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研究

农村经济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研究

1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失修老化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不足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导致水库蓄水功效显著下降,渠道灌溉功效严重萎缩,泵站排洪功效不断降低,各个施设完整率普遍不足,水资源浪费与匮乏现象并重。特别是在多数农村地区,农田灌溉仍多采用漫灌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灌溉水的浪费。根据相关专业统计,我国当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不足50%,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70%~80%。这一水利工程滞后现象影响农民自身收益的同时亦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1.2工程管理职权不清,农民参与度低

在过去,我国对于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多采取“谁用谁管”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未设立专门的工程运行安全与养护部门对水利工程的使用进行监管,一些地区的水库、渠道、堤坝等处于完全无人管理的状态,严重的甚至已经完全荒废。与此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思想觉悟不高,多认为水利灌溉工程是国家修建的,农民只需使用即可,无需对其进行维护,从而导致一些农民在水利设施的使用时随意性极强,甚至为一己之私,对水利设施进行损毁。比如,有人为方便用水,私自在渠道上开凿缺口或随意挪移机泵、闸门等。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只建不管、运行混乱的现状。

1.3工程建设与运行资金匮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一定的资金作为依托和保障,这些资金一般多来自于水费收入与用水户的自行募集。但前者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水费政策的限制,使得其收取价格往往低于成本价格,加之部分用户的少缴、避缴现象使得水费收入难以满足工程运行需求;而后者,由于牵扯众多使用者,在如何募资和募资金额多少上往往难以达成统一,尤其是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募资行为更是无人响应。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地区组建了地方性的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机构,也往往因为资金匮乏等原因陷入困境,严重的甚至被迫解散。

1.4专业人才缺乏,思想认识不足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基层管理人员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准,且缺少相关的具体实践,致使其难以独立开展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此外,基层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想法,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困难,而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

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措施

2.1增强宣传,全民参与

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让其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对其的建设保护中是十分必要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级管理机构应当增大面向农民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刷宣传手册、开设电视讲座、举办专项宣传日等多种手段,向广大农户宣传农田水利工程保护与水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提升其思想认识,让其自主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维护与水资源的节约中。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联合地方用水户协会等组织,针对农民举办专项培训班,让其学习正确的水利工程使用方式。此外,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上政府还可参考“南充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设立“谁参与谁使用、谁积极谁优先”的原则,全面调动农户的主动性。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政府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大针对小型农田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财政中拨出部分款项充当农田水利设施兴建与维护的专项资金,为水利施设的运行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相关企业投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三是针对水利工程服务对象,开展用水户募资,以前期投入替代后期使用费用,并依据投入比例,分配使用权与优先权。

2.3实施管养分离,促进专业人才培育

在明确农业水利工程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实施工程管理与养护的分离,将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保养任务与相关人员从政府管理主体中剥离出来,组建市场化的养护企业,推动农业水利设施运行养护的专业化发展。此外,政府还应组建培训班,针对水利施设的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开展业务强化,促进其相关专业技能水准的提升,从而为基层农业水利设施的高效、高质运行提供必要保障,改变以往低效滞后的管理状况。

2.4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伴随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确保现代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有效手段。政府应积极宣传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帮助农户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高效用水”的观念。以实现农业长久生态化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稳定为准则,以“水资源高效使用、水环境有效保护、水经济持续优化、灌区持久稳定发展”为目标,通过对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的综合考量分析,探究农业生产用水高效调控机理,构建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理念与模式;借助对农作物生长需水规律与农田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效应的分析,掌握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农田生态环境容量;借助对农田水肥运移规律的研究,明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水肥调控模式。最后再结合精准灌溉技术、灌区水节约管理技术,构成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罐区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2.5制定灌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灌区水综合管理的方针要基于灌区整体规划,并以“节水、生态”两项内容的主线,建立灌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要切实落实所制定的灌区水管理制度,保证灌区水资源能够安全、环境、景观、文化与经济几个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在制定与落实灌区发展机制基础上,灌区水资源管理还应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运用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以灌区水资源分布特征为基础数据,分析灌区水资源与生态灌溉演化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智能化系统对灌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历年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水资源情况,进而进行远程调控,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系统在分析水资源演化规律中,还可与灌区水生态文明相结合,实现人、水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3结语

农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关乎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而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有效进行的基础前提,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其同农业产值及农民收入的高低息息相关。增强对其兴建与维护的探究力度,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的高效、高质进行,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思蒲 单位:上思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