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怎样培养金融人才

探讨怎样培养金融人才

一、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培养的人才适应性不强。金融学作为应用学科,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复合性。从国外的金融实践来看,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能够综合运用保险、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不同行业的产品为顾客提供金融服务是未来金融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同时,随着知识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和金融业战略转型,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必然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而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内向型”的特质,是我国的金融人才只能应付国内金融市场,满足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需要。

2、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比较注重教师讲授,以教材为本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讲授自己认为重要或难点的地方,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学生很少参与教学,讲授缺乏启发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懒于动脑、动口、动手,养成了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导致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3、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我国教育机构实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也就缺乏“人本”理念和“服务”理念,学生被当做

单纯的被教育者来对待,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的服务意识淡薄,走上工作岗位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二、应对之策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金融发展的客观实际,及时更新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另外,金融教学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断调整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从专才向通才转变,从侧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实务并重,从专业知识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培养其具有较高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专业教育。顺应金融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将课程课程中心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增加金融效率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创新学、金融风险学等微观金融课程。强化数学、法学、英语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学习,注重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紧跟金融理论前沿,发展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保证专业课程之间连续性和整体性。一方面需要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统筹兼顾;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课程的完整性确实有必要重复的内容,应该通过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在课时安排、授课内容的深浅程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较宽泛和深厚的专业基础。

3、注重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当前及未来金融业发展,金融人才既要懂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等理论,又要熟知股票、基金、债券等知识,还要了解众多金融衍生品,会采用经济学分析、证券分析、财务分析及量化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原理建立金融模型的技能。大力引进国外金融学科的先进课程与科研成果,积极吸收国外金融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善金融学科体系。各大学校还要建立金融模拟实训室,搭建金融网络平台,通过模拟实习,让学生感知书本知识,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加强学校与各大金融机构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金融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应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之道。创新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备图文并茂的案例,主动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拓学生视野,扩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青春期是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在教学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要加强金融操守的培养。同时,金融业是服务业,金融人才需要服务意识。学校要加强学生金融服务意识的培养,从专业知识、金融技能、礼仪修养等方面提高他们社交能力、表达能力、谈判能力、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小结

21世纪的金融业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工程化的特征,我们应该充分认清形势,把握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具有扎实金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作者:徐海峰 单位:南开大学无锡教学点