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亿,占整体网民的27%左右。这一农民群体因其经济基础不错、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会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1.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

农户生产规模过小,导致其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的过于分散,商品率不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市场得不到农产品的均衡供给,容易放大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也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往往只注重产品的价格因素,而忽略非价格因素,如品牌、质量、包装、服务以及产地形象。市场形成价格稳定性差,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有效价格形成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地域分散、产品和信息隔离,难以形成交易集中、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区域价格差异明显。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带来营销不畅,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时又有严格的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农产品营销的开展。

1.2基础建设不完全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是网络营销开展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网络建设仍不够理想。

1.3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农产品的特点是水分多、容易腐烂变质,特别是蔬菜、水果,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物流公司对农产品的运输与其他工业产品一视同仁的分拣制度、存储运输制度使得消费者在收到产品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破损。物流公司在运输这些产品时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成本,同时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致使这部分农产品虽然在销售价格上具有优势,但运费成本的增加使得消费者所得的实惠就很不明显,也减弱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是现货交易,成交价格往往取决于供求状况,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农产品交易的风险成本。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对于易腐烂、单位体积大、经济价值低的农产品而言,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而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与服务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

2.农产品营销对策

2.1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素质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需要掌握充足的网络知识和营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经营者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意识,培养、引进网络营销人才,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建设企业网站和数据库,与专业机构合作,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产品品牌。改变农民对网络营销方式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利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农民,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营销在现代农业中的巨大作用,唤起农民对网络营销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培养高级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网络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能力。首先,组织建立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建立行业的或综合性的农产品专业网站。其次,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信息体系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最后加强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可信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电子商务科技宣传和培训,传播电子商务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强农户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品牌,发展特色的农产品。以乡镇或者地区为模块发展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使更多的人认同。

2.2建立市场竞争体系

需要提供准确的市场现状,预测未来趋势,便于制定相应的生产、销售计划,还可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营销。农户可以选择在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供求热线及行业信息网等网站免费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农户可加入电子网络广场和虚拟电子商城,让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农产品,有意者还可以在线完成订购。利用各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某一类农副产品的网上销售,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网上主流品牌,如部分农副产品开展电子商务通常可以通过销售5%的产品赚到95%的利润。

2.3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

移动互联网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重要补充,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新机遇。利用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建设一主多辅的格局,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有利于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相互补充。推进农产品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电子商务与农民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更新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意识,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与购物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网络营销。

作者:陶涛 单位: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