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在众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沦为摆设,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作用。本文阐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时代,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评价与鉴证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全方位构建现代管理体系、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综合影响的不断扩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举足轻重。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质量,同时反映了内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条例的要求、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识别和防范审计舞弊行为以及提高内部审计效率,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基本条件,对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切实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作用,并达到既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决定内部审计的质量。

2.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内部审计效果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组织绩效。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督导作用,使审计效果达到预期要求,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意识,始终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放在首位,才能使审计工作成果得到充分利用,将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控制和消除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落实审计整改,堵住漏洞,从而顺利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2.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潜在的审计风险。要降低审计风险,相关审计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将监督、检查和调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避免失误,从而减少审计风险,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及科学化进程,促进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低劣的内部审计质量阻碍了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导致内部审计效率低下,内部审计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实施。

3.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使审计缺乏宏观指导。没有制定明确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实施方案、操作程序及责任追究等,没有形成完整的、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规范体系,导致职责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审计复核、审核无从下手。未建立内审监督机制或内审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审计作业程序无法规范进行,内审人员责任意识差,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且相互监督“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审核、相互监察的控制关系。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一旦遇到审计事故,审计人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同时,一些已经建立的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最终使质量控制失去效力。

3.2质量控制方法落后

内部审计方法陈旧,审计技术和手段落后,审计水平有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全面的、有效的质量控制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共享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工作方式中。然而,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纸质办公、共享信息不足、有限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上,出现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经验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新需求,落后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阻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不利因素的现象。

3.3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目前,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不多,内审人员多为财务人员兼职,各方利益对内部审计形成了诸多不必要的制约,其监督检查财务收支的主要职能难以正常发挥。或者说,审计者与被审计者没有明晰的界限,内部审计变成了内部财务监督,内部审计最本质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内部审计“想监督而又监督不力”的状况比较严重。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或由其他部门代管,或设置在其他部门内,无法自主、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很难保证其权威性,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要顺利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相关审计人员必须正视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将“管理”渗透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早发现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及时处置,避免损失。

4.1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审计项目中每项工作的质量都应由专人负责,便于追究质量事故责任人。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主体,从整体出发,使权、责相互匹配,有效解决流程不畅、分工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出现审计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追究或处罚,防止违规行为相互效仿。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的制订详尽的审计方案,审计项目相关责任人应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进行三级复核,确保审计结论依据充分、审计事项披露完整。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体必须得到监督,以保证部门工作符合行业准则、部门政策和审计程序的要求。监督机制建立后应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考核。

4.2利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

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利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把对项目质量影响较大、容易失误且出现失误不易补救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利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不仅仅是靠工作中的认真细致、反复查证、全面审核,更是要求内审人员要全面转变传统审计理念,拓展视界,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已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并通过审计经验的交流学习,推进审计方法的科学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3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保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设置,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应保持独立。基于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审计人员应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使审计工作不受任何相关利益方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有了独立性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内部审计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督、管控作用,才能使内部审计真正有效地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作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权威性原则。要树立和维护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就必须增强人们对审计监督的认同感和信赖感,使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保证机构和职能的相对独立,强化内部审计执行意识,增强内部审计执行力。一般来说,相关人员应独立于财务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直接管理。总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层次和组织地位越高,独立性越大,权威性就越大。

4.4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好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内部审计质量,高的内部审计质量源于内审人员的高素质水准。人的因素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内审人员必须改变知识结构单一、整体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等执业素质不高的现状。首先,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补充和更新与工作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内审人员必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善于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内审人员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时刻掌握最新政策,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瞬息万变的经济领域站稳脚跟。此外,审计部门应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职业道德是构成内审人员素质的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内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谨慎的态度和优良的职业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才能创建较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才能树立内审人员的威信,最终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袁小勇.内部审计:怎样才能有所作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徐倚寒 单位:成都汇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