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成效调查研究

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成效调查研究

一、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经济主要成效

(一)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全力支持“三农”发展

各地农村信用社通过连续多年的“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开门红活动、落实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和开展劳动竞赛等,加大对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优先满足春耕备耕资金等涉农资金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仅2012年当年,杭州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农户18.82万户,小微企业1.14万户。其中,如杭州市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辖区已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背景下,其涉农贷款余额占比仍达24.04%。农村信用社及其员工与农村建立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临安市农村信用社的“走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对农户进行地毯式调查,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一户一策”的信贷支持计划,还组建集业务宣传、产品介绍和文体活动一体的宣传队,入村进行宣传;萧山市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村银共建新农村”活动,使集体资产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本研究在2013年7月组织对杭州地区8县(市)农村信用社辖区的农户和农村企业进行农村信用社服务情况抽样调查,共得到农户有效问卷236份,农村企业有效问卷153份。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信用社极大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对农户的调查看,有存款的农户中,存在农村信用社的占比87.2%;如果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能得到贷款的占比95.9%。对企业的调查中,其借贷的主要来源,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占比91.8%。

(二)不断延伸服务渠道,实现渠道广覆盖

一是着力构建了“丰收卡+电子机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家店)+支农联络员+管村信贷员”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努力做好营业网点资源配置规划,大力布放POS机、ATM机等电子机具,做到村村有POS机。二是整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信金融服务点,实现小额存取款及金融咨询等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三是启动并实施了金融普惠工程,力争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对农户的调查中,离你家最近的是哪家银行,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占比93.8%,农村信用社离农户的平均距离是2.22公里,其中1公里内的占比48.7%。在“你觉得存取款方便吗?”的回答中:回答很方便和比较方便的占比95.6%。

(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1.大力建设方便、快捷的产品体系。

一方面在省农村信用联社的主导下,在全省推广标准化、品牌化的金融产品,统一开发和建设“丰收”系列产品,如丰收小额贷款卡,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自助放款、担保灵活、存贷挂钩”的优点,至2013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11.56万张。另一方面,各地农村信用社根据地方产业和客户特点和要求,开发地方特色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各信用社新推出农户、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达到50多个。如杭州市农村信用社整合完成了“乐惠”、“乐盈”、“乐通”三大系列产品;富阳市农村信用社推出“万事”系列信贷产品,桐庐县农村信用社的“合家”系列贷产品,临安市农村信用社的“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新农村建设贷款等。

2.积极拓展担保范围和创新担保方式。

各地农村信用社相继推出了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抵质押贷款。萧山市的小微企业“联保互担”模式,贷款手续简便、速度快捷。建德县试点农房抵押贷款,成为杭州农信系统首家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农信社;淳安县推出商标权质押贷款。

3.积极探索组织和机构创新,强化对支农、支小金融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如杭州市积极探索金融便利店模式,富阳市引进台湾微贷技术,成立微贷中心等。

4.不断开办新业务。

近年来农信社的国际业务、贷记卡业务、理财业务、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相继推出,不断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2013年,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展黄金销售业务、杭州市农村信用社基金代销业务开办,农信社的业务品种越来越齐全。

二、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经济中面临的新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现如下的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中心村、镇等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旺盛

随着杭州地区城乡区域统筹建设不断推进,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如中心镇“镇镇通高速”工程、“双千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如其中单列入杭州市发改委2013年度中心镇项目就有60个,当年所需贷款54.4亿元。余杭市农村信用社2013年累计发放村级经济组织贷款28户,贷款金额1.7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2.86亿元。

(二)农户贷款资金需求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随着中心村、镇农户积聚的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农民从商的人员增加,农户购买住房商铺、开店、搞运输、投资创业等需求不断增加,资金需求额度增大。如2013年余杭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户均贷款额达到23.56万元,但在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地区的户均贷款明显较低,如同期临安市太阳镇横路信用社,其贷款余额4100万元,贷款户达930多户,户均贷款仅为4.4万元。

(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逐步增加

农户对新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如银行卡、理财、一卡通等业务正越来越受到农户的青睐,调查显示91%的农户在使用或有使用这类产品的意愿。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现代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贷记卡业务等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凸现。农民要求的金融资源也越来越多,一方面,随着农户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拆迁户,获得大额的拆迁赔偿款,其资金存取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家庭农场、股份制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村经济组织的出现及农民创业的要求,信贷资金金额也越来越高。

(四)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压力增大

一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在利率市场化预期和金融脱媒深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纷纷下沉市场定位,加大对中小微客户的拓展并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产品,使得农村信用社在主要目标客户群市场上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二是由于近年来外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表现出了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此外,银行监管中要求有节奏投放信贷规模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存在一定矛盾。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和服务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且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较好,但在其经营发展中也面临着一定困境,需要妥善加以解决。

(一)农村金融风险较高且补偿机制不到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风险较高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主体经营风险高且抗风险能力弱。一是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近年出现的H7N9禽流感,造成养殖户风险急剧上升,但又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二是农村金融存在抵押和担保难问题,如农户的自留山、承包土地、住宅房等,不能抵押。问卷调查影响获得贷款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农户和企业的有效回答中,81%的农户认为是缺少抵押或担保,调查中发现农村现在仅有极少的财政性支农担保公司,但都不能达到政策规定取得金融许可证要求的注册资金2000万以上的标准,而商业性担保公司一般担保费用在2.5-3%,银行如果要求担保将显著加大了企业的借贷成本。三是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三农发展进行补偿。

(二)农村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与政府政策支持不对等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支小过程中很多业务都具有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性质,如开展金融普惠工程需要开办众多的服务网点;免费各类涉农补贴的发放;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困难小微企业等等,这些业务具有成本高、收益低的特点,将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收益。如调查发现便民POS机使农户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取款、转账和缴费等便利,但一个POS机网点固定投入需要2万元左右,同时还要给予POS机安放点(一般为便利店)一定的费用或贷款利率优惠,一台ATM机设备投入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另外还需要后期的维护费用。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银行竞争的加剧,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下降趋势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但政府在扶持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业务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在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存在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的情况,甚至部分领域还存在着歧视性政策,如部分财政资金不允许存放在农村信用社。

(三)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会对其定位和经营带来影响

近年来,监管部门要求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和稳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的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合理性,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从其他省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经验来看,股改后引进的地方民营企业等大股东,存在着很强的融资需求,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有成为其取款机的风险;同时,股份制改造后资本逐利的天性将充分释放,可能导致其偏离支农支小的定位,一些低利甚至亏损的政策性业务将逐步萎缩甚至会被取消。

四、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服务农村经济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农村信用社发展和金融服务情况及问题分析,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需要其自身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农信社承担政策性业务的边界和成本相应加大对其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农村信用社自身改革和创新

1.保持现有体制基本稳定,进一步激发两级法人架构下省、县法人的经营活力

目前,浙江农信系统实行的是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县级农村信用社两级法人管理体制,能较好兼顾规模经济和经营灵活的双重目标,建议在保持现有体制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组织价值链体系的价值:一方面,省农村信用联社要继续按照“做县级行社做不好或不经济的事”的指导思想,优化科技服务平台、银行卡及电子银行服务平台、清算服务平台、资金营运服务平台和教育培训平台等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建议县级农村信用社继续充分发挥其贴近市场、决策灵活、服务快捷的优势,立足当地,探寻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合理结合,在服务“三农”中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2.继续深化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

目前省农村信用联社积极为县市农信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建议浙江农信系统继续开展和完善信用工程建设,构建良性的金融生态。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省、市、县三级信用村镇、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扩大信用工程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联合农业部门、工商部门等政府机构,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新型组织的支持力度。三是增强信用工程的增值服务,加大对信用村镇、信用户的信贷准入、贷款利率等优惠支持力度,引导客户重视自身信用记录,促进地方信用生态环境优化。调查显示目前不同级次信用村镇(信用户)的贷款的利率优惠达到0.6-1.2个百分点,建议农村信用社继续保持和完善利率优惠政策。

(二)政府完善政策支持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建议将县及县以下政府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作为企业,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但农村信用社经营中除商业性的业务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现阶段对农村信用社存有不合理政策,如一些财政资金、甚至是涉农资金都不能存放在农村信用社。而其他得到服务资格的银行由于在基层没有服务网点,并不能真正服务农村。因此,一是建议将部分财政资金,特别是涉农资金优先存放于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二是建议给予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一定的财政贴息,对网点和机具建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优先支持农村信用社社保卡、市民卡等业务,拓展农村信用社发展空间。四是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独家开办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业务。

2.建议简化涉农不良贷款的处置及核销并减免处置不良贷款涉及的相关税费

因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农村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发生笔数较多,导致不良贷款控制难,且牵涉精力较多。因此,一是建议优化涉农不良贷款处置的流程,定期集中处理涉农不良贷款,提高诉讼等环节效率。二是建议相关部门支持在税前核销,并部分减免处置不良涉农贷款涉及的相关税费,从而为农村信用社减轻包袱,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提供有效支持。

3.建议完善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的税费优惠并制度化

目前,农村信用社能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信用社享受营业税优惠(按3%计征,一般金融机构按5%征收),以及小额农贷等政策性业务的税费减免。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确定政策性业务时包括的范围较小,主要是针对小额农贷等,另一方面一些优惠措施陆续到期。鉴于农村信用社支农支小的定位,和金融普惠工程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持续展开,建议进一步科学界定其政策性金融业务边界和成本,完善相应税收优惠和减免,并将政策制度化。

4.建议允许不同农村信用社之间调剂资金使用

由于各县(市)经济条件的差距,不同农村信用社在存、贷款资金使用上存在差异,一些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足,但另一些农村信用社可能受各种因素限制又不能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考虑到农村信用社作为县级小金融机构的局限性,同时省农村信用联社又具有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便利条件,建议相关部门适度放宽对农村信用社存贷比的限制,同时允许农村信用社间适当调剂资金的使用。

作者:管福泉 黄敏 邵来安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