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现状困境和对策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现状困境和对策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

1、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5328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8.3%,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2、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试点工作稳步进行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3396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3、补充保障不断扩大

年末全国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21.8%;参加职工人数为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17.1%;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4821亿元。

二、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困境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和管理现状是不断进步的,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保值增值压力大,投资渠道单一

保值的含义是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购买能力,要求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要等于通货膨胀率。增值的含义是提高基金的实际购买力,要求基金投资收益率要大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一时性上升,而是指整个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物价不断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通货膨胀的原因从国内来看是政府发行纸币过量,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是拥有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国家滥发纸币,导致其他国家的纸币贬值,可称为输入性通胀。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在全球广泛流通,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加印纸币把本国的通货膨胀轻松输入给全世界。CPI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2010~2012三年中我国的CPI指数都远高于同期的存款利率特别是活期存款利率,而银行存款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阶段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0%存入银行,各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0年来平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平均通货膨胀率。面对地方社会保险基金巨额累计结余,是否放开地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特别是养老金的入市议题成为社会争论的热点。

(二)统筹程度低,管理主体混乱

我国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现在基本实现,所有的地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但制度落实上还有待评估。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依然很低,基金和各项管理分散,带来了许多问题,不仅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还对异地缴费的劳动者造成养老不便,基金结余出现有的统筹地区大量结余,而大量统筹地区基金支付能力有限,有的甚至入不敷出。而且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使业务流程缺乏相应的规范,造成不应有的缓缴甚至漏缴和挪用的现象。而且过低的统筹层次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助80%依赖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甚至处于缺位状态。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还出现管理主体双重格局。有些省市社保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有些省市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甚至还出现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养老基金征缴分别由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在双重征收管理主体下,不同管理主体执法尺度不一,不仅增加了征收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给企业和个人缴费带来了不便,增加了出现偷逃税费的现象发生的概率。统筹程度低还容易导致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行业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制度建设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关键,而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和政府在近年来不断改变这种状况推动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特别在2014年初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其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做了规定,但长期以来,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障考虑的对象范围主要限于城市居民,广大农村只有少数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局部、有限的保障,这样的历史能否改变,还需要执行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和财力支持。地域差别主要体现为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引发一系列的差别。行业差别即非垄断行业和垄断行业的差别。而我国实行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的替代率不同不仅使差距拉大,使其成为当权者隐性福利加剧了不公平的而且还易引发社会问题。

(三)缺乏稳定的投资环境,金融市场还不成熟,以投机为主

随着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和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动,个人账户记账金额在不断增加,若不改变其投资限制,单纯的银行存款的投资形式难抵通货膨胀的威胁,这意味着个人账户资金在正在不断缩水,而且这样的账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养老保险基金要实现的保值增值,就必然要求其采取更为广泛的投资渠道,需要其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而养老金作为其养命钱其对安全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从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关系而言,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必须要求实体经济的稳定,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等条件的满足。而这些条件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而资本市场的缺陷可能给社保基金带来巨大的风险。而金融市场中散户、短线投机者众多,缺乏一个牢固的投资者基础,尤其是缺乏长期的机构投资者,而且管理投资主体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如何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是部分积累制下基金管理的一个重点,这对基金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投资运营方面的要求,日常的管理、缴费的测算等等同样需要较强的专业性,而我国的基金管理就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上述的现实更加剧了养老基金入市的风险。

(四)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通常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步入老年社会的国际标准有两个: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中国而言,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并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并且持续加深的。老龄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压力。

(五)转轨性隐性债务及由此导致的空账问题

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开始向部分积累制转轨。现收现付制是按照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资金仅满足同期养老金给付的需要。现收现付制虽然具有一经建立就可以及时给付、可以根据需求的增长及时调整征缴比率,能有效避免物价上涨造成的基金贬值风险等优点。但现收现付制具有没有储备和积累,资金筹集的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现收现付制无形中形成养老负担的代际转移,从而引发代际矛盾,因此现收现付制越来越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当然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过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风险:“老人”缺乏个人账户积累部分,“中人”在新制度实行时参加工作,个人账户积累额有限,但他们却要按照新制度领取养老金,由此导致庞大的养老金缺口。当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不足以支付“老人”的退休金,只要动用“新人”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只是名义金额。个人账户成为空账,从根本上动摇了统账结合模式的根基,降低改革信誉,蕴含巨大的资金风险。

(六)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性下降

一方面家庭的小型化使其养老功能退化,导致政府与社会的赡养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家庭中青年人对老年人态度的转变,导致老年人地位下降,孤寡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等群体出现并不断扩大。究其原因:

1.老年人由于其自身身体和心理的缺陷使其经济地位下降

2.由于新文化运动和导致以儒家的孝道思想遭到破坏

3.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老人知识权威和话语权的散失。从而促成了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性下降,政府与社会的赡养负担加重,更扩大了养老基金的支出。同时养老保险基金还面临着医疗保险基金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责任重合不明确等困境。

三、针对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

1、提高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水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的加快、公民对养老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转轨性隐性债务和空账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持力度,用财政性资金和每年的社保结余基金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确保参保人员老有所依。一方面政府应该调整支出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化,压缩一般开支,根据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有选择性得进行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对失独老人、孤寡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投入力度,包括专业人员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对其的物资帮扶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慰藉。

2、探索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长效机制在加强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输入性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基金自身的合理发展,避免其出现重大问题而对国家财政稳定性造成冲击,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控制在国家财政允许和可控制的范围内。基金的合理发展就要求其建立收支平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预算管理和支出机制。定期向公众公告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收支情况,保证公众对其的有效监督。

3、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监管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通过法规建立起对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约束机制,对挪用和挤占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的违规现象,从法规上予以禁止和惩处,使惩罚制度化、量化。

4、理清各级政府和部门间在养老保险基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不断提高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和统筹层次的发展目标下,探索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责任,理清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征缴方式和比例,改变双重征收和管理主体现状,做到征收尺度一致,提高管理效率。

5、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通过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跨区域流动。并通过引入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库技术使养老保险与公民个人的身份信息相联系,从而解决养老保险基金跨区域流动的技术难题,同时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实现信息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实现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二)个人、企业按时按量缴费

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有,国家财政支持、企业和雇主缴费、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及其他渠道,而前三者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筹资渠道。因此作为雇主和雇员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筹资主体更应该按时按量缴费。要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做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积累,雇员应当避免由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雇主应当在利用劳动者人力资源的同时做到对其日后生活的保障,认真履行缴费义务。

(三)社区加强对老年人的帮扶和救助

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其活动关系到社区成员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同样包括其养老。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不仅仅是基层管理组织还是基层服务组织,在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发挥其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的功能。我国农村现阶段的新农保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数原则和社会互助的原则。新农保丰富了我国养老基金的筹措渠道,加强了农民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与农村相对应的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社区养老机构的运作和人员的招募。在广州上学期间,有幸在逢源街社区当了一名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在社区中除了社区自身配备的工作人员还有从各个高校和社区内部招募的志愿者,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随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专业性的提高,这种运作方式不仅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同时也为老人提供了更加丰富了文化生活和精神慰藉。

(四)社会团体和私人机构积极参与,商业保险作为其补充应积极发挥其作用

由于社会对老年人特别对失独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注度的提高,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纷纷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年社会问题发生的几率,同时也通过其团体的宣传,提高了公众对老年问题的重视和参与度,达到良性循环。而我国还可以参照新加坡的医疗保障模式,将养老保障根据供应的质量进行合理的划分,更加合理地对养老社会保障、商业保险按不同比例进行配比,从而形成不同的养老保障供应链条。以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标准。提供服务的等级越高,报销比例越少,从而使老年人及其家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不同的需求参加不同供应链。从而更好地节约养老基金,给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五)强化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作用

虽然现阶段家庭的小型化和老人地位的降低导致家庭对老人的赡养性下降,但我们依然应该看到家庭作为老年人生存的直接保障和心灵港湾,它能避免单纯的物质帮助,在精神慰藉方面发挥其他机构和部门难以企及的优势。现阶段中国90%的家庭依然采取的是家庭养老的方式,因此强化家庭中孝道的教育和提高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更加提高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保障老年人权益中的作用。

(六)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应该加速发展,提高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应该加速发展,提高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养老基金的参与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分散性原则、公益性原则。作为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需要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我们要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实现资本市场的机构性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丰富金融市场工具,解决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提高金融一体化的程度。

作者:程佳颖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