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如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水平低及农村发展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补上农村经济增长这块短板,以农村发展助推国家经济发展,以农民增收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以绿色生态美丽的新农村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农村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党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a.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特别是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上,要更注重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需要。只有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b.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在即将到达的2020年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进入城乡关系变化新时期旨在走向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公平的新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战略导向,就是建立完善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素分配方式。

c.农村经济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问题与解决城市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到达一定水平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城乡关系的战略,从规制层面避免导致城乡“过度”分化的走势。一方面是避免农村资源因过度流失而导致最后衰落;另一方面是避免大城市地区产生过度的“拥挤效应”。

2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a.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地区日益呈现出一副衰败和落后的景象。劳动力的流失是农村产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问题。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低,医疗、教育等资源城乡分配不均等问题,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或发达地区,成为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缺乏劳动力的注入,其发展缺少活力。

b.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尽管我国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规模化、集约化面临的困难程度不同。尽管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动为耕地规模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农村耕地仍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且由于长期的碎片化经营方式,各块耕地土壤肥力差异大,难以整合;传统观念束缚下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深厚,难以割舍对土地的眷恋;农村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民无法使用现代化的农械,无法享受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好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既缺乏技术支持,又缺少资金支持和农民心理上的认同感。农村土地出让和流转面临着技术、情感、资金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c.农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业发展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和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以灌溉方式为例,相比在大规模集约化产业中广泛使用的滴灌、喷灌等水资源利用方式,家庭农业生产仍以漫灌为主,这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的流失,耕地收入在很多农户家庭收入中比重不断降低。就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而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3现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的发展必须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政府政策要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的解决为着眼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财政补助,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同时吸引更多人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a.以政策优惠吸引农民返乡。作为在外漂泊的农民工,这一群体既是被隔绝在城市之外的非城市群体,又是远离乡村、远离家乡的边缘群体,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长期处于孤独当中。尽管在外打工带来了工资水平的提高,但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的许多心理问题。地方政府若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返乡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能够有效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投入到建设家乡和振兴乡村的事业当中。

b.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客观条件,农村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上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依托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优势,种植特色农产品,再依托互联网宣传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再如依托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开展“农家乐”或特色民宿、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依托地区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

c.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农村地区的绿水青山;更要依托绿水青山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增长。

作者:单昱翔 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