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面对日益更新的产品及技术,我国必须采取建设现代化科技化的企业制度管理方法,以此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通过各个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方法,进一步搭建合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核心,提高企业自有经济利益,增加企业竞争力,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以及改进内部审计外包缺点,来完善内审外包流程等方面进行主要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之一,正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也产生了变化和突破,内部审计外包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点

(一)借鉴外部审计经验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为:外部审计主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运行情况、风险管控的企业经营活动后,组织会计师等各个行业了解政策、熟悉业绩的专业人士对该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和理科学的建议,来保证审计质量的可信度及中肯性。由于审计服务由专业从业人员负责监督并提供,可以对企业当前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选择适当的规避风险行为,协助企业进行更好的经营管理防范规避风险。

(二)增强审计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常常会陷入不能客观公正评价自身企业的漩涡,从而导致在利益的偏向性引导下,产生迎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失去公正的独立性。而外部审计恰好能规避此类问题,外审单位多由注册会计师为主导,主持外部审计工作,从而以客观公正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及运营管理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合理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三)降低审计风险

受限于我国国情,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面对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限制、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严重的企业内部资源浪费,严重的更妨碍企业长远发展。而随着外部审计机构不断拓展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这正好弥补企业需要的高水平高专业性的资源。

二、企业审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风险

企业审计外包从本质上讲,是将内部审计的成败交付于外部审计,一旦发生合作决裂的情况,不但不能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减少企业成本的目的,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在决策上必须仔细考量外包机构是否能满足企业的审计需要,不能盲目跟风,做出错误选择,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企业决策能直接导致项目的成功失败,这是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

(二)漏审风险

企业选择的外包机构,在承揽外包项目时,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审计分析,对于企业的了解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漏审的几率将大大增多,无形中提升了漏审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具有不可逆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规避。

(三)泄密风险

企业在选择外包项目时,通常会尽量规避核心机密的外包,对于核心机密进行保护状态。但内部审计外包不能完全确定规避机密,因此会导致泄密的风险产生,这也给企业选择审计外包时增加了一定的选择困难。

(四)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选择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时,不仅能更好的保护企业机密不外泄,以及规避漏审风险,还能通过审计业务提高内审人员的水平,一旦企业选择将大量内审业务交给外包机构,企业内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这样极其不利于企业自身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外审机构的依赖性渐渐增加,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管理机制的弱化,过度依赖外包机构,降低企业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五)外部审计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

外审机构由于长时期承揽审计工作,一方面会降低自身敏感性,另一方面会发生过度依赖经验的情况,不能更深度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注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仅使用拿来主义、经验主义,为求快速完成审计工作忽略企业具体要求,导致审计结果不理想,对企业产生错误引导。

三、改进对策

(一)科学的选择外包形式

企业通过科学的分析,选择是和自身特点、并满足要求的外包形式,有侧重点的选择外包机构,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实际外包工作的顺利实施。在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和外包形式时,要重点分析其资质、实力、信誉和执行经验等,通过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学则外包形式,并建立定期考核测评机制,发现外包形式不适用时,要及时淘汰,制定严密的权责分配制度,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严格的合同及机密文件管理等,监督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及时追究责任归属。

(二)完善审计外包的控制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外包控制机制,发现并分析审计内审与外包之间的联系,整合资源数据制定控制管理方案,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合理规避风险,加强内外部资源信息的沟通联系,同时保护机密资源不被泄露,这些都需要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的监督和执行,能对随即发生的风险做出最大程度的规避,降低风险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三)强化风险审计意识

组织相关的审计员工培训,加强对风审计的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运用质量管理循环系统合理预判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率,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对于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做好合理判断,依据管理机制进行违约处理,尤其对于泄密行为的处罚。

(四)加强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首先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组织协调,防止信息流通障碍,加强风险管理,同时对外包机构进行监督工作,合理沟通交流,避免产生信息落后和遗失,产生漏审情况。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外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审计职能,获得更科学的审计结果,从外包机构来说,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企业服务,内部审计外包的产生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达到企业和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也鼓励了企业自身及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发展,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刺激企业及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创新,保持活力的重要方法。如何合理的利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良好局面,值得所有研究人员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宏观微观的方向研究,找出最适合企业的审计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外部审计的区别[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6(9)

[2]孙志亮,杨焕玲.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策略[J].集团经济研究,2014(12).

作者:袁芳 单位:黄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