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特点分析(4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特点分析(4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演进历程及特点

摘要:

随着经济和政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保证职工权益的基础上,建立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演进历程,进而深入剖析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演进;特点;职业年金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维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营模式。其养老制度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新要求,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一、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国有企业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也逐步深化。198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今后招收工人,“应当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到达退休年龄后,按照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和政策领取养老金”。这是较早提出的具有事业单位职工执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文件政策。200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号),在五省市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这为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开辟了道路,为全国推广奠定了基础。201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的特点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我国特定的体制环境下产生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体制性特征。

1.时代特征

国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形式更加与时俱进。2014年《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出台,要求所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签订聘任制合同,促使事业单位人员进入与退出机制产生了深刻变革。用人方式改变,也催生了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变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符合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体制特征

国外公职人员与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并不在制度上加以区分,而国内则不尽然。由于受原有“编制”、“身份”等限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初期,必然受到体制约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过渡期企养老保险“双制”并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数众多,个体情况复杂,职工人事评价体系与企业有所不同,如盲目的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中,会引发各种矛盾,不利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平稳过渡。就现阶段来讲,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针对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职业年金须强制性缴纳,这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区别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特征。企业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通常叫做企业年金,一般以商业保险的形式出现,以自愿为原则,并不强制用人单位缴纳。2015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缴纳职业年金。上述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政策的确立,一方面是为保证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中人”的养老待遇不降低;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体系中资本运营模式的新转变。根据文件规定,“职业年金基金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负责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这一新做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盘活社会资本,提高资本增值活力。

三、小结

改革必然会有阵痛。平稳过渡,是改革推进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政策准备和地区试点,如今正式在全国推广,初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个体情况复杂经常会凸显政策盲点。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配套实施细则和文件的出台成为解决矛盾点的关键所在。其次,随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地将处于过渡期的企事业单位“双制”变成“同制”,建立统一规则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总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可以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度。同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李楠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卢驰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理论探索,2011(5)

[2]马蓓蓓,张悦玲,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保险职业学报,2011(6)

[3]财政部财政科学课题研究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

[4]高和荣,张爱敏.论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值得改革方案的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4)

第二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而机关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的主要命脉,它的设立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等功能特征。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就需要积极推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可以将其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等。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机关事业单位是我国行政的主要命脉,它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主要以生产知识和精神产品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等特征。所涉及的范围有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卫生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所以,只有不断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确保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

1.2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还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但是,有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干部,这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单位和国家具有较大的依附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水平也会提高。这样一来企业员工会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水平比他们高,导致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自己同样是财政人员,但与公务员相比,他们的养老保险较低,这会造成他们心理的不平衡。因此,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1.3有利于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大部分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智力支持、技术保障等重要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不仅与政府部门相类似,而且具有非政府性质,与企业有着更大的差别。因此,这些区别决定了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养老保险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着较高的养老保险,对政府的人身依附也越来越严重。另外,在养老保险制度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二元机制”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在市场之间的流动,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不能较快地向企业进行转制。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也是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的需要。

1.4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以及不公平养老保险待遇等问题,而且可以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但是,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在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是分隔的,这使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了我国追求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目标,应先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目标,这就需要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在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的前提下,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具体如下。

2.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由于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未启动,造成了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双轨并行现象的产生,从而使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距不断地拉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法规,只依靠暂行的条例法律效力是有限的。但国外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都是先有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再去执行养老保险制度。因此,要想真正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撑。

2.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对象和范围不同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因没有统一的文件和政策作指导,导致了各地区在统筹范围上规定不一致现象的出现。比如有的地区机关单位采用的模式是全员统筹;有的地区仅对财政全额支持的机关单位实行统筹;有的地区采用两种模式,要么只对机关单位进行统筹,要么只对事业单位进行统筹;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只统筹省级、县级直属单位,则不包括乡镇单位。这些不同的模式,造成了同类、同地区人员所负担的经济各不相同,不仅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认识造成了影响,而且使其他行业员工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公平。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愈加完善。为全面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必须确保其改革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为此,笔者主要对其作出了以下分析。

3.1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进行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在退休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的基数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以及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缴费每满1年发给1%。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是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而计发月数的确定是按照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以及利息等因素所决定的。

3.2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建立

由于职工工资的增长、物价的变动等,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进行统筹安排,建立了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从而确保了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稳定,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3.3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

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机关事业单位应为员工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应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进行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可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可按照本人工资的4%缴费。当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后,可按照月进行职业年金待遇领取。

3.4养老金发放筹资机制的建立

养老金发放筹资机制的建立,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和优化,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标准,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地发放。还要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一定的经费,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4结语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重要突破,还是贯彻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全,进一步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作者:王爱丽 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

参考文献:

[1]谢星.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2009(22):173.

[2]杨彤.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J].特区经济,2007(10):246-248.

[3]马蓓蓓,张悦玲,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3):34-37.

[4]马蓓蓓,张悦玲,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3).

[5]朱梅,姚露.中国养老保险并轨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杨妍.让制度进步之花尽情绽放———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第三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转制成本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保险面临改革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机关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在养老保险改革措施采取的过程中,其必然会产生转制成本,转制成本处理的合理性对于整个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转制成本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采取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措施采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把目光放到转制成本的处理上,这对于整个改革过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一、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转制成本来源分析

养老金制度是我国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适龄退休老人正常生活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普通的企业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金制度规定以及养老金分配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被完善的背景下,原有的养老金缴纳以及分配方案所存在的不足性越来越明显,尤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对现有的养老保险金制度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于养老金发放合理性的保证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中,以融资方式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养老金分为现收现付类别的养老金、基金性质的养老金,还有一种是介于现收现付以及基金之间的养老金,也就是说这一类别的养老金只有一部分可以实现累计功能。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养老金的缴纳发放方式绝大部分都为基金式或者部分累计形式,在基金制度的前提下,参与养老金缴纳的职工需要按劳动报酬的一定比例以直接扣除的形式完成养老金的缴纳,所扣缴的养老金会被集中用在投资等方面,在缴纳养老金的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后,在对自我所缴纳的养老金进行领取的过程中,所领取的养老金一方面是自我工作期间所缴纳的金额,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养老金所获得的投资收益部分。和现收现付养老金相比,两者之间所关注的侧重点以及所存在的风险类别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够绝对的说这两种养老金制度哪一种更加好,只能说在某种特定的时期内,在结合企业、单位具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某一种养老金制度更加适合。在养老金制度被推行以来,现收现付制是最先被广泛应用的养老金制度,但是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深,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各个国家开始把养老金改革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使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能够得以实现,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能够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成本的产生,所产生的这一部分的成本就被叫做转制成本。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金改革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在对养老金制度采取优化措施的过程中,其必然会牺牲一部分的利益,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进行,相关部门就必须对牺牲自我利益的群体进行一定的补偿,这些补偿费用也可以被划分到转制成本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措施的采取过程中,转制成本是必然存在的,其产生来源主要集中在养老金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成本上,合理对养老金转制成本进行规划与处理对于整个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所具有的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二、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转制成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性

1.处理政策的公平性不能够被保证

在大量研究实施的前提下,我国制度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规则起到约束作用的是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法则,对于非正式规则起到约束作用的大都以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主观意向为主,这就决定了不同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养老金转制成本处理从性质上来说可以被划分到正式规则的类别中,但是在转制成本处理措施的采取中,相关人员对其的认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也对转制成本的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职员对于现行的转制成本处理的合理性以及公平性都抱有迟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养老金转制成本处理过程的顺利推进受到阻碍。此外受养老金制度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的养老金政策推进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转制成本产生时,政府对其负有直接职责,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对转制成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此项费用承担的主体为管理部门。为了使得转制成本可以最大程度的被消化,相关部门往往会采取缴费率提升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在公平性上所具有的欠缺性是非常明显的。

2.个人账户的独立运行没能够得到实现

在目前养老保险金体制中造成养老金转制成本处理合理性不能够得到保证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个人账户不能够以独立运行的状态所存在,这种运行状态的存在将会直接导致“空账”现象的产生。受传统养老金制度的影响,我国养老金负债的范围以及水平是非常大的,为了能够使得养老金负债能够得到弥补,相关部门就把个人账户基金作为养老金负债资金的偿还来源,这是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状况得以存在最为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资金挪用现象的产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养老金风险性以较高的状态所存在,可以说个人账户非独立运行状况的存在为养老资金的挪用提供了条件,这对于养老金转制成本处理有效性的保证是极为不利的。

3.养老金边际成本较高

就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对养老金转制成本进行处理的状况开看,在对养老金转制成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受养老金自身制度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是以升高的状态所存在的。养老金转制成本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有政府作为核心的承担者,但是政府部门却希望以统筹基金结余为资金来源对养老金的转制成本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整个养老金转制成本的管理费用以上升的状态所存在。此外相关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寻租、设租现象的产生,这对于边际成本的控制是极为不利的。

三、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消化有效途径

和企业在养老保险改革相似,在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进行改革措施的采取时,必须充分对于各个时期的职工的权益进行考量,尤其对于转制成本处理合理性的保证对于养老保险改革顺利推进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目前在养老金转制成本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性,但是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转制成本消化途径的探讨对于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合理性的提升是极有必要的。下面就有效的转制成本途径进行分析。

1.通过财政补偿方式对转制成本进行消化

财政补偿形式是目前我国在对养老保险转制成本进行消化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消化途径,在这种方式中对于转制成本的支付主要为政府所支付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以财政补偿为主要的转制成本消化方式时,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政府可以采用政府债券融资的形式来完成财政补贴,在员工获得政府债券后,其利息由国家所承担。其次,政府可以采用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形式对养老保险金转制成本进行消化。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国家每年对于亏损企业补贴的财政支出数额是非常大的,如果国家可以把这部分资金转移一部分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那么其对于单位的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具有的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2.把体制外投入作为转制成本消化的途径

通过体制外投入的加大来实现转制成本得以消化的目标是当代经济背景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所有的体制外投入方法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对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分割处理,国有资产分割处理的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负债状况得以缓解,并且在国有资产分割完成后,相关部门还可以以国有资产运作手段,来使得国有资产的获利能力得以提升,这对于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资金来源的扩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采取过程中,其必须加强对转制成本处理合理性的保证与提升,尽可能的使得转制成本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被消化掉,这对于整个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都极为重要。

作者:尹怡 单位:昆明市盘龙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

参考文献

[1]王燕,徐滇庆,王直.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转制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J].经济研究,2014(5):75

[2]张映芹.社会保障转制成本的理论与对策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9

[3]何晖.风险管理视阈下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消化的再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5(2):24

[4]马丽梅.我国养老保险转制成本[J].企业研究,2015(24):39

[5]李兰英,李伟.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隐性债务规模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35

[6]边恕.辽宁省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与财政负担能力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5(1):27-28

[7]高建伟.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经济数学,2014(9):123-124

[8]刘畅.我国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J].人口研究,2015(11):20

第四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考

摘要: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来说,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基本实行的是退休金制度,不仅保证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得到了突显,因此就必须要对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增高,作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影响到了我国事业单位中职工的养老保障权利,还影响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不论是从管理体制上来讲,还是从财务与工作等方面上来说,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依然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中,这样也就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一、对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对其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现有的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产生了严重的客观后果,因此也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

(一)筹资结构单一

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上来讲,就是对国家保险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的财政方面的预算,单位为退休人员报办了退休养老,这样员工也就不需要进行缴费,但是对于这种模式来说,社会化的程度相对较低,且筹资结构又有比较单一,人员的自我保障意识也存在不足,最终也就不能体现出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改革发展中,事业单位中开始进行了减员增效的改革制度,这样也就造成了新进人员相对较少,退休人员却不断增多的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二)养老待遇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的养老方式来说,一些参照公务员养老的事业单位中,其待遇水平往往相对较高,而进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则主要以企业中的养老保险为主,且是否参与养老保险,还主要是根据单位中的经济现状,因此养老水平也相对不高,并不能保证退休金的足额定期发放。且就目前来说,“两个确保”主要以企业为主,而没有将这一类型的事业单位也纳入到其中。

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

(一)要坚持公平与刚性的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想要提高改革与效果与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在公平与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在实际中,就必须要坚持养老金刚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增强各方面的福利,才能促进改革之路的快速发展。且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等工作,没有稳定最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那么也就不能推动新制度的实行,因此也可以说,改革是要以社会稳定为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际中,要保证企业向事业单位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中的养老保险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公平与刚性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

(二)掌握准确的改革时机

想要实现改革与创新,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在经济繁荣的阶段中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公众对于自身利益相关的改革具有高度的关注度与配合度。就目前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各项政策主要以扩内需与促民生等方向发展,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则会触动众多的利益,甚至是与目前的政策相抵触,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想要实现改革与发展,就必须要谋定而动。其次是在选择好企业养老保险的改革制度以后,要坚持与企业并轨,最好是要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定型以后在进行。

(三)明确改革的标准与分类

对事业单位分类进行改革与创新时,就可以根据经营与公益等方面来进行划分,因此可以说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根据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一些经营类的事业单位来说,在改革以后要参与企业中的养老保险,其中也就用包括了行政执法以及公益类的。对于一些没有政府职能但是可以享受财政拨款的单位来说,如招待所以及文体部门等,要将其与所属的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以此来保证其可以进行权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养老保险,以此来节省资金,实现改革。此外还要处理好改革前与改革后待与水平上的衔接工作,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中养保险待遇上的不降低,尽可能的承认既得利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结果,因此就必须要先明确问题所在,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改革的效果,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孙雪艳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娟.胡乐明.新养老保障理论与政策[J].海派经济学,2010

[2]毛秉焱.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顾正钧.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综合提取比例应注意的几个关系[J].干部人事月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