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准金融学论文

我国标准金融学论文

一、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发展

标准金融学有了比较长久的发展与研究,所以其理论基础深厚、应用广泛,在金融投资领域占主导地位。其决策行为主体的“完全理性”假设,包括:决策主体的行为一般的依照预期的效果进行的;决策主体在对未来的预知进行预测的时候没有认知的偏差。在假设之下得到的金融标准框架以及相关的理论可以对很大一部分的经验结果进行验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部分的经验结果无法在这个框架内进行解释,这样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众多的学者对发展新的金融学理论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开始探索金融市场更深层次的规律。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对于标致金融学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释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行为金融学的假设更加的贴近现实,最先提出了预期理论的概念,更符合人们对金融市场进行研究的前提假设。而且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对个体进行的行为从心理、动机等因素来进行分析与解释,对于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理念与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尽量的建立一个正确反映市场运行状况与主体行为的模型。

二、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

1.对研究内容进行比较。

1.1相同性。

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都是对不确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进行资源跨时间最佳分配进行的研究,而且其首要任务就是资本市场的定价,研究的理论目标与主要的内容都是为了资本市场的均衡以及金融产品的价格体系能够更加的合理。

1.2差异性。

标准金融学是以“理性”为主要的前提进行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因为其受到研究模型与传统理论框架的约束,使得很多的经验结果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标准金融学对于市场理论与理性假定的预期效果为研究的重点,不能够准确的描述现实,而是建立一个让人们可以很好理解的现实标准,所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就遭到人们的质疑。行为金融学则是用价值函数代替期望效用函数,投资者一般不从资产的组合角度进行投资的决策,而是按照各个投资组合的损益水平进行分别的对待,一般的人们对于亏损带来的不快感比相同的数目盈利带来的快感要更加的强烈,即人们对于损失更加的敏感,行为金融学对于人们心理进行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标准金融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2.对研究范式进行比较。

2.1研究角度与重点发生变化。

标准金融学是以传统的经济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其分析方法相对古老,理论与模型框架都以理性为基础,受到很大的限制,重点也是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标准。而行为金融学是以人为研究中心,重点是从人的心理出发,突破了之前的标准金融学只运用理论性模型的方式,重点是对金融市场的真实性进行描述,对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决策的规律进行研究,与标准金融学相比视野更加的开阔,研究范围更加的广泛,得出的结论也更加的准确,从研究的思路来说,标准金融学是首先创造了理想然后走向现实,是研究在理想的情况下发生什么,而行为金融学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从实际发生了什么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现实与发现的逻辑。

2.2研究决策与判断过程。

标准金融学的决策与判断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基础上的,而行为金融学进行的决策与判断是以人们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人们依照经验来进行金融决策可以简化判断过程,但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人们的心理又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金融市场发生变化时,这样很容易产生误差,所以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心理变化是因为人们特殊的认知方式使自己产生认知的偏差,比如:后悔、讨厌、过度自信等情绪的影响会导致人们的判断发生错误,我们要尽量的减少这些因素对人们决策与判断造成的影响,保证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所以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投资者的理性是有限的,会发生错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中理性与有限理性的投资者都是有作用的,并不是理性的投资者才最终决定价格。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对金融行为决策与判断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性:一是在金融投资中造成的损失比获得的利益更受人关注;二是人们对于一个金融行为与另一金融行为之问的差异的关注高于其后果本身的关注;三是在人们的收入不够稳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敏感性会呈递减的形式;四是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存在有高概率损失风险追寻、低概率随时风险规避、收益风险规避与收益风险追寻四种风险态度;五是人们的金融行为不能够单纯的用利己来进行解释,因为其存在很大的公平意识与社会动机;六是人们的金融行为没有绝对的稳定与偏好的定义,周围的环境等会影响到人们的偏好。

3.对研究体系进行比较。

标准金融学是在有效的市场假设为基础进行的研究,以资产的组合理论与资本的定价理论为研究的重点,在假设理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的一系列问题,其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条件,将人看做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实行金融行为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假定了人们可以无成本的获得信息,个人偏好以及决策也可以遵循预期的效果。在假定理性人的基础上构建的市场机制过于完美化,人们的意愿与投资能力都是完美的,所以取代了非理性投资者的主导市场,使得市场最终有一个好的标准,将非理性投资者淘汰,金融市场逐渐的呈现出了无套利的均衡状态。而当人们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时就会对均衡的模型有所质疑。行为金融学是对个体进行的分析与研究,个体相互影响或者个体决策行为对市场的作用为基础,然后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与标准金融体系的框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行为金融学是以人为本的非理性或者理性有限的研究模式,更加的科学合理,虽然是替代了标准金融学的研究,但是行为金融学也承认标准金融学的理论范式在一定的情况下是正确合理的。行为金融学更突出以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建模研究,突出了人们整个认知过程中会出现的偏差,个体的决策也可以说是对期望及风险结果的一种选择,所以我们遵循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规律与心理过程,而不是假设的预期效果。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模式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有缺点,一是理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要求很高,而人们总会受情绪的影响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二是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或多或少会遇到自己无法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的问题,即认知困难,这也就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无法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决策。所有的问题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行为金融学会对整个群体进行研究,加入决策者心理变化的多样性研究,尽量的得出相应的金融市场的规律与价格变化,使得金融市场规律与模型研究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要将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在采用标准金融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不同视角不同方面的研究,使得行为金融学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三、结语

对于人们的心理为主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研究的重心逐渐的转移到个体的行为中来,是人类最真实行为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金融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视角与标准,人们在对金融市场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尽量的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决策行为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而减少损失。同时,对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进行结合运用,扬长避短、综合研究,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均衡的金融市场,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系统理论框架,进一步的完善这一体系,更好的服务人们、服务社会。

作者:翟瀟 单位: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