功能,又有产业投资功能,从事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组织。

3.3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功能,通过资本供给和资本配置,调整资金投向,改善资金投资结构,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行业与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大对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放开资本市场。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鼓励科技型企业运用多元化债务融资渠道。

3.4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否,关系到是否真正解放了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农民,是否真正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否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具体来看,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开发各种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特殊需求的寿险与财险产品,发展包括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农业保险及各类寿险业务在内的现代保险市场;另一方面需要着力构建以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与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

4金融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4.1制度建设方面

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是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功能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过程。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功能需要相应的城镇化制度作为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困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许多制度设计和安排都取得了突破,但关键领域制度约束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制度约束和限制着人口的迁移转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空间集聚效应的发挥,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首先,我们要深化户籍制度,逐步消除本地人、外地人、农村人、城市人的身份制度鸿沟,形成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模式,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享有同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消除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保障公民的迁移和择业自由,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有序流动。其次,我们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立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在农民长期享有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一方面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培育公正、公开、公平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市场,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建立严格的土地产权保障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立法保护。再次,要深化行政区划管理,中央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现有的城市规划,充分利用大城市的扩散效应,根据人口聚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设置城市等级,推动镇改区、市步伐。最后,要创新城市群管理模式,积极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统一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共治理体系,统筹整个区域内的产业规划、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各城镇之间的经济壁垒,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4.2金融战略选择

和城镇化制度一样,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有赖于金融政策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完善性,金融政策直接影响着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效果。我们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既要吸收世界各国金融模式的积极成果,也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金融市场化导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4.2.1加大对教育培训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各类农村教育机构的支持,大力支持开展面向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和完善教育培训相关领域的信贷产品,发展面向参加培训农民工和农村适龄青年的助学贷款服务。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建金融合作平台,进行员工素质拓展,为员工培训提供素质支持。

4.2.2加大对社会保障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为转移人口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流程,充分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针对转移人口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转移人口保障性住房的信贷审批效率。鼓励金融机构构建专用账户,做好农民工、转移人口的养老、疾病、工商、失业的金融服务,推动面向转移人口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发展。

4.2.3深化金融制度改革。

完善有利于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制度,鼓励适合城镇化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发展,支持民营金融机构参与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机构、信用担保公司乃至区域性银行建设。完善地方和区域金融发展制度,充分调动地方和区域金融自主权,支持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健全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机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债券融资制度,在稳步发展东部金融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西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

4.2.4构建金融法制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加强有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金融法制建设,重点加强政策性金融立法。在发挥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作用的同时,必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保障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市场监管协作,建立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的有机结合监管体系,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作者:王燕红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